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占据山东7年之久的韩复榘,究竟有多少部队?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陆军二级上将韩复榘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所以这个第3集团军就是他的基干兵力所在,不过在该集团军下辖的四个军中,临时划归其指挥的第51军是东北军余部,军长于学忠同时被任命为集团军副总司令,另外三个军第12军、第55军、第56军那就是老韩的基本盘,也是他统治山东时期逐渐扩充起来的军事基础。

(韩复榘)

韩复榘是1929年5月投蒋的,旋被任命为第三路军总指挥,他和石友三的联袂倒戈,也标志着西北军这个军事集团开始走向没落。老韩的第三路军当时部队并不多,下辖两个步兵师(第20师和第29师)、一个骑兵师(骑兵第1师)和一个混成旅(第1混成旅),听起来番号挺多挺吓人,其实三师一旅加一起拢共只有27000多人枪。

1930年9月韩复榘奉命主鲁,终于有了自己一块很大的地盘,到抗战爆发的七年间,韩复榘一边拼命搜刮民脂民膏来弄钱,一边大肆招兵买马和收编土匪以扩军,到抗战爆发前,他已经有了四个军的番号:第6军、第12军、第55军和第56军,其中第6军所辖各师在成立集团军时被划入其他各军,所以该军成为了空番号,不久被裁撤,后来转授给甘丽初统领的中央军。

(第三路军总指挥)

在韩复榘基本部队的三个军中,第12军军长孙桐萱,下辖第20师和第81师,其中第20师为三旅六团编制,第81师为两旅四团编制,全军十个步兵团加直属部队22000余人,是老韩的主力部队。第55军军长曹福林,下辖第29师和手枪旅,其中第29师为三旅六团制,手枪旅两个团(旅长就是那位吴化文),全军八个步兵团加直属队约18000人。

第56军军长谷良民,下辖第22师和第74师,其中第22师为为三旅六团编制,第74师为两旅四团编制,全军十个步兵团团约20000余人,另外还有集团军和各军的各直属团级建制,杂七杂八共约40个团左右。所以第3集团军在去掉东北军的51军之外,韩复榘掌握的三个军和直属队总兵力在65000人至70000人左右,比刚来山东时翻了一番还多。

(于学忠)

由于当时山东是个拥有近4000万人口的大省,所以韩复榘的部队编制人员比较充实,比如在德州抵抗日军第10师团的进攻战役中,由于老韩已经决心保存实力,为掩护其主力部队撤出山东转进河南(李宗仁闻迅暴跳如雷),命令第81师243旅的第485团留在德州城断后。根据史料,该团团长陈延年以下尚余兵力1814人,这还是经过月余抗战有一定损失后的数字,可以得见韩部各主力团的兵员普遍在2000人以上。

这是正规军部分,韩复榘身兼“山东省主席”还有统辖地方部队的权力,在鲁期间曾经组建了四路民军20000余人,当然也属于他的实力所在,所以老韩能够掌握的总兵力当在85000人至90000人之间,并没有达到10万之数,不过也差不许多了。韩复榘的部队最终拱手相让山东后,只有正规军的三个军带在身边,而留在山东境内的民军则基本失去了控制,有的被后来的省主席沈鸿烈收编,有的干脆加入了八路军。

(孙桐萱)

要注意,在中原大战之后,全国军队进行了第二次整顿和缩编,南京政府对各杂牌武装的番号、兵力和装备获得控制的很严,所以韩复榘能够有三个军、五师一旅的正规番号已经很是不容易。韩部跟驻守平津的宋哲元第29军实力不相上下,遂有韩宋与四川刘湘密结政治军事同盟之传言,因为韩复榘在当时确实是个实力派。

在抗战爆发之初,韩复榘的第3集团军所属部队确实曾在鲁北拒敌,后退至黄河沿线,就是在这一时期,老韩的军阀思想上脑,认为南京方面有消耗杂牌军的企图,因此不顾第五战区李宗仁和军事委员会的严令,开始避战保存实力,借口原定拨给他指挥的重炮旅转隶汤军团,然后一味不战而逃,最终被老蒋在开封诱捕,后枪杀于武汉。

(汤恩伯)

韩复榘被执行军法后,第3集团军由孙桐萱接任总司令职务,但部队逐渐被南京方面分化瓦解,其中东北军第51军调出,第56军番号被裁撤。1938年徐州会战结束后,第3集团军转隶第一战区指挥,长期在河南地区对日作战,但终于逃不过老蒋吞兵杂牌的手腕。

1943年3月14日,重庆军委会明令裁撤第3集团军番号,所部的部队被分拨给李仙洲第28集团军指挥、或由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直辖,至此,韩复榘曾经的基本部队也就土崩瓦解了。

(谷良民)

民国时期,占据山东7年之久的韩复榘,究竟有多少部队?

韩复榘的老家是河北霸县。韩复渠出生时,家庭条件还不错,那个时候,家庭条件好点的才可以进私塾读书,韩复渠就是在私塾中练就了一手好字。

韩复渠

到了韩复渠19岁时,他家道已经中落,为了能吃口饱饭,选择了参军。他选择的军营正是大名鼎鼎的冯玉祥的军营,而此时的冯玉祥只是一个营长。

因为能写的一手好字,而且又机灵,因此很得冯玉祥的赏识。到了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韩复渠已经晋升为旅长,一年之后,升为司令官。

此时的冯玉祥被军阀联合打败,战败的冯玉祥被迫逃出国外后,韩复渠背叛了冯玉祥,投4了阎锡山,后来冯玉祥回来后,韩复渠又脱离阎锡山,重新投靠冯玉祥。后来冯玉祥实力大增,为了报复当年韩复渠的背叛行为,处处打压韩复渠,韩复渠又一次背叛冯玉祥,投靠了蒋介石。

1930,韩复渠被蒋介石认命为上东省主席,正式成为了山东省的土皇帝。开始通过征兵收编等手段扩大自己的军事力量。到了抗战前期,韩复渠的军队已经超过了十万人。

抗战开始后,韩复渠将军队开往前线,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就在战斗的关键时刻,蒋介石将支援山东的一个炮旅撤走,这个举动令韩复渠非常愤怒,因此他紧急命令前线军队连夜回撤。韩复榘的这一命令让第六战区的形势急剧变坏,大片国土沦陷。

最终,由于韩复榘对日军抵抗不力,再加上多次参与反蒋行动,蒋介石“枪打出头鸟”将其诱捕。最后,韩复榘在禁闭室被国民党的特务枪杀。统治山东7年之久的山东土皇帝当场毙命,时年48岁。

韩复渠统治山东时,部队最多发展到了十万人之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即删除。)

民国时期,占据山东7年之久的韩复榘,究竟有多少部队?

五万上下,有自己独立的炮兵部队刚开始54门德制75毫米榴弹炮。

民国时期,占据山东7年之久的韩复榘,究竟有多少部队?

民国时期我国的军阀势力极其混乱。各军阀派系间利益相连,若要保持独占山头、占据一地很不容易。然而,有着“飞将军”之称的民国著名军事将领韩复榘,在山东执政居然长达七年。

韩复榘为了让自己站稳脚跟,不仅大力发展军事,还进行了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改革创举,为山东的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韩青天”。而且他几次三番地与蒋介石作对,蒋介石不仅对他无可奈何,而且他还在山东这个地界当了“土皇帝”,那他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军事实力,才能让他如此“胆大妄为”呢?

韩复榘真的是很多人口中的“草包”吗?其实他是文人出身!

韩复榘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个秀才,他自己从小也饱读诗书。但是后来,他并没有一直朝着读书考科举这条路走下去,而是因为家境贫困而选择了投军。

跟随冯玉祥近20年,他从一名无名小卒成长为一位军事将领,其中的传奇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他最为后人所熟知的,就是他入主山东的那段激荡岁月。

韩复榘为何弃冯投蒋?因为他也是个有血性的男人

韩复榘是个野心勃勃的人,所谓“男子汉大丈夫,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他不甘愿一直在别人手下做事,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统领一方,在某个地方做个土皇帝。以他的资历与军功来说,他的地位显然是很多人比不上的。但冯玉祥并没有考虑过韩复榘,这也就使得韩复榘内心暗暗对冯玉祥有所不满。

后来,漳河大战中韩复榘带军队北上援助,经过浴血奋战,不负众望,击退了奉军。在这之后,韩复榘以为自己的军功能受到冯玉祥赏识,想要借此邀功,在京津争个地盘,不料冯玉祥依旧没有满足他。这下他算是对冯玉祥彻底失望了。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蒋、桂双方都想拉拢冯玉祥。虽然冯玉祥是打心底想要反蒋的,但是也为了能够谋求更多的利益,于是决定两方都不得罪,对两方都有所接触。

对待蒋介石一方,他任韩复榘为总指挥,率领大军去援助蒋介石方面。但蒋介石的“嗅觉”是何等的敏锐,早就察觉到韩复榘与冯玉祥之间有嫌隙,于是就玩起自己最擅长的把戏,挖墙脚。

蒋介石和韩复榘似乎一见如故,不停地夸奖他的才干,又用钱财和房子来诱惑他,使劲地把他拉到自己的“怀抱”。老东家不待见,那为啥我还给他买命?韩复榘也就顺势到了蒋介石的阵营。

冯玉祥对他的不信任、不重用、还有家长式的命令,让韩复榘想要自立门户,再加上蒋介石的拉拢与诱惑,最终韩复榘脱离冯玉祥,投奔了蒋介石。良禽择木而栖嘛,这也说得过去。

韩复榘终于当上了山东土皇帝,此时他的兵力又如何呢?

1930年,蒋介石与冯、阎展开中原大战,韩复榘率军在山东、河南地区与晋军展开战斗,并成功抵挡住了晋军的进攻。这场战役胜利后,蒋介石就给了韩复榘“山东省主席”这一梦寐以求的地位。从此,韩复榘主政山东,开始了他土皇帝生涯。

韩复榘做了山东主席后,集军政法三大权力于一身,并且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他最开始成为山东省主席时,手下的第3路军还不足3万人。这时候他便考虑起了扩军,以巩固自己的势力,于是通过搜刮民脂、收编土匪、招兵买马等方式扩充军队,将原本的三个师扩编为5个师和一个独立旅。

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已经有了四个军的掌控权:第6军、第12军、第55军和第56军,兵力总数已达10余万。卢沟桥事变后,韩复榘所在的山东处于战略要地,他的部队最终被编为3个军、5个师和1个旅。

后来,韩复榘因为“违抗命令、抗战不力”而被蒋介石枪毙,这只是杀人的借口,实则是因为他主政山东,势力发展太快,蒋介石想要趁机铲除异己罢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曾经称霸一方的军阀也躲不开命运的安排。人的一生虽然只有区区数十年,但回顾韩复榘短暂而跌宕起伏的一生,他获得的成就可不容小觑。

韩复榘在山东的七年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具有开拓性的改革。然而,他也会为了自身利益多次倒戈,甚至放弃抵抗日军,置民族于危难之中。

我们后人真的很难再去评价他,也无法判断他最后的处决到底是冤还是不冤。但他身上所展现的,的确是当时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军阀缩影,不断给我们后世以启迪和深思。

民国时期,占据山东7年之久的韩复榘,究竟有多少部队?

韩复渠自1930年9月开始担任山东省主席至1938年1月被蒋介石处决,韩复渠在山东执政长达七年之久,在这七年里,韩复渠为了巩固自己在山东的地盘,大肆扩展军队,到抗战前夕其正规部队已从主政山东前期的两万多人扩展到正规部队的5个师又1个旅,外加地方上的保安团。

抗战爆发后,韩复渠所部同东北军于学忠第五十一军合并为第三集团军,由韩复渠担任总司令,于学忠担任副司令。当时韩复渠所部为三个军:十二军,军长孙桐萱、五十五军,军长曹福林、五十六军,军长谷良民。

其中十二军下辖两师二十师、十八师,五十五军下辖二十九师,手枪旅,五十六军下辖二十二师、七十四师。正规部队总兵力达到了六万多人。

1937年底,韩复渠因为为了保存实力而消极抗日而被蒋介石处决,韩复渠部也就实行了大洗牌,彻底被蒋介石收编。

民国时期,占据山东7年之久的韩复榘,究竟有多少部队?

韩复榘是西北军冯玉祥的得力干将之一,1929年蒋冯第一次大战时,蒋介石抓住西北军生活艰苦、高级将领贪图享乐这一弱点,以金钱和高官厚禄作为诱饵,使西北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韩复榘、石友三、杨虎城等部先后叛冯投蒋。叛冯投蒋的韩复榘带走了自己的嫡系部队,蒋介石任命韩复榘为第3路军总指挥。第3路军下辖第6军和第12军,其中第6军军长由韩复榘本人兼任,下辖第22、29、74三个师;第12军军长为孙桐萱,下辖第20、81两个师。

韩复榘投降蒋介石后被任命为山东省政府主席,成为了继张宗昌之后的第二个“山东王”。抗战全面爆发后,陆军二级上将韩复榘的地盘划入了第五战区,战区司令长官为桂系的李宗仁,韩复榘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实际指挥的部队为第3集团军,该集团军下辖第12、51、55、56四个军,其中第51军属于东北军,军长于学忠还担任第3集团军副总司令,55和56军则以韩复榘的嫡系部队扩编而来。韩的另一嫡系部队第6军则被划入了其他集团军的作战序列。

韩复榘违抗军令,擅自放弃黄河防线和济南、泰安、济宁等要城,于1938年1月在开封被捕,26日在汉口被执行枪决。韩复榘死后,由其嫡系孙桐萱继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其嫡系部队第6军的番号也被撤销。同年8月,其第6军的番号给了新组建的中央军嫡系部队,军长为甘丽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