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问题上,有多少国家支持阿根廷,哪些国家支持英国?
“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该群岛位于南大西洋上,主要由东西两个大岛组成,群岛总面积1.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台湾岛面积的1/3,距离阿根廷沿岸大约500公里。(马岛地理位置)
马岛最早是由荷兰人在1600年左右发现的,但由于该岛面积不大,并且岛上土地非常贫瘠,所以这里一直无人问津,直到1764年法国人才首先在东岛建立居民点。
在法国人登陆马岛之后,英国人和西班牙人相继登陆该岛。次年,西班牙人出资购买了法国人的定居点,并宣布对该岛拥有主权,紧接着西班牙就将岛上所有的英国人全部驱逐。
1771年,英国人重新登陆马岛的西岛,但几年之后就因经济原因撤出该岛,不过英国政府并没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声索。
西班牙在马岛的统治维持到了1811年,在阿根廷独立之后,该岛又被转移到阿根廷政府手中。
1833年时隔半个世纪后,英国人再度卷土重来,将岛上的阿根廷官员全部赶走,重新控制了马岛。随后英国人开始向马岛移民,到至1885年,岛上已经有约1800名居民了。1892年,马岛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
对于英国人强占马岛,阿根廷政府是非常不满。但限于两国海军实力的差距,阿根廷一直没有武力夺岛。
二战之后,马岛问题被阿根廷提交到联合国。阿根廷政府认为,根据1494年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规定,马岛主权应该归属于西班牙帝国,而阿根廷从西班牙独立之后,马岛主权自然应该归属阿根廷。
对于马岛属于曾属于西班牙事实,英国人是无力反驳的。但是英国政府却坚持认为自己从1833年开始就对马岛进行了实际占有,到二战结束时已经上百年了,因此按照国际法马岛应该属于英国。并且,英国政府又借口维护马岛居民选择权,表示马岛人民不愿意加入阿根廷,所以坚决反对将马岛交给阿根廷。
因为在马岛问题上互不想让,马岛的归属也一直是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心结。
到上世纪80年代初,阿根廷经济已经持续了多年的倒退,当时执政阿根廷的加尔铁里为挽回跌跌不休的民意支持率,决定武力夺取马岛,从而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加尔铁里)
1982年4月2日拂晓,阿根廷军队5000余人登陆马岛并迅速控制全岛。而英国政府闻讯也立即对阿根廷宣战,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派出了一支海军特混编队,远赴南大西洋与阿根廷作战。
在战争打响之后,国际社会立即分成了两大阵营,多国纷纷选边站队。其中除了智利以外,其他全部的拉美国家都一致明确支持阿根廷。
(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都曾经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除了巴西以外,大家基本上都将西班牙语,因此在马岛问题上几乎所有拉美国家都支持阿根廷,但由于智利与阿根廷有领土争端,所以智利是暗中支持英国的)
除了拉美国家外,作为阿根廷曾经的宗主国,欧洲的西班牙也公开支持阿根廷,而与西班牙关系密切的葡萄牙也选择支持阿根廷。
但除了葡萄牙和西班牙以外,其他的西欧国家都在明里暗里支持英国,而在英国的施压之下,法国政府更是突然停止了向阿根廷供应飞鱼反舰导弹,大大削弱了阿根廷空军的实力。
总体来看,在英阿开战之后,拉美国家基本上都是支持阿根廷的,而绝大多说欧洲国家则是支持英国的。
除此以外,美国和苏联也在暗中分别支持英国和阿根廷,但是这两国都没有公开的选边战队。
美国和英国的关系不必多说,但美国也一直视自己为美洲老大,所以在英阿冲突中美国的身份非常地尴尬。为此,美国也是积极参与调停英阿冲突。不过在战争打响之后,美国还是选择支持英国,毕竟有许多美国人的祖坟都在英国呢。
苏联作为与美国针锋相对的世界两极之一,在马到问题上自然是要力挺阿根廷,但由于地理位置相聚太过遥远,苏联没能帮上太多的忙,不过莫斯科还是对阿根廷进行了声援。
马岛战争前后共打了两个多月,虽然阿根廷空军在海战中曾一举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但碍于两国整体军力的巨大差距,阿根廷最后还是输掉了战争,而本想成为民族英雄的加尔铁里将军也因此下台,这位铁血将军用一场失败的战争成就了英国撒切尔夫人的一世英名。
马岛问题上,有多少国家支持阿根廷,哪些国家支持英国?
马岛战争作为二战后最大规模的海空战,其实整个过程算是比较奇葩的。这场战争的结果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英国人跨越了13000公里的大洋,然后打败了离马岛仅仅只有480公里的阿根廷。此战期间,英国的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也得到了一个美名——铁娘子。
当时占领马岛的阿根廷士兵们
马岛战争发生在1982年4月,具体的过程非常的简单:阿根廷突然不宣而战,派兵进攻岛上的英军、进一步占领了自己旁边的马岛。大家不要忘了一件事情,当时马岛的实际控制权是在英国人手里的。
这场战事持续了两个多月,这场战争双方的伤亡并不是很大,共有:649名阿根廷士兵、255名英国士兵和3名马岛居民死亡。无疑英国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并实际控制了马岛——一直到现在马岛还是牢牢地控制在英国人手里的。
我们下面来分析几个问题吧:
一是,马岛问题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二是,马岛战争中具体过程是什么样呢?
三是,在英阿马岛之战中,到底哪些国家支持英国、哪些国家支持阿根廷呢?
马岛到底是属于英国人的还是属于阿根廷人的呢?马岛的全称叫做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这边叫做福克兰群岛),位于大西洋上面。不过距阿根廷本土只有480公里,距英国却有约13000公里。马岛的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3000人。
可是岛上的居民中,几乎全部都是英裔,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大家都自认为自己是天经地义的英国人。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了,毕竟跟英国人混肯定比跟阿根廷人混有钱途。
不过这个岛屿的归属权确实是存在争议的。最早发现该岛的人是:麦哲伦,这哥们在做环球航行的时候发现了该岛。不过当时他也没有太在意这个岛屿,毕竟还有更多、更好的地方等待他去发掘。
1690年,英国“幸福”号船长约翰斯特朗登陆该群岛,并以英国海军大臣福克兰的名字为其命名。这也是英国人一直称呼马岛为福克兰群岛的原因了。
1764年的时候,法国人也来凑热闹了,他们宣布对:马岛拥有主权,并在东边的岛上建立了港口。一年后,英国人在西边的岛上也建了港口,马岛进入英、法共管时期。不过之后,法国人将东岛以2.4万英镑的价格转让给了西班牙人。
1770年的时候,西班牙击败了英国,夺取了西岛,英国人既然战败了那么也就放弃了马岛。阿根廷当时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后来在1816年的时候取得了独立。
这样一来的话,阿根廷宣布要全面继承西班牙的遗产——阿根廷也就宣布马岛是属于自己的了。随后不久阿根廷出兵进驻了马岛,全面地接管了马岛。
时间又来到了1829年,英国人致函给阿根廷,声称对马岛拥有主权。当时的英国是强大的日不落帝国、阿根廷当然不是其对手了,于是乎,1833年英国人出兵占领了该岛。
从此以后,英国人一直占据着马岛,并在岛上开发和经营。不过,阿根廷也从未放弃马岛的主权。故事一直就这么发展着,直到1982年,阿根廷决定再次雄起一把,不过最后失败了。
大家说马岛到底应该是属于谁的呢?其实我也搞不清了,不过有两个硬指标很重要:一是,肯定是属于实力强的一方的,没办法到最后还是拳头说话比较管用;二是,是不是要尊重马岛本土人自己的选择。
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的表现实在是太差了自从1833年英国人实际占领马岛以后,也就一直在事实上控制着马岛。英国人也从内心深处感觉到:马岛就是自己的领土。
至于阿根廷人也就没啥好说的了,一个是不咋地的弱国、一个是世界范围内的大国,阿根廷自然不会去挑战英国人、英国的军队实力了。
不过故事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转眼来到了1981年。这一年其实很平常,不过对于阿根廷、对于当时阿根廷的领导加尔铁里来说却很糟糕了。
这一年,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国内经济一片哀鸿之声,制造业产量下降为四分之一。于是乎,阿根廷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加尔铁里的领导,这哥们受到了阿根廷人的唾弃与憎恶。
加尔铁里
故事都是差不多的,加尔铁里实在是没有办法来扭转阿根廷国内糟糕的经济以及反对的浪潮了。于是乎,这哥们就想出了一个绝招——转移矛盾的办法。既然国内摆不平的话,那么就以收复马岛来作为自己的政绩、作为自己继续当领导的资本呗!
一开始的时候,加尔铁里也并不敢直接出兵占领马岛,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英国人还是五常之一、北约的重要成员国之一。
加尔铁里先是占领了离马岛很远的几个岛屿,以此来试探英国人的反应。此举在阿根廷国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阿根廷人纷纷全力支持加尔铁里的行动。
不过此时的英国人并没有引起高度的警觉,他们认为:“阿根廷的侵略行动不会马上到来”。反观加尔铁里那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了,他由此断定:英国人距离马岛太远,估计对于阿根廷人占领马岛不会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的,最多在国际上打打嘴仗而已。
进驻马岛的阿根廷士兵
1982年4月2日,加尔铁里最终下令出兵全面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英国人实在是没有想到阿根廷人这么勇猛,居然敢于公然地挑战自己。
当时的英国首相是撒切尔夫人,这姐们立即在国际上发表声明,意思很简单:绝不能容忍阿根廷人的挑衅以及公然的侵略英国人的“领土”。
事情发展到这里的时候,加尔铁里也就无所谓了,反正英国人距离马岛有13000公里的遥远距离。他坚定地认为:自己凭着地利的优势完全可以击败英国,甚至英国人根本就不会出兵。
可是结果加尔铁里那是严重的失算了: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力排众议火速出兵。
1982年4月4日,也就是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岛的两天之后,英国的“征服者”号攻击型核潜艇就率先开赴战区。一天以后,英国人仅有的两艘航母也开赴马岛的战场了。
此时一支由43艘军舰,22艘后勤补给船只,还有62艘民用商船,共计127艘舰船组成的特混舰队,它们已经分批浩浩荡荡的杀向一万三千公里外的马岛了。
当时英国的国内群众可谓是同仇敌忾、义愤填膺的存在了,无数人跑到港口去为英国出征的军舰送行。甚至还一度出现了自发的捐款行动,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坚决的回击阿根廷人的挑衅。
一个是要急于的转移国内的矛盾、一个是要捍卫大英帝国曾经的荣誉。这样一来也就没啥好说的了——开打呗。
英国的特遣舰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终于来到了马岛附近的海域。1982年5月2日,阿根廷军队接受命令,准备和英国海军战斗。
当时的阿根廷其实有一艘航母的,可是还没正式开打的时候,阿根廷的一艘军舰就被英国的核潜艇给击沉了。阿根廷感受到了英国潜艇的威力、自己又没有强大的反潜能力,于是乎,这艘航母就立刻反航了,一直到战争结束都再没有投入战斗了。
由于阿根廷的海军实力实在是有点扯,所以本来是海陆空三军对决的现在只剩下空军了。当时已经上岛的一万多阿根廷军人,由于得不到物资补充,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别说参战了。
携带鱼雷的阿根廷战机
不过阿根廷的空军作战还是可圈可点的,一共击沉了英国人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船,重伤格拉摩尔根号驱逐舰、驱逐舰"考文垂"号、护卫舰"羚羊"号、"热心"号等多艘军舰,重伤大量舰船。
阿根廷向法国订购了14架的超军旗以及同样数量的飞鱼导弹,结果后来不发货了
可是有一个无解的问题产生了,阿根廷的武器装备都是进口的、大部分都是买法国人和美国人的。战争打响了之后,法国和美国明确拒绝给阿根廷提供武器弹药、甚至把阿根廷武器装备的参数都告诉了英国人。
这样一来,阿根廷在空军消耗掉了所有可以战斗的飞机以后,也就彻底失去了进攻能力。
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在马岛上的陆军再也撑不下去了,彻底的弹尽粮绝,不得不向英国海军投降,9800名阿根廷陆军成为了战俘。
至此,英阿马岛战争也就结束了。英国人在取得胜利以后连谈判都懒得谈了,直接重新占领了马岛一直到现在。
加尔铁里的豪赌彻底失败了,自己也就黯然的下台了。
此战应该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一是,英国人有时候也还是敢于战斗的,不过要看对手是谁了;二是,真打仗了的话,武器装备还是要靠自己制造,靠别人始终不靠谱——阿根廷就是典型的例子。
至于马岛到底归属谁这个事情,我想英阿马岛之战以后已经基本有点定论了——目前当然就是归属了打了胜仗的英国人了,以后是谁的就看阿根廷的实力了。
最后来简单的说一下:马岛之战中国际上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当时的国际舆论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一面是极力声援阿根廷的、也有一面是默默支持英国人的。
可是反过来一看的话就很无语了:当时支持阿根廷的主要是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毕竟他们都被西方殖民过,所以坚定的站在了阿根廷这一边。
至于谁支持英国人那就不用说了,北约的那些国家基本都是支持英国人的。不过这些欧洲以及老美表面上是保持中立的,可是私下的又是提供情报、又是提供阿根廷武器的参数、又是对阿根廷禁售军火的。
最后我来说说当年我们的态度如何呢?我们当年是坚定的支持阿根廷的,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现实考虑的。
1984年的时候,打赢了马岛战争的撒切尔夫人来到了北京,主要是来谈香港回归问题的。在谈判的时候,撒切尔夫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到英国的军事实力,并罗里吧嗦说了一大堆威胁我们的话语。
其实撒切尔的目的早就被邓公给看透了:武力威胁外加上外交敲诈而已。
可是英国人失算了,我们并不是阿根廷。邓公当时说了一句无比震撼的话语:“中国人穷是穷了一点,但打仗是不怕死的!”
后来撒切尔夫人就出现了震惊全球的一幕:在走出谈判地点的时候,失神的撒切尔夫人一不小心,直接跪倒在了台阶上。
最后我想说,国际上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争端、所有的问题,搞到最后都是靠实力说话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作为保障的话,我想阿根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了。至于什么是实力、如何提高实力,那又是另外一个漫长的话题了。马岛问题上,有多少国家支持阿根廷,哪些国家支持英国?
英阿马岛战争,成功的颠覆了一句话,那就是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现在这句话被改成了真理只存在于航空母舰的作战半径之内。
这场战争的起因,在于阿根廷误判形势。1982年,世界杯卫冕冠军阿根廷足球队在当年的世界杯上的表现不佳,同样,他们国内的经济更是一天世界!在当时阿根廷军政府的统领之下,阿根廷国内,通货膨胀达到600%的可怕程度,也就是说,如果在年头上十块钱可以买个面包,那么,在当年的年底,这个面包的价格就已经飙升到了60块!通货膨胀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国内制造业指数出现断崖式下跌,国家的GDP更是重挫12%!面对如此窘境,任何一个政府要维持平稳的统治,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很显然,阿根廷政府的这个经济成绩是不及格的。当然,办法总是比困难多,阿根廷政府就和我们有的高考考生一样,有一门课没有考好,就希望其他课程上多拿一些分数。于是阿根廷人把得分点瞄准到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之上。
马岛距离阿根廷本土只有600公里,而距离英国本土却有上13000公里之遥。1816年,阿根廷独立,随即派员管理马尔维纳斯群岛。1833年,英军入侵马岛,潘帕斯雄鹰遇到了约翰牛,仿佛就像得了禽流感一样,欲振乏力,英国人一枪不发就占领了全岛。尽管阿根廷一直宣称对马岛拥有主权,但始终没有多大的动作。
而在1982年,阿根廷经济失败,人民怨声载道,为了转移人民的视线,阿根廷政府决定雄起一回,收复这失落了上百年的失地,当一次民族英雄,通过一次成功的对外行动,挽回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这个时间节点选择的其实挺不错的,80年代的英国早已不是日不落帝国,随着浩浩荡荡的民族独立运动,英国的殖民地海外领地纷纷丢失,英国人在海外的驻军也在进行收缩,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英国政府正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香港问题的谈判。这给了阿根廷政府一个错误的信号,那就是英国政府软弱可欺,阿根廷军队旌旗所指之处,马岛英军必然望风而降,马岛民众必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至于伦敦的态度,他们能有什么态度?连远东第一大港口香港他们都要交还给中国了,更何况一个远离英国本土万里之遥的区区马尔维纳斯群岛!
年轻时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然而,听闻此事,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震怒,老虎不出洞,真当我是三喵军团!大英帝国迅速进入战争状态,立即组织海军特混编队跨海远征阿根廷,航母出动,最新的海鹞垂直起降战斗机出动,皇家海军的大宝贝42型驱逐舰出动,核潜艇出动,大量航行在大西洋上一段货轮被紧急征用,充当航母,充当后勤舰只!发现英国人玩儿真的,阿根廷军政府也只能硬着头皮硬抗。
在当时冷战的环境之下,对于马岛争端国际社会分为两拨。
阿根廷不畏豪强收复失地的举动,获得了南美洲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这些拉美国家都旗帜鲜明的站在阿根廷这一边。唯有与阿根廷有领土争端的智利站在了英国这一边!
在欧洲,曾经的南美洲两大霸王占领了几乎整个南美大陆的西班牙以及葡萄牙都旗帜鲜明的支持阿根廷收复失地的举动。但是,在整个西欧世界,阿根廷也就获得了这两个国家的支持,其他的西方发达国家清一色的支持英国,法国甚至终止了与阿根廷的军事合作,紧急叫停了飞鱼反舰导弹的出口!法国人的支持可谓是及时雨,这让撒切尔夫人大大的松了一口气,阿根廷人可是用所剩无几的飞鱼导弹已经把皇家
海军的骄傲谢菲尔德号送到了冰冷的大西洋海底。
当然,作为美国的头号马仔,美国人自然也是支持这位大兄弟的,毕竟很多美国人的N代祖宗还是英国人呢!
而当时的华约集团本着敌人反对的我支持,敌人支持的我反对的精神,以苏联为首的一大批东方国家纷纷站队阿根廷。不过由于莫斯科到马岛隔着半个地球,苏联人也没有办法帮上太多的忙。
最终在这场不对称的战争中,劳师远征的英国最终战胜了就在家门口作战的阿根廷军队,用强大的国力碾压了弱小的阿根廷,代表大英帝国的米字旗再次飘扬在马岛的上空。
可是同样是撒切尔夫人,这位对待阿根廷极为强硬的铁娘子,在香港问题上面对总设计师,也不得不从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其实铁娘子也好,绕指柔也好,都是撒切尔夫人!在对待国力较弱的国家时,撒切尔夫人更多的展现出铁娘子的一面,杀伐果断,而在面对一个告诉崛起的大国的时候,撒切尔夫人就变得长袖善舞!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没有强大国力的保证,所谓的公平正义,就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在这个盛行黑暗森林法则的世界,公平正义只存在于航母的作战半径之内!
马岛问题上,有多少国家支持阿根廷,哪些国家支持英国?
老金为你发掘国际风云背后的故事!
老金认为,支持阿根廷最主要的国家是苏联,支持英国最主要的国家是美国法国发生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是一场关于领土纠纷的海陆战争,以英国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控制权结束,是冷战时期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海空联合作战,同时也创造了海上远程战略投送的经典战例
因为发生在冷战时期,美苏自然就会选择一方支持,跟另一方干,英国是北约国家,苏联自然就支持阿根廷,不过苏联可能有点远,没有武器方面的支持,但提供了卫星侦查情报,宇宙1411号侦察卫星发现英国42级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远离航母,为航母编队提供预警,及时通知了阿根廷,阿根廷出动两架超军旗攻击机,用法制飞鱼空对舰导弹击沉了谢菲尔德号!
阿根廷当时的总统加尔铁里自认为跟美国总统里根关系不错,一旦反动战争,美国不至于跟阿根廷过不去,至少不会公开反对阿根廷,结果和英国一宣战,美国立即提议对阿根廷制裁,最严厉的制裁就是对阿根廷武器禁运,禁止任何国家向阿根廷出售武器;
加尔铁里傻眼了,
老金认为,阿根廷有这样一位没有战略眼光的总统,没有做基本的战略分析,就贸然挑起马岛战争,阿根廷失败命运是注定的。美国对英国的支持不仅是在联合国通过对阿根廷的武器禁运,还在后勤上给予英国支持,英国距离马岛13000公里,远征舰队如果没有中途补给,到马岛就没有多少油料参加战斗了,
美国为英国开放了大西洋中部的阿松森岛基地,提供了6.3万磅航空燃油,后来转运了100万加仑航空燃油,240万加仑油料,还在通信,情报,气象,海底声呐系统给予英国大力支持,甚至出动了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飞抵马岛,将马岛的阿根廷兵力,舰艇部署等情报给了英国;
老金认为,给英国大力支持的不仅有美国,还有另一个国家,法国;法国给了英国一个关键性的信息,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
阿根廷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是法国的飞鱼导弹,是当时突防能力比较强的反舰导弹,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得知消息后,就通过密使将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告诉了英国,也显示关键时刻法国站在北约一边,尽管平时法国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英国得到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后,实施了有效的干扰,阿根廷再没有导弹碰到英国军舰了。
失去了海空军的保护,阿根廷守卫马岛的部队就成了瓮中之鳖,很快被团灭;
英军凯旋。
感谢阅读!欢迎讨论,点赞!
老金看世界 解析国际风云背后的故事!
关注 老金看世界 头条号!天天有故事!马岛问题上,有多少国家支持阿根廷,哪些国家支持英国?
尽管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力衰微,导致不得不放弃非洲和亚洲许多殖民地,但致使如此,英国从过去统治大海的经验上,深知制海权对于一个岛国有多大的重要性,并尽最大努力保有直布罗陀、香港,好望角等战略要地,英属福克兰群岛便是其中之一。英国曾假设过,巴拿马运河因为某些原因无法使用时,所有从太平洋行驶到大西洋的船只都会向南绕过此地。事实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东洋舰队就经过这条航线逃往亚洲时,在南大西洋爆发小型但是悲壮的英属福克兰群岛海战,导致德国损失了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瑙号大巡洋舰,连司令官马克西米连·冯·斯比将军在内,共1,871名官兵阵亡。
美国号称外交上会保持中立,但是大部分欧洲国家及美国早就倒向英国。2020年,美国《华盛顿邮报》与德国电视二台的调查发现,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德国联邦情报局在马岛战争期间通过有后门程序的瑞士克里普陀加密器全面窃听了阿根廷海军的加密通讯,并将阿根廷海军的内部情报与舰艇动态交给英国方面,从而使英军掌握了阿军动态。
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都支持阿根廷。拉丁美洲国家中唯一不支持阿根廷的是智利,因为从1970年代起智利跟阿根廷爆发过边境冲突。尽管智利的皮诺切特将军和阿根廷的加尔铁里将军都是独裁者,但是智利当局担心的是万一阿根廷战胜英国,回过头来会威胁智利的国家利益。因此智利向英国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协助。举例来说,阿国空军只要一起飞,英国在外海的舰队就会收到智利的预警通知,其重要性体现在福岛战役期间智利空军曾将南部的雷达站关闭24小时进行维修保养,英国皇家海军辅助舰队(英语:Royal Fleet Auxiliary)中的加拉哈德爵与崔斯特瑞姆爵士号就在这一天中击沉。
至于一直使用英语的英属福克兰群岛居民以“拥有英国文化身份是不可忽视”作为反对阿根廷占领的要求,所以英国在外交处理时集中于主张福克兰英国人享有联合国民族自决的原则,以表示妥协的意愿。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以自己对英国的认知而对英国的提议感到惊愕,不过该提议也被阿根廷以1945年之前拥有领土主权的主张及当时联合国尚未成立的理由而拒绝。有些联合国会员国了解到假如重提古代领土主权,“领土侵略”一说反而会出现正当性,只会造成许多国家对于国土主权的不安全性问题(如果这个理由成立,德国得要求波兰归还东普鲁士,这样波兰将失去所有的海岸线)。1982年4月3日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502号决议(英语: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502),呼吁阿根廷自福克兰停火及撤军。4月10日欧洲共同体同意开始对阿根廷进行贸易制裁。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与美国政府考量到美国身为美洲国家的一分子,因此并无直接对阿根廷提出外交谴责,但是基于历史文化的关系向英国提供卫星情报。
马岛问题上,有多少国家支持阿根廷,哪些国家支持英国?
英阿马岛战争,是一场特别不平等的战争!在战争开始,阿根廷就使用法国制造的飞鱼空对舰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可是在随后世界各个国家的支持站队过程当中,阿根廷却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英国和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有多少国家支持阿根廷?又有多少国家支持英国呢?
要说到英国,一直以来,英国的背后总是有西方列强国家的支持的,比如苏联,之前是支持阿根廷的,但是之后又开始支持英国了,然后又开始给阿根廷提供情报!所以就以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来说,英国可谓是占尽了优势。
阿根廷当时的总统加尔铁里自认为跟美国总统里根关系不错,一旦发动战争,美国不至于跟阿根廷过不去,至少不会公开反对阿根廷,结果和英国一宣战,美国立即提议对阿根廷制裁,最严厉的制裁就是对阿根廷武器禁运,禁止任何国家向阿根廷出售武器;加尔铁里傻眼了。阿根廷有这样一位没有战略眼光的总统,没有做基本的战略分析,就贸然挑起马岛战争,阿根廷失败命运是注定的。
美国对英国的支持不仅是在联合国通过对阿根廷的武器禁运,还在后勤上给予英国支持,英国距离马岛13000公里,远征舰队如果没有中途补给,到马岛就没有多少油料参加战斗了。
美国为英国开放了大西洋中部的阿松森岛基地,提供了6.3万磅航空燃油,后来转运了100万加仑航空燃油,240万加仑油料,还在通信,情报,气象,海底声呐系统给予英国大力支持,甚至出动了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飞抵马岛,将马岛的阿根廷兵力,舰艇部署等情报给了英国;
其实,给英国大力支持的不仅有美国,还有另一个国家,法国。法国给了英国一个关键性的信息,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
阿根廷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是法国的飞鱼导弹,是当时突防能力比较强的反舰导弹,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得知消息后,就通过密使将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告诉了英国,也显示关键时刻法国站在北约一边,尽管平时法国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英国得到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后,实施了有效的干扰,阿根廷再没有导弹碰到英国军舰了。失去了海空军的保护,阿根廷守卫马岛的部队就成了瓮中之鳖,很快被团灭;英军凯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