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亿人口,为什么还会出现用工荒?

首先我们确定一点我们决定不缺劳动力而且还面临劳动力过剩,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实际已成了中国的一个社会问题,一句话说不明白,其涉猎了中国的改革开放问题、“三农”问题、农村城市化率问题、国企改革问题、社保改革问题、教育医疗改革问题等诸多方面。

我想从涉农问题这个角度解答。

为什么要从中国农民说起呢?

因为,中国的用工主要来自农村、农民,“农民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中国的一个社会现象。

历史上,农民一直是中国地位最低下、生活最困苦的阶级,1949年以后,中国农民的阶级地位才得到了巨大提升,但限于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制约,中国农村相对城镇还是较落后、贫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也解放了农民的手脚,能够参与到商品经济中去。

伴随经济体制进行了重大变革,国门开启了,广东和福建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几个经济特区,外资企业如潮水般涌入中国,用工缺口出现,这些外资企业用工机制灵活,来者不分城乡、不分地域,收入还不低。

于是,九十年代初,一股南下打工的风潮兴起,而且主要是来自广大农村的青年,当年称为“打工仔”和“打工妹”。

打工收入高是最大的吸引力。

当时一名电子厂女工一个月的收入约600-800元左右,这样的收入对于农民及其它职业者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在收入的影响下,加上希望能改变命运,促使无数农村人加入南下打工潮的行列。

资料显示,1992年大约有4000多万农民工流入沿海和全国其他城市;1993至1994年增加到6000万;1995至1996年曾经达到约8000万,当时的东部沿海省份吸纳了至少60%的农民工。

这些人就是中国的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成了“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留不住肉身”的人,他们出来打工的目的就是为摆脱贫困、离开农村。

四十年过去了,当年最小的南下打工者现在都已经近六十岁了,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们中不乏有特别成功者,比如董明珠。大多数人都没有再回农村,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城里的生活,而且靠着在南方打工的经历和积累,少部分人用打工挣来的钱回家建房改善了贫困的生活,许多人都在城里扎下了根,或在城里做生意,或成了工厂的技术骨干,或在故乡创业。

第一代农民工都老了,他们把青春永远留在了打工地,剩下的只有辛苦赚来的好生活和难忘的青春回忆。

他们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决了当时的用工问题,但也完成了原始积累,他们是中国城市化历程中的第一代贡献者,也是第一代受益者,他们的后代也脱离了农村。

如今,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功,农村城市化率不断提升,农村人口在不断下降。2021年的数据:全国城镇人口为9.02亿人,占63.89%(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全国农村人口为5.09亿人,占36.1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2.36亿人,农村人口减少1.64亿人。

这样看来,企业用工中的主要人口在呈亿级的减少,可不就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

十四亿人口,为什么还会出现用工荒?

能干活的工人都老了,干不动了。年轻人啊,眼高手低,还在家啃老的,吃上一代人的红利。

十四亿人口,为什么还会出现用工荒?

最根本主要的原因是资本剥削太甚劳动者基本权益收入得不到保障与新入劳动者知识水平平等意识非必须被压迫剥削能力提升之间的大矛盾!国家要尽快出台政策限制资本无限掠夺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尽快达到正常水平!

十四亿人口,为什么还会出现用工荒?

用工荒,缺的是以前廉价的劳动力,800一千一个月的那一种。

有些地方玩套路,利用媒体传播用工荒,工资高,都是先把人大量的骗过去,其实工价很低,被骗过去的人多,你嫌工价低不做,有人会做。

十四亿人口,为什么还会出现用工荒?

人口老龄化,精英在国外,思维商业化,都想做老板。

十四亿人口,为什么还会出现用工荒?

资本压榨劳动力太厉害👍,不尊行劳动法。奖一扣三太厉害更别说没有奖励,都是聪明人哄瓜子的社会。都是变相的罚款,35------60岁就不要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