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撤退时,戈林为什么不用燃烧弹?
没法用,因为燃烧弹并非那个年代德国掌握的技术,早期德军所谓的“燃烧弹”只是一些铝热燃烧弹和油料纵火弹、白磷弹。
铝热弹可以发出几千度的高温,对钢铁产生很大的破坏,一般用来轰炸比较坚固的建筑物。油料纵火弹干脆就是个天干物燥的纵火物,根本没有办法对海滩上的敌军展开后世那种一烧一片的燃烧弹攻击。
白磷弹即我们在《狂怒》中看到的谢尔曼坦克打德军地堡的武器,一般用作发烟弹,后来遇到虎式打的烟幕弹也是那东西。白磷弹采用航空投掷也只能做纵火弹用,对人员杀伤并不如重磅炸弹好,毒烟可能还会造成国际法纠纷。看看上图叙利亚地区的白磷弹攻击,像流星雨,声势浩大,却打不到几个倒霉蛋,以色列在加沙没少扔这东西。
真正的火攻是从二战后期美国将领李梅对日轰炸开始的,他用凝固汽油弹为主的纵火轰炸法,将日本多个大城市烧成白地,死伤数百万,比原子弹造成的破坏还大。
在“李梅火攻”之前,凝固汽油弹并不成熟,也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到战争中去,甚至“李梅火攻”之时的早期凝固汽油弹也并不像后世那么凶猛。
那时候的凝固汽油弹,如M69,只是一些被装进管子里的凝胶状燃料,通过集束的形式在低空爆炸,然后管子们拖着平衡布条坠落,在日本的木质结构房屋上四处滚落燃烧。这种火焰被人为制定了纵火区域,目标是平民百姓,参考了气象条件和人口数量,投掷燃烧弹的飞机巨大且投弹高度极低,因此杀伤非常强烈。
例如1945年3月9日的轰炸,李梅出动了334架B29轰炸机火烧东京,他们选择了夜晚0点15分攻击,由导航机先投掷油火弹照明,继而根据单机间次批量入场放火,一共丢下了2千吨M69燃烧弹。此役烧死了83000人,10万人被烧伤,百万人流离失所,破坏建筑26万栋,大批工厂化为灰烬。
对M69烧杀日本人的场面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参考吉卜力旗下大师高畑勋的作品《萤火虫之墓》,里面有很直观的M69凝固汽油弹滚落的场景,它们并不是爆弹。
且不说敦刻尔克的海滩过于空旷,根本没有支持燃烧的房子,更没有异常密集的居民区。德国空军当时拿不出B29那样的大型轰炸机,更拿不出如此多的飞机密集轰炸。当时德军大型轰炸机仅有1000多架,前线轰炸全靠“施图卡”这样的俯冲轰炸机对付。最差最差出动一次轰炸机袭击需要耗油少说3吨,一千次就是3千吨油,你让连坦克冲锋都舍不得的元首吐血吗?更别提你还要“凝固汽油弹”了。
事实上凝固汽油弹是在李梅火攻后才得到重视的,之前李梅曾经拿B29带着燃烧弹到欧洲去试了几次,结果很不理想,许多飞行员抱怨毫无战果。直到美军搭建了全比例的城镇模型,通过实验轰炸后才基本肯定了凝固汽油弹的能力。
再后来,单纯采用增稠剂的凝固汽油纵火弹被凝固汽油炸弹代替,新型的汽油炸弹中增加了许多别的物质,包括白磷、金属颗粒、炸药、挥发剂和一定比例的航空煤油。这种爆弹是可以炸开花的,即我们在越战资料中看到的那些从“天袭者”上空投下来的,能瞬间制造火龙的恐怖武器。
也只有这个时候的燃烧弹才有能力对敦刻尔克海滩上的盟军采取毁灭性打击。但话说回来,即便给了这样的武器,那边可是有几十万大军,德军的轰炸能力仍然不够,他们的燃料和资源可没多到像美国那样挥霍的地步。当时的德军也没有真正的死战之心,希特勒总幻想着能通过军事压迫让英国屈服,否则德军拿出斯大林格勒那样的态度,盟军不用燃烧弹也得全死在沙滩上。
敦刻尔克撤退时,戈林为什么不用燃烧弹?
沙滩上扔燃烧弹效果并不好。
在防线被突破以后,由于德国装甲部队的快速突击,有20多万英军军和一些法国、比利时部队被德军围困在敦克尔刻和附近的阵地上。
幸运的是,由于前进太快和步兵部队脱节,德军的装甲部队不得不暂停攻击等待步兵部队,虽然暂停攻击的时间只有两天,不过已经足够联军重新组织起了防线,等德军恢复攻势时,已经无法快速突破联军的防线。英国迅速组织船只开始撤退包围圈内的部队。
因此德军的空军加强了对包围圈内联军的轰炸,但是效果并不好,因为联军大部分是在海滩上,炸弹落入松软的沙滩会沉入深处,爆炸以后很多弹片被沙子所吸收,对于联军的杀伤很有限,只有少数砸在裸露的石头上的炸弹才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伤亡。
所以后来联军士兵已经根本不在意是不是有空袭,淡定的等待上船,最终包围圈内30多万联军得以撤退到英国。
不难看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燃烧弹,燃烧弹落入沙滩里面以后,覆盖在上面的沙子是最好的灭火剂,而且沙滩上也没有什么引火物,根本无法引发大火,所以即使换用燃烧弹也没有什么意义。
敦刻尔克撤退时,戈林为什么不用燃烧弹?
二战德国领袖希特勒在战前就有政治预想:
一是完全打败法国,因为在一战后。法国提出的战争赔偿最为严厉。
二是携余威,与英国进行谈判,德国对于海洋的兴趣并不大,当然,希特勒是步兵出身嘛。谈判过后,则由英国当海上霸主,德国统治欧洲的陆地。
三是与美国友好相处,在一战讨论战争赔偿的时候,美国表现得最为平和友善,甚至为了帮着德国保留过一些权利,而与法国争论得很厉害。(这一点完全可以从德军的美国战俘待遇看出来,美国战俘在集中营甚至可以自治。)
那么,为什么不使用燃烧弹我们可以从第二点原因看出来,德国并不是想赶尽杀绝英国人,他的目标是一个谈判。
而这些人质恰恰是很重要的筹码,如果用这些人质去威胁英国,那么强硬派丘吉尔内阁可能垮台,当时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没有想到一个敦刻尔克大撤退居然会让这么多人质跑了,这反而上升了丘吉尔的支持率。
即便是这个时候,希特勒也没有放弃想与英国和谈的念头,自然也没有命令属下的大军进行赶尽杀绝了。图为希特勒和孔祥熙,希特勒试图调停中日战争。
敦刻尔克撤退时,戈林为什么不用燃烧弹?
烧沙子还是烧大海?
敦刻尔克撤退时,戈林为什么不用燃烧弹?
动机问题,为什么需要用燃烧弹把几十万英军烧死。德国在二战前期还是遵守战争基本原则的。不杀俘虏,不用毒气。希特勒还想着联英扛俄,所以地面部队在1940年5月24停止进攻。用空军和潜艇半打半送得送英军回国去了。
敦刻尔克撤退时,戈林为什么不用燃烧弹?
做事太过好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