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为何有人说美军当时称登岛作战要伤亡百万,你怎么看?
日本宣布投降时,日本战力的具体情况是:
1,日本在本土之外,还有几百万日军。
2,日本本土的军人、军警、预备役军人总计还有几百万之众。
3,日本在本土有完备的防御工事,有较为充足的陆战武器储备。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二战未期,日本还有垂死挣扎的能力。倘若美军强行对日本进行登陆作战,说美军会伤亡过百万,有些夸张,但是美军肯定会付出重大的伤亡。
二战未期,日本海空力量已经近乎覆灭,日本的领空、领海已被美国掌控。美军若登陆作战,日本在美国海陆空联合作战的压力下,日军无法对美军发起反击战役,日军只能倚仗日本的防御工事与多山的地形,与美军打防御战,尽可能的消耗美军,迟滞日本战败的时间。
倘若如此,日本迟早还是会彻底战败,而且下场会很惨,估计大部分日本人会死于战争,日本这个国家还能不能延续,也就会很难说了。
日本决策层并不傻,应该早就做出了投降的预案。日本当时之所以不急着投降,只是想尽可能的为日本争取一个好一点的结果而已。
美国投向日本的两颗原子弹,让日本下定了决心,让日本放弃了观望,立马宣布投降。
从某种程度上看,原子弹虽然杀了很多日本人,但是却拯救了更多的日本人和美国兵。
二战末期,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为何有人说美军当时称登岛作战要伤亡百万,你怎么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我们可以看看琉球战役。
冲绳战役主要是发生在冲绳岛。
冲绳岛并不大,南北长96公里,最宽处32公里,最窄处3公里,总面积1176平方公里。
冲绳岛的地理位置很不好,宽度太窄,进攻一方很容易将岛切断成很多段,撕裂防御一方的整体体系。
同时,由于只有1100平方公里,面积不大,一旦开战必然遭遇饱和炮击和轰炸,地表的阵地很难保住。
而且,由于冲绳不大,无法驻扎太多的军队,日军倾全力也驻扎了13万人。
而美军的冲绳战役,却持续了3个多月,参战的18万美军伤亡7.5万,损失飞机763架,舰艇404艘,坦克372辆。
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数字,由此可见这种攻坚战不好打。
而且,冲绳战役期间,日本海军基本没了,空中主要依靠神风敢死队攻击。
相比起来,日本在1945年开始筹划本土决战。日本开始从各地战场抽调了部队回国备战,还运回了大量的武器弹药。除此以外,日本在国内总动员,将所有退伍军人和适龄男人,除了在军工厂和其他重要战争工厂的以外,几乎全部编入部队。
日军仅仅新组建的就有45个师团和24个旅团,用于“本土决战”的兵力达到了450万人,不是冲绳战役可以相比的。
另外,日本还全民皆兵,编组了2800多万的国民义勇队,都是些老百姓甚至妇女。
这些人虽然没什么战斗力,蹲在家乡屋内和山上打黑枪还是没问题的,会给美军造成很大的麻烦。
同时,日本三岛地形并不适合进攻。
日本除了东京附近是平原以外,全境都是各种各样的山脉,易守难攻。
日本虽已经没有什么战争资源,但防御作战对于战争资源要求较低,只要有枪炮和弹药,原则上就能够坚持。就算国军那种枪炮弹药都奇缺的部队,一样能够坚持八年抗战。
美国估计从九州登陆以后占领日本,要死伤100万人,毕竟日军正规军就有400多万,还有2000万武装民众。
二战末期,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为何有人说美军当时称登岛作战要伤亡百万,你怎么看?
美军判断没有错,日本虽遭受重创,已经是强弩之未,苏联也对小日本,发动了全面攻击,东三省日本鬼子,被打的溃不成军,小日本决不甘心,受到失败的命运,和美国决一死战,宁玉碎决不瓦全,美国佬死伤惨重,基于这样的情况,想尽早结束战斗,动用二颗原子弹,返使小日本投降,美军减少了伤亡。
二战末期,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为何有人说美军当时称登岛作战要伤亡百万,你怎么看?
谢邀。二战末期,日本实属是强弩之末。可就是如此,日本在当时的战斗力和岛内的防御布置还是空前的。
美军登岛作战会伤亡百万是基于对冲绳岛战役中伤亡人数的统计后得出的结果。同时也是美、日、苏三国的政治博弈下的结果。
二战末期,日本海空力量几乎全部覆灭,但就日本岛内的军情及其所做的防御措施可与美军一战,打防御战在时间和精力上消耗美军。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的时候发动过珍珠港偷袭,希望通过持续给美国以沉重的打击,达到议和目的。但是当时美国的国力比日本来说要高出很大一部分,尤其当时的美国还沉浸于与苏联的政治博弈中,缓过头来的美国便在第一时间对日本给予连续的重击,著名的原子弹事件就是最好的说明。
当时美军想要直接登陆攻下日本,却临时被日本的系列操作所唬住了,加之当时的美国也抽身乏力,加之在冲绳岛的战役伤亡人数过多,美军在生命和原子弹之间,选择了生命,最终并没有再登岛。
二战末期,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为何有人说美军当时称登岛作战要伤亡百万,你怎么看?
众所周知,日本宣布投降,是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降两颗原子弹之后。
而且当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遭遇失败,已经是强弩之末、奄奄一息;表面看根本没有必要那样做。
但美军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他们认为如果登岛作战,美军至少会付出百万人伤亡,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打垮一个国家的军队跟彻底征服一个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美军击败日本海军也许容易,但占领日本则难比登天。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的地形。
虽然日本的面积并不小(四十万平方公里左右),但山地极其多,沿海平原则少的可怜。对于登陆战来说,日本这种皮包骨的地形根本没有合适的登陆场,唯一可以登陆的关东平原,则一上岸就要面对首都的重兵。相当于诺曼底登陆,一上岸后打柏林,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而另一方面,日本在本土修建了大量的工事,这些工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加上日本人脑子不好使玩武士道,抵抗意志极其坚韧,很难对付。
所以,美军最初的想法,是通过摧毁日本工农业生产力,饿死日本人。当时日本已经失去了钢铁和石油资源,工业制造能力被摧毁,粮食供应也出现紧张,根本就挺不了多久。
日本发动战争后,三分之一的粮食依靠海外供应;人是铁饭是钢,一日不吃饿得慌,武士道不能当饭吃,没有粮食天皇也会趴下。
美军看出了日本的软肋,在1945年春天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封锁战——“饥饿战役”。
战役的目的就是断绝日本的粮食供应,砸他们饭碗,以造成全国性的大饥荒,对他们来个釜底抽薪。
日本在战时前后拥有一千多万吨位的船舶,但是经过太平洋战争,战被美军击沉了883万吨,战争后期只剩150多万吨船只,其中还有很多是“重伤船”不能出海,海运能力只剩下百分之十,即使这样美国人也不手下留情。
1945年3月下旬开始到8月上旬,美军出动92架轰炸机飞抵下关海域,将数千枚水雷投在那里,切断了通向朝鲜釜山的海运线。
到此本岛因海运完全瘫痪,几乎变成一座“死岛”。日本没有制造能力,没有扫雷艇;日本当时也失去制空权,对此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
日本高层对此心知肚明,在7月间的战争研讨会大家一致认为,过不了多久,日本的工业生产就会因原料短缺而全部停止;这还不算,最可怕的是全国愈演愈烈的大饥荒。
日本本土是可以生长农作物的,但是因为农村青壮年大都被征入伍,庄稼只能靠老人和妇女耕作,地种不过来;由于战争,化肥、农药和种子都短缺,粮食产量骤减。
这一年日本大米的收获量降到660万吨,加上其他杂粮也只有900万吨粮食,只有正常需要的三分之一。
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不得不一再下调粮食配给标准,居民每天只供给粮食290克。毫不夸张地说,当时日本全国已经陷入饥荒之中。
日本内阁一个官员说,等不到1945年年底,“日本只会剩下两种人—死人和濒死的人。”
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的那篇《终战诏书》中也公开承认,若继续战争,势必造成“我民族之灭亡”。所以说,美军只要继续封锁,要不了多久大和民族就会自动灭亡。
但是问题来了,日本人的韧性有时候会超出人的认知。太平洋战争中的日军能从屎里面挑大米吃,封锁究竟能取得多大的效果,也很难说。美军不怕全副武装的日本兵,就怕士兵脱下军装战斗,也怕部分平民拿起武器袭击美军;因为那样一来,兵民不分,美军就陷入绝境:自己在明处,敌人在暗处,只能被动挨打。
日本绝大多数国民,受到了军国主义洗脑,他们认为天皇就是国家的象征,爱天皇就是爱国;所以当美军进攻日本,很多日本国民都会拿起武器保卫“国家”,为“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这就是所谓的“一亿玉碎”计划。
这就让人不禁想起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爆发于2003年3月的那场战争,一个月就宣告结束,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美军人数只有262人,其中139人阵亡,123人死于事故。
但是直到8年后,美国才宣布撤军,这场战争才算真正结束;在此期间,一共有4869名美军阵亡,阵亡人数是当初的20多倍。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时日军没有了战争资源,弹尽粮绝;但是要对其实行有效占领,会比前期付出大几十甚至上百倍的代价,因为占领之后,战争形式就会发生变化,从正规战转入游击战,让美军的火力优势丧失殆尽。所以说当时美军要占领日本,要付出惨重代价,伤亡一百万人不是没有可能。
正因如此,杜鲁门才痛下决心,决定在日本投放原子弹,以摧垮日本人的抵抗意志,逼迫天皇宣布投降,以最小代价结束战争。
二战末期,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为何有人说美军当时称登岛作战要伤亡百万,你怎么看?
二战末期,日本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但是,有些蚂蚱不这么想,他们还想像着能过冬呢!还想象着创造奇迹呢!
有人说,如果盟军敢登日本岛作战,至少要伤亡百万人。这有可能吗?
实话实说,这是有可能的。
为什么说登陆日本本岛作战,盟军可能伤亡百万人呢?(一)日本的玉碎计划。
从1945年初的雅尔塔会议后,已经明确了,德国投降后的2--3个月,有苏联和英美等国从两个方向进攻日本。
但是,与此同时,面对自己的节节失利,日本人也明白保护本土的重要性,因此军部提出了所谓的“玉碎计划”,顾名思义,这就是出自中国古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什么意思呢?日本人要尽全力保卫自己的国土,不容有失,哪怕战死到最后一个日本人,除非东京陷落。
不仅如此,在海外的军队,也要最大限度破坏当地各种重点设施,杀伤更多的人,并不惜最后进行自杀式攻击。
于是,日本国开始搞事情了,从伪满洲国,到东南亚能控制的地方,尽量往日本本岛陆续运送了一些军备和物资,他们防御的重点还是日本本岛。
如果盟军敢登陆日本本岛,那必将是一场场的血战,盟军想要完全控制日本岛,非常不容易。
(二)日本组织起来的军人还有不少,民众更多。
虽然日本处于强弩之末,可是日本能组织起来的军、警部队,至少有600多万人。这600多万人,盟军多少人登陆来打?怎么打?这都是不容易的。
关键是,这六百万多万军队,并不是手无寸铁,人家也是有装备的。
除了这600多万人,还有七千万左右的民众,这些民众,如果看到家园惨遭轰炸,碰到大量攻击,这些人里面还会有更多的人参与战争的。
而且,日本国内开始了大量的准备,训练大家的防守意识,灌输军国主义思想,什么娃娃、学生、老人统统参加训练。一句话,能拿动一杆枪,就要教会如何开枪。
而从日本人的性格来说,只要天皇颁布了全面对抗登岛入侵的来犯之人,势必会血战到底。这绝对会给盟军带来极大影响。
所以说,要把日本彻底打服,靠强势登陆虽然也可以,但伤亡百八十万一定是大概率的。
(三)日本本岛还是有一定的防御体系。
作为日本本岛,其防御体系还是有的,各种工事也容易构建。
而且做了大量的准备,包括生产小型自杀式潜水艇,比如“海龙”、“回天”、“震洋”,目的是要撞盟军的大船舰,代价是付出生命。而日本投降前,数以千计的自杀式潜艇被制造出来。想想都恐怖。
另外,也将零式舰上战斗机和彗星式舰载俯冲轰炸机,改装成专门用来自杀用的专机。
就算这些自杀式装备阻挡不了盟军,但盟军的损失也是可以预见的。
如果能解决麻烦的自杀式攻击,接下来,就要看盟军的天天大轰炸了,不分男女老幼,惨无人道地进行轰炸。但,3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又如何做到大面积的轰炸?只能挑选大城市,重点城市,往死里轰炸。
但是,炮弹终究解决不了全部问题,还是要陆军侵入配合作战。短兵相接,日本人岂会被轻易攻克?盟军胜利是一定的,但就算胜利,也一定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因此,从这三个维度来说,盟军要攻克日本本岛,伤亡一定是不小的。
为什么日本后来就投降了呢?1、原子弹的威力,让日本人后怕。
1945年8月6日、8月9日,投向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将日本人彻底打懵了,只两颗,日本两个城市基本摧毁,一周内直接死亡近20万人,后续病死的还不算。
如此的装备,日本没有理由不担心。这会摧毁所有日本人的信心,包括军人的。毕竟,一个人也看不到,一倒就一大片。
有人说了,美国就研制出两颗,日本人再挺一挺就过去了。但是,日本人靠什么挺?国际全面封锁,靠国内资源生产军备等能力有限,何况美国对日本的各种其它轰炸怎么会停止?关键是,美国已经掌握了原子弹技术,还可以扩大再生产的。这才是日本害怕的。
因此,投降成为一个重要选项。
2、苏联的派兵参战。
日本一直寄希望于苏联调节,毕竟两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这个条约在1946年才终止。而苏联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时给美英两国承诺了一起攻打日本,并提了一堆条件。所以,苏联在1945年的4月5日,单方面宣布终止协议。
在绝对的利益面前,协议真的是一堆纸。
斯大林一直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而日本人也一直心存希望,一是希望苏联调节,二是希望苏联不要宣战。对此,苏联没有明确表态,但在做各种准备。
直到美国人放了原子弹了,斯大林才决定出手了。因此,苏联在8月8日对日本宣战,启动了“八月风暴行动”,在伪满洲国,苏联仗着军人多,装备先进,进展神速。
对于日本人来说,此时,投降仿佛成了最好的一条路了。
3、日本人不适合打持久战。
日本人最大的问题是,资源短缺,如果盟军采取各种措施一起配合,海陆空齐上。再加上先进的装备,丰富的资源,日本人靠什么长期坚持?
日本人坚持下去的结果是,也许能让盟军伤亡百八十万人,但自身的损失会非常大,社会动乱是一定的,食物、药品一定会短缺,没有各种外来的支持,饿死病死绝对在大数量上。
而美国的飞机既可以发射炮弹,也可以散发传单,久而久之,日本人心瓦解,不仅会输,还会大输,不仅是亡国,还可能亡族。
虽然,日本军部喊出了“玉碎计划”,但终究不是上策。而投降成为最明智的决定。
因此,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
总而言之,盟军如果强势登陆,胜利是一定的,但是,损失也一定是巨大的,百八十万的损失大概率会发生。而盟军最后采取的策略,完全正确,原子弹开道,随后各路大军开始进攻,这击垮了日本人的信心,导致投降,也让盟军损失降到了最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