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没有关于旧日本陆军省的相关资料啊?分哪些部门?
二战日本陆军的所谓“军部”,就是指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这两大单位,这个“省”字充分说明了日本人学习和抄袭唐朝文化的历史,也就是模仿三省六部制的“省”。实际上,在早期的日本政府的军事体制中,内阁只设有一个处理所有军务的“兵部省”,看见没?连省带部两个字都用了。
在1871年左右,兵部省被拆分为“陆军省”和“海军省”两个部门,日本陆海军开始分家各自建设,这时候的陆军省仍然掌管着日本陆军所有军务,直到七年以后的1878年,原陆军省所属的“参谋局”独立出来改称参谋本部,日本陆军终于实现了军政与军令分开,也是与其密谋发动战争分不开的。
所以从这时起,陆军省变成了纯粹的“军政机关”,只负责陆军的人事、编制、装备、训练等“养兵”事宜。而涉及到战略、战术和作战命令等“用兵”的相关事宜,则由参谋本部掌握,双方没有隶属关系,理论上说,陆军省首先要向内阁首相汇报工作,然后才能上达天皇。
而参谋本部不是内阁的下属单位,又在对外战争中起重大作用,因此拥有直接的“帷幄上奏权”,也就是可以直接晋见天皇汇报作战相关,因此在战争期间,参谋本部的权力其实要大于陆军省。但是陆军省掌握着陆军的人事、编制、经费和动员权力,也能制约参谋本部的作战相关,所以在历史上,如果日本陆军想搞事情,就必须是陆军省和参谋本部沆瀣一气。
因此二战期间,正是这两个单位勾结在一起,被统称为“军部”,军部的昭和军阀们再利用参谋本部的特殊地位,逐渐不把政府内阁放在眼里而开始“暴走”,一步步把日本拖进了战争的深渊。陆军省的老大职务称为陆军大臣,在内阁里也被简称为“陆相”,一般由陆军大将担任。
陆军省的副职称为“陆军次官”,多以中将衔军官担任,陆相、次官之下设立“本部”,也就是办公厅的性质,然后直辖军务局、军医局、兵器局、整备局、经理局、会计局和外务局等七个局,分管陆军的人事、装备、编制、动员和军费等等业务,其中权力最大的是军务局。
号称“昭和三羽乌”之首的永田铁山,被相泽中佐在办公室刺死时,担任的就是陆军省军务局少将局长。别看只是个少将,却掌管着陆军的人事和编制大权,几乎占有着陆军省50%的权力,因此永田铁山才成为了“统制派”的头面人物。如果通俗点翻译,军务局非常类似于陆军省的“干部部部长”。
也就是说,日本陆军的重要职位,比如师团长、旅团长、联队长的人选,军务局都有提名和推荐权,且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陆军次官和陆军大臣都会签字同意。除了将级的“敕任官”需要奏请天皇走一个批准程序外,其它的“奏任官”的职务任免陆军省直接就决定了,可见军务局长所起到的作用相当之大,能量当然就大。
正是因为掌握了这个大权,作为统制派核心人物的永田铁山,在人事任命中大肆打压“皇道派”,让另外一派恨之入骨。而永田被刺也把两派的争斗推向了高潮,是1936年“二二六兵变”的爆发的催化剂,结果就是永田虽然挂了,统制派却因此大获全胜掌握了军部的实权,包括东条英机等人的上位,也莫不与此有关。
所以说,军务局长是日本陆军的关键职位,永田曾经被称为“日本陆军第一大脑”,地位在石原菀尔之上。兵器局和军医局都容易理解,前者是主管武器装备的研发和列装,后者是军队“卫生系统”;经理局和会计局负责军队采购和拨款等事宜,权力和油水也不小。
而整备局则负责日本陆军的战争动员和军备,也就是征兵和军需物资储备调拨工作,至于外务局更是通俗易懂,负责军队对外的沟通与交流。各局以下为“课”,一般由大佐或者中佐军官担任,比如整备局就下设动员课、运输课和资产课等等。
日本战败投降以后,到1945年12月陆军省在美军的监视下更名,变成了处理几百万放下武器日军退伍事宜的第一复原省(汉语应该为复员,到1947年被彻底取消,这个侵略战争的重要单位至此寿终正寝。
如今的日本政府则设置了“防卫省”,其实与当年的兵部省职能非常相似,挂羊头卖狗肉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