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曾经屡立战功,诸葛亮为什么劝刘备赐其自尽?
这个应该说的是刘封吧。其实刘封也是个可怜的孩子。
说刘封,那我们得从时间线上来分析一下。
首先啊,刘备收刘封当养子,是在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以后,到了荆州才收养的。刘封本来姓寇,他妈姓刘,他舅舅叫刘泌,也是汉室宗亲。刘封从小是个孤儿,被舅舅收养。而刘封的舅舅是樊城令,樊城和当时刘备驻守的新野很近,最后樊城也变成了刘备的防区地盘。是有这么一层关系在,刘备才收了刘封当养子。
当时刘备已经差不多年近半百,四十多岁的人了。古人因为卫生条件有限,平均寿命都不高,四十岁就要称老夫了。可是刘备这个老夫到现在还没有后代,倒不是他的两位夫人不行。而是刘备之前也生过几个儿子,可惜因为一生征战,颠沛流离,儿子都没保住。而刘备也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估计再生儿子也难养活。所以刚好有了这层关系,刘封他妈也是汉室宗亲出身,等于刘封也有一半汉室血脉。而且那个时候刘封已经十几岁了,也不用担心养不活的问题。
注意,这里刘备收的是养子,不是义子。义子类似于结拜,属于干亲,是干儿子,没有继承权。养子等于是过继,是给刘备顶门户的,是拥有继承权。所以此时刘封的起点非常的高,一加入刘备集团,就是继承人。从在新野时的将领派遣情况来看,刘封还是很受重用的。虽然还是关张赵主打,刘封可能也是因为年纪小经验少没有唱主角的机会,但是不难发现几乎每一次,刘封都是很重要的配角。很明显刘备是故意在培养刘封。
其中有一个细节,就是汉中之战的时候,刘封小漏了一把脸。刘封杀入敌阵,甚是勇猛,惊的曹操也叹息不已。只可惜,帅不过三秒。刘备的养子刘封就被曹操的亲儿子曹彰打出翔了。
但是刘备为什么要弄死刘封呢?
这就要和刘禅的出生说起了。刘备在新野待了好几年,在这几年里刘封应该表现的很不错。所以刘备集团的老兄弟们也都比较满意刘封,新来的诸葛亮也没什么反对的意见。可是在赤壁前夕,刘禅出生。话说刘禅出生的时候,天上飞来一只白鹤,鸣叫了四十二声飞走。当时刘备集团的人都认为这是吉兆。这四十二声鸣叫,正好应了后来刘禅坐了四十二年皇帝。这才有了长坂坡的时候歌颂赵云的那首诗,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
这刘备也不是东西,有了亲儿子,养儿子立马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但是基于过去儿子没养活的经验,刘备集团也都没有声张,继续一边对刘封保持培养,一边仔细照顾刘禅。举个例子,当年孙夫人带着阿斗回江东。按理说,即使阿斗被当做人质扣眼江东。但是刘备还有刘封在啊,完全不存在继承人缺失的问题。但是大家看看刘备集团是怎么反应的。赵云都来不及带上士兵,只身跳上船只,孤身一人解救阿斗。张飞立刻调动水军截江救阿斗。
可见,其实在刘备集团里面,已经有了一个默认的事实,就是将来刘备这个位子,必须刘禅这个亲儿子来坐。而刘封已经不被刘备集团所接受了。
但是这就有一个法理的问题
刘封是过继的儿子,是长子。按照继承权来说,刘封应该继位,而不是老二刘禅继位。这就成了刘备集团面前的一个问题。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只有关羽这二百五曾经公开表示过。当时刘备进位汉中王,打算立后嗣。问诸葛亮,诸葛亮很聪明,把包袱甩给了关张。说这是家事,问关张两个兄弟就行了。让关张得罪人去。这些文人啊,不得罪人的时候就,君王家事也是国事,干预的比谁都厉害。有危险了,就立刻这是你的家事我不好管。话都让他们说了。
而关羽直接表示螟蛉之子,不可僭立。还建议刘备把刘封发配到边远的上庸山城以绝后患。可见刘备集团的冷血无情,等于刘封这十几年的儿子白给人当了。刘备集团是不会同意立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来继承的。
刘封得不到元老派,荆州派,益州派的支持,只能默默的远走上庸。而关羽遭难的时候,刘封居然还抱有叔侄之情,打算提兵救援。却被孟达用关羽那句螟蛉之子,不可僭立的话给生生的浇灭了。在这里也可以看出关羽确实把人得罪完了,最后没人救他也不是没道理的。也不难看出,刘备和诸葛亮有时候故意让关羽顶缸得罪人。
而关羽被杀后,孟达直接投降魏国。而刘封还是傻乎乎的跑回成都去当儿子。对刘备这样的枭雄来说,失去一样东西,就要在其他地方找补。关羽身死,荆州失地,刚好拿了刘封问罪,至少解决了刘禅继承权的问题。
可怜的刘封一辈子没活明白,也许他一直在学刘备的仁义,却从来没有深入的观察学习过刘备的阴狠。他像一个还没长大懵懂的少年一样,可能有能力有才华,但是却对人心和社会没吃透。人只有被骗的多了,坑的多了,才会在跌跌撞撞下懂得社会和人心。
刘封曾经屡立战功,诸葛亮为什么劝刘备赐其自尽?
这个说的是刘备的义子刘封。
话说刘备在荆州避难时,年过40还没有儿子。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刘备这样有远大志向的人,怎么能没有继承人?于是他就在荆州收养了一个孩子,就是刘封。这刘封出身贵族,本是寇氏之子,母家姓刘。
刘封武艺高强,是一员猛将。刘备夺益州时,刘封跟着诸葛亮立下了很多功劳。
本来,刘备没有儿子,刘封是能继承刘备的遗产的(比如刘备后来的皇位)。不料,刘备46岁时,竟生下了亲生儿子刘禅。这下,刘封就很尴尬了。刘备有了真正的继承人,刘封就没有价值了。
如果刘封安安生生的,也能够富贵终身的。但后来他又犯了些过错,因此就悲剧了。
首先是关羽兵围樊城、襄阳的时候,刘封、孟达正在驻守上庸。关羽兵力不够,让刘封派兵支援。但刘封、孟达刚刚逼降上庸,军队一走,估计上庸这边就反叛了。所以他们没有执行关羽的命令。后来关羽被杀,刘备就对刘封、孟达很不满。
刘封与孟达不合。仗着自己义父是刘备,刘封经常欺负孟达。孟达敢怒不敢言,一气之下就投降了魏国。然后上庸人也反叛了,刘封灰溜溜的回到了成都。
刘封第一没有救关羽,第二欺辱孟达导致其反叛,第三丢掉了上庸。刘备对刘封更愤怒了。
这时候,诸葛亮又给了刘封致命一击。刘封是一员猛将,为人桀骜不驯,又有刘备义子这一层身份。等刘备死后,恐怕无人能管住他了。所以诸葛亮就劝刘备处死刘封。最后刘封被赐死。
诸葛亮主张杀刘封,是为了刘禅考虑(也为他自己),也是为了蜀汉江山的稳定。但他这种做法多少有点厚黑。
刘封曾经屡立战功,诸葛亮为什么劝刘备赐其自尽?
我想问题主说的应该是刘封吧。
当时刘备从北方一路颠沛流离到了荆州,没有后代,对于自己的祖先而言是一种最大的不孝顺。因此,刘备为了延续香火,选择从荆州的一个大户人家,姓寇,从他们家里面挑了一个男丁出来,他认这个人做义子,这个人就是刘封。
这个时候刘封的小日子还是过的不错的,因为他是刘备的儿子也是刘备政权未来的继承人,虽然这时候刘备确实兵少,土地也少,但是至少有兵啊,至少有将领啊。
但是后来刘备有了儿子,这就是刘禅,你说一个辛辛苦苦大半辈子,打下一片江山的人,会把自己的江山让给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儿子,还是一个自己的亲生儿子,肯定是后者。这个时候,刘封就变得有点处境尴尬。
虽然他一直不闹腾,不说,但是心里面难免有些芥蒂,因此刘备在关于这个儿子处理问题上还是选择古代的皇帝一直做的那个事情就是把这个以前的义子,外放,流放到外地,因此,刘封也就到了上庸,跟孟达一起镇守在此。
但是偏偏这个时候,关羽兵败荆州,关羽的派遣自己手底下的部将周仓到上庸向刘封求救,刘封没有去救,虽然有着种种的谣言,但是刘备也不可能因此杀了刘封,毕竟关羽那个时候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必死的局面了,即使刘封派出兵力去救,也不可能救得到人。
但是此时此刻,刘封仍然还是有活下去的希望的,只要他一直待在上庸,只要他一直不与刘备见面。刘备是懒得管他那档子事的。
但是后来刘封回来了,不是他自己想要回来,而是因为他得罪了上庸的太守孟达,最后两边闹掰了之后,然后他自己逃了回来。
曾经刘备分为正统继承人的义子回来了,而且是犯了一大堆的错误,回来了,这个时候刘备怎么看待他,我给了你权利,我给了你名誉,我给了你身份,最后你竟然用这种方式来报答我,我能说些什么?你现在回来了,我该怎么处理你,肯定不能把你留着留着第一下面老陈说不过去,你没去救关羽这事儿也就不算了,你还丢了上庸,此时此刻,你回来跟我亲生儿子争位子,我肯定不能让你活着。
诸葛亮也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从刘备三顾茅庐之中,从前两次光顾茅庐,他就已经分析出来刘备将来的志向,并且在与刘备见面之后,刘备的那一套话又胜得刘备之心,就可以知道他对于刘备心思揣摩有多么的深。
刘备进入益州之后,刘备重用法正,诸葛亮就识趣的自己不去招惹法正,自己一个人默默无闻替刘备做事情,所以刘备只要给诸葛亮一个眼神,诸葛亮就明白刘备这人到底要干啥。
此外,诸葛亮这个人,有人曾经评论过要像诸葛亮全心全意替你做事,得做到一点什么的,就是你把所有的权利全部交给他。他才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此时如果让刘封继位的话,面对一个已经成年而且有自己价值观的刘封,诸葛亮是很难完全掌控朝局的,如果一个刚刚成年的,什么价值观都不懂,一心只听别人意见的刘禅的话,那么诸葛亮可以放开手脚,为所欲为,毕竟刘备也老了,这一点真的是不可争议的事实。关羽也已经提前离他而去了。
并且丢失了荆州,而且在刘备手里下受了一肚子鸟气的诸葛亮肯定是对于现在回来这个刘封当成一个出气筒了,所以在最后时刻顺利成章顺水推舟,在背后踹他一脚,这一点也就情有可原了。
刘封曾经屡立战功,诸葛亮为什么劝刘备赐其自尽?
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对刘备忠心耿耿而且有能力,到最后为什么被刘备赐死呢,真的是因为在关羽丢掉荆州的时候没有及时救援吗?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刘备漂泊半生都没有儿子,一直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才有了第一个儿子刘禅,在刘禅出生之前刘备以为自己不会再有儿子了,为了有人继承自己的衣钵,刘备收刘封做了养子。但是没想到刘封做了刘备的养子没有多久,刘备就有了第一个儿子刘禅。这样刘封的地位就显得比较尴尬了,如果说刘封是一个浮夸子弟,或者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凡人,那么他可以做一个快活的王爷,但是偏偏刘封非常的有能力。
刘封在刘备攻取西川的时候屡立战功,在和曹操的战斗中也表现出色,曹操甚至说:刘备经常让干儿子出战,等我把我的小儿子喊来,好好地和他较量一下。这件事展示出了刘封绝对不是碌碌无为的庸才,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将领,最起码是一个勇将。
在刘备的继承人问题上,关羽和诸葛亮等人都支持阿斗。事实上阿斗的能力远不如刘封,刘封年纪轻轻就能力出众,如果继承刘备的事业肯定能够发扬光大,但是毕竟血浓于水,刘备对于刘封也只是重用,自己的位置还是给刘禅的。
刘备自立汉中王之后,刘禅的继承人位置就非常稳固了,关羽是刘禅的支持者之一,所以刘封对于关羽也是充满了不满。刘封被刘备派遣去攻打上庸,刘封攻下上庸之后做了副军将军,可以说刘封能够作为将军并不是因为他是刘备的干儿子,而是因为他的个人能力。在孟达造反的时候,曾经劝刘封投降曹魏,他告诉刘封回去之后肯定会死。而刘封并没有相信,反而以为刘备会顾忌父子感情,但是他最后错了。
刘封在关羽危难的时候没有救援关羽,有人认为这是刘备杀死刘封的主要原因,从时间上看确实合理。但实际上刘备杀死刘封是诸葛亮的建议,而其中的理由并不是刘封没有救援关羽,而是因为刘封过于勇猛,在军队里面有一定的威望。诸葛亮考虑的是未来蜀汉的江山稳固的问题,刘封的身份特殊能力也比较强,如果刘备不杀死刘封,未来谁杀死刘封都不合适。史书对于刘备杀死刘封的过程也做了详细的描述,说刘备为刘封惋惜而落泪。
刘封死后,蜀汉的江山果然非常稳固,刘禅在位多年的时间里面也没有被其他刘氏宗亲的威胁。不过从个人能力来说,刘封如果有机会继承蜀汉,一定会比刘禅更加合适。诸葛亮虽然是一个忠臣不假,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私心,如果未来刘封上位,对于他这么一个刘禅的铁杆支持者会怎么清算是可以预料的,所以他也需要借刘备的手杀死刘封。刘备在这一点上也和诸葛亮达成了共识,最后才挥泪斩刘封。
综上所诉,只能说刘封在一个错误的时候,认了一个错误的干爹,不然刘封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成为蜀汉后期的大将的。
刘封曾经屡立战功,诸葛亮为什么劝刘备赐其自尽?
千万不要低估了刘封对蜀汉稳定的危胁。
有继承权的“假子”201年,刘备来到荆州。
当时,已40的刘备膝下无子,“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刘封这种“假子”跟现代开玩笑就能认的“干爹”可不同,他是有宗族地位,有继承权的。
古代收养儿子,有义子、养子、继子之分。
刘封可不是穷人家的孩子,他生父是罗侯寇氏,母亲来自长沙刘氏。
罗侯是有封地的贵族,长沙刘氏的先人是汉景帝儿子刘发。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也是出自刘发这一枝
可以说,无论是地位、身份,刘封本家都高出“刘皇叔”一大截。
这样背景的孩子,跟你刘备姓,当然不是来给你作没有名分的“义子”、“养子”!
他当然是过继给了刘备,作为继子!
过继过来的继子,入宗庙,享有和儿子一样的权力,可以继承家产。
因此,尽管父亲肯定都更倾向于亲生儿子,但从宗法的角度来看:刘封与刘禅等人一样,都有继承权。
曾长期是刘备“唯一继承人”从大约201年刘封过继给刘备,到207年刘禅出生,6年间,刘封是刘备唯一的继承人。
而且,我们知道:刘皇叔向来“妻子如衣裳”,一言不合就妻离子散的。
在208年的长坂坡之战中,刘备再次与刘禅离散,幸有赵云拼死护卫才救下刘禅。
古代婴儿死亡率比较高,而刘皇叔又“妻子如衣裳”,所以,在刘禅稍长之前,刘封依然是很有希望的继承人。
所以,当刘备称汉中王,立刘禅为王子时,刘封的身份实际上就和历史上的“废太子”们一样尴尬!
袁绍家族二子相争导致分裂、灭亡的教训相去不远,刘备对此当然记忆尤深!
刘封的危险,可想而知!
能力越强,危险越大刘封的能力,比起刘禅来,是高出一截的。
《曹彰传》记载:汉中之战时,刘备派刘封出来挑战。曹操很不爽,叫黄须儿(曹彰)过来打。
汉中之战,刘备、曹操双方名将云集。刘封能跳出来挑战,可见他的战力至少是接近名将级别了。
而刘封在入川作战立下战功,在平定上庸的作战中,他更是作为方面军主要负责人指挥作战。
刘封的战将之能,是很强的。
可是,以刘封的身份,能力越强,难道不是越危险吗?
“侵陵孟达,又不救羽”的本质刘备赐死刘封时,罪名是“侵陵孟达,又不救羽”。
对于这两个罪名,历来有人替刘封喊冤。
其实,比起刘封与孟达、关羽的个人纠葛来,这两件事情背后暴露出的问题,才是令人不安的。
不救关羽。
刘封、孟达给出的理由是:“山郡初附,未可动摇”。
仅仅从专业角度来说,或有道理。
但是,从刘备、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远不是“救不救关羽”那么简单。
关羽,当时是蜀军中唯一假节钺的人物,地位崇高。他“连呼”刘封、孟达,是以上级的身份下达命令。《三国志》中说刘封“不肯承命”,更说明刘封接到的是命令,而非请求。
刘封不肯听关羽调遣,将来会听诸葛亮调遣吗?
刘封侵陵孟达,背后反映的也不仅仅是刘封、孟达的个人恩怨。
当时,都督的权力是受到严格限制的。
即使是假节的都督,也没有权力随意处置官阶相近的副将,除了特殊情况外,都督要处置官位较高者,需要上奏,请得上命才能处置!
刘封连都督都不算,当然没有权力随意处置孟达!而且,孟达当时并没犯什么事,他没有权力仅仅因为不和而剥夺孟达鼓吹,侵陵孟达。
孟达这样的人尚且会随意被刘封所逼,何况他人呢?
刘封不愿按照普通武将的方式行使权力,在军中任意妄为,有排除异己、独控军权的嫌疑,完全是军阀作派!
刘备尚在,刘封就如此行事,刘备若不在了,天知道刘封能干出什么事情来!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三国志.刘封传》
最终,刘封被赐死!
如果刘封只是以普通武将的身份效力,以他的才具,或许能成为蜀汉后来的栋梁。
可是,命运捉弄人,一不小心,刘备在46岁时生下了几个孩子,刘封突然由继承人秒变成了“不稳定因素”。
而刘封的作派又确实令人不放心,因此被除掉了。
《三国志》说,刘封死后,刘备流泪。
刘皇叔一辈子都喜欢假哭。但是,我相信那一刻,刘皇叔的眼泪是真诚的。
那眼泪,或许正是王者的无奈吧。
刘封曾经屡立战功,诸葛亮为什么劝刘备赐其自尽?
提到刘备的儿子,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那个"乐不思蜀"的蜀汉后主刘禅。其实,刘备在生下刘禅之前,就有一个义子,名叫刘封。《三国志》记载,他"有武艺,气力过人",在刘备平定益州的战争中他也屡立战功,可是最终,诸葛亮却劝刘备赐其自尽,这是为什么呢?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刘封"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罗侯是一个非常显赫的爵位,汉时只封给了协助刘秀兴复汉室的"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之孙邓骘。后来同为"云台二十八将"的寇恂的孙女嫁给了邓骘,故而笔者推测,"罗侯寇氏"这一称呼代表刘封是来自罗侯邓骘和寇恂孙女这一支。
这样看来,刘封是两位东汉开国功臣之后,出身还是非常好的。除此之外,他还是长沙刘氏的外甥,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虚构了一个名叫刘泌的汉室宗亲来当刘封的舅舅,这样看来,刘封是开国功臣与汉室宗亲的后代,当自诩为帝世之胄的刘备的养子也算是资质足够了。
后来,"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刘备出生在延熹四年(161),到官渡之战爆发,他从袁绍处脱身来到荆州时,已经是建安六年(201)了,这么一算,当时的刘备已经五十岁左右,是半百之年了。但是他却迟迟没有子嗣,为了寻找继承人,他便将出身不凡的刘封收为养子。
然而,收养刘封后不久,甘夫人便为他生下一子,也就是蜀汉的后主刘禅。这下刘封的位子就很尴尬了,原本他应该是刘备的继任者,但刘禅是刘备亲生的孩子,刘备肯定更偏向他,日后自己又该如何自处呢?不过,刘封倒是没有从此消沉,而是兢兢业业,冲锋陷阵。
刘备入蜀后,刘封"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立下赫赫战功,并受封副军中郎将。后来,他又和孟达一起攻取了上庸,上庸处在荆州与益州的交界处,夺取上庸就能够更好的沟通两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而刘备也展现出对刘封的信任,让他负责驻守。
不过,变故很快就到来了。夺取上庸的同一年,关羽北伐,连战连捷,无奈攻城略地但兵力不足,于是"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可是刘封、孟达因为"山郡初附,未可动摇。"而拒绝了关羽增援的要求。
然而,关羽胜利的势头没有持续太久,曹操派遣徐晃救援被关羽围困的曹仁,而关羽久攻不下,只得退兵。可是,"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关羽被擒杀的一大原因是兵力不足,而刘封之前拒绝增援,自然难辞其咎,于是"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对于刘封这个义子,刘备已经不是很满意了。
再后来,刘封与孟达产生矛盾,孟达给刘备上书一封请辞,随后投奔了魏国。到了魏国,孟达很受重用,曹丕不但对他大加封赏,还派出夏侯尚、徐晃同他一起进攻刘封,交战前,孟达给刘封写了一封信,其中说:"有忠臣蹈功以罹祸,孝子抱仁以陷难……其所以然……或有恩移爱易,亦有谗间其间……势利所加,改亲为雠,况非亲亲乎!"
大意便是,有的忠臣虽然立下汗马功劳却遭遇祸殃,有的孝子虽然心怀仁义但陷入灾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的是君王、父亲的爱转移了,有的是有小人献谗言。为了权势和利益,亲人也会变成仇敌,何况本不是亲人的关系呢?
孟达又说:"今足下与汉中王,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血而据势权……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告诫刘封,他与刘备和路人是一样的,没有血缘关系。刘封因为义子的名分,能够得到重用,但被立为太子的确实阿斗,有识之士都为此寒心。
基于这些,孟达劝说刘封:"弃身来东,继嗣罗侯,不为背亲也;北面事君,以正纲纪,不为弃旧也;怒不致乱,以免危亡。"若是留在蜀汉,迟早会被刘备除掉,不如东归孙吴,继承罗侯的家业,抑或投靠魏国,也能够得到重用。如果这样做,刘备虽然生气,但不至于像留在蜀汉那样危险。
刘封没有采纳孟达的建议,执意留在蜀汉。结果不久"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到了成都,"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刘封被刘备痛斥了一顿,随后"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临死前,刘封长叹道:"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可惜为时已晚。他死后,"先主为之流涕。"陈寿在传记末尾评价刘封:"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认为他本来就身份尴尬,却不做谋划,落得身死的下场,实在可叹。
诸葛亮劝说刘备将刘封赐死,是因为刘封性格刚直勇猛,害怕他日后不受管制,与刘禅争夺帝位,到时候蜀汉内乱,魏、吴倘若趁机来伐,蜀汉便腹背受敌,十分不利。加上刘备本就已经不喜欢刘封,他的死也就顺理成章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