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中最大的疑点是什么?

日本会不会只是替罪羊呢?如题

奇谋妙计罗斯福,自导自演苦肉计?关于珍珠港事件的阴谋论,在圈子里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儿了。

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坚定的认为,日本联合舰队之所以能够成功偷袭珍珠港,完全就是因为美军“放水”。因为在他们看来,整个珍珠港事件,就是罗斯福与美军高层导演的一场苦肉计,日军只不过是一枚被利用的棋子而已。

为了证明这确实是一场阴谋,他们翻箱倒柜,废寝忘食,苦思冥想……最终鼓捣出了一条非常完美的“逻辑线”。

首先,罗斯福存在进行苦肉计的动机!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美国国内对于参加二战,其实是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是力求参战,维护世界和平;另一种声音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罗斯福自然是支持参战的,否则他也不会巧立名目,鼓捣出《租借法案》和驱逐舰基地协定,明目张胆的支持英国和加拿大。值得一提的是,罗斯福之所以愿意介入二战,不仅仅是因为所谓“世界和平”这么高尚的口号,更多的是出于美国的利益考虑。

首先英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其联邦体系下的加拿大更是美国的邻居,他们之间涉及到大量的利益纠葛。此外,英美都是英语国家,甚至于不乏大量的英裔,他们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认同。所以,在当时的美国国内,有着相当一部分的商人和英裔群体,是站在英国这一边的。甚至在不列颠空战期间,有着不少的美军士兵,以志愿者的身份,去帮助英国。

当然,站在罗斯福的角度,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看得自然更加长远。罗斯福希望的是,借助二战这样一个机会,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当时美国虽然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工业国,但他的国际地位远不如英法。在欧洲,根本就没有美国说话的分儿。

当然,参战对于美国还有经济方面的好处。爆发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创。虽然期间通过罗斯福新政,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其实还是有着不少的后遗症。所以开启战争至少可以拉动内需,转移国内矛盾,从而缓解经济大萧条的压力,这也是那些军火商们所乐于见到的。

所以,总的说来,参加二战,对于美国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罗斯福想要参战并没有那么容易,即使他是美国总统。因为在美国的法律里面,只有国会才能真正决定美国是否参加二战。

而在当时的国会里面,有相当一部分议员是反对战争的,尤其是共和党人,他们奉行孤立主义,不愿美国去插手欧洲事物。他们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一来美国远离欧洲,独居一方,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无需担心战争的波及。

二来美国的贸易不仅仅是针对英法,像德国、日本这些国家,同样是有着贸易往来。从生意人的角度来讲,保持中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美国参战,那没就会被德国和日本当做敌对国家,届时美国不仅会失去一批贸易伙伴,其商船运输贸易,也会受到敌人的打击。

当然,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早在一战的时候,美国就有过一次教训。当时欧洲打成一锅粥,奉行国际主义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数十万美国大兵开进欧洲大陆,试图扮演救世主的身份,从而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但是,最后在巴黎和会上,美国遭到了英法的联手排挤,什么也没捞着,最后愤怒的回到了北美。而大量的美国士兵,却因为这场和美国毫无关系的战争而失去生命,由此激发了美国民众的厌战情绪。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美国国内反对参战的声音也是强烈的,罗斯福想要让美国参战,首先就需要将这部分声音给安抚下去。

就这时候,珍珠港事件爆发了,日军舰队跨越了了半个太平洋来到夏威夷群岛,在美国的家门口重创了太平洋舰队,造成2000多名美海军士兵阵亡。家门口挨打的屈辱和同胞丧生的悲痛,无疑是点燃了美国民众的怒火。罗斯福在第二天就发表了对日宣战演讲,一切水到渠成,名正言顺。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珍珠港事件过程中,美军高层暴露了诸多疑点。

首先,早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方面就得到了不少关于日军偷袭珍珠港计划的情报消息。比如1941年1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刚刚出炉,还未得到正式批准,保密程度相对较低,被美国驻日大使格鲁所知悉。其第一时间就报告了国防部,但是却被批注为谣言。

1941年9月,美军破译了一份日本发往檀香山领事的电报,其内容是询问日本向驻檀香珍珠港内的美军舰队停泊情况。一个月后,美军再次破译日方电报,同样是关于珍珠港基地美军舰队情况的。1941年11月底,日军军舰消失在美国的无线电监测中。

最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12月,就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前夕,中国情报人员池步洲,截获了日方的特级密电,正确推测出了日军偷袭的时间和地点,并且迅速上报,通知美方。结果依旧是遭到美方的忽略,珍珠港一切照旧,以至于对于日军的偷袭毫无准备。

除了情报上的迷惑举动以外,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操作也遭到了质疑。在日军轰炸珍珠港的当天,太平洋舰队的航母正好全部不在港内,因而得以幸存。而在日后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军正是依靠这三艘航母的强势发挥,在己方十分劣势的情况下,与日军周旋。并且在中途岛海战中,以弱胜强,扭转了战争局势。结合这样的结果,再去看当初三艘航母不在港的巧合,似乎显得有些蹊跷。

结合以上种种论点分析,大家最终得出了珍珠港苦肉计的结论。即在珍珠港事件中,罗斯福总统事先已接获情报,却故意按兵不动,坐待日本袭击珍珠港,以挫败本国反战派,进而取得对日开战的理由。

具体应该就是这么一个故事:1941年年末,日本联合舰队向珍珠港开进,美国情报机构第一时间发现了日军的东西,并将情报上报白宫。然而,对于这样一个重要情报,罗斯福却不以为然。他不仅没有提醒太平洋舰队做出防备,反而是让舰队司令金梅尔中将,把舰队的大部分舰船留在港内,只调离航母。最终,日军成功偷袭珍珠港,而罗斯福则拿到了发飙的借口。

这个故事表明上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有理有据。但实际上,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所谓的苦肉计“动机”,本身就是不能当做证据的。这就好比犯罪,所谓动机只能当做推理依据,并不能当做犯罪证据。即便是罗斯福有着苦肉计的动机,那么也无法说明他会这样做。

其次,所谓的情报漏洞和航母出港,其实都是可以给出合理解释的。比如说情报上的疏忽,那并不是故意的视而不见。因为国家之间的情报分析,本身就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过程。当时美国中断与日本的贸易往来,并对其进行经济制裁,而日军也对东南亚虎视眈眈,双方剑拔弩张。所以美军和罗斯福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有关日本军事上的情报,这些情报种类繁多,亦真亦假。

美军确实有可能得到了关于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种种情报,但是都被淹没在其他情报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换句话讲,美国未能从纷乱的情报中,识别出日本的真实意图。毕竟就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日本最有可能进攻的地方是菲律宾,而不是珍珠港。毕竟珍珠港实在是太远了,其位于日、美之间太平洋东部的夏威夷群岛,距日本约3500多海里。

美军很难想象,日军的舰队可以横渡3500海里而不被发现。此外,就算过来了,珍珠港内的太平洋舰队以逸待劳,也没有惧怕的必要,毕竟当时对于航母舰载机进行空中打击这样一种战术,还是处在一个比较陌生的阶段。

由于战术分析上的失误,导致美军给出了错误的判断。所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事先确实是不知情。

其次关于航母的出港,那真的只是巧合。当时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

要知道,在当时的军事思想中,大舰巨炮依然是占据主流,战列舰才是舰队主力。当时世界上的军事强国,依旧倾向于发展战列舰,所以德国人搞出了俾斯麦、日本人搞出了大和号,美国则是衣阿华级,其无论是吨位,还是资金花费,都远超同时期的大部分航母。

因为航母在二战前期,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辅助舰只所存在,以巡航、侦查为主。当时日美开战在即,所以航母在外执行任务的频率更高,在港口停泊的时间就比较少。作为主力的战列舰,则是停在更加安全的港口。

航母真正开始作为战术核心出现,其实就是在珍珠港事件中。日军用航母搭载飞机,长途奔袭之后,空袭珍珠港,完全不给太平洋舰队正面对战的机会。但即便是航母的作用提升,其在短时间里面依然无法完全取代战列舰的地位。

所以,如果是罗斯福想要保全舰队一定的作战实力,他不会选择调离航母,而是会选择调离战列舰。然而我们看到的结果却是,太平洋舰队的8艘主力战列舰,全部停在珍珠港,承受日军的空袭打击。这就比较不靠谱了,除非罗斯福或者美国海军高层,当时已经认为航母要比战列舰强了。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美军为何就那3艘航母,早点儿多造两艘不更好?要知道珍珠港事件之后,太平洋舰队一度面临无兵可用的尴尬局面,被日军联合舰队压着打。如果不是中途岛海战中,日军表现太差,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估计还得多熬几年。

更为关键的是,就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言,罗斯福根本就不需要苦肉计。因为当时美国开始对日的禁运和制裁,失去了资源供给的日本,除了停战以外,就只有和美国开战这一条路可走。有着这么一个阳谋放在这里,罗斯福哪里需要去做什么苦肉计?

所以,关于罗斯福是故意牺牲珍珠港,以苦肉计来让本国民众早日同意与日本作战的说法,其实是不太靠谱,至少目前来说,并没有合理而且有力的证据。

珍珠港事件中最大的疑点是什么?

珍珠港事件一直有人怀疑是罗斯福总统为了寻找参加二战的理由有意不发出警报,导致珍珠港在没有防范的情况下陷于战火,太平洋舰队被重创,伤亡损失惨重,一直对反法西斯战争缺乏热情的美国人愤怒了,必须反击,参战!这个阴谋论是缺乏证据支持的,珍珠港事件以前,美国破译了日本的外交密码,知道战争在即,判断日军的攻击目标在菲律宾和东南亚,不相信日本会万里奔袭到珍珠港,军事思想落后的美国海军依然沉溺于巨舰大炮,漠视航母舰载机,因为在技术手段上战列舰来偷袭珍珠港成本巨大收益太小。同时也不相信中国的密码专家池步洲破译的日本关于偷袭珍珠港的往来电报。日本也确实被美国算计了,侵华战争之初,美国同时向中日两国出口各种物资,甚至援助中国,大发战争财。等到日本扩大侵略触及到了美国的在华利益又资源匮乏时,美国对日本实行禁运。日本要么吐出已得到的利益要么对美国开战被打败,区别只在于美国付出的成本高低。二战中美国击败了德国和日本,开始了称霸全球的历史

珍珠港事件中最大的疑点是什么?

这要厘清两个问题。

一、珍珠港事件是否日本主动偷袭?

是的,这一点该是毫无疑义的。那就沒有替罪羊一说。

二、美国对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否知晓?

这历来是争论的焦点。如果美国不知晓,致使珍珠港受到袭击,那"替罪羊"之说便不存在,事实上也的确是日本偷袭珍珠港获得成功。

如果说,美国高层事先已获得日本要偷袭珍珠港的情报,甚至说这份情报是中国掌握了并立即通报给了美国的,但美国决策层按住不表,让其成为既成事实,然后借此向日本宣战,并得到美国人民的支持参加了二战。对美国来说用了两计,一计是将计就计,一计是苦肉计。即使是那样的话,日本也依然是珍珠港事件的罪魁,因为这场战役是日本人自己策划、自己实施的,并且还获得了成功,并不是美国指使他去干的,何来替罪羊之说。

珍珠港事件中最大的疑点是什么?

#原创#

日军联合舰队大举突袭珍珠港

美太平洋舰队所拥有的四舰航母

莫明其妙

全在外面晃悠晃悠

从而躲过此劫

为接着的中途岛海战一举夺得胜利

打下基础

故,疑点重重

#凌远长著#

珍珠港事件中最大的疑点是什么?

时光追溯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力主下偷袭了美国的太平洋珍珠港军事基地;日本从航空母舰上起飞了350余架飞机对美军停在珍珠港内的战列舰和巡洋舰进行了狂轰滥炸,美军则处于毫无防备状态,总体上来说只有被动挨炸的份;整场袭击一共持续了90分钟,美国被炸沉了4艘战列舰、2艘驱逐舰,还有188架飞机被炸毁,约有2400名美国死于这场偷袭;这个事件震惊了世界。

1941年12月8日,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以珍珠港遭遇袭为主题,当着全世界的面,在国会上发表了《国耻演讲》,随后正式决定对日本宣战!

在山本五十六的精心策划下,日军这次偷袭珍珠港是花了本钱的,一共出动了由6艘航母和17艘其他军舰,尽管当时 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细致,但是,这样宏观的舰队在辽阔的太平洋上游弋不可能让世人毫无察觉; 七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硝烟正在慢慢飘散,现在从解密的二战档案资料来看: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前,中国方面就已经获悉了日军的这次军事偷袭的动向,也通过一定途径告知了美国的相关方面;但是,似乎并没有引起美方的足够重视。

当时 ,国民党军统机构中有一个叫姜毅英的破译员,她业务精湛,通过截获的日军往来密电,破译了日方将要对美国进行偷袭的情报;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先生当时对美国是毕恭毕敬的态度,他将这个信息及时通报给了中国驻美大使郭德权,然后,又正式通知了美方。

而美国在现象上却对这个情报轻描淡写,认为这不过是将介石挑拨美日关系、企图把美国拖入战争深渊的另一种举措;所以,明面上美国的五角大楼显得波澜不惊,并没有为此大动干戈,也没为此提前作出什么样的明显的针对性措施,这一点尤其令人生疑。

因为,偷袭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军突然向珍珠港调派了大量的医护人员,运送了大批的医药物资,在珍珠港事件的前一日——12月6日还临时通知取消第二天的休假,这个第二天就是12月7日,就是珍珠港事件的当天,匪夷所思吧?而且军方还要求港内进行战备值班;稍有头脑 的人就知道,如果如果美军没有重视这份情报,是不会发出这一系列鲜见的奇怪的动作的,尤其是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当天美国当时所有的航母都没有停滞在珍珠港内,所以,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并没有受到致命的损伤。

我们回过头来看,山本五十六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目的就是要消灭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有生力量,但是,由于美国航母逃过了劫难,显示出日本的真正阴谋 并没有得逞,美军的太平洋海军舰队的主力并没有被击溃,也就是说,极有可能美国重视了中国的情报,未雨绸缪,提前作了挨炸的准备!

不能排除,当时美国的总统罗斯福及其心腹在事先已得知日本将要偷袭珍珠港———最低中国的情报事先通报了他呀!因此,他首先以执行任务的借口把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全部调出了珍珠港,又由于知道遭袭后,珍珠港内会有大量的伤员,于是又调派了大量医药物资和医护人员———毕竟,谁也不会长前后眼,如果罗斯福没看重中国的情报,怎么会紧急通知12月17日的星期天,珍珠港内还搞战备值班呢?

显而易见,罗斯福是急于参战,故意让日本阴谋偷袭阴谋得逞,才在表面上置中国的情报于不顾,这样,美国 民众就能见证到日军的罪恶行径,也就给自己正式参战创造条件。也就是说,珍珠港事件实际上是罗斯福总统及其心腹自编自导的“苦肉计”,他妄图摆脱国内孤立主义的监督与束缚,有意让美国人吃日本人的亏;这样,可以激发出美国民众的反日情绪,为美国及时参与二战创造了必要条件,目的就是要在战后分一份蛋糕!纵观美国参与一战的伎俩,作出这样的判断是有理由的。

珍珠港事件中最大的疑点是什么?

关于二战珍珠港事件的种种推测、猜疑,甚至是阴谋论的调调已经很久了。很多人,大部分是美国人自己说的:珍珠港事件是美国人自导自演的一场阴谋,起码是可以完全避免的一件事情。

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带着决心、带着义无反顾的精神——偷袭了美军的珍珠港基地。这次袭击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全面对日本宣战,也从根本上宣告了:日本法西斯必败无疑的结局了。

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被众多历史学家称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重大的转折点。

美国人参战以后所爆发出来的战争实力、后勤补给能力、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外加上援助盟军的力度等等因素叠加在一起,极大的加快了德日法西斯灭亡的速度。

那么这场改变二战走向的偷袭珍珠港事件,到底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单方面行动呢?还是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呢?我们一起走进二战的历史中去寻找最终的答案吧!

首先我们来站在日本的角度分析一下为什么日本要在1941年12月7日去对美国人开战、去偷袭美国人的珍珠港基地呢?

二战的历史我就不仔细分析了,反正打到1941年底的时候,日本陷入到了一个两难的地步。

一是,日本在中国战场先后投入了数百万的大军,可是我们就是不投降、就是坚决抵抗日本的侵略。

当时我们的抗战总方针是: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说白了就是:我虽然打不过你,但是拖也能拖死你。日本当时在中国战场上处于:想全面占领完全不可能、想退兵又不甘心的局面。

二是,日本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发动战争,其实背后是因为有着与美国人的巨大能源贸易支撑的。

不过日本终究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小国,战争打到1941年的时候,日本国内的物资出现了严重的短缺。此时日本国内甚至连一些基层的官员、大学的老师都出现了吃不饱饭的情况了。

以上两点就是:日本在1941年的时候面临的局面,总体上说就是处于——进退两难的状态。

既然日本连完全占领中国都做不到了,为啥还要义无反顾、信心满满地去招惹美国人、去偷袭美军珍珠港基地呢?其实根本原因也只有两点:

原因一:日本人的自信害了自己,当时在日本人的眼里美国人也许就是一只”纸老虎“而已

不得不说的是:近代日本崛起以后的对外战绩还是比较辉煌的,一次又一次地上演了——蚂蚁干翻大象的故事,例如:1895年打败了晚清、1905年打败了西方列强沙俄、1937年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等等。

日本人在近代几乎所有的对外战争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地盘和势力范围也越来越大。这给了日本人巨大的自信和内在驱动力,日本人相信:只要再偷袭成功一次,也许美国人也会被自己打趴下的。

当时日本纸面上的实力其实并不弱,日本已经基本上完成工业化了,经济总量达到280多亿美元,是世界第六大经济强国。

军事实力上日本也是非常强大的,日本拥有久经沙场的军队200万人以上,而美国在未参战前的兵力才不到50万人。

二战初期,日本海军拥有包括十艘航母在内的上百艘先进舰艇,总吨位高达119万吨。而此时的美国海军虽然占优,但是吨位也不过143万吨,日本海军的吨位占到了美国的70%,美军并不具有压倒性优势。

日本人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先发制人。日本人认为只要把美军的太平洋舰队干掉或者打残的话,美国人在海上起码几年之内不是日军的对手了。不过这种想法过于天真了,美国人仅仅用了几个月就完全恢复了实力。

原因二:到了1941年底的时候,日本人已经不得不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来进攻美国了

日本人之所以跑去空袭美军的珍珠港、跑去与美国人开战,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为了石油而战。日本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性,还因为战线拉的过长,导致其战争资源严重的不足。

当日本侵略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时候,国内消耗的资源也必然越来越大。同时日本的疯狂举动早就引起了世界大国们的警觉。后来苏联、英国、美国等国对日本采取了《石油禁运、武器资源禁运》的措施,这样的举动让日本很难受,甚至有完全失败的可能。

当时日本的石油来源主要靠海运,如何控制太平洋运输通道的畅通就是一个关键因素了。于是乎,日本人就先下手为强,以为空袭美军的珍珠港可以让美国人彻底趴下,从而日本可以在太平洋上畅通无阻了。

总之一句话,日本人之所以发起偷袭珍珠港之战,本质上的原因就两点:日本人认为自己可以凭借偷袭的打法,彻底的瘫痪美军的舰队,他们认为自己有这个实力;另外就是不打已经不行了,再不打只剩下等死一条路了——石油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局面。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既然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理由如此充分,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罗斯福与美国的一场阴谋呢?

在分析偷袭珍珠港的阴谋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事实:美国人全面参与二战以前,国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其实美国人在参战以前,国内的情况还是极其复杂的。1929年的时候,美国内部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大萧条问题,一时间无数人失业、无数工厂倒闭、无数银行关门,美国国内处于一片哀鸿之中。

尽管罗斯福上台以后实行了国家干预、国家保底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罗斯福新政。可是并没有从彻底上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美国国内资本的无序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才是这次经济大萧条的罪魁祸首。

随着德、日法西斯的扩军备战以及二战的爆发,美国人的经济困局一下子找到了新的解决方案了。本来美国人就是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既然德国、日本要扩军、要备战、要资源和物资,那么这岂不是形成了天然的海外贸易伙伴和市场了。

二战前期的时候,美国一直是日本的贸易好伙伴,美国是日本最大的石油,橡胶,钢铁的供应者。1937年,美国对日本出口物资接近3亿美元,38年略有下降,达到2.3亿美元。

当时日本90%的石油来自美国,军需品80%来自美国。可以说日本在亚洲的侵略战争,其实都有美国在背后的资源支撑。

在二战前期,美国和德国的贸易也是无比的繁荣、双方的生意做得也是不亦乐乎。1939年美国石油出口的20%运往德国,还有卡车、飞机发动机、汽油,以及美国生产的铝、橡胶、滚珠轴承、飞机防爆剂这些军用物资,美国都源源不断出售给了德国。

这样一来,美国国内的经济大萧条问题、产能过剩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这让整个美国都很兴奋,突然之间从经济危机变成了——赚大钱、发大财的模式了。

于是乎,美国国内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是“孤立主义”思潮。这种思潮的想法很简单:美国人根本不需要参与世界大国的战争,只要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管好、安安心心的做生意赚大钱就行了。

当时在美国国内不单单是普通民众与工厂主们是这么想的,美国的一些官员甚至占大多数的国会议员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罗斯福的想法却是截然不同的,他认为:如果美国不管不问的话,等到德日法西斯做大做强以后,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美国。

罗斯福当时还坚定的认为:二战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一次绝好的机会、是一次迈进世界超级国家的机会。无论如何,美国人都不该放弃这次成为世界超级国家的机会。

不得不说,随着罗斯福的大声疾呼以及在国会做了无数次的思想工作以后,美国人的对外政策确实开始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了。

最典型的变化就是:在1940年的时候,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租借法案》开始向盟军提供物资和武器援助了。

不过在珍珠港事件发生以前,美国对盟军的援助力度、援助数量都是非常有限的,主要援助的国家也仅仅局限于英国而已。

此时美国的现状就是:罗斯福和美国的一些高层认为应该参战,这样对美国来说有着巨大的战略好处。可是国会始终没有通过对外开战的授权,这搞的罗斯福很被动、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僵局的状态。

可是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日本人突然来了个偷袭珍珠港的事件。这样一来,美国就是受侵略国家了、而且还是本土遭受到了重大打击。

这一下,罗斯福彻底地解放了、美国人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就在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美国国会几乎全票通过了对日宣战的决议。

珍妮特.兰金雕像

这里顺便插一句:当时国会里面只有一个议员在对日宣战的决议上面投了反对票。参议院的投票结果是82:0,这很正常;可是在众议院投票时却出现了意外:388vs1,居然有一个人投下了反对票。投出反对票的这个议员叫做:珍妮特.兰金。

当时她的理由是:“作为一个女人,我不能去参加战争,也反对把任何一个人送上战场,所以我坚定的投反对票。”这在很多人看来根本就无法理解,美国人是被侵略了之后的反击而已,属于正当自卫。

不过美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家,居然在32年之后的1973年,美国国会为这个投反对票的女议员竖起了一座兰金雕像。当然并不只是为了纪念她当年在“二战”中投下的那张反对票,而是为了纪念她坚持自己的看法——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反对者。

那么这场关于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阴谋论又是怎么得出的呢?其实那些相信阴谋论的人,给出了两个理由:

一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实际上从结果来看的话是帮助了罗斯福、帮助了整个美国。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以后,直接让那些反对参战的美国民众、国会议员们闭嘴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罗斯福的判断是正确的。

另外正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了美国的参战,美国参战以后利用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二战中充分地证明了自己,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不得不说的是:美国人就是凭着二战的表现、二战的机遇才让自己在二战之后一跃成为了世界超级大国的。

二是,很多人说罗斯福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前就解密了日本的密码,同时中、英两国已经将日本可能偷袭珍珠港的绝密情报告诉了美国。

但是美国人几乎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和采取任何的预防措施,而是眼睁睁地看着日本去偷袭了珍珠港。

当然了说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美国人自导自演或者是事先知道的,大部分还是美国的自己人说的。这其实也很好理解了,当年“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人自己还拍了一个纪录片,大概意思也差不多:“911事件”也是美国人自导自演的剧本。

不过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从逻辑的角度分析的话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偷袭珍珠港事件根本不可能自导自演、也肯定不可能有什么阴谋论的存在。

首先关于罗斯福上演“苦肉计”也就是默许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个事情,那是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大家试想一下,一场偷袭珍珠港事件造成了美军数千人的死亡、几十艘战舰的沉没、几百架战机被毁等等。

即使罗斯福想自导自演逼迫美国人参战,他有那么大的胆子吗?这样的代价可不是罗斯福能够承受的,别说这样的代价了,当年尼克松仅仅是安装了一个窃听器就不得不下台了。

要是罗斯福真的这么干了,估计不仅仅会下台,小命也没有了,可能美国人会把白宫都一把火烧了。我请问各位一下:罗斯福有必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吗?他的动机又在哪里呢?想想也是不可能的。

关于美国人故意忽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情报问题,其实仔细想想也是不太可能的。二战期间,有可能美国人确实得到了:日本可能、大概会偷袭美军基地的情报。

毕竟当时,美国已经对日本实行了贸易禁运措施,也搞起了租借法案,日本人报复一下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这种日本会报复美国的情报,估计美军和罗斯福每天都会收到,这些情报种类繁多,亦真亦假。美军确实有可能得到了关于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种种情报,但是都被淹没在其他情报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换句话讲,美国未能从纷乱的情报中,识别出日本的真实意图。

按照美军当时的状态和认知,美军是很难想象,日军的舰队可以横渡3500海里而不被发现。此外,就算过来了,珍珠港内的太平洋舰队以逸待劳,也没有惧怕的必要,毕竟当时对于航母舰载机进行空中打击这样一种战术,还是处在一个比较陌生的阶段。

总一句话,日本确实是瞒过了美国人的侦察以及情报系统,从而悄无声息地来了个突然袭击珍珠港的事件。我的个人观点是:美国人并没有自导自演甚至是放任珍珠港事件的发生,美国人确实在事先是根本不知道日本会偷袭自己的珍珠港基地的。

最后我想说,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奇妙:福和祸总是相依相偎地在一起的。日本人认为偷袭了珍珠港以后,美军舰队就会被打趴下、自己也会取得暂时的胜利。可是日本人并不知道的是:美国人靠着珍珠港事件不仅仅全面参与了二战,还打败了法西斯国家;美国人还同样靠着珍珠港事件的影响直接在二战后成为了超级大国并一直保持到了今天。很多人说过一句话,人算不如天算,也许美国人命该如此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