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霸和罗士信谁力气大?

“西府赵王”李元霸有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位名师指点,武功不必多说。“今世孟贲”罗士信跟李元霸相比属于泥腿子出身,没学过武功,就是有劲,所谓一力降十会。他俩到底谁的力气大,由您评说。

基本上算是平手吧,非要较真的话,我觉得罗士信应该略胜一筹。

我们知道,在《隋唐演义》这部书里,有个大名鼎鼎的“四猛、四绝、十三杰”,分别是:

四猛

第一猛:今世孟贲罗士信;

第二猛:铁枪大将来护儿;

第三猛:四宝大将尚师徒;

第四猛:八马将军新文礼。

四绝

第一绝:罗松的枪法;

第二绝:程咬金的斧子;

第三绝:侯君集的轻功;

第四绝:尚师徒的呼雷豹。

十三杰

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

第五杰:南阳候伍云召;

第六杰:双镗大将伍天锡;

第七杰:神枪少保罗成;

第八杰:靠山王杨林;

第九杰:花刀大帅魏文通;

第十杰:金面韦陀秦用;

第十一杰:铁锤大将梁士泰;

第十二杰:武王杨芳杨义臣;

第十三杰,并列两位:神拳太保秦琼;皂袍大将尉迟恭。

西府赵王李元霸是十三杰之首,今世孟贲罗士信是四猛之首,这二位都是以神力著称,都是隋唐演义里面的顶级好汉。

下面咱们就对这二人做个简单的介绍。

先说李元霸:

李元霸,唐国公李渊的四儿子,隋炀帝杨广御口亲封的赵王千岁。

此人长得瘦小枯干,形同病鬼,上称称一称,最多也就七、八十斤的样子。用单田芳老爷子的话来说,掐吧掐吧不够一碗,按吧按吧不够一盘,摆在席面上,都不够一道菜。

但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太有道理了。

就拿李元霸来说吧,别看这位四公子其貌不扬,却是天生异禀,力大无穷,双膀一晃,据说有四象不过之力。

好家伙,四头大象都没他力气大,这也太恐怖了。

他胯下一匹万里烟云罩,掌中一对擂鼓瓮金锤,横扫天下,盖世无双,那是公认的隋唐第一条好汉。

李元霸出道即是巅峰,自出世以来,几乎就没遇到过对手,除了对战罗士信之外,对别人都是碾压性的胜利。

天宝大将宇文成都厉不厉害?在他面前过不去三个回合。

银锤太保裴元庆勇猛不勇猛?也就勉勉强强能接住他三锤而已。

别人就更不用说了,在他面前,全部都是笑话。

他锤震四平山,把十八国的百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上千员的战将无不胆颤心惊。

他锤震紫金山,逼着十八家反王递上降书顺表,为大唐朝的建立立下不世之功。

难怪有人说,李渊之所以能夺取天下,全靠他的两个儿子。文靠李世民,武靠李元霸。

这么说吧,纵观隋唐时期所有的英雄好汉,也只有李元霸能真正当得起“天下无敌”这四个字!

再说罗士信:

罗士信,河北河间府人氏,自幼父母双亡,被九省绿林道的北路瓢把子王宣王君可收留在身边。

有一种说法是,王君可是罗士信的表哥。

咱们不管王君可是不是罗士信的表哥,总之罗士信是跟着王君可长大的。

这罗士信长得跟李元霸截然相反,那李元霸面黄肌瘦、瘦小枯干,而罗士信则是身高过丈,五大三粗。

两人虽然外表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天生神力,都有举鼎拔山之能。

罗士信这个人浑浊猛愣,脑子不太好使,说白了就是有点儿缺心眼儿。用单田芳老爷子的话来说,吃饭不知道饥饱,睡觉不知道颠倒。

王君可倒也知人善用,知道罗士信傻,不敢交给他别的工作,但这么大的一个小伙子也不能老是让他闲着啊,闲着没事他不惹祸吗?于是王君可便给他买了一些牛,让他放牛为业。

罗士信放牛有个特点,牛要是听他的话还就罢了,要是有哪只牛敢不听他的话,他一生气就把牛摔死。他天生的神力,摔死一头牛就跟咱们普通人摔死一只老鼠差不多。

别人放牛是越放越多,他放牛则是越放越少,都被他隔三差五地给摔死了。

好在王君可家大业大,对这种事也不在乎,大不了天天吃牛肉呗。

有一次秦琼路过王君可的五柳庄,见到了罗士信。他爱惜罗士信的天真烂漫,便和王君可一商量,将这傻小子带回到山东济南府历城县自己的家中。

罗士信自从跟了秦琼以后,拿秦琼就当自己的亲哥哥一样尊敬。秦琼也十分疼爱这个傻兄弟。

秦琼在济南节度使唐璧帐下做中军官之时,曾受到过监军大人来护儿的欺负。

罗士信知道以后可不干了,他大闹监军府,不仅把来护儿胖揍了一顿,还把他的大铁枪给夺过来占为己有。

罗士信的大铁枪是怎么来的?就是从铁枪大将来护儿手里抢过来的。

聚义瓦岗山之后,罗士信更是屡立战功,每次遇到别人打不了的硬仗,就派罗士信出战,俨然就成了瓦岗军的一张王牌。

要问李元霸和罗士信谁的力气大,我认为这二人在伯仲之间,难分上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二人较量过。

在隋唐演义这套书中,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叫做“一猛一杰会一绝”。什么意思呢?就是第一猛的罗士信和第一杰的李元霸会斗第一绝的罗松。

下面咱们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事的经过。

话说大运河开通之后,隋炀帝杨广非要带领着文武百官前去扬州城赏琼花。

靠山王杨林无奈,只好起大军二十万,和天宝大将宇文成都一起保驾随行。

哪知途径四平山之时,遇到了十八路反王的截杀。

十八路反王都是谁啊?

他们是:

第一位:大魔国混世魔王,程咬金;

第二位:相州白御王,高谈圣;

第三位:河北凤鸣王,李子通;

第四位:曹州宋义王,孟海公;

第五位:明州王,张称金;

第六位:南阳王,朱灿;

第七位:淮安王,铁木尔;

第八位:沙陀王,罗可汗;

第九位:荆州王,刘大鹏;

第十位:甘肃王,谢天豹;

第十一位:北汉王,萧铣;

第十二位:宁夏王,马德来;

第十三位:武英王,哈洪太;

第十四位:高丽王,李凤;

第十五位:上梁王,韩勇;

第十六位:下梁王,韩猛;

第十七位:济南王,唐壁;

第十八位:济宁王,王薄。

这十八位反王共带来八十多万人马,号称百万。盟主是混世魔王程咬金,盟军统帅是瓦岗军的大帅秦琼,先锋官是河北凤鸣王李子通的手下大将伍云召。

双方一对阵,联军的先锋官伍云召首先出战,隋军方面应战的是靠山王杨林。

杨林身为隋军统帅,他为什么第一个出战呢?

原来靠山王杨林和伍云召的父亲忠孝王伍建章交情不错,他打算以长者身份劝降伍云召。

父亲伍建章被杨广所害,伍云召恨不得把杨广碎尸万段,他能听杨林的吗?结果三说两说说翻了,两人动了手。

杨林胯下一匹独角青鬃兽,掌中一对水火囚龙棒,虽然老当益壮,虽然雄风不减,但如何能是伍云召的对手?

伍云召胯下一匹照夜玉狮子,掌中一条九曲素白亮银枪,在十三杰之中名列第五,而杨林则排名第八,两人差着好几名呢。

结果两人交手不到二十个回合,杨林一个没注意,被伍云召走马活擒。

以众反王的意思,把杨林杀了,以绝后患。只要杨林一死,这隋朝的江山就算是倒塌了一多半。

但联军大帅秦琼不太同意,他念及昔日杨林对自己的恩情,不忍心那么办,他力排众议,最终将杨林释放了。

杨林被放回去以后,隋军方面第二个出战的是天保大将宇文成都。他一催胯下赤炭火龙驹,晃动掌中凤翅鎏金镗,来战伍云召。

这宇文成都不愧是天下第二条好汉,是真厉害,十几个回合就打的伍云召只有招架之功,无有还手之力。

正在此时,联军队伍里面一将杀出。只见此人胯下一匹落日红云兽,掌中一对半月混金镗,正是伍云召的堂弟,隋唐第六条好汉伍天锡。

伍天锡一看哥哥不是宇文成都对手,他打马如飞加入战团,哥俩儿双战宇文成都。

哪知这哥俩儿也打不过宇文成都,三人打斗到四十多个回合,伍氏弟兄就顶不住了。

眼看伍氏弟兄就要落败,联军里面又杀出来一员大将。

此人身材魁梧,紫面虬髯,胯下一匹落日黄风兽,掌中一条熟铜大棍,乃是相州白御王高谈圣麾下的第一猛将,隋唐第四条好汉紫面天王雄阔海。

雄阔海与伍氏弟兄交情至厚,他一看这哥俩儿要吃亏,赶紧催马抡大棍杀了上去。

三人合力,这才将宇文成都堪堪抵住。

宇文成都以一抵三,不仅毫不畏惧,反而是越战越勇。

一时之间,这四人杀了个难解难分。

一百多个回合过后,宇文成都就渐渐感到体力不支了,而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这三人更是累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就在这个时候,联军的队伍之中又跑出来一匹战马。

但见来将银盔素甲,胯下一匹一字癞角墨麒麟,掌中提着一对八楞梅花亮银锤,来将非别,正是排名天下第三条好汉的银锤太保裴元庆。

原来前些日子裴元庆奉命去押粮了,这是刚回来。他往两军阵前一看,四将打的正酣,当场向大帅秦琼讨令,要会斗宇文成都。

秦琼看得明白,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人虽然勇猛,但却不是宇文成都的对手,时间长了必败无疑,今天要想战胜宇文成都,非裴元庆不可。于是照准。

再看裴元庆,催马舞锤来到两军阵前,他让海、云、天三人先退下休息,他要独战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一看到裴元庆来了,心中就有些发怵。他知道这个裴三儿的本领比自己差不了多少,如今自己激战多时,早已消耗了大半体力,如何能是裴元庆的对手?

果不其然,两人一交战,裴元庆只一锤就把宇文成都打的抱鞍吐血,败回本队。

宇文成都这一落败,靠山王杨林赶紧指挥着隋军压住阵脚,以防联军乘胜追击。

与此同时,杨广下了一道旨意,命人赶紧到山西晋阳宫,去请西府赵王李元霸前来救驾。

闲言少叙,李元霸一来,这十八国联军可遭了秧了。

他催开万里烟云照,舞动擂鼓翁金锤,杀人就如同打苍蝇一般。不仅沙陀王罗可汗、宁夏王马德来、上梁王韩勇、下梁王韩猛这四位反王先后命丧李元霸之手,就连银锤太保裴元庆也被打得落荒而逃。

这李元霸太厉害了,他匹马双锤堵在四平山下,山上的百万联军愣是被他一个人给镇住了。

面对这天神一般的李元霸,大魔国只好亮出了自己的最后王牌,让今世孟贲罗士信出战。

这第一猛和第一杰太有意思了,一个高,一个矮,一个胖,一个瘦,一个马上,一个步下,一个挥舞着双锤,一个抡动着铁枪。

这两人一交手,那真是石头碰碌碡,实打实,硬碰硬。

由于这二人力气相当,谁也不服谁,枪来锤架,锤去枪迎,两人一直打了一百多个回合也没分出胜负。

后来打着打着,也不知怎么的,罗士信的铁枪被李元霸的双锤给锁住了,两人几次较力,却怎么也分不开。

这下可把两军阵前观战的双方将领们吓坏了,都替自己人担心。因为大家知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时间长了非得有一人受重伤不可,弄不好就得丧命。

正在这个危急时刻,四绝之首的罗松恰好打此经过。

再看罗松罗永年,催马舞枪来到二人近前,大喝一声如虎啸,银枪一挥鬼神惊,使出了一招盖世绝技,替二人解了围。

这就是“一猛一杰会一绝”的故事。

这是李元霸和罗士信唯一的一次交手,以平局收场。

不过咱们客观公正的说,要是讲武力,肯定是李元霸厉害,但要是讲力气,我认为罗士信则略胜一筹。讲武力的话,为什么李元霸厉害呢?

因为李元霸除了力气大之外,锤法也十分精湛,掌中那对擂鼓瓮金锤上下翻飞,神出鬼没。万箭齐发都射他不住,他的武艺可见一斑。

而罗士信就不一样了,罗士信只是力气大,对于武功招数则是一窍不通。他虽然手使一条大铁枪,但基本上都是瞎抡瞎打,全凭力气赢人。

要是单比力气,罗士信自然是谁也不惧,但要是融合招式的话,罗士信绝不是李元霸的对手。

讲力气的话,为什么罗士信略胜一筹呢?

第一点:李元霸在马上,罗士信在地上,无形之中,罗士信就吃着亏呢。

罗士信再怎么用力,也只是他个人的力。而李元霸就不一样了,他的万里烟云罩神力惊人,一冲一撞力大无比,他十成力气之中完全可以再借助三成马力。

第二点:李元霸的兵器得心应手,罗士信的兵器只能凑合着用,如此一来,罗士信又吃着亏呢。

李元霸的一对擂鼓瓮金锤重达八百斤,而罗士信的这条浑铁无缨枪是从铁枪大将来护儿手里夺来的,只有一百八十六斤。首先来说,份量上就差得多。

再者一说,“锤”这种兵器就适合力战,双锤抡开,呼呼挂风,声势夺人。而“枪”这种兵器则适合巧战,讲的是“快、稳、准、狠”,没听说过使枪的是靠力气赢人的。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要是罗士信和李元霸同样在马下步战,再使用同样兵器的话,我觉得罗士信的力气要比李元霸要大一些。

李元霸和罗士信谁力气大?

评书《隋唐演义》中李元霸和罗士信曾进行过一场关于力量的比斗,表面上看不分伯仲,因此也被公推为书中力量最大的两个人,但是谁更胜一筹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难有定论。

一杰一猛会一绝

“一杰一猛会一绝”是书中的经典桥段,起因是李元霸锤扫四平山没有对手,于是徐茂公想到了力大无穷的傻英雄罗士信。

论武斗能力,十个罗士信也不如一个李元霸,原因无他,李元霸是袁天罡和李淳风两尊“大神”倾囊相授教出来的徒弟,除了力量大,锤法也称得上天下无双,不仅会普通的短锤,挂上链子威力更大。而罗士信几乎不会武艺,全靠蛮力,遇见力量和他相差悬殊的武将,比如魏文通和来护儿空有技艺,却无用武之地,这就是“一力降十会”。但是如果敌将和他力量处于同一档次,即便稍有不足,也足以靠武技逆转,所以罗士信的综合战力算不得顶级,远不如李元霸。

不过好在罗士信呆傻,李元霸也聪明不了多少,俩人一见面,铁枪砸大锤,结果兵器双双脱手,这一下激起了李元霸的好胜心,因为李元霸从出世以来在力量上从来没遇见过对手,于是便存心和罗士信在力量上一较长短。而罗士信本来也不会别的,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李元霸等于进入了罗士信的节奏。就这样,俩人你砸我一下,我砸你一下,打了一百多个回合,最后兵器缠在一起,被及时赶到的姜松,也就是罗松一枪破开,巨大的后坐力使二人重重摔在地上,双双昏厥。

从场面上看两人难说谁的力量更大,但是这里有一个细节,就是此战过后没多久李元霸醒来就恢复如初,继续带兵堵截十八路反王,让瓦岗众英雄头疼不已,而罗士信元气大伤,一病不起。由此可见这一战带给罗士信的隐性伤害是很大的。

这很像《白眉大侠》中夏遂良与白一子一战,按照排名夏遂良第四,白一子第六,书友们也普遍认可夏遂良武艺比白一子高那么一点点,但是二人在三教堂前后实打实大战一百五十合没分出胜负,差别在于夏遂良休息过后还能继续叫嚣,而白一子只能坐在原地大口喘气。所以同样的道理,尽管从表面看李元霸与罗士信的力量比拼平分秋色,但实际上李元霸还是比罗士信略强一线的。

说实话,这段书虽然还算精彩,但设计得非常不合理,二人在较力之前,我甚至没有想到罗士信能够把李元霸逼到这个份上,至于原因,我们往后看。

参照物——裴元庆

罗士信和李元霸都曾和第三杰裴元庆交过手。照理说,如果罗士信和李元霸力量伯仲之间,那么对战裴元庆的表现应该差不多,可是结果却大相径庭。

先来说罗士信。在裴元庆征讨瓦岗时,瓦岗群雄无人能敌,虽然齐国远曾用空锤占了便宜,但除了对士气有所提升并没有本质上的作用。其实瓦岗并非对裴元庆没有应付手段,毕竟一个人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他们是想将裴元庆收为己用,而前提是必须让裴元庆心服,于是想到了天生神力的罗士信。

罗士信与裴元庆一战和与李元霸对战的过程差不多,一直是砸来砸去的力量比拼,而在互砸的过程中,罗士信并没有占到丝毫便宜,一直到扔掉兵器肉搏时,裴元庆抓住罗士信没摔动,反而被罗士信高高举起,在这一刻裴元庆心中才承认罗士信的力量大过自己。

但是在四平山对战李元霸时,裴元庆第一次与李元霸碰锤就知道自己的力量远不如对方,于是不敢再碰李元霸的锤,想以技艺取胜,可是没想到比招式李元霸比自己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三十余合后,裴元庆避无可避,被李元霸再度碰上了锤,因而败北。

从对战裴元庆看,罗士信力量上的优势并不大,两人基本算作一个级别,但是李元霸明显强过裴元庆一个档次,这也是我刚才说在罗士信与李元霸交手前从没想到二人会打得旗鼓相当的原因所在。

综上所述,无论技艺还是力量,李元霸都是胜过罗士信的,二人打得不分伯仲完全是剧情需要。在单老的评书中,为了剧情需要而改变之前设定的例子数不胜数,二人之间不分胜负的大战明显就是为了将剧情推到高潮,引出“一杰一猛会一绝”。即便如此,无论是通过裴元庆做间接对比,还是从战后反应,依然能看出李元霸在力量上胜过罗士信。

李元霸和罗士信谁力气大?

八十年代听隋唐演义评书,在说到一猛一杰会一绝中,单老所表达出来的意思是罗士信力气应该更大一些,因为罗士信用的是大铁枪,而李元霸用的是大锤,罗士信首先在兵器上就吃亏了。即使这样也和李元霸打了一个势均力敌。如果罗的兵器换成锤棍,李元霸估计够呛。

李元霸和罗士信谁力气大?

枪和锤是两种武器,一般使锤的力大,以力取胜,锤枪相碰,使锤的占便宜。因此,李元霸似肚了罗士信,也因此,裴元庆与罗士信锤枪相碰,分不出胜负,其实罗士信力稍大于李元霸,李元霸力大于裴元庆。犹如两个力一样大的人,一人使枪,一人使锤,若两人碰硬,枪会被磕飞。

李元霸和罗士信谁力气大?

李元霸和罗士信都是天生神力勇武过人,均有两臂一晃超过万斤的力量,《隋唐演义》这部小说很有意思,在形容一个人力气大时总喜欢用“四象不过”或者是“两臂一晃过万斤”这种夸张的艺术手法。所谓“四象不过”之力是指一个人的力气连四头大象加起来都比不过,一象之力大约是12500斤,四象就是50000斤。

李元霸和罗士信都具备使尽全力可以移动50000斤重物的神力,难怪李元霸使他那对重达八百斤的擂鼓瓮金锤跟玩似的;罗士信也不含糊,他使用的是一杆大铁枪,名曰镔铁霸王枪。此枪的重量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肯定是轻不了,毕竟罗士信的绰号是“今世孟贲”,可能很多人对孟贲不熟悉,他是战国有名的武士,力大无穷,勇冠海岱;据说孟贲陆行不怕虎狼,水行不避蛟龙,曾经一人同时制服过两头野牛。

李元霸和罗士信两人在《隋唐演义》中各自占据了一个第一的位置,李元霸是隋唐第一条好汉;罗士信则是隋唐第一猛。有意思的是李元霸和罗士信都属于那种生性憨傻,“吃饭不知道饥饱,睡觉不知道颠倒”的货色,虽然智商不在线但在习武方面却属于天赋奇才的类型。

就拿李元霸来说要是让他学习文化认识一个字的话那可费劲了,当时李元霸的父亲李渊为了让李元霸识字专门花重金请了一位老师,只要能教会他认识一个字就算是成功。这位老师选了一个最简单的“丁”字来教李元霸,每天就反复念这一个字,后来老师觉得李元霸已经烂熟于心了于是请李渊来考核。

为了能让李元霸顺利过关,老师让李元霸手里拿着一个铁钉,如果忘了这个字怎么念的话就看看手里的钉子自然就会想起来了。结果倒好,李元霸一紧张果然把丁字怎么念给忘了,老师一个劲地示意李元霸赶紧看看手里的钉子,李元霸竟然脱口而出:“铁镢”!把老师气得连夜收拾行囊走了。

李渊一看自己这儿子确实不是学文的材料,但好在李元霸对武艺非常感兴趣,于是李渊请来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位当世高人传授李元霸武艺,李元霸如鱼得水跟着两位名师学得满身绝艺日后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

李元霸家世显赫,出身豪门,他父亲李渊既是唐国公又是太原侯,能够有足够的资本学习武艺。但是罗士信的身世就非常凄凉了,他自幼父母双亡四处流浪,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后来大刀王君可看他可怜就收留了他,让他负责放牛。罗士信经常惹是生非,王君可转手将他送给了秦琼,秦琼非常喜欢憨傻的罗士信于是认他为义弟。

平时罗士信就在后院陪伴在秦琼母亲身边,秦琼的母亲非常宠爱罗士信,知道他憨傻于是告诉秦琼不准罗士信上战场。因此一般情况下秦琼都不带着罗士信上战场,只有在关键时刻或者是事不可解的时候才会动用罗士信,因此罗士信也成为瓦岗军的秘密武器。实际上罗士信并不会武艺,他就是凭着力气大乱挥舞那杆大铁枪。

四平山一战,在十八路反王麾下大将都不是李元霸对手的情况下秦琼不得已只得祭出瓦岗山的杀手锏和秘密武器罗士信来对付李元霸。两位傻英雄见面后商量好了各自用手中的兵器一人砸对方一下,对方则用兵器挡一下看究竟是谁的力气更大。两人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平分秋色,在使尽全部的力气的情况下李元霸的双锤飞到空中,罗士信的大枪也掉在地上。

后来李元霸使出分筋错骨绝命锤将罗士信的大枪别住然后抓住枪杆往怀里拽试图让罗士信撒手,罗士信偏偏不撒手。李元霸在马上,罗士信站在地上两人就像拔河一样僵持不下,如果没有外来力量打破僵局两人必将会两败俱伤,最终还是由号称“使枪祖宗”的姜松来到阵前抬手一枪将两人的兵器分开,避免了玉石俱焚的结局。

从李元霸和罗士信双方角力的过程和结果来看,两人的力量真是半斤八两,相差无几各自维护了隋唐第一杰和隋唐第一猛的名号。当然如果从武术高低的角度来看李元霸显然更胜一筹,毕竟李元霸是专业的,罗士信是业余的。

李元霸和罗士信谁力气大?

李元霸是纯虚构的人物有多大力气只要作者喜欢他就可以举天举地。罗士信是真实存在的,作者把他分成两个人物来写,一个是傻傻的罗士信,一个就是冷面寒枪俏罗成。那你说李元霸和罗士信谁厉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