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f22生产线真的很难恢复吗?

总看到一些美国被战略欺骗,而彻底拆除f22生产线,而且无力恢复!是事实吗?

美国和咱们国家制度不太一样

来看看中国的军工企业是怎么干的(国企都是这种)

上级分下来一个项目,让企业研究一个大飞机,上马了这么一个项目

项目运转,人员到位,工作按部就班的分配下去了。

出图纸,出设备供应商,做风洞实验·····

做静载试验·····

项目进行了两年,各种修改,各种试验,有新招的人员,有年纪大的人员退休····

第四年,上级说,项目下马吧····

于是企业组织收尾工作,档案入库,资料封存,一些试验结果,工艺样品封存。

某些技术研究成果可能会在其他地方使用。至于生产线,进行了改造,专其他产品,但是工艺和资料都在。

然后人员转岗,安排到其他项目上

过了几年,国家又想要搞这个项目,当时相关的技术人员已经退休了。企业另外指定了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带领新同志,重新成立项目班子。

第一步,先把过去的档案翻出来看看,档案图纸,全套都在

如今这个项目有新要求,有一部分以前没做过,不过听说兄弟单位曾经进行过相关研究,于是直接从兄弟单位调档案,甚至还借调了两个当时参与的工程师····

很快,新的项目搞起来,研发其实并不顺利,主要是团队以前还没接触过····

于是项目部多方收集国外的资料,研究

经过无数次设计,试验,最后项目完成····

新的大飞机可以试飞了···

项目成功了,媒体采访,发现很多人都是年轻的新面孔,基本都在30岁左右····

很多都是大学毕业了直接就参与这个项目····当然庆功宴完了之后,收集档案资料,整理····

这个工作枯燥烦闷,因为设计到国家重大项目的所有图纸和档案,国家有关部门,档案馆都要有基本的资料收集。

好不容易收集完,又出现了新需求,改进,迭代研发····

这是我国的模式,有档案,有传承,老带新。

区别在于美国的军工企业是私营企业

美国的模式是这样的,五角大楼提需求,美国政府审批,国会批准预算

然后联系相关厂商,进行招投标

相关厂家按照招标需求提出自己的初步方案——论证,比较

(以上部分,全世界都差不多,只不过过去,我们的研发单位就那么一两家,现在也多了)

最后确定了项目——立项

招募人手投入研发

相关试验

研发完成,合格——工艺生产——生产线

大规模产品下线·····

我喜欢歼20的外观

突然,美国决定裁撤生产线,封存起来···

企业立即遣散了研发人员,生产工艺人员

至于档案资料——美国政府又没有出钱,一边去吧

过去几年后,美国想要重新建立生产线

过去的资料呢?没有!重要工艺呢?忘了····人员都去打工了——其实企业不积极

为什么?因为这才有几个钱可敲竹杠?

赶紧上马下一代战机吧,几千亿呢·····

F22的图纸,的确有

但是一架飞机除了设计图纸,还有工艺图纸·····这就没了····

美国f22生产线真的很难恢复吗?

美国军工企业和我们国家不同,一条生产线一旦停止后,工人们要不转岗,大多数人都是解聘,也就是到其它地方去上班了,而工程师们大都会去其它部门上班或者去其它企业了,讲的直白些企业不会自己拿钱出来去保障生产线的。洛马公司同时拿下来美国空军两个大的军事项目,F22是美国国内的项目,而且因为预算超支项目一减再减,肯定是没有大的油水了,所以企业和军方都不看好。而F35就不一样了,不但自用而且还要对外销售,产量也非常大,未来的前景非常广阔,所以F22的项目停止对洛马一点都不心疼。现在美军要想重新启用F22的项目,实际上和新造一架飞机没有两样,除了机体外所有的其它配件都需要重新研制,而且美国国会也不会允许拿过时的技术来武装未来的飞机。实际上在没有大规模战争预期的时候,很多国家都修改了军工企业的生产节奏,以小规模生产代替了大规模换装,虽然军事装备的采购成本会有所上升,但是军工企业可以得以维持。比如我们国家的军工企业,在近二十年间都是如此,军队中很多装备都是新老并存,军方不走过去苏联那种大规模换装的老路,而是按照自己的路在走,比如歼十战机就是一批一批的生产,每一批都有新的改进,并且对到了大修时间的老批次飞机进行改进,这样就保证很多新技术很快就用在新装备上,可以说是双赢。现在美国拿F22来说事,更多的是军方、洛马公司和国会中的一些议员在说事,现在美国军费越来越大,那么大的蛋糕被这些人盯上了,都想要在上面咬上一口,于是就会找出很多故事,而且这些故事越来越像是他们在自嗨,至于未来会怎么样,就要看他们未来去博弈了。

美国f22生产线真的很难恢复吗?

难度非常大,美国战机生产研发和我国存在很大的不同。我们的战机研发不存在人才断档的问题,往往一款新飞机的设计总师就是上一款主战飞机的设计总师带出来的。人才整体上是延续的,而且在研发成功一款战机之后马上就会着手解决接下来的新的飞机的研发。而美国的战机研发更像是生意。国家有需要研发一款高性能的战斗机的话,负责战斗机研发全产业链上的企业就会去整合资源,人才和资金,技术。将飞机搞出来。国家采购,这些企业就会赚得盆满钵满,如果国家放弃采购或者采购数量不大,企业很可能就会面临生存困境。曾经F14熊猫战机就一度将格鲁曼弄得差点破产。

也就是说,战机研发对美国而言属于是企业行为,战机本质上只是商品而已。曾经格鲁曼在研发F14的时候因为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不得已游说国会,接受了伊朗的订单。伊朗在熊猫战机的研发上,出了很多钱,所以熊猫战机才得以成为一款经典战机。F22和F14战机其实有共同点,那就是贵。贵的离谱,F14出生的年代,一架战斗机的价格只要200万,还是人民币。而一架熊猫就要4000万美元以上,怎么看都不划算。F22也是一样的,在2005年的时候单价就高达2.4亿美元,这样的价格在世纪之初足够建造一条高性能的护卫舰的。我国的054A的造价也就这个价格,一架战机价格就可以造一艘军舰,这也是F22战机没有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原因。很多同学认为F22战机生产线的拆除是因为局座忽悠,这种观点纯属扯淡,美国军方如果如此幼稚的话,怎么可能雄踞世界第一的位置呢?接下来我们结合历史,看一下F22战机的研制背景是怎样的?为什么只生产如此少就拆掉了生产线?如果需要,重启F22战机生产线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F22研发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为什么只生产了非常少的飞机,F22的生产线就拆除了呢?

F22战机是美国军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发的一款空优战斗机。美国人将其归类为第四代战斗机,而将F35归类为第五代战机,从这里也基本上可以看出,美国人计划的是用F22战机和苏联的米格29和苏27争夺制空权的。本质上美国将这款战机跟俄罗斯的苏27和米格29归类为一代就足以说明,这款战机是冷战时期,不计成本在武器性能上压苏联一头的产物。

从数量上来看,这款原本计划生产近800架数量的战机定位和F15刚开始是一样的。但是在战机还没有试飞的时候,苏联就崩解为十几个国家了。这个时候美国面临着F22是存还是留的问题。因为没有了对手,所以美国压缩了这款隐身战机的采购数量,这才是其价格高达2.4亿美元的关键因素。装备的价格一旦贵到极致,就会出现很多的副作用。假设F22的单价一直这么高的话,780架的订单需要的军费是天文数字,足够美国建造十几条航母的,大家觉得现实吗?再说,苏联解体了,放眼世界,谁是美军的对手?养着几条F22的生产线,谁出钱呢?指望洛马吗?人家是不会为了国家养着生产线的。

假如F22猛禽战机在完成美国的订单之后,允许出口并有国家愿意买的话,相信洛马是不会将生产线拆除的,就像是格鲁曼曾经生产F14战机一个样子。但是美国政府不让其出口,理由呢,是害怕自家高性能隐身战机技术外泄。好嘛,这一下,谁会为美国养着战机生产线?停产之后的两年,就被拆掉了生产线。

F22战机生产线重启需要什么条件?重启生产线会遇到多大的阻力?

要想将F22战机的生产线重启的话,首先需要的就是将当初参与F22战机研发生产的企业全部整合起来,每个为F22战机提供零配件的企业都需要重启各自的生产,这本身并不是几条生产线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将全产业链上数千家公司,十万个零部件的生产线全部重启。因为有了拆除生产线的前车之鉴,参与生产F22的企业拿不到足够多的订单肯定不会重启自己的生产的,在资金上,非常困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你仔细找找的话,在网络上就可以找到F22战机的生产图纸。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因为F22战机对于洛马来说,只是一款自己曾经经营的一款相对不那么成功的商品而已。如果现在要重启生产线的话,洛马会第一个反对,而且开价会高到离谱。有人曾经做过测算,如果美国要重启F22生产线,所要花费的代价,甚至超过重新研发一款战斗机,预期这样,干嘛还要重启呢?另外也有一个战机重启的例子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俄罗斯图160轰炸机生产线已经重启了,从冷战结束到今天,32年!就算去掉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十年的混乱年代,图160的重启也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这还是在俄罗斯拥有大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基础上所花费的时间。现在美国F22的大部分供应商都不生产这款战机的产品了,重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作为隐身战机的经典之作,F22猛禽真的有那么好?值得重启吗?

在中国军迷心中,F22依然是目前最先进的战斗机,没有之一。在看到这种言论的时候,我真的很无语。F22战机技术基础仅仅达到本世纪之前,除了隐身之外一无是处。一个过时的设备还在被我们的军迷奉若神明,真的不理解这种跪舔族到底跪了多长时间了,真的就起不来吗?

目前美国对于我国歼20的作战能力一无所知,即便是碰上过,但是因为带着龙博透镜,根本无法获知歼20的隐身能力。不过从美军最近的表现来看,似乎对于战胜歼20根本就没有把握。在这种前提下,美空军实际上是焦虑的。现在虽然不像冷战时期战争气氛那么浓,但是在战机性能上压制任何对手一代是美国一直奉行的国策。目前来看美军在隐身战机上并不能取得对我的优势,假如F22真的那么好,可以吊打歼20的话,相信美军无论多困难都会重启。之所以到今天没有重启,原因自然是这款战机性能落后了。

F22是空军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标杆,这个标杆有几个关键的点。第一个是机载相控阵雷达,F22是第一款,这开启了战机雷达探测距离超过200公里的时代。第二个是宝石柱综合航电系统,这个是现代战机一切先进航电的基础。美国在20年前将这些做到了极致,但是在现在技术面前,美国F22上的这些个技术,都是所谓的早期型号。没有光电探测设备,数据链系统作战能力甚至不如现在的四代半战机,在现代空军作战体系面前,F22的生存空间已经被极度压缩。也就是说,这款战机虽然非常先进,但是已经缺失了很多关键的技术,加之这款战机设计的时候改进冗余度非常小,导致其根本就没有技术优势可言。坊间有传闻说现在美军正在为F22加装综合光电探测设备,根据我的观察,美国很可能做不到,因为F22根本就没有空间为战机做技术改进,未来难道还要向F16那样做个保形油箱,从机内油箱找改进空间吗?很显然这对于一款强调隐身和超机动性的F22来说,是不现实的!

除了以上说的这些之外,F22战机还存在一个非常大的短板,作战半径过段,在高烈度的空战环境下,是不是能够长时间的滞空作战是非常重要的。美国F22战机实现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性所依赖的是大推力的F119发动机,但是这两台发动机的油耗可真的不敢恭维。F22战机仅有760公里的作战半径导致F35研制的时候,即便是要牺牲战机的机动性,也不再采用F119这款超级费油的发动机了!

小结:如果一款武器装备只装备了很少的数量,就拆除了生产线。很大的原因就是这款装备的价格高的离谱,性价比不高。F22和F14作为三代机和五代机的两款经典之作,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另外这款战机的技术跟最新技术相比已经落后了20年,本身并不存在重启这条生产线的必要。至于说硬要重启,不计成本的话,那还不如重新搞一款来的更加划算!

美国f22生产线真的很难恢复吗?

永远也恢复不了!

当初f22的参与企业多达几万家,产业工人更是超过十万人!各种工程师设计师几千人!

要知道,那是在二十多年前!!!现在呢??这几万家企业倒闭的倒闭,转产的转产!工人死的死退休的退休!工程师技术人员也一样老去!

f22的图纸还在,不过那是二十年前的技术!现在想升级怎么升级??人没有,钱没了,工厂没了!

好吧!美国政府下决心重启f22生产线!好吧,从招聘投标开始,至少十年才能准备好!那时候保不准兔子的六代机都满天飞了!

美吹们死心吧!f22就这187架了,摔一架少一架!珍惜!

美国f22生产线真的很难恢复吗?

我一直认为与东亚人比起来,有些白人就是傻冒,傻冒不完全傻,所以造出了F22,这款世界上第一种隐身战斗机,只装备了187架就关闭生产线,为啥呢?据说首要原因不是造价高,是没对手,孤独求败滋味不好受,就想自残,原本这飞机研发目的是打算对苏联战斗机形成绝对空中优势,可2005年服役后,当初设定的对手没了,仅靠F15和F16俩二货就能维持绝对一流空军的位置,就像赵本山一样,还要啥自行车?这样算来,实用性太超前不划算,而且F22不仅生产昂贵,维护保养成本更是不菲,高出三代机很多倍、娇贵的隐身涂层和专用的恒温机库也是一个个吃钱的血盆大口,即便美军财大气粗也无法承受原计划装备750架的运行成本,除非削减其它机型的装备数量才有可能维持,可这很不现实,而且国外反恐和干涉别国内政用不上F22这么高大上的东东,却是F15F16作妖的主场,再加上F35忽悠了很多国家的研发经费,虽不及F22,可好歹也是一款多功能隐身战斗机,执行多任务能力更强一些,比F22更实惠,所以美国人一算计,直接把曲高和寡的F22生产给停了。

如果从此江湖无事倒也无妨,没想到亚洲大国不按套路出牌,非要整出点事儿,于是乎歼20横空出世,苏57和歼31也一个劲儿的紧着扑棱,出场时间大大提前于美军的预计,美国人急了,这要双方掐起来咋办?手上家伙儿不凑手啊,F35倒是不少,可肥胖的身躯招架不了东方三剑客,需要回家叫大哥,可这也没卵用,187架F22就算加上众多的F35也对付不了歼20歼31苏57三剑客,所以有人猜测美国傻冒会重启F22生产线,但却迟迟不见动静,其实这事儿很简单,生产线难启的最大原因就是F22已经落后了!设想一下,如果重启F22生产线后能再次带给美国绝对的优势,那即便代价高昂美国也会干,可这东西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设计的,虽然很多性能指标在今天来看仍然突出,但在信息化等方面已经落后于歼20和F35,再加上对空中优势的过度追求导致F22再改也很难具备优秀的对地攻击能力,因此重新生产F22并不会带来明显的优势效果。可价格一点也不便宜,仍然昂贵,而且重启生产线基本等于推倒重来,再生产几百架不仅不会降低单价,可能还会高于原先,这对如今的美空军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时间问题,F22并不是洛马一家生产,其机体数万个零部件是由成百上千家公司配套供应,很多来自于国外厂家,技术人员的聚拢、零部件产线的重启或新建,都需要漫长的时间,并不是一朝一夕一声令下就可以完成的,退一万步说,即便现在能重启F22生产线,距离接收新下线飞机至少也需要数年时间,时间越长意味着F22的优势越小,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把资源投入到六代机上,随后这帮傻冒还真这么干了,美国空军的六代机计划已经展开,这时候再看F22,像不像一个人未老、色已衰的世界小姐?

美国f22生产线真的很难恢复吗?

基本不可能了,美国是项目制的,一旦生产线关闭工人工程师直接就解雇,重新去搞其他项目了。人都散了怎么重新聚集起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