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哥萨克可以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给俄罗斯打下诺大的领土?

俄罗斯掠夺他人的国土,主要是俄正规军,包括近卫军、猎兵和普通陆海军攻下的,哥萨克仅仅起到了辅助性作用。

哥萨克是活跃在斯拉夫人居住区边缘或附近的,且耕牧且掠夺的一种部落组织形式,其特点是具备流动性、破坏性和掠夺性,兵民合一,家属随军,他们和沙俄或其它俄罗斯政府间的关系是一种相对松散的关系,虽然号称“沙皇的马鞭”,但这个“马鞭”却并不那么听话,而是带有一种契约和雇佣关系,即哥萨克宣誓效忠,换取沙俄或其它俄罗斯政府对其自治、半自治地位的承认。

哥萨克因为是半脱产的性质,补给主要依赖农耕和战争掠夺,因此对于莫斯科政权而言开销是比较小的,不像近卫军、外国雇佣兵那样耗资巨大,而且他们不劫掠就会过得很拮据(不但要抢钱抢女人,也要抢农地和牧场),所以发动战争和掠夺土地的冲动很大,一些俄国正规军和国家机器“嫌苦嫌累”的方向,如西伯利亚、中亚、远东,都是穷疯了的哥萨克部落先冲过去的。

但这种带有很浓厚游牧习气的组织形式,是不利于建设强大技术兵种的,因此哥萨克除了轻骑兵外其它兵种战斗力一直不敢恭维,且他们桀骜不驯,不服管束,一旦缺吃少穿就会生事,历史上对沙皇和俄罗斯自身的伤害和破坏同样不小,因此在重大方向莫斯科并不敢过多倚重他们,一旦确立扩张战略,也不再让哥萨克唱主角,甚至可能动手镇压,清末俄攫取中国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虽然一开始来的的确是哥萨克,但从雅克萨之战起就主要是正规军了,在两次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后,不甘寂寞的哥萨克团体跑到松花江流域搞“热尔图加共和国”,沙俄担心他们坏了自己染指中国东北的大计,居然勾结清廷给镇压了。

正因为哥萨克是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形式,和莫斯科为“有偿雇佣”关系,因此当他们觉得“不爽”或价格谈不拢就可能效忠其它政权甚至国家,十月革命后大批顿河哥萨克效忠包括乌克兰、西乌克兰在内昙花一现的独立国家,以及红白内战双方,沙俄末期直至20世纪初,甚至有一部分哥萨克效忠了波斯帝国(伊朗)。21世纪哥萨克部落形式是2015年被俄当局重新承认的,所以登记为“哥萨克”的团体自然只有俄罗斯才有,但实际上的哥萨克后裔仍然分散效忠于不同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至于苏联时代的“哥萨克军队”,实际上是1936年至1943年为恢复军队传统而采取的一种形式主义做法,即授予某些正规军单位以“哥萨克团”称号,并规定他们采用哥萨克服装,仿效哥萨克实行驻地制,但他们其实就是正规军,不是真的哥萨克。如朱可夫曾任顿河哥萨克第四骑兵师师长,但他本人完全没有哥萨克“血统”,这个第四师也不过是把原本的正规军第四师改名、换服装,并从白俄罗斯调到乌克兰规定了一个驻地而已,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哥萨克”,而只是起了个哥萨克名字的普通正规军,一如美国的“骑兵第一师”其实早已根本没有一匹马,并不是真正的“骑兵”一般。

为什么哥萨克可以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给俄罗斯打下诺大的领土?

在过去通信闭塞,交通不畅,人际,地域交流少的社会中,人的欲望得到充分发挥!那个族群强大就会开疆拓土的迅速,广阔。很少有那个国际组织去干涉,遣责!因此强盛的哥萨克族能够领土广阔就是必然。

为什么哥萨克可以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给俄罗斯打下诺大的领土?

斯拉夫的自由人——哥萨克

哥萨克原本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的游牧群体。在历史上以绕勇善战和精湛的骑术著称,并且是支撑俄罗斯帝国17世纪往东扩张的主要力量。

13世纪初期,一些斯拉夫人为了逃避钦察汗国的统治而迁徙到俄罗斯南部的顿河流域、第聂伯河下游和伏尔加河流域。

这些人被称为“哥萨克”,即突厥语中的“自由人”,因此哥萨克也被称为“斯拉夫的自由人”。哥萨克人在俄南地区生活繁衍,并且建立了地方政权。

为了生存,必须学会战斗,必须改变发型

由于哥萨克聚居地处于各大势力(俄罗斯、波兰-立陶宛联邦、鞑靼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的交汇处,因此他们需要面对来自各势力的威胁。因此他们学习了主要的敌人——鞑靼人的传统习俗,他们不但采用了鞑靼式的衣著,还学习鞑靼人的射术、马术与战术,这一切成就了哥萨克们艺高人胆大的本领。

由于哥萨克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再加上自身力量的不断壮大,继而在武力方面越发强大和成熟。哥萨克人为了保持彼此之间的联系,演变出许多不同于外族的特征,其中一个特征就是“发型”。他们将头上的头发完全剃光,只留下头顶上的一络头发。然后留起好看的胡须,在搭配上特殊的服饰,哥萨克特征就形成了。

现在的有些哥萨克人依旧保持这种传统,他们认为胡髭和剃光的头,是一个战士至高无上的象征,它代表不同于一般的哥萨克人,而是一个一心一意为哥萨克人奉献的勇士。”当一位年轻的哥萨克人要加入武士的行列时,首先要将发型改变。

哥萨克生存于险峻的环境中,为了生存和保护自己的家人,他们的生活有如军营一般,但由于他们是出于一群追求自由、平等的一伙人所构成的,因此他们的社会是没有阶级的,平日的团体事务由称为“拉达”的议会所决定,只有面临到战争时,他们才推举一个人担任领袖,战后即恢复一般身份。但这一制度到了后来有所改变。

由于哥萨克善战且剽悍,因此波兰王国与俄罗斯帝国先后给予他们许多优待条件,前提是他们要效忠自己,为自己战斗。而哥萨克人恰恰需要的是这种生活方式。于是,在许多战场上,常常看到带着皮帽。骑着快马,挥舞着哥萨克马刀冲锋的哥萨克人。

登上历史舞台,充当沙皇的屠戮工具

从此,哥萨克正式跃上了历史的台面之上,成为俄罗斯与乌克兰特有的军事编组。由于波兰丧失的哥萨克的支持,结果导致由波兰统治的乌克兰地区归属到俄罗斯帝国版图之中。从此,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哥萨克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哥萨克形成了狭隘的民族偏见。他们盲目地效忠沙皇,崇尚“哥萨克荣誉”,蔑视“庄稼汉”,歧视“外乡人”,远离革命民主运动,充当了沙皇的鹰犬,成为杀戮异议者的刽子手。

从十七世纪开始,骁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队成为俄罗斯对外征战的主力部队,从十八到二十世纪的俄国所有重要战争,不论是对外或是对内,哥萨克人从不缺席,到处能看到他们挥舞马刀的身影。这其中包括对瑞典的大北方战争、六次俄土战争、两次俄波战争、日俄战争,以及与大清帝国的战争。哥萨克骑兵队的铁蹄踏遍了波罗的海、克里米亚、高加索、整片中亚草原、黑龙江到库页岛……

哥萨克人针对杀戮和掠夺这类事情,从来不感到厌倦,反倒是非常喜欢。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人丧身与他们的马刀之下。哥萨克人尤其喜欢伏特加这种烈性酒,他们在战场上,喜欢燃起火焰,一边喝酒,一边唱歌,一边杀人,一边跳舞。

到了后来,不论是西伯利亚的开拓、还是拿破仑的战争、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十月革命、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哥萨克为其主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17世纪中叶,在波兰和俄国第一次爆发由沙皇下命令、哥萨克充当急先锋的屠犹活动。哥萨克人天生排斥犹太人,憎恨犹太人,因此有数以万计的犹太人被他们杀害。

1812年,在俄国打了败仗的拿破仑面对哥萨克的冲锋,曾感慨说:“上帝啊,如果能给我两万名哥萨克兵,我将征服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由此可见哥萨克是多么的凶悍和不要命。

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哥萨克后人分布在各地,他们很多人依旧保持着传统观念,这令周边的邻居们不得不对他们警惕。

(本文由作者“大狮”原创,谢绝搬运,如转载,请务必署名原作者。)

为什么哥萨克可以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给俄罗斯打下诺大的领土?

哥萨克人勇猛彪悍,骑术精湛,是天生的战士。第一个采取与哥萨克人长期结盟的方式来解决南部边境问题的人是伊凡四世,而他也从结盟中获得了一支强劲的军队。

首先,哥萨克人最早聚集在顿河与第聂伯河的下游,他们很多是鞑靼人,也有很多是金帐汗国崩溃后其他游牧民族的幸存者,也有一些是从原本国家逃出来的政治避难者。 总而言之,这是一群亡命之徒,是一群有些丰富战斗经验的战士。其次,哥萨克人鄙视农业生产,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7世纪末,而沙俄帝国和他们达成的协议使得他们可以直接从俄国那里获得货币和实物,他们只需要一心一意负责战斗就可以了。

第二,哥萨克人的战斗方式和管理制度确保了他们之间的团结。由于他们生存在极度容易受到攻击的环境中,所以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很高。他们既实行原始的民主形式,在选举出首领后又实行残酷的专制,对首领绝对效忠。根据选举集会的结果,他们产生首领,第聂伯河流域的哥萨克首领叫盖特曼,而顿河流域的则被称为阿塔曼。作战时他们需要绝对服从领导,违纪行为将被严惩甚至是死刑。

第三,哥萨克人擅长学习战斗技巧,和新式武器,也就是火器。也就是说,哥萨克军队不是原始简单的弯刀骑兵,或者骑射,他们同时也精通于火器的射击。

在油画《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的场景中,就形象地描绘出了哥萨克军队用火枪征服使用弓箭的落后库楚姆汗部落的情景。

为什么哥萨克可以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给俄罗斯打下诺大的领土?

一个游牧民族,力量再大也有限,关键在于沙俄时代对其的利用而已。沙俄利用哥萨克向东扩张完全可是基于东边的中国清朝政府自身并不能有效抵御外敌入侵,中国在远东地区一大片国土的沦丧首先与清政府不重视巩固自己的老家而是把重心全部放到山海关之内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没有采取有效的戍边屯垦和后勤保障措施,还有嫌弃远东地区荒凉难守,在当时没有什么社会和经济价值,导致领土不断被沙俄蚕食!如果当时的清朝不是那么腐败,能够保持原来八旗子弟的作战威风,并且以八旗子弟为主,强力巩固边防,沙俄根本不可能在远东地区有驻足之地!

为什么哥萨克可以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给俄罗斯打下诺大的领土?

其实俄罗斯不是只靠哥萨克,哥萨克只是俄罗斯在扩张过程中用过的一种力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