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到底是谁?

这是一场号称“两枪打出7000万人参与的世界大战”,虽然战争的爆发是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为标志的,但战争的策源地却并非在奥匈帝国,而是它的唯一盟友德国 。所谓元凶再具体点就是时任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他上位后修理掉铁血宰相俾斯麦独揽大权,正是为所欲为的时代。

(德皇威廉二世)

俾斯麦是三朝元老,辅佐了三代德国皇帝长达半个世纪,任内完成了德国统一,同时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按照俾斯麦的构想,德国从此应该避免军国主义和对外战争,在和平的环境下专注发展,然而这一切,都被年轻气盛的威廉二世打破了,他于1888年登上皇位。

皇帝和宰相的政见严重不合,互相之间冲突不断,俾斯麦终于在1890年被迫下野,大权在握的威廉二世开始了自己的穷兵黩武之路,目标是干掉英国和俄国成为欧洲唯一的老大。威廉二世开始狂印钞票大造军舰,1912年出台的海军法案决定:德国海军将装备41艘战列舰、60艘巡洋舰、140艘驱逐舰和72艘潜艇,引起了海权国家英国的严重警惕。

(俾斯麦)

英国派出海军大臣丘吉尔与德国进行交涉,被威廉二世嗤之以鼻,丘吉尔只好大叫:“德国每造一艘军舰,英国就将建造两艘”,军备竞赛就此展开。而实际上,德军参谋总部根据皇帝的指示,自1905年起即着手制定两线作战计划,东线跟俄国开战,西线打击英法,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和借口而已,不愿背负发动战争的罪名。

激烈的军备竞赛和德国的战争经济体制,使战争已经实际上不可避免,欧洲上空战云密布,德国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结成三国同盟,而法国也跟英国、俄国结盟,两大集团剑拔弩张,整个欧洲成为“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一颗火星就足可以引爆它。而点燃火药桶的就是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当街刺杀。

(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

巴尔干地区更是号称“欧洲的火药桶”,此地民族和信仰非常复杂,各类冲突不断,俾斯麦早就预言:“迟早会有一个巴尔干蠢货挑起一场欧洲大战来”,结果他不幸言中。当时并没有后来的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还是两个相邻的国家,而波斯尼亚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但领土上生活居住着许多塞尔维亚人。

作为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是前往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视察部队演习的,因为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而生于萨拉热窝的塞尔维亚人普林西普,决定刺杀斐迪南的目的,就是策动波斯尼亚独立,然后并入塞尔维亚,因此在当天上午11时,他连开两枪狙杀了乘坐汽车经过闹市的斐迪南两口子,开火距离只有1.5米。

(斐迪南大公遇刺前)

普林西普虽然点燃了欧战的导火索,不过当时的欧洲这样的导火索其实有好些条,他适逢中彩了而已,算不上什么战争元凶。

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认定暗杀是塞尔维亚政府指使的,因此调动部队进行威慑,但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一世其实并不打算真的开战,因为塞尔维亚是俄国的保护国,他担心遭到沙俄的武装攻击,所以在6月28日事件发生之后的一个月里,虽然形势十分紧张,双方却并未真打起来,都在寻求外交解决方式。

(一战时期的希特勒)

威廉二世终于出手了,他极力撺掇约瑟夫一世宣战,并且作出正式承诺:哥们,你就干吧,如果俄国人敢伸手帮忙,我们无敌的德国军队就帮你揍丫的。奥匈帝国的皇帝受到鼓舞和鼓励后,终于在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正式宣战,所以德皇威廉二世才是真正的战争元凶。

多米诺骨牌就此倒下,接下来就是密集宣战时间,奥匈军队侵入塞尔维亚后,俄国立即针对奥匈帝国进行战争动员,早就渴求一战的德国7月31日对俄国宣战,8月3日对法国宣战,两国随即也对德宣战,英国则于8月5日对德宣战,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么爆发了。

直到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共造成1000万人因此丧命和2000万人受伤,以及无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坦克的出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到底是谁?

1914年6月28日,当人们在萨拉热窝街头迎接来此视察的奥匈帝国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时候,突然一名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塞尔维亚恐怖组织“黑手党”的波斯尼亚学生)掏出手枪对着大公夫妇连开数枪,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倒在了血泊之中。

奥匈帝国在1914年7月28日出兵塞尔维亚,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附图,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7月28日爆发到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结束,历时整整4年多,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超过15亿人口被波及;战争期间,有1000万人死于战场,受伤约2000万人,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此外,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被严重削弱,在欧洲之外的美国和日本实力大增,战后不平等的分赃和约更是导致了日后的二战。

附图,1917年4月6日,美国与德国断交

更重要的是,一场世界大战导致四个帝国终结:奥匈帝国彻底解体,形成了匈牙利、奥地利等民族国家;延续600多年的奥斯曼帝国就此终结,只剩下核心部分土耳其;德意志帝国消失,德国失去了1/8领土以及全部的海外殖民地;俄罗斯帝国被革命推翻,继而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场如此惨烈的战争呢?

1.新兴列强与老牌列强之间的矛盾,这是根本原因。

经过欧洲老牌列强几百年的瓜分,到20世纪初期的时候,这个世界的阳光下已经没有一寸多余的土地了,那些新近崛起的德国、美国、日本也需要殖民地, 该则么办?美国有南美的后花园,日本有心心念念的亚洲大陆, 那么德国呢?处在强敌环伺下的欧洲的德国该则么办呢?德国也需要给未来的德国人留下一点阳光下的土地。

附图,1898年的世界

说到底,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是西方几百年殖民扩张的必然结果。老牌的殖民国家占有庞大的殖民地,就比如大英帝国,在它极盛时期的殖民地约占全世界领土面积的1/4,人口也约占全球人口的1/4,法国在非洲也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就连弱小的荷兰、比利时等都拥有一片资源丰富的后花园。但后起的德国除了在非洲捡了一点贫瘠的烂地以及在亚洲舔了一些别人留下的汤汁,其余的什么都没有,你说这德国人能不眼红吗?

附图,世界殖民地化的过程

英国人凭借庞大的殖民地垄断了原材料市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而德国和日本的国内市场已经发展到极致,无论是利益需求还是争霸需要,他们都不得不走向扩张的道路。

德皇威廉二世即位后,罢免了持谨慎外交的老首相俾斯麦,雄心勃勃的德皇毫不掩饰自己的扩张政策,他公然宣称“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并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与“日不落帝国”之间的冲突加剧,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又给原本就矛盾重重的德法关系加了一把火。

2.民族主义的兴起

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

伴随着双方矛盾的加深的还有欧洲愈演愈烈的极端民族主义。自15世纪以来,波斯尼亚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但却居住着许多塞尔维亚人。19世纪后,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塞尔维亚逐渐取得独立;1875年,奥斯曼帝国的波斯尼亚省发生内乱,奥匈帝国则趁机占领波斯尼亚;1908年,奥匈帝国正式吞并波斯尼亚,这引起塞尔维亚人强烈的仇奥情绪。

刺杀奥匈帝国皇太子就是塞尔维亚极端民族主义者所为,在泛斯拉夫主义和泛日耳曼主义的敌对结盟关系以及种种集体协定防御条约的背景下,欧洲列强纷纷加入战争。虽然这只是战争的一个借口,但一战中这种民族主义大大加深了战争的惨烈程度,各国纷纷进入总体战。

附图,德国(蓝色)和奥匈(红色)组成的德奥同盟

德意志与法国

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德意志地区仍是由十数个邦国组成的“日耳曼邦联”,逐渐强大起来的普鲁士为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与奥地利、法国等进行了常年的战争。1870年,德意志帝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法皇拿破仑三世也被俘,大获全胜的普鲁士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德意志帝国。

战败后的法国签下了异常苛刻的《法兰克福条约》,条约中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更让法国人无法接受的是德帝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这大大羞辱了法国,因此战后的法国复仇主义盛行。

附图,普鲁士的铁十字勋章

奥匈帝国与沙皇俄国

进入19世纪后半期,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逐渐崩溃,以斯拉夫人老大哥自居的沙皇俄国积极介入巴尔干半岛事务。1878年的柏林会议使得巴尔干半岛上的多个民族取得独立,这些民族主义国家很快就大打出手;奥匈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也破裂,这是因为柏林会议中亲俄的保加利亚版图大大被削小,而奥匈帝国则取得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为了遏制奥匈的在巴尔干的扩张俄罗斯选择支持塞尔维亚,此后两国围绕巴尔干问题冲突加剧。

附图,1878年,柏林会议

3.军事同盟

进入20世纪,国际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德国实现统一,开始对外扩张;奥斯曼帝国衰退,巴尔干半岛各个民族独立;奥地利、匈牙利组成了一个极不稳定的二元制帝国;沙俄在日俄战争中失败,目光重新转向巴尔干半岛;还有巴尔干半岛一系列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之间充满了火药味。飘忽不定的国际关系,使得各个国家通过军事结盟来保护自身利益,最终萨拉热窝的一点火星引爆了欧洲这个炸药桶。

附图,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势力分布图

普法战争后,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为防止法国报复,故而采取结盟政策孤立法国。1879年10月,德国与奥匈在维也纳秘密缔结德奥同盟条约。意大利在争夺北非突尼斯的过程中败给法国,因此意大利、德国和奥匈帝国于1882年5月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即三国同盟。

老练的俾斯麦在签订三国同盟的同时,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再保险条约》来安抚沙俄,但是俾斯麦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德俄关系恶化。法国为打破外交孤立,趁机向俄罗斯提供资本以帮助其实现工业化,1894年,法俄缔结军事同盟条约,即法俄同盟。一直奉行“光荣孤立”的英国人面对咄咄逼人的德国,也开始寻求欧陆同盟。1904年,英国与法国签订《英法协约》,1907年英国与俄罗斯签订《英俄协约》。法国、英国和俄国组成三国协约来面对德国人的扩张。

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开始总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7月3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中立的比利时,英国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一场让空前惨烈的大战来临。

附图,在战壕里作战的士兵

欢迎交流与讨论!!!

求赞加关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到底是谁?

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于1914年的7月28日,结束于1918年的11月11日。战争的爆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们都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这也导致了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同时,在资本主义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这一时期里产生了不可调和矛盾,殖民地与世界霸权的争夺变得越来越激烈。而在这种不平衡发展的影响下,欧洲国家之间的产生了矛盾,而这之间主要有三对矛盾:法国与德国的矛盾,法国在1870至1871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战败,失去了原有的霸主地位,而德国为了防止法国再次崛起,极大的扩充军备;俄国与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英国与德国的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表现在英国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一贯奉行其相应的外交政策,从而力求最大限度的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平衡,不愿意看到德国过分的强大。而随着德国的崛起,英国与德国在利益上的冲突的日益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

另外一个直接原因则是1914年的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此次事件成为了第一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在这一日,奥匈帝国的皇储的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视察时遇刺,一个月之后,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做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紧接着同盟国与协约国相继加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到底是谁?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在争夺欧洲霸权和分割世界的矛盾中,逐渐形成了两个敌对的同盟集团,即“德、奥、意同盟”和“法俄同盟”,双方形成了一种恐怖平衡。

      进入20世纪初期,日益强大的德国不再满足于现状,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严重威胁到了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既得利益。

       德国在亚洲、北非等地区,与英国的矛盾也越来越大,甚至在海上也试图挑战英国的霸主地位。英国人不得已,只能放弃自己引以为傲的传统——“光荣孤立”政策,被动地开始调整对外关系。1902年,英国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希望假借小日本之手,削弱自己在亚洲的竞争对手沙俄和德国的实力。与此同时,英国也在欧洲大陆缓和它与法国的关系,就算是“抱团取暖”吧。

         而在法国方面,虽然长期与英国不睦,但此刻,自己的盟友俄国竟然没羞没臊的在“日俄战争”中败给了小日本,自身实力严重削弱,根本无法在法国在与德国的对抗中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在这种背景之下,英法这两个“资本主义老鬼”逐渐走向同盟关系。到1907年8月时,英俄两国也签订同盟协定,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至此!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正式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好了前期的组织准备。人员就位,可以开打啦!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扼守着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户直布罗陀海峡,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法国长期控制着摩洛哥这个国家,在摩洛哥处于一种“特殊地位”。

        在1905年初时,摩洛哥发生动乱,引起了法国极大地担忧。1905年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又选在这样一个敏感时期访问摩洛哥的丹吉尔港,发表挑衅性的公开演说,提出要维护摩洛哥的“主权和独立”,指责法国违反了马德里公约(1880年签订),并以战争相威胁。

        最后,各方势力形成妥协,决定共同承认摩洛哥“独立”,但它的财政要由国际共同监管,警察组织由法国和西班牙分别负责,共同“协助”摩洛哥的治安,这就等于基本承认了法国对摩洛哥的实际控制,限制了德国的野心。

        1911年4月,摩洛哥国内爆发了反对殖民统治的起义。法国以恢复“秩序”和保护侨民为由,迅速出兵,企图武力镇压。德国人一看机会来了,当然不容许法国独占摩洛哥,也开始出兵摩洛哥,德法战争迫在眉睫,一触即发。最后关头,双方勉强达成协议,德国承认摩洛哥为法国的保护国和势力范围,法国则把法属刚果的一部分割给德国人作为“补偿”。

         1914年6月12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同德皇威廉二世举行会谈,为发动战争预先确定基本的方针和路线。他们一致认为,此时的俄国国内困难较大,根本无力插手巴尔干局势,可以先从此处下手。

       1914年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国庆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来到萨拉热窝招摇过市,被当地的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年仅19岁的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连开数枪,两人当场就双双毙命,普林西普本人也直接被捕。

       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身亡后,奥匈帝国极为震怒,立即向塞尔维亚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毫不避讳的进行战争威胁,内容如下:

一、查封任何能引起对奥匈帝国以及皇室憎恨和藐视的一切刊物。

二、马上取缔一切民族自卫组织,并取缔其他参与反奥匈宣传的所有组织。

三、立刻从教育团体和教学教材中,删除任何可能会煽动反奥匈宣传的内容。

四、罢黜军部或行政部门中被指进行反奥匈宣传的官员,而此等官员的名单由奥匈帝国提供,塞尔维亚遵照执行即可。

五、塞尔维亚需接受奥匈帝国相关部门的领导,在国内镇压企图颠覆奥匈帝国领土完整的所有活动。

六、在奥匈帝国有关部门的指示下,塞尔维亚采取法律措施,严厉惩罚策划和执行6月28日刺杀事件的所有人。

七、立刻逮捕经奥匈帝国初步调查所显示的两名相关人士。

八、保持两国合作,以有效措施遏制其境内的军火走私。

九、向奥匈帝国解释对其怀有敌意,在塞尔维亚境内或境外的塞尔维亚高级官员之言论。

十、马上采取以上措施,并立即告知奥匈帝国。

       被逼无奈的塞尔维亚几乎接受了奥匈帝国提出的所有条件,但并没有换来期待中的和平。

         奥匈帝国发出最后通牒之后,俄国人不干了。毕竟是战斗的民族嘛,心说,在我地盘这儿你就得听我的!塞尔维亚归我,你动就不行。正式通知奥匈帝国,你如果入侵塞尔维亚,俄国绝对不会置之不理。不信!你试试?

好,试试就试试!7月28日,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7月29日,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召见德国大使,代表英国政府明确表态,如果冲突仅仅只限于俄奥之间,英国可以保持中立,继续执行孤立主义;如果德国和法国也卷入其中,那么局势立刻就会发生变化,英国政府将不得不参战。

        德皇威廉二世在最终获知英国的参战意图之后,曾打算悬崖勒马,劝告奥匈帝国接受英国人调停,先从塞尔维亚捞点利益再说。可是,奥匈帝国太猴急了,军队都已经开进塞尔维亚境内了。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战争迅速爆发后,俄法两国站在塞尔维亚的一边,立即进行战争的全国总动员,积极抽调兵马。

        7月31日,德国向俄国和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立即停止军事总动员,遭到两国的断然拒绝。当天,德国就向俄国宣战。8月3日,德国又对法国宣战。

         8月4日,德国悍然撕毁了“保证比利时永久中立”的条约,侵入比利时境内。英国在获知德国入侵比利时之后,要求德国无条件尊重比利时中立的协定。但德国人竟然声称:"国际条约不过就是一张废纸。"

        就这样,英国人以德国破坏“比利时中立”为借口,对德国进行宣战。短短的一周时间内,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在一阵阵战争的叫嚣声中纷纷粉墨登场,各怀鬼胎的卷入到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当中。

       可叹!这场几乎都是“狗咬狗”的战争,牵涉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超过6500万人参战,有2000万人死亡,另有2000万人受伤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

回答完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到底是谁?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它是帝国主义 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而进 行的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 阶段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这次大战的策源地在欧洲。早在1879年,德国就与奥匈帝国结成反对俄、法的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从 而形成一个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三国同盟”(即同 盟国)。俄、法对此很快作出反应,于1891~1893年建立 俄法联盟,英国随后加入,从而形成为协约国。这样,两大军事集团就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展开了激烈斗争。

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携妻子到波 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由于他力图吞并塞尔维亚,在萨拉 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暗杀。这件事成了战争的导火 线。7月28日,奥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把塞尔维亚视为争 霸前哨的俄国于7月30日宣布总动员。8月1日和3日, 德国分别向俄、法宣战,因为比利时拒绝接受德军通过其 领土的最后通牒,德国同时向比利时宣战。英国曾要求德 国维护比利时的中立,遭拒绝后于8月4日对德宣战。第 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打了起来。先后卷入战争的有33个国家,15亿人口,占当时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大战开始后,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延伸到瑞士边境,由英、法、比三国军队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由俄军对德、奥作战;另外有巴尔干战线,由塞尔维亚军对奥军作战。战争在陆 上、空中、海上和海下同时进行,战场遍及欧、亚、非洲 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是决 定全局的主战场,海上以北海为主战场。经过4年零3个 月的反复搏斗,战争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这次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争期间,协 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218万余人,损失2210万余人,其中死亡515万余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余人,损失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38万余人。交战双方的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余美元。

大战揭示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各主要交战国先后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国民经济总动员。协约国的 胜利,归根到底是由于经济军事实力占压倒优势。同时,大 战也为飞机、坦克、潜艇、毒气等新式武器的广泛运用,以 及军队使用和作战指挥等积累了经验,从而为战后军事学 术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到底是谁?

为什么会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利益,俗话说得好,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或朋友,这对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体现的尤其的露骨,明显,而一战就是在利益分配不均,导致新旧两种不同势力产生巨大的矛盾的基础上爆发起来的,毕竟战争永远是最为直接简单,但是又极具惨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战的爆发起源于一场刺杀活动,而这场刺杀又被称为一战的火药桶,当然了即便没有这场刺杀,一战也会爆发,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罢了,毕竟随着新兴势力德国的崛起,国内的资源以及远远无法满足他自身的发展需要了,这时候他就不得不去需求新的发展机遇,获取更多的资源,占据更多的世界话语权,以及更高的国际地位,而那时候的世界格局基本上已经形成,被各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占据,轻易不会放弃,而德国要想获取更多那只有发动战争,打破旧有的世界格局,重新划分世界利益。

一个是旧有利益的持有者,一个是新兴势力的迫切需求,两者互不相容,那么战争变毫无悬念的爆发了,旧有势力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战,新兴势力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而战,从头打到尾,所围绕的不过就是利益两个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