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是什么反应?
自从美国对日本石油禁运后,希特勒就已意识到美日开战只是时间问题,但他没有想到日本会以这种方式向美宣战。当时美国已经对苏进行援助,态度已很明确。因此,希特勒对日本偷袭一事在明面上反应并不大。
1941年6月,希特勒以闪电战进攻苏联,在明斯克战役、基辅战役、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先后大胜苏军,巴巴罗萨计划进展顺利。接着德军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首次战败,但很快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找回自信。
随后双方陷入了长达三个多月的莫斯科保卫战中,此时的希特勒还是劲头十足,并没有考虑过失败的问题。就在对苏作战的同时,希特勒批准了围攻英国的海狮计划。此时美军就已经与德军在大西洋上展开了较量。
虽然美德之间还未宣战,但美海军的护航行动与德海军的破交作战已然正面冲突。美军的格里尔号驱逐舰就首先遭到德军潜艇的攻击,罗斯福立即作出批示,授权美海军战舰可以向任何袭扰美航运的舰船开火。
德国与美国当时已经是处于实际的交战状态,随后美军驱逐舰卡尼号被德军潜艇的鱼雷击中,美军死伤33人,接着詹姆斯号驱逐舰也被击沉,美军100多人丧生。希特勒此时心理也很清楚,美国宣战只是时间问题。
而此时的日本已经深陷中国战场而不能自拔,再加上美国对其进行了经济封锁,其中对致命的当属石油禁运。日本此时面对两种选择,一是北上与苏联交战,二是南下控制石油生命线。
日本在北上战略中也付诸了行动,但在诺门坎战役中吃到苏军当头一棒,随即放弃了北上的企图,转而南下报复美军。希特勒一开始对日本进攻苏军很是欢迎,这样可减轻他在苏德战场上的压力。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日本如此不堪一击,而对于日本下一步的军事计划,希特勒是不知情的,但依据形势他还是判断除了美日间将有一战。从整个战略计划上来讲,希特勒显然不想看到美国短时间内参战的情形。
这势必会影响他拿下苏联和英国的战略企图,而日本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随着战略资源的日益匮乏,他只有南下寻找机会,美军自然就成了他首先要铲除的强有力对手。
珍珠港是太平洋航向上的主要交通枢纽,日本要想取得制海权,就必须先摧毁美军驻守的珍珠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亲自参与制定了本次偷袭计划。他在数月前就已经着手准备该计划,并取得军部同意。
1941年12月7日晨,南云忠一率领的日军航母舰队对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美军19艘舰船被击沉或重创,近两百架飞机被炸毁,官兵死伤4500人。消息传到日本国内,日本出现歇斯底里的狂欢,人们纷纷上街欢庆。
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日本宣战,接着其它二十多个国家也对日宣战。据说希特勒在知道这一突发消息后,当场就雷霆暴怒,痛斥日本的愚蠢,在场的人都被希特勒的咆哮给震住了,有人说那是希特勒最失态一次。
希特勒显然对日本在短时间内袭击美军的这一行径表示不理解,本来他是打算在美国参战前先解决了苏联和英国。没想到日本主动挑衅美国,但他此时还不能对美国表现出过激的行为,毕竟德军在欧洲战场还有希望。
希特勒对美国的综合实力是很清楚的,一战时期美国经济已经是世界第一,正是美国的加入,才使得一战的局势发生变化。二战时期的美国,不光有经济实力,其军事实力也是许多大国不能望其项背的。
美国的参战,无疑是给希特勒浇了一盆冷水,他得在思想上重视起来。但当时的希特勒根本谈不上泄气,毕竟德军在苏联的形势还没有发生逆转,英国也已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不过这一消息,却是让丘吉尔欣喜若狂。
希特勒只是觉得日本的行为太过愚蠢,他本来也没有指望日本能帮什么忙。但对日本来说,已经是没有选择的余地了。要么坐以待毙,要么殊死一搏,而日本自然不会选择前者。希特勒当时的目标就是快速打败苏联。
无论美军是否参战,只要德军能迅速打败苏联,就有回旋的余地。但没想到日本这么快招惹美国,使美国有了参战的理由。希特勒自然要愤怒的谴责一下日本,希特勒的发飙都是咆哮型的,这也是人们众所周知的。
综上,希特勒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愤怒的暴跳如雷,指责日本到处添乱,但他在表面和媒体上并没有表现出不满情绪。结合当时德军的形势来看,日本偷袭珍珠港并未对希特勒的战略计划造成实质性影响。
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是什么反应?
作为1939年就签署协定的军事盟友,希特勒在1941年夏天闪击苏联没有事先通知日本,日本人冬天挑起太平洋战争也没有跟德国打招呼,反正大家半斤对八两,两个法西斯国家都不太“够哥们”。
尤其是纳粹德国在诺门坎战役期间与斯大林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深深伤害了日本人脆弱的心灵,他们有被出卖的赶脚。这也是他们匆匆结束与朱可夫的对战,签定《日苏中立条约》的因素之一。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希特勒的第一反应是“错愕”,尽管德国高层对日本的“南进”有所判断,但始终认为日本只会侵略新加坡、香港等英属殖民地,根本不会直接与美国开战,日本人仿佛在边打边问希特勒: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一点可以从里宾特洛甫在深夜接到报告时的态度得到证明。
德国外交部新闻司的官员在电话里,紧急向他报告了珍珠港的消息,里宾特洛甫大为光火,根本不予相信,认为这是“敌人宣传的花招”,并下令在天亮之前不许再打扰他。第二天日本驻德国大使面见这位德国外交部长,要求德国履行盟约对美宣战,希特勒的态度从震惊变成了“赞赏”。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会的德军在莫斯科城下损兵折将,希特勒正为德军首次受挫而焦头烂额,而日本成功偷袭珍珠港的战果,他认为可以提振轴心国的士气。
他曾经对身边的亲信说:“日本的参战对我们有着非凡的价值,即使光从他们选择的时间来看”。这是他第二个反应,即对日本突袭行动的“赞赏”,因为这也是他喜欢的方式。
希特勒坚持“一次只对付一个敌人”的战略,因此对罗斯福明里暗里支持英国和苏联的做法完全是强压怒火,早就恨之入骨。而日本人这一举动确实帮他出了一口“恶气”,他并不了解美国人很早就定下的“先欧后亚”战略,反而认为这必将导致美国全力对付小日本,将大大减轻德国戒备美军直接参与欧战的压力。
因此他随后兴高采烈地授予日本大使大岛“雄鹰大十字金质勋章”,同时夸赞道“你们用这种办法宣战,做得对,这种办法是唯一正确的办法”!然而稍后几天,这位纳粹狂人在是否对美宣战这一问题上,又陷入了第三个反应:巨大的“犹豫”。一方面是这样做将破坏自己一次一个的战略,一方面也是对美国军事实力的担忧。并且根据德日同盟条约的细则,只有日本首先遭到攻击时,德国才应履行义务,而现在显然日本是入侵一方。
希特勒原定召开国会对美宣战的时间是1941年12月9日,但他却临时延期了这一会议,经过48小时的反复考虑,在低估了美国战争潜力和高估了日本的军事实力后,12月11日才正式对美宣战,日本人为此很是高兴,难得的是,罗斯福和幕僚们也非常开心。
正是这“皆大欢喜”的结果,敲响了法西斯覆灭的丧钟。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是什么反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表面上,希特勒是很高兴的,甚至四处发表演讲。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德国很快得到了消息。
当时德军高层萎靡不振,因为莫斯科会战失败,列宁格勒战役久拖不决,苏联战场陷入持久战。
而欧洲爆发以后,美国没多久就开始支援英国和苏联。
然而,德国为了不触怒美国,对此假装看不见。
一艘德国潜艇1941年9月袭击了美国海军“基尔”号驱逐舰,10月31日,“鲁本·詹姆斯”号驱逐舰也遭攻击沉没,造成超过100名美国水兵丧生。
9月开始,罗斯福要求美国海军在大西洋见到德国潜艇就打,不要有所顾忌。
实际上,美国对德国处于准战争状态。
然而,1941年开始,美国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日本眼看就要陷入绝境。
如果日本屈服退出轴心国,对德国更为不利。
日本毕竟拥有几百万部队和世界第三的海军力量!
而希特勒认为,美国参战只是时间问题,无非是早还是迟。如果美国等着列强互相厮杀到几败俱伤,然后最后关头介入,而日本又退出,对德国恐怕更是不利。
其实,希特勒已经认为,轴心国基本赢不了。但如果日本退出,美国又对德国宣战,德国只有更惨。
所以得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以后,德国高层表面上是比较高兴。
很多德国将领硬着头皮诉说美军战斗力的低下,认为他们是一群穿着制服的商人,同德军根本无法相比。
而希特勒自己也介入谈话,对大家恐惧的美国工业力量进行强辩:美国的汽车在国际比赛中从未赢过。美国的飞机虽然样子好看,但它们的发动机毫无价值。他认为这就证明了,备受称赞的美国工业是被过分高估了。它没有别的本事,只是被过分的高估了。
12月11日,希特勒还进行了煽动性的演讲,诉说对日本参战以及对美国选战的重要意义。
其实,无论是希特勒还是德军高层,内心深处都有很大的恐惧心理。
他们当然知道美国工业力量的强大,一旦参战德国恐怕必败无疑。
但他们都知道,英美苏三国必将结盟,这个联盟的实力远远强于德意日,只有迅速打垮苏联才能赢得战争。然而苏德战争陷入持久战,那么德国其实必败,只能期望有奇迹发生。
而日本参加轴心国总比不参加要好,同时美国参战至少在1年内不会对战局发生变化。
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是什么反应?
希特勒在得知珍珠港事件后,非常淡定,几天后元首就主动对美国宣战了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联合舰队对美国位于夏威夷珍珠港的海军基地进行了偷袭,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而在几个偷袭爆发几个小时之后,日本才向美国政府递交了宣战书,这引起了美国朝野上下的一致愤怒,美国国内的反战风潮瞬间消失地一干二净,全美上下同仇敌忾,纷纷要求参战。
就在珍珠港事件爆发的第二天,罗斯福总统宣布将12月7日定为美国“国耻日”,而美国国会国也在同一天正式对日宣战,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世界。(1941年12月8日,美国正式对日宣战)
在得知美国政府参战之后,中、英、苏三国都是欣喜若狂,此时的三国在欧洲和亚洲战场被德、意、日法西斯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出于各种因素考虑,国民政府甚至都没有向日本宣战。(当然,日本也没有向中国宣战,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始终拒绝向中国宣战)
如今美国的参战极大地振奋了中、英、苏三国的士气,而在美国的牵头下,中美英苏也迅速成立了反法西斯同盟,二战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而作为日本的盟友,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在闻听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却出奇的平静,非常的淡定。并没有如国内野史所说那样惊慌失措和痛骂日本人,反而是主动给日本老铁打气助威。
在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次日,希特勒立刻召见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并对大岛浩进行了安慰。元首对大岛浩表示德国会依照《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约定对美国宣战,他告诉日本老铁千万不要害怕,德国会支援日本。(希特勒会见大岛浩)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是德、意、日三国于1940年9月27日签署的军事同盟条约,条约中第三条规定:
“三国并承允如果三缔约国中之一受到目前不在欧洲战争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
根据这条规定,只要德国、意大利、日本当中的一国遭到了欧亚大陆以外国家的进攻,那么另外两国必须予以支援。也就是说日本在跟美国开战后,德国和意大利也必须向美国宣战。
虽然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希特勒都极力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并一再对德国潜艇部队强调不得攻击美国商船,以免给美国人以参战的口实。然而元首是何等人物,不可能那么胆小。
希特勒只不过不想树敌太多,毕竟美国远在大洋彼岸,并不在德国的进攻范围之内,德国没有必要招惹美国,但德国也不畏惧美国的参战。
当时的德军在欧洲战场上一路所向披靡,军心正旺,元首认为是要拿下苏联,美国就不足为惧。而说句实在话,如果巅峰时期的德国与美国单挑,鹿死谁手真的尚未可知。
于是在仅仅4天之后,1941年12月11日德国便主动向美国宣战了,而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也紧随其后的对美国宣战了。(希特勒在国会对美国选择)
在得知柏林对美国宣战之后,美国政府激动不已,毕竟美国参战的主要目标是德国,美国在二战时的基本战略也是“先欧后亚”,所以美国对日宣战只不过是个引子,对德宣战才是真正目的。
于是美国也决定礼尚往来,立即对德国宣战,二战由此正式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世界大战。
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是什么反应?
以上帝视角看来,整个二战的轴心国组织,德国在中路各种carry,盟军各种送人头,捷克送了、法国送了,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等整个北欧都送了,英国被压在基地塔下不敢出头,苏联也送得差不多了,剩下最后一个“大水晶”,形势对德国一片大好。但是他的盟友意大利在上路各种送人头,日本本来作为下路打得还可以,但是却不甘寂寞的去乱打野,惹怒了巨人美国,再然后盟军在美国的军事、资源帮助下,成功的反推了轴心国,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偷袭珍珠港,为了保密是没有将消息通报给德国,意大利的,其实日本与另两个轴心国也就是名义上的联盟,互相有一些技术上的支持,军事援助上两者太远了,除了外交互相呼应,军事援助和交流根本就没有。
对于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行为,德国的态度有两个版本,不知道那种是真的,只能自己去判断了。
第一种就是希特勒得知消息后,怒摔办公桌,心里有“成千上万草~泥~马狂奔而来”。当然的希特勒完全不想和美国开战,当然也仅仅局限于当时。希特勒曾经说过:“美国迟早要参战的,要战胜美国就得拥有更多的资源,而资源就在东方(苏联)”。也就是说,德国是准备好与美国开战的,但是德国却没有准备现在就与美国开战,而是在打完苏联,甚至打完英国,然后有了资源开始发展海军军备,再跨国茫茫大洋征服美国,成为下一个日不落帝国,建立以德国核心的世界秩序!
从当时世界大战的形势而言,确实如此,苏德战争已然爆发,而德国也是措辞催促日本像苏联开战,夹击苏联。然而在1939年见识了苏军强大火力,以及日本后勤补给完全跟不上的情况下,日本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抢夺南亚资源,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对美国开战,同时对英国开战!
正是因为日本的这个举动,日本关东军精锐得下南洋作战,于是与苏联签订《和平协议》,正中苏联下怀。之后日本关东军调走,苏联也将防御的几十万精锐调往莫斯科,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从这点上来说,日本人坑了德国不少。德军在莫斯科损失惨重,50万德军被歼灭,苏联取得开战以来第一场重大胜利!而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与德国互相宣战,而且虽然是日本惹了美国,但是美国的策略却是先欧后压,援助欧洲的武器和物资远远多于亚洲,参战的兵力也多于亚洲,这直接导致了德国的失败!
甚至有传言说,日本的行动打乱了希特勒的计划,因此希特勒暴怒:日本这种民族只配在海边打鱼!
而第二个版本则是完全不一样的,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得知消息的希特勒狂喜: 我们不会输掉战争了 !”因为德国一直都防备着美国介入战争,现在有了日本牵制美国海军,给了德国更多空间对对付苏联和英国。
而且在二战前的整个欧洲,对美国的态度都是很轻蔑的。虽然一战后美国工业总产值(类似与现在的GDP)已经第一,但是欧洲列强看来,美国就是暴发户,就是做生意的商人,“他们还会打仗?”甚至有野史表明,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的11月28日晚,希特勒曾召见日本驻德使官大岛,敦促日本向英美两国宣战。大岛颇觉奇怪:“德国和美国之间已实际处于战争形态?”德国人说,并没有走得那么远,但“罗斯福是个疯子,他迟早会加入进来的,谁也不清楚。”所以,如果日本故意打美国,德国会和它结盟。
随后,日军便发动了珍珠港事变。而德国遵守自己的承诺,与美国宣战,结果就有些惨了。
虽然美国工业总产值排名世界第一,其实希特勒一直都看不起美国工业,在希特勒看来任何世界大赛,不管是美国汽车也好、还是美国飞机也好,基本没有拿到过奖项,因此希特勒认为美国工业只是量多但科技水平低,但是量多而已吗?当量多得数不胜数也是非常可怕的啊!
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是什么反应?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偷袭了美国位于夏威夷珍珠港的海军军事基地,美国海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日本“不宣而战”的偷袭行为,让美国异常震怒。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宣布美国全面对日宣战。自此,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真正达到最大规模。
(偷袭珍珠港,图取其意)
那么,作为日本在二战中的盟友,希特勒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说起来,德国与日本在二战中的关系,其实并不亲密,甚至双方还存在了一些成见。1939年,当日本在诺门罕与苏联人激战正酣时,德国却猛不丁地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件事对当时正在与德国秘密商谈结盟计划的日本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伤害。
不过,为了彼此的利益最大化,1940年9月,德、日、意三国最终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并正式形成了轴心国军事集团。
然而,尽管德日两国成为了同盟,但双方却依然互不信任。
在1941年4月,日本与苏联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后,作为日本盟友的德国,却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于1941年5月,对苏联发起了闪电入侵。
俗话说:“可一不可再。”德国的狂傲姿态,让同样狂傲的日本人感觉受到了羞辱。于是,在1941年12月,日本为了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最终选择了“南下”的进攻路线。在没有通知德国的情况下,他们突然偷袭了美国珍珠港。
这一次的偷袭,成功将美国这个庞然大物拉进了战场之中。
(罗斯福在演讲)
其实,德国虽然知道和美国之战在所难免。但是在短时间内,它并没有与美国为敌的想法。它得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时机成熟后,再和美国对战。而且,希特勒之所以火急火燎地进攻苏联,实际上也是为了未来与美国作战做准备。
因此,当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传到柏林后,希特勒的第一反应就是惊怒。
之所以说“惊”,那是由于日本在执行这个计划时,并没有提前和他打招呼,并且希特勒以为日本只会进攻一些像印度这样属于英国殖民地的国家,而不是去和美国抢食物。
而“怒”的理由就更简单了,强大的美国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成为了死对头,恐怕任谁也控制不了脾气。因此希特勒在惊怒的同时,口中也在大骂着:“蠢猪!”
不过,当第二天日本驻德国大使请求德国履行盟约,对美国宣战时,希特勒的态度,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冷静地思考过后,希特勒也明白事情已成定局,显然已经无法改变。既然无法改变,那么就要发掘这件事的积极意义。
(苏德战争)
对于德国来说,当时的苏德战争进展并不顺利。在寒冷的莫斯科,德军遇上了物资补给困难、莫斯科久攻不下等一系列问题,正处在士气的低潮期。日本的行动虽然鲁莽,但对于正在前线作战的轴心国将士来说,对士气未尝不是一种鼓舞。
并且希特勒自己也明白,美国向来喜欢发战争财,他们迟早都会找借口进入战争。而如今日本人干出了这么一件事,美国肯定会先倾尽全力剿灭日本,之后才会来对付德国。这样一来,德国会拥有足够的时间征服苏联,形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另外,希特勒对于表面上不参战,实际上却在背地里悄悄支援苏联的美国,本来就相当不满。德美之间必有一战,只是时间提前了一点。
因此,在认真权衡之后,希特勒表示,自己会全力支持日本作战,并且还授予了山本五十六铁十字勋章作为鼓励。
不过,由于参战之后的美国,坚持“先欧后亚”的战略。希特勒最终还是掉进了队友挖好的坑里。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