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陈大雷这个司令员是多大的官儿?

若想准确理解六分区司令员的“官究竟有多大”,就要先理清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编制级别。首先要知道,八路军并非是“军级”建制,因为“路军”和“军团”在理论上说,都是军以上建制,这可以从1937年9月八路军被重新授予“第18集团军”的番号中得到证明,众所周知,抗战时期的集团军是下辖两个以上“军”的。

第18集团军之所以只有三个师的建制(第115、120、129),是因为南京政府只答应给三个“国防师”的编制,属于特殊历史条件下特殊编制的部队,但是它的级别仍然是集团军而不是“军”。一方面是政治地位超然,一方面红军当时总兵力也有74000余人,只是将其中的精锐46000余人编入了三个主力师而已,总兵力规模也远远超过一个军。

所以八路军的编制级别被大家“视觉缩小了”,而新四军在建军之初的编制又被“纸面放大了”,它只编有四个支队10300人,老实说兵力规模都不及一个正常的满编师。所以第一个要弄清楚的重点就是,八路军的编制级别从一开始就大于新四军一级,那么其下辖的三个师级单位级别,也就比新四军1941年重建后成立的七个师整整高上一格。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八路军的三个师长都是开国元帅军衔,而新四军的各师长(未授衔的不计)只授了开国大将的原因。粟裕、黄克诚、张云逸等新四军师长的军衔,与八路军最初的旅长陈赓、徐海东等持平。那么既然《我的兄弟叫顺溜》描述的是抗战中后期的故事,于是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军区”的级别。

大家普遍掌握的知识,是解放战争后期我军的“四级军区”体制,即野战军司令部兼的一级军区,比如三野兼的华东军区、四野兼的中南军区。然后下面是兵团司令部兼的二级军区、军级指挥部组建的三级军区(省军区)以及师级单位所兼的四级军区(军分区)。但要注意,此时我军已经发展到500多万兵力,其军区设置是与抗战时期有所不同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以后(以皖南事变为时间分割线),八路军和新四军其实实行的是三级军区体制,即八路军各师部所兼的“大军区”,比如第129师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20师的晋绥军区以及第115师发展起来的晋察冀军区和山东军区,以下各旅则发展为二级军区,而新四军军部与八路军的四大军区级别相同。

新四军在军部之下 ,所辖各师分别发展为二级军区,比如粟裕的1师兼苏浙军区、黄克诚的3师兼苏北军区等等,然后各师所辖各旅则发展为“军分区”,所以你别看陈大雷部队不多,级别可是不低。比如第三师第8旅兼盐埠军分区、第10旅兼淮海军分区等等,军分区司令员(兼旅长)可以达到开国中将的军衔(别抬杠,是指大部分)。

但是陈大雷的情况比较特殊,他的六分区很显然是在抗日大反攻阶段的新建分区,等于就是给他点基干部队,白手起家开辟新的根据地。所以虽然也给了“军分区”的名号,但是其部队规模和级别,肯定要略低于老的军分区,虽然这是电视剧的演绎,不过在历史上肯定存在这种情况,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就是我军快速发展的原因。

前述已经说明,陈大雷顶头上司那位“大司令”基本就是新四军师级首长,而前面五个分区司令员可以理解为旅长,那么脉络就很清晰了:陈大雷之前必然曾是个战功卓著的新四军主力团长(老红军嘛),刚刚被提拔起来去组建六分区。这个六分区要是站住脚能够发展壮大起来,那陈大雷也是个旅级司令员,如果失败了那就只能回原部队还去当个团长。

军区大司令其实只给了陈大雷一个连的主力部队,所以六军区建立之初架子虽然铺得很大(虚张声势所用),其实只有一个团番号、下辖,一个营番号(三营)和实际上的一个步兵连。但是六分区既然敢下辖团级部队番号,那么它的理论级别就不言而喻了,不能因为陈大雷“创业”之初兵力少,咱们就否定他的职务级别,新三板公司哪。

所以陈大雷的准确级别是“新四军某师后建旅的旅长”,与李云龙那个八路军第二批主力团长的级别是可以划等号的,其实八路军不少后建团也兼着军分区的名义,《亮剑》在这一点上有所忽略。到陈大雷硬刚松井联队时,他至少已经扩大到一个团的武装(否则早被鬼子一个冲锋吃掉了),而到了鬼子投降的时节,他也肯定不止一个团的兵力了。

至于建国以后军衔嘛,跟李云龙差不多,少将是八九不离十的,新四军的旅级部队,后来基本都壮大为解放战争时期华野的纵队级规模。

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陈大雷这个司令员是多大的官儿?

陈大雷少说也是个团长!

在电视剧里,陈大雷属于典型的空手套白狼,他这个六分区司令员,听上去来头不小。但事实上,根本没多少家底。

按照陈大雷自己的话讲,他们六分区正经有三个营的编制。不过,这三个营里面,一营和二营只是名义上存在,真正能打的也就一个三营。所以三营长就是陈大雷手下的最高级别指挥官。

更有趣的是,就算是这个仅存的三营,也只是虚有其表。编制上虽然有三个连,但一连只是一个待见的空壳子,二连刚刚拉出来一个架子,真正能作战的,也就三连。所以,即使是算上正在建设中的二连,陈大雷的六分区顶多一个加强连的兵力。

这也是为什么,六分区在小黄庄战斗中,仅仅是面对日军一个中队,就差点儿被团灭。

如果仅就指挥的兵力而言,他陈大雷当营长都还不够格。但是,如果结合当时陈大雷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他手中的兵力虽然不多,但级别并不低。

举个例子,和陈大雷同级别的一分区司令员刘强,曾经在支援陈大雷的时候,就带了一个团的兵力,这说明刘强的级别至少是团长。而同理,陈大雷的级别也应该至少是团长。这也符合,陈大雷自己规划的三个营的编制。

之所以家底这么薄,主要还是因为陈大雷的这个六分区刚刚建立,还没有编出一支与编制相匹配的部队来。

这也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当年无论是新四军还是八路军,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往往就是像陈大雷这样,带着少数骨干成员,以连排为基础,开辟根据地,最终发展出一支符合根据地级别的部队来,甚至于还有超出。就像李云龙那样,一个团却发展出了八个营的兵力。不然,解放战争时,咱们的百万大军是哪儿来的?

事实上,如果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讲,陈大雷的级别应该比团长还要高一点。

剧中曾提到,六分区乃是新四军江淮军区下属的一个军分区,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军区。而在当时新四军的编制里面,二级军区应该就是一个旅级编制。

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整编为7个师,并以这七个师的活动区域建立根据地,即所谓的军区。比如第三师在苏北,即建立苏北军区,以第三师为主力作战部队,师长政委兼任军区司令员和政委。而这就相当于电视剧里面出现的“大司令”和“大政委”这么一个角色。

在军区下面,会设有若干军分区,其内部结构和军区差不多,由师下辖的旅担当主力作战部队,旅长和政委担任“司令员”和“政委”。

但是,由于主力作战部队有限,随着根据地的扩张,新四军开始出现陈大雷这种只给编制不给人,一切靠自己的情况。虽说实力不如最初的主力军分区,但是从编制级别上而言,他们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陈大雷多半是个旅长。

所以,不能仅靠人数论高低,《亮剑》中钱伯钧一个加强营两千多人,相当于当时李云龙两个独立团,但是看到李云龙,他钱伯钧依然得叫长官。

而后来李云龙一个独立团八个营,比陈大雷这个加强连不知强上多少,但见面了,估计还得给陈大雷敬礼呢。

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陈大雷这个司令员是多大的官儿?

《我的兄弟叫顺溜》里,陈大雷这个六分区司令员究竟是多大的官?说大很大,说小其实也非常小。作为创业板的官职,往往是名头大,实质小,但是随着公司发展,慢慢就名实相符了。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杨立青在敌后发展革命力量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方法。他手底下带的人,每个人给个萝卜章,就让他们到敌后日伪顽犬牙交错的地方去开辟根据地。以后自己能做多大的官儿,全部靠自己创业股的发展。

陈大雷其实也就是这样,他是老革命了,实际上在六分区,就他和三营长是皖南事变之前的火种。其他包括翰林、顺溜都是后来发展期新加入革命的新生力量。

也就是说一开始实际上就陈大雷和三营长两个人,当六分区成立的时候,他名义上有一个团,但是这个团只下辖了一个三营,而三营又只下辖了一个三连,所以实际家底就只有一个步兵连。所以陈大林手底下的脑袋也就100多个而已。

《亮剑》里,李云龙那个没有正式编制的独立团,好歹也下辖3个营,有小2000人。到了反攻阶段之初,李云龙已经有7000多人,至少算是个实际旅长;加上地方武装力量如何再进行整编,李云龙就是个实打实的司师长。果然到了解放战争期间,李云龙就是师长。

但陈大雷这个6分区,实际上在战斗当中也是在不断的扩编。剧情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是陈大雷最终可以硬刚松井联队,就说明他已经发展壮大了。

要知道日本一个连队至少2500~3800人,考虑到后期日本鬼子的战斗力下降,人员减少,那也少不过2000人。所以那会儿陈大雷的实际兵力至少也是2000加,就说那会儿的陈大雷已经相当于名副其实的团长;不然一个步兵连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到了鬼子投降的时节,根据陈大雷的扩编速度而言,陈大雷手底下至少有七八千人马,所以那会儿陈大雷至少相当于一个旅长,甚至过万人马,相当于一个师长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实翻开新四军发展的历史,1941年之后,新四军在军部之下 ,所辖各师分别发展为二级军区;各师所辖各旅则发展为“军分区”。

刘强领导的一分区以及其它四个分区,实际上都属于,师级领导下的旅级单位,陈大雷的“六分区”本质也是如此,但是他有点特殊。

陈大雷一直在强调自己是“小六子”,起家晚、家底薄。所以他只有一个正规团的番号和一个正规营的番号,而没有正规旅的番号。因为它靠近敌人最近离,离军区的核心最远,属于在日伪顽犬牙交错的地方仅靠陈大雷和三营长两个核心人物发展起来的。

但是往往风险越大,收益越大。陈大雷正由于靠近日寇据点淮安城较近,所以他发展起来比其他地方更加迅猛。

到了日本投降的之后,李欢55师对陈大雷仍然抱持对等态度,就可以看出来,陈大雷在那会儿的时候,至少相当于旅长级别,甚至相当于师长。不然李欢是不会把它放在眼里的。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陈大雷这个司令员是多大的官儿?

一哥“俗人读史”之——

陈大雷到底是个多大个官

抗战期间,各类司令多如牛毛,胡传魁一句“想当初,老子的队伍刚开张,总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这老胡照样是胡司令。可见这司令是有大小之分的啊。至于共产党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时,规范大的叫军区、小一点的叫军分区,至于电视剧中的陈大雷的六分区到底是个多大的官,暂不说地盘、还说实力,按当时的惯例其应该是个“团级”的架子。现举几个的实例。

其一、皮司令在豫西。1944年9月,皮定均带领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奔赴豫西,皮原为129师特务团团长,后任太行军区第五、第七军分区司令员,而当时抽调豫西建立根据地的总兵力为两个缩编了的步兵团和一个特务连,总计1700余人,这在当时是加强了的,是要建立整个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兵力,要以打政治仗为主的,邓小平作动员报告时说:“你们只有两个小团,一千多人,怎样打?”,目的是求发展的。而且兵力是种子、干部多士兵少,用当时的话说是“三个团的架子”(时任团长钟发生回忆),架子是什么呢?就是团长下边有营长、营长下边有连长、连长下边有排长,排长下边没士兵了,士兵在哪儿啊,自己发展去,就这样一个支队,在登封白栗坪又兵分四路,扩大发展,后来,皮定均一路不负众望,一年后发展为整整三个主力团及地方部队,后被编为“皮旅”。

其二、秦向(赖)支队,1937年,秦基伟带了一支打不响的短枪只身一人来到山西太谷广泛发动群众,短短时间内,300余名爱国青年就汇聚在他的麾下,随后他打出“太谷抗日游击队”旗号,指挥这群爱国青年一举攻下太谷县城,缴获17杆步枪。一年后发展到5000余人成立秦赖支队,建立第一军分区。

其三、新四军是军级单位,而八路军是第十八集团军,是集团军编制,其相应的规格要低一些,而其设置的军区多以纵队、旅级单位的军事副官任之,比如洪学智任军区司令员时为黄克诚旅的参谋长,而其军区成立时也只有一个建制连。那么相对于军区,新建的第六军分区的陈大雷兵力的捉襟见肘也就不奇怪了,恐怕是连团级的架子也没有的,只是个空头罢了。

通过对比,可以这样说,陈大雷同志的实力充其量是个营长,陈大雷同志的牌子充其量是个团长,陈大雷同志的未来要看其本事了,拉一个旅那就是旅长了,拉一个师那就是师长了,拉一个军那就是副军长了,因为就一个新四军的番号,不能再建一个了。

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陈大雷这个司令员是多大的官儿?

六分区司令员,听起来名头大,实际上没多少人马,基本是个空架子。

陈大雷手底下有三个营,听起来似乎是团级干部,但其中一营、二营待建,实际只有一个三营;三营下面有三个连,一连、二连待建,实际只有一个三连。

这么算的话,陈大雷手底下只有一个连,就兵力而言,他只是个连长。

但这个六分区司令员,还不能直接和团长、营长、连长划等号。

《我的兄弟叫顺溜》讲的是抗战时期新四军的故事,说新四军在江北地区创建了第六分区,军区任命陈大雷为六分区司令。真实的历史上,新四军的分区司令是什么级别?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重建,陈毅为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新四军下辖7个师,师下辖若干旅和独立团,各师师长都是大名鼎鼎的将领,包括粟裕、张云逸、黄克诚、彭雪枫、李先念、谭震林等,几乎都是后来的开国大将。

上述是新四军主力作战部队。另外,新四军还成立若干军区,军区机关由上述7个师师部兼,这说明军区司令与师长平级,也就是《我的兄弟叫顺溜》中说的“军区大司令和大政委。”

以此类推,军区下设军分区,师下辖旅,且常由旅长(副旅长)兼军分区司令员(副司令员),故军分区与旅同一级别,军分区司令员与旅长平级。比如开国中将陈庆先,曾任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副旅长兼津浦路西军分区副司令员、第二师第五旅副旅长兼路西军分区副司令员、第六旅旅长兼路西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这充分说明,军分区司令员与旅长平级。

这么算的话,陈大雷是第六分区司令员,级别比军区低一级,应该是旅长级。事实上,有些人就认为陈庆先中将就是陈大雷的原型,这更说明陈大雷是旅级干部。

综上所述,陈大雷这个“军分区司令员”从级别而言相当于“旅长”,但他实际指挥的兵力十分有限,最多也就是一个连的兵力。

我是狄飞惊,期待你的关注!

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陈大雷这个司令员是多大的官儿?

新四军和八路军都是在抗战初组建的。但是,在组建初期,新四军吃了大亏。一开始国民党一方不想承认南方游击队,加紧围剿。一方面诱骗游击队下山,予以消灭。在短短一段时间里,南方游击队遭到了很大的损失。

接下来,终于组建成功了,国民党对这支眼皮底下的军队又百般压制,加上自身的原因,新四军发展缓慢。最后,新四军形成了小番号,大编制的特点。那就是以师为战略单位,师下有旅,旅下有团。

一般新四军的军区是由师兼任的。在抗战结束时的新四军序列里,每一个军区都是由各个师兼任的。不过,在新四军序列中,军区下辖有野战部队和各个军分区。野战部队由各个主力旅组成,而军分区则是地方武装为主。

从新四军序列来看,在所有的军分区里,只有极少数军分区是一个团的编制,大部分都是两三个团级单位的编制。所以,军分区的首长应该是旅级待遇,这是无可置疑的。

不过,虽然军分区是旅级待遇,可是部队可不一定能够达到旅级的数量和质量。这是因为,军分区下辖的武装大部分都是地方武装,它承担的任务是保卫地方,向主力部队输送合格兵员的任务,所以在武器装备和战斗力上是不能跟主力部队比的。

至于说陈大雷,有历史事实,也有艺术虚构。在当年,确实有将主力部队分散派到地方发展武装的政策。曾经有很多人想不通,后来部队壮大了好几倍,这才转过弯来。

而军分区的建设是在地方武装发展到一定程度建立的。只有周边几个县的地方政权和地方武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整合为军分区。所以说,这个单位是有一定的实力基础的。像陈大雷说的那么夸张,只有一个连是不符合事实的。这里面应该是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写剧本的为了增加戏剧性这样写的,不过这种小细节不影响剧情。

第二个原因是陈大雷故意哭穷。我们当时的发展武装的办法是,以一支老部队做骨干,然后整合新武装。陈大雷到军分区上任,肯定会给他一支主力部队做骨干。

可陈大雷是个团长,给他一个主力连是合适的。因此,他以这个主力连作为基础,发展军分区的野战部队。但是,他在部队整编前,对上级说自己只有一个连,无非就是哭穷,要援助。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你军分区不会就那么点兵。不过大家也不计较,知道他也确实困难。这才有打完仗不要战利品的喜剧。

因此,陈大雷的军分区级别是旅级。他在这个地区以那个主力连为骨干,很快就发展到几千武装。但是,那个连是他的种子。这才会当和松井联队硬刚后,他对那些老班长,老兵的死那么心疼的原因。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