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在战争中都有哪些神奇的作用?
很多网友对中国军队使用地雷的印象还停留在电影《地雷战》的原始阶段,其实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最多先进地雷的国家,今天我们说一种雷体上印有“此面向敌”的地雷——反步兵定向地雷。
一提起“此面向敌”这四个字,好多网友就会想到杀伤力十分恐怖的定向地雷,也有很多网友脱口而出——“阔剑地雷”,这是美国的一种定向地雷,型号为M18A1式地雷,曾经广泛的应用于越南战场。与普通的地埋式地雷不同,定向地雷是首次能够给敌人大量杀伤的廉价高效武器,美国这种阔剑地雷的单价仅为38美元,在六七十年代生产了780万枚。
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在越南战场上获得了一些美国制造的M18A1式“阔剑“反步兵定向地雷,认为这种地雷很有用,于是就开始仿制并大量生产,命名为66式反步兵定向雷。在70年代又反向输出,广泛地援助印度支那战场,以及其他亚非拉国家,深受各国欢迎。66式反步兵定向雷与M18A1式“阔剑“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一个延期引信装置,为我国独创。
定向地雷的特点就是“定向”,采用凸形装药的聚焦爆炸原理,能够使地雷爆炸以后的杀伤威力以一定角度的扩散。定向地雷的外形是一个弧形的方盒子,攻击正面上印有“此面向敌”字样,以提示布雷手千万别装反了,这个字样便成了定向雷的一个独特标识。写有“此面向敌”的凸面内部镶嵌着大量的钢珠。引爆时,炸药爆炸的能量会沿着垂直于弧形凸面的方向扩散,推动钢珠或破片以一定的扇面角度打击敌人。
66式定向地雷的雷体正面镶嵌着700枚钢珠,内部装填700克TNT炸药。引爆后,700钢珠呈60~120度角的扇面打向前方,有效射程220米,重度杀伤距离100米。相当于瞬间密集发射了700颗子弹,这比机枪扫射还猛烈,就像是一把铁扫帚横扫战场,从地面至2.5米高度的站立或匍匐的敌军都将被打成筛子。
定向地雷的使用很简单,按照地雷上面印有“此面向敌”的标志,将地雷插在阵地前沿,66式定向地雷的后方也存在危险,在地雷引爆时,其后方半径16米内为危险区,因此地雷的布设应该在阵地外沿较低的位置。
66式定向地雷的顶部有瞄准器,雷体上部中央有一瞄准孔,可以瞄准设定杀伤方向和高度。布雷时,沿地雷预定杀伤范围的中心线,选择距50米左右,与人肩部同高的物体作为瞄准点。用地雷顶部的瞄准器调整合适的打击角度,连接电雷管和导线,或者手动的拉发线,当有敌人进入地雷杀伤区,启动电雷管或拉发线,即可引爆地雷。
66式定向地雷通常使用一种起爆器来手动起爆,是一种手持电脉冲引爆器,电线连接着地雷的引信,连续按压引爆器手柄3次,就能产生3V的脉冲电压,足以引爆电雷管。
不过,这位黑蜀黍用嘴固定地雷的习惯,是定向地雷的非标准使用方式,非洲特有的,不建议模仿。
我军自己大量使用66式定向地雷,是在80年代的老山对越作战前线。在1984年7月的老山战役时,在开战前,我军的工兵部队用火箭布雷车向老山防御阵地前沿抛射了30万颗各种地雷,形成了长7公里、纵深500米地雷区。
在1984年7月12日的142高地作战中,越军316师174团部分兵力偷袭老山142号高地,防御此高地的是14军40师119团8连3排,共15人,代理排长为李海欣。我们一个排的15名干部战士就毙伤敌军104名,定向地雷在战斗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大部分越军是被定向地雷的钢珠消灭的。
在战斗中,我军著名的战斗英雄,代理排长李海欣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连续引爆了多颗66式反步兵定向雷,大量杀伤敌军。后来李海欣光荣牺牲,这次战斗整整持续了9个小时,我军15名战士打退敌人6轮进攻,敌人丢下了横七竖八的残尸溃逃。战后,15位战士被昆明军区授予“十五勇士”荣誉称号,142高地被称作“李海欣高地”。
在老山作战期间,我军把66式地雷使用的出神入化,尤其是对敌军偷袭时非常奏效。1985年1月3日凌晨,越军出动一个特工排的兵力隐蔽偷袭我老山第145号阵地,由于我军哨位配备了微光夜视仪,因此对越军的行动一清二楚,当越军接近我方阵地时,我军战士接通电源,引爆定向地雷,当即就炸死炸伤六名越军,其余敌人仓皇逃窜。
由于越军有不遗弃战友尸体习惯,我方断定越军肯定还会再来,就重新布设定向地雷。到了黎明时分,2个班的越军偷偷摸上来,立即遭受定向地雷的横扫,越军不仅没能把原来的尸体和伤员运走,反倒又搁下20多具新的尸首。之后不管是越军特工偷袭还是正面强攻都从未成功过。
地雷在战争中都有哪些神奇的作用?
《地雷战》没看过的不算真正军迷吧?绝对的经典“教学片”,不过要颠覆下认知,当年华北八路军和地方游击队开展的“地雷战”虽然广泛,却并非我们想像中那样只要地雷一炸鬼子必然死伤一片,主要原因是我方黄色炸药不足、地雷威力不够。很多时候是“轰”的一声,然后就是鬼子变成个黑不溜秋浑身冒烟的“灶王爷”,怪叫着又蹦又跳,但大多是轻伤,经过治疗最多留几道伤疤,抗日武装对此非常苦恼:炸不死日军就会反受其害。
抗日武装比较厉害的“大杀器”有两种,其一是由八路军兵工厂制造装填黄色炸药的地雷,可惜数量太少,分摊到各县各村的民兵游击队手里只有几个,用没了也很难得到补充,只有打了胜仗或者战斗立功才能再奖励几个;其二是自制的特大号地雷,就是里面填充特别多的火药量,但容器不好寻找并且成本太高,所以制造数量也很少,最常用的只能是装黑火药的“铁西瓜”。
这玩意说白了就像今天的“大炮仗”,区别在于爆炸物中混杂了铁片、石头和其他金属碎片,爆炸后依靠这些东西飞溅出去杀伤敌人,嘣的好能击中要害,嘣不好最多就是个烧伤,看过鬼子的一次作战记录,踩上好几颗地雷只是负伤八人无一阵亡。鬼子虽然对踩雷精神紧张却逐渐有些轻视,于是,提高地雷的杀伤效果成为当务之急,这个任务,上级交给了河北邯郸地区的游击队队长孙光瑞负责。
孙光瑞虽然是农民出身,脑子却绝顶聪明,河北省闻名全国的是遍地“生药铺子”,于是他率领几名游击队员秘密潜入邯郸城,弄了好几大袋生药回来,再吩咐各村民兵制作地雷时,把这些生药掺到火药里面去。之后的日子里,附近据点的鬼子伪军好日子就算到头了,下乡扫荡被炸后虽然伤势仍然不重,情况却大为反常。
日军受伤的部位很快出现大面积溃烂,然后是奇痒难熬,出现伤口发黑、组织坏死、红线穿心等多种症状,非但日本军医束手无策,鬼子伤员也是痛苦万分,甚至出现了鬼子伤兵用刺刀给自己截肢的情况,实在是太难受了。日军派出专家研究也没弄明白“土八路”在地雷里究竟放了什么,日伪纷纷传言遭遇“神秘武器”,伪军则形象地谓之“一粘死”。
原来,孙光瑞在邯郸城里购得的都是狼毒、巴豆、砒霜等有毒药材,最关键的是这些东西混合填充后,完全不知道产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和形成何种毒性,城里买的用光了,就发动群众上山采药,只要具备毒性的就一股脑塞进地雷里去,别说日本军医,连游击队和民兵自己都记不清楚成分和比例,如何解救?
曾经有一个日本翻译官被炸后双腿溃烂,每日难受的要死要活,托人辗转找到孙光瑞代话,表示只要能给治好腿伤,甘愿弃暗投明暗中为八路做事,违者天诛地灭云云。老孙想了想,对来人说你回去问问,如果是八月十五前埋的地雷,我还能想想办法,如果是那以后的雷,我也没辙了。。。一问,果然是八月十五以后踩上的,没多少日子那翻译官就挂了。
怎么回事呢?要说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民兵们被孙光瑞的“中药地雷”想法拓宽了思路,开始在地雷内加入晒干的人畜粪便,使用效果奇佳,毒性呈几何倍数增长,并且根本无药可医。从那年八月十五以后,这样的地雷成为标配,任谁也想不出来治伤的办法了,这种地雷恐怕算是抗日游击队的“化学武器”了,神奇的一踏糊涂。
这可是真实的抗战故事,孙老在解放后曾经担任河北省检察系统的高级领导,他在进城购买生药时还玩了把个人英雄主义,叫其他兄弟先出城,自己最后一个骑马冲出城门并开枪放倒了哨兵,日伪的《华北日报》为此专门登出号外:“匪徒鸣枪过市,一城皆惊”。
地雷在战争中都有哪些神奇的作用?
地雷在战争中的左右,无非就是在防御战斗中预先埋设防敌步兵、战术车辆、坦克装甲车辆,没有防空、指控、电子战、后勤支持功能。
如果说地雷的最神奇的作用,那就是在把战场变成无人区,在战争结束之后杀伤平民,让工兵无限期排雷。
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越军丧心病狂,在边境埋设了大量地雷。战后,云南广西的中国边民广受地雷危害,很多群众在被越军地雷炸了之后,失去了双腿,无法正常劳动,一个家庭因越军一枚地雷而崩塌。对于这样丧心病狂的越军,我的想法是当年的美帝太怂了,没本事消灭它们,自己灰溜溜撤军了,给中国留下了巨大隐患,也极大增加了地区不稳定因素,从这个角度讲,当时的美帝总统、参众议员、公民全部其罪当诛。
直到21世纪,解放军还在派出工兵力量在边境排雷,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试问,这些工兵力量去利比里亚维和,能为世界和平做出多大贡献,但是他们就是被越南鬼子拴在了广西云南边境。越南的罪行罄竹难书,其实也远不是一个地雷能概况的。大家自己品位善恶去吧!
关于地雷,请善良的人们记住,越南鬼子犯下的战争罪行。
地雷在战争中都有哪些神奇的作用?
地雷是一种埋入地表下或布设于地面的爆炸性火器,最早的地雷发源于中国。1130年,
金军攻打陕州,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金军以重大杀伤而取胜。
19世纪中叶以后,各种烈性炸药和引爆技术的出现,才使地雷向制式化和多样化发展,从而诞生了现代地雷。
防步兵地雷-1903年前后由俄国研制。防坦克地雷是1918年由德国人研制。防步兵跳雷-1938年前后由德国人发明。火箭布雷系统-1970年由联邦德国研制成功。现在国际公约已经全面禁止使用地雷了,可想而知,地雷给人类战争带来的阴影有多大!
地雷在战争中都有哪些神奇的作用?
地雷属于非进攻性兵器,一般作用是形成雷区封锁带,迟滞或封闭对方的行为。即便不使用人员,也能让对方“望雷兴叹”,不敢跨雷池一步。
比如:这有块平坦的大道,明摆着你要冲过来,地方辣么大,我又不可能派人去守着,那么不如给地面种上一大片雷。看你来吧,不来是孙子。
真来了?你是不要命的压上去,还是费心费力的扫雷、排雷呢?
以色列当年在戈兰高地上就是欲哭无泪的典型,为了突破叙军地雷阵,不得不上演了人肉滚地雷的英勇大戏。不过后来埃及打巴列夫防线也差不多,同样上演了相同的戏码。足见地雷在战争中有多么让军人恼火。
在军事演习中,机动布雷是很常见的战术,有机动布雷车、有飞机布雷、火箭布雷、炮兵布雷等各种各样的方式,一次能覆盖几公里区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平地上人为制造无数的“阻隔带”。
最狡猾的是,现代雷场可以定时失效,并不是全部的雷场都是永久布雷。而这个“时效”掌握在己方部队手中。所以,己方部队按照时间走过去是大陆坦途,而敌方走过去却会炸得鸡飞狗跳。
这种机动布雷战术意义重大,可以随时随地的形成战术阻隔,运用巧妙的话可以直接将敌方逼迫到自己预定的地点。到时候包围圈加上雷场,被包饺子还是趟雷二选一吧。
如果朝鲜战场上有今天这样的大规模布雷技术,估计美军骑一师之类的部队是很难逃出生天的,这比炮兵炸还令人吐血,被动式伤害太无奈了。
撤退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像《集结号》里谷子地或者《亮剑》里骑兵连的悲剧总是无法避免,但是通过大范围的地雷撒布,对敌人的迟滞作用未必比谷子地或孙德胜带队打的差,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断后牺牲,挽救大量战士的生命。
况且地雷是死的人是活的,撤退中的军队面对的是具有心理优势的敌方锋锐突击,防御阵地也需要时间构筑,防御效果也不一定好。遇到士气低迷,不是每个部队都有解放军的本事可以打到最后。这种情况下使用大量的地雷封锁,地雷不会撤退,地雷不知道害怕,层层雷场虚虚实实的构成疑兵,可以很简单的完成迟滞追兵的任务,耗费的人力还不多。
上图,人们在试验一种新型扫雷装置,以通过“廉价、安全”的方法扫除地雷。那些木杆模拟的是人腿,它们被排成球体,然后滚向雷区。
还有一些雷纯粹是打击敌人的士气,比如“蝴蝶雷”,或者我们可以更专业点称之为BLU-43B Dragontooth“龙牙”。
这东西装药量只有9克,它模仿的其实是柳树的种子。美军通过CBU37集束炸弹投放这些小地雷,每个炸弹可容纳40个集束罐,每罐存放“龙牙”120枚,一次投放就是4800枚漫天播撒。
到时无数的小炸弹从天飞降,可以插到砖头瓦缝、鹅卵石滩、沙子、泥巴、草木、车辆缝隙等任何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去。
9克的炸弹炸不死人,一颗手雷也就40-60克的装药。但它能要你半只脚掌,或者半个屁股、一个车胎。也许你只想去河边抓条鱼,“吧唧”一声就跪了。
美国人在越南为了封锁交通,投下了大量的“龙牙”,苏联人搞到样品后也山寨出了自己的“PFM-1”并大量投放阿富汗,这些塑料外皮的蝴蝶雷制造了数不清的伤残和悲剧。既让战场上的士兵心惊肉跳,又让平民谈之色变,严重打击生产和部队士气。
特种战术上面还喜欢使用“定向雷”,比如美军大名鼎鼎的“阔剑”(M18A1 Claymore),这是一种典型的小战术用对人员杀伤雷。它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绊发、拉发、电发等方式制造成爆炸陷阱,可控的杀伤敌方人员。
美军特种部队往往喜欢用“阔剑”制成营地陷阱,通过大量的绊发装置,配合电击发装置守卫宿营地。如果有敌人鬼鬼祟祟摸上来,一不小心绊到“阔剑”上,当即就会造成严重杀伤。因为采用定向爆破的原理,这种雷的钢珠会以60度扇面喷向前方,最远可达250米,不小心一个步兵班都可以立马报销。
对付追兵就更有用了,因为可以快速布置,在追兵快速逼近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绊发雷设置。光顾着追击的敌军很容易着道,造成惨重伤亡。
又因为这种“定向”能力,只要搭配合理,可以形成无死角的杀伤陷阱,所以在阵地设防的时候也可以大量使用。比如巷战中,几个电引爆的“阔剑”可以瞬间封锁一条街道。还能与一些需要移开的物体搭配成爆炸陷阱。
这种雷在世界上也是相当多,苏联曾经仿制出MON-50,我国也有66式,即常说的“此面向敌”。
说到这,路边炸弹IED(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s)也是种近年比较突出的地雷,尤其是中亚战场上,IED的出现频率超高。美军在伊拉克的战斗中,后期遇到的基本都是路边炸弹的袭击,动辄悍马上了天,M1A2掀盖子。吓得斯崔克战车都得开着IED干扰器才敢上路。
IED有大有小,小的可能就是颗手雷或迫击炮弹改造的爆炸装置,而大的就夸张了。一般是拿联装在一起的大口径炮弹、航空炸弹,再加上自制的什么高压锅炸弹、开水瓶炸弹组成,爆炸威力骇人,炸谁谁懵逼。
只是因为条件不足,起爆装置往往采用最简单的无线电方式,比如绑个手机,靠拨号启动等,太容易被干扰了。地下的炮弹、航弹也容易被金属探测器探测。
嘛,就这样吧,感谢大家阅读。
地雷在战争中都有哪些神奇的作用?
地雷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说起地雷,脑瓜中立马就出现了六十年代拍摄的《地雷战》,侵占胶东半岛的日军被赵家庄民兵制造的土地雷炸得人仰马翻的画面,小时候不下看了几十遍,被强制灌输后,记忆就抹不掉了。
地雷,确实是非常古老的武器,据称最早源自国内发明,明清时期,就被大量运用于军事行动,发展到迄今为止,防步兵地雷、反坦克地雷等种类不下数百种。
战争中,地雷的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影视剧中常见,冲锋陷阵的坦克被地雷所炸后,就一动不动爬窝了,没了先前的威风凛凛。
(反步兵第雷)
前行中的步兵被地雷所炸,尽管当场没死,但却缺了一条腿,起码得二、三个战友护理,用担架抬离战场,能战斗的人员就减少了,对战事的进程影响很大。
和平年代,越南、柬埔寨等国,经常发生有村民被地雷炸死炸伤的事件,因为战时双方埋设了大量反步兵地雷,战后又没有及时清理,或清理不干净,就导致无辜贫民死伤的悲剧发生,可见地雷的杀伤力有多么可怕,一些埋在地下数十年的地雷,即使到现在依然有杀伤力。
尽管《渥太华禁雷公约》,全面禁止杀伤人员地雷,但这也意味着反坦克地雷不在公约约束范围内,也即战时交战双方依然可以使用反坦克地雷,对装甲类目标包括载重卡车都有致命的伤害。
(被反坦克地雷炸毁的坦克)
即使反坦克导弹和武装直升机大量被运用于陆战场,成了坦克的有力杀手,但对进攻或防御方来说,坦克仍然是最致命的对手,仍然防不胜防,所以为防止阵地被敌方坦克突破,在阵地前挖反坦克壕沟、布设反坦克地雷等,都不失为反坦克的有力手段。
当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还不时发生坦克或步战车被路边炸弹炸毁的情况,所谓的路边炸弹,很多是抵抗组织用炮弹临时改装的,有些实际上就是反坦克地雷,只是被媒体报道成路边炸弹而已。
在现代战争中,地雷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譬如在敌进攻方向,布置大量的反坦克地雷,以阻滞敌大规模机械化部队的推进速度,为已方组织有效防御,争取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反坦克地雷)
由于《渥太华禁雷公约》并非国际法,战时弱势方一定会布置大量地雷,包括反步兵地雷来抗拒敌方有组织的进攻,所以地雷作为非常廉价的武器,能在战时却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是相当有效的战术武器,作为弱势方,一定不会放弃使用地雷,来达成战役和战术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地雷这一古老的兵器,在现代化战争中,非旦不过时,而且将发挥非常大的作用,让人防不胜防的地雷,其存在不单单是实质性的伤害作用,关键会对步兵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和恐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