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新一团仅一千人,而28团有三千,为何丁伟去新一团上任时却笑了?

这事还真值得一说,陈赓将军的386旅名将如云,难道就没有别的军事干部可以接替倒霉的李云龙?新一团团长出缺,需要惊动八路军副总指挥亲自下令拦截丁伟?既然被选送延安抗大学习,说明组织上对冀中军区28团丁团长很是看好,一俟毕业定有重用,何必从一个3000多人马的团平调只有1000人的新一团团长,这岂非耽误丁伟的前程?其实,仔细想想第129师386旅的前身,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清晰了。

先说冀中军区,它是由开国上将吕正操一手创建的,基本部队是吕正操将军原来率领的东北军第691团,起义后改编为“人民自卫军”,1938年5月与河北游击军等冀中抗日军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并成立冀中军区。

但是这些部队毕竟没有老红军的底子,因此冀中八路军在初期战斗力并不强,又毗临北平、保定和石家庄等日军重兵所在地,在日伪军的疯狂进攻下几有不能立足之势,于是1939年延安命令贺龙率120师主力挺进冀中平原助战。

重点来了,丁伟显然是这一时期被调往冀中担任团长职务的,冀中地区当时活跃的要么是吕正操将军旧部、要么就是第120师的队伍,我们知道,八路军120师是由红二方面军主力改编的,而丁伟是红四方面军出身,并非同一“山头”,在那里他既没有老上级老部下,更没有李云龙孔捷这样的老战友。

人都是念旧的,甭管丁伟当多大官带多少部队,都没有回到老部队舒坦,老部队在哪啊?当然是刘伯承师长、徐向前副师长率领的第129师,能够回“娘家”,这是丁伟高兴的原因之一。

《亮剑》里八路军副总指挥之所以亲自过问新一团继任团长的人选,是因为该部在李云龙的调教下,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战斗作风,都已经是129师响当当的主力团,能够硬刚日军坂田联队,足以说明问题。新一团由悍将李云龙亲自创建,各种装备“不到一年的时间什么都有了”,尽管晋西北人口密度不比冀中,所以新一团只有1000多人马,可是别忘记了,兵贵精而不在于多。

《亮剑》丁伟原部队的番号是“冀中军区三分区28团”,这一看就是八路军第三批以后组建的团队。之前有撰文介绍过,八路军第一批主力团是东渡黄河时的三师16团(含总部特务团),均有重庆政府拨发的正规番号;第二批次的建制团,是以前述部队中的一个或几个连为基干发展起来的,像386旅独立团、新一团等等,显著的标志是还没有“军区”的概念,仍然归各师、旅直辖。

冀中军区的28团则明显是第三批以后的建制团,老红军的底子很少甚至干脆没有,冀中八路军在初创时期虽然兵员众多,但成分大多是脱产农民和地方武装,团级战斗力远不如前二批部队,直到1941年以后经过大浪淘沙,才逐渐精干起来。回到老部队就能执掌一个精锐的主力团,用李云龙的话说,你小子拣了个现成的大便宜,这是丁伟第二个高兴所在。

抗日战争时期可不比现在,没有高铁没有飞机,从冀中到陕北不仅路途遥远,期间还要通过多道日军封锁线,丁伟半路撞上伪军骑兵就是明证。能够被选中赴延安学习在今天看来是好事情,可当时的八路军干部们并不理解,抗大学期再加来回路上耽搁的时间,至少一年打底,而让这些听见枪响就兴奋的战将们离开战场一年,简直是莫大的痛苦。

四野名将韩先楚1940年已任115师新3旅旅长,同时兼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成为独挡一方的高级将领,1941年3月奉调回延安抗大学习后,缺席了抗日战争的后半程,一直到1945年8月鬼子投降后才奔赴东北,或多或少都有些遗憾。丁伟的情况也比较类似,现在好了,喜从天降,命令取消,可以继续率领部队打鬼子,丁伟当然求之不得,此为高兴原因之三。

三喜临门,丁伟兴奋的明显走路带风,看着满脸委屈的老战友李大脑袋,头脑一热直接送了个大礼:“皇协军第八旅骑兵营”,那本来是他相中准备自己享用的,现在都大方的献了出来,你说高兴到什么程度?

《亮剑》中新一团仅一千人,而28团有三千,为何丁伟去新一团上任时却笑了?

丁伟本来是要去延安抗大学习,但在路上却被彭老总安排接任李云龙的新一团。

按说去抗大学习的机会很难得,而且28团是标准的大团,新一团不过是1000多人的小团,为什么丁伟还很开心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到新一团能痛痛快快地和鬼子好好干一场。

虽说28团是个3000多人的标准团,但当时部队的战斗力和冀中军区所处的环境,都不具备同日军发生大规模作战的条件。

冀中军区成立于1938年5月,前期司令员是吕正操,班底部队是东北军的691团。从抗战初期到1938年底,仅一年时间就发展到10万人。

从人数上来讲确实不少,但这支队伍面临两个很大的问题。首先,绝大部分都是普通农民,组织很松散,而冀中军区的干部又非常短缺,所以很难有效的指挥。

其次,队伍扩充过快,武器弹药严重不足,大部分人都是拿着大刀、长矛和鬼子干。受两个条件的限制,一直无法形成比较强的战斗力。

为解决冀中军区的困难,1939年初,中央抽调了120师8000多人,挺进冀中协助冀中军区做部队整训和协同作战。

从冀中军区的情况来看,丁伟可能是随120师进入了冀中,他的28团应该也是整训时期成立的,兵员主要是没有战斗经验的农民为主。

虽然120师的到来增强了冀中军区的实力,但只是解决了基层干部的问题,武器弹药依然严重短缺。以120师主力部队为例,人数从8000多人扩充到近五万人,但一半人连枪都没有。

丁伟是1940年被调往延安学习,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他从后方调到前线,应该还没捞到几仗打,即使有那么几次机会,28团还没有形成战斗力,估计打的也很憋屈。

如今到了新一团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首先,新一团虽然人数不多,但能从正面击溃坂田联队,说明战斗力非常的强。

其次李云龙“会过日子”,新一团的家底厚,不仅有3挺92式重机枪、5挺歪把子,还有掷弹筒、迫击炮,这和日军1个中队的配置差不多。

凭新一团的兵员素质、武器装备,对付千把个扫荡的日伪军绰绰有余,这可比丁伟在28团痛快多了,他自然高兴的合不拢嘴,所以李云龙说丁伟捡了一个大便宜。

但“拿人的手短”,丁伟也是个爽快人,最后给李云龙送了一份大礼——“一个骑兵营的装备”。李云龙是“买卖人”,一看吃亏不多,就高高兴兴去被服厂当厂长去了。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亮剑》中新一团仅一千人,而28团有三千,为何丁伟去新一团上任时却笑了?

抗战剧《亮剑》中,第18集团军第129师第386旅新1团,团长是李云龙,这家伙是个老红军,军中的资历非常老,但却是个刺头,鬼点子特别多,打仗不按常理出牌,从来就不做亏本的买卖。

苍云岭战斗中,上级命令他从鬼子包围圈最薄弱的环节突围,这家伙到好,非要与鬼子硬碰硬,说狭路相逢勇者胜,硬是从坂田联队的正面突出重围,还他娘的一炮干掉了坂田联队的指挥所,导致一个大佐、二个中佐和一个少佐战殁,捞了一网大鱼。

丁伟,是八路军第28团团长,刚出场时,带了一个贴身警卫员要从晋西北远赴延安抗大学习深造,尽管李云龙率部突围,但违抗战场命令,被撤了职务发配至被服厂当厂长,副总指挥让丁伟从中途返回,到新1团接替李云龙团长的职位。

别看李云龙的新1团只有1000余兵力,但都是能打仗的好手,是李云龙调教出来的,用李云龙的话来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李云龙经常罐输部下,狗行百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新1团个个要成为嗷嗷叫的狼,看到鬼子冲上去就咬,要吃鬼子的肉啃鬼子的骨头,因此新1团的战斗力非常强悍。

别看新1团只有1000余兵力,在第386旅尽管没有国军的番号,但却是杠杠的主力团,战斗力不在有番号的772团和778团之下。

原八路军第28团团长的丁伟,当然愿意接受战斗力非常强大的由李云龙这匹头狼带出来的嗷嗷叫的新1团了,尽管兵力不如自身原先当团长的第28团。

李云龙带的兵不会认怂,丁伟这厮也决非等闲之辈,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在和新2团团长孔捷共同来探望反扫荡结束时病愈的李云龙时,就提醒说我们三个团,在晋西北呈三足鼎立态势,以后有风吹草动,无论鬼子从哪一路经过,都要联手予以打击。

丁伟接手的新1团尽管人数不多,但却兵强马壮,拥有3挺九二式重机枪、5挺歪把子轻机枪,还有掷弹筒和迫击炮,在反扫荡中,集中火力打开缺口,一日之内竟然连续突破鬼子三道封锁线,由于武器装备好,是晋西北我八路军三个主力团在反扫荡中战损率最低的团。

丁伟接受战斗力超强,武器装备优良的新1团,自然很开心了,郁闷的却是李云龙,打了胜仗没奖励不说,他娘的还将他的团长给撸了,降格到后勤部服装厂他娘的张飞绣花-大眼瞪小眼去了。

因此,李云龙说好不容易攒钱娶了个媳妇,摆好了酒席,结果入洞房他娘的竟然不是他李云龙,反倒成了丁伟,便宜了丁伟这小子。

《亮剑》中新一团仅一千人,而28团有三千,为何丁伟去新一团上任时却笑了?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奉命率领新一团在苍云岭阻击日军,掩护总部机关和百姓的转移,而李云龙的对手是日军第四旅团的坂田联队(也叫第三联队),这个坂田联队足有4000多人,相对于一个旅的兵力,而且战斗力强悍,忻口战役中曾正面击溃中央军的两个师,曾和坂田联队交过手的楚云飞也吃过亏,交战不到一个小时便损失数百人,要不是反应的快整个楚云飞的358团就被坂田联队给吃掉了。

而这次李云龙与坂田联队的交手,总部机关也是有些担忧,毕竟曾和坂田联队交手的孔捷,被打的溃倍,深知坂田联队的厉害,所以总部机关安全撤退后,便派771团和772团掩护李云龙新一团撤出战斗。

但是李云龙对此并不买账,违抗军令,直接从正面突围,与坂田联队来了一个硬碰硬,李云龙击毙了坂田联队长,虽然李云龙击毙了坂田联队立了功,但是战场抗命是要枪毙,念在李云龙有功,功过相抵,李云龙被撤了职,被安排到被服厂当厂长。

而接替李云龙团长一职的是原28团的团长丁伟,丁伟接手李云龙的新一团也满心高兴。

那为何新一团仅一千人,28团三千人,丁伟接手李云龙却还能那么高兴?

28团并没有3000人,无论是电视剧还是都梁的小说都没有提到,所以无从考究。要是真的28团有3000人,丁伟根本笑不出来,3000人相当于一个旅的兵力,能拥有3000人,说明在装备上并不差,甚至还要比李云龙新一团装备还要好,不然没枪根本支撑不了3000人,所以丁伟不仅不会开心,还会发牢骚。因为李云龙的新一团比不上他的28团。

而剧中丁伟接手李云龙新一团高兴的原因有两点:

①捡了一个现成

新一团原本战斗力差,装备也差,但是自从李云龙接手新一团之后,装备换了一遍,什么92式,迫击炮,歪把子,全都有了,战斗力也是上了好几个档次,所以丁伟笑了,要是新一团很渣谁都笑不出来,就像当初李云龙接手孔捷的独立团一样,根本笑不出来,独立团和新一团相比差了不是一个档次,所以旅长让李云龙去独立团的是不愿意,非要去新一团。

②不用去延安学习了

丁伟在上任新一团的时候,原先是要去延安学习,而去延安学习也就意味着不能上战场打仗,这就好比让一名武将去学识字,难受,所以当初解放战争丁伟被卸去军长一职去南京军事指挥学院学习的时候一肚子火,虽然不情愿但是上级命令不敢不从。

而如今不仅取消了去延安学习,又能接着打仗,丁伟当然高兴了。

《亮剑》中新一团仅一千人,而28团有三千,为何丁伟去新一团上任时却笑了?

电视剧《亮剑》里已经明确说了,丁伟最初带的28团是冀中军区的部队,这个冀中军区还是值得说道说道的。冀中军区虽然是八路军的二级军区,但冀中军区的“老底子”却不是红军原来的部队,而是东北军。

冀中军区

说起冀中军区,就不得不提冀中军区的司令员吕正操将军。众所周知,吕将军毕业于东北讲武堂、曾经担任过张汉卿的副官、秘书,是正儿八经的东北军出身,而且是东北军中的“少帅嫡系”!“西安事变”后,东北军的部队被老蒋逐步分化、瓦解并受到了严厉的监视。抗战爆发之后吕将军带着手中的691 团奔赴抗日前线,这是老蒋惯用的伎俩——让“杂牌军”去当炮灰,打赢了是他老蒋的功劳,打输了正好借小鬼子之手“清理门户”,左右他老蒋都不吃亏!但是,老蒋的这一手“借刀杀人”却给了吕将军一个极佳的机会。

一九三七年十月,早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吕将军率部正式脱离东北军建制,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并担任司令员。次年,人民自卫军与冀中地区的其他一些抗日游击部队合并组建了八路军第三纵队暨冀中军区,由吕将军出任纵队司令员兼军区司令员。换言之,冀中军区的主力其实就是原东北军691团。在第三纵队暨冀中军区成立前后,军区所属部队迅速扩编,电视剧《亮剑》里的28团大概其就是这个时期建起来的。

可问题是,人民自卫军、冀中军区对于老蒋而言是“叛军”,即便是在国民政府给八路军发军饷、装备的时候,也没有这支部队的份儿!吕将军纯靠自力更生,可想而知是何等艰难……冀中军区的部队虽然迅速扩编,人数是上来了,但新扩编的部队无论武器装备、还是人员素质相对于红军原来的部队以及东北军691团的旧部都要差很多。回到电视剧《亮剑》,丁伟的28团虽然小三千人马,但装备装备不行、人员新兵居多……战斗力恐怕很难与李云龙的那个主力团新一团相比。

新一团

电视剧《亮剑》里的新一团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完全能够对上号的“原型”,但他隶属八路军386旅是明确的。386旅是什么部队?底子虽然是四方面军的,但旅长、副旅长却是最“嫡系”的!386旅旅长是陈赓将军、副旅长是许世友将军,这两个名字足够如雷贯耳了吧?386旅的“老底子”都是长征过来的红军部队,虽然四方面军后来不太受待见,但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加之386旅是129师有“正式编制”的主力旅,装备方面也是相当不错的。

剧中,李云龙的新一团虽然是新组建的“黑户”,但基干力量都是红军时期百战余生的的老兵。更重要的是,李云龙能“抢”!正如剧中李云龙自己说的,什么迫击炮、掷弹筒、歪把子、三八大盖……他们新一团什么都有。换言之,李云龙的新一团人数上虽然不及丁伟的28 团,但战斗力绝对“秒杀”28团。

一个虽然拥有三千多人却是新组建不久的“新兵团”和一个虽然只有一千多人却装备精良、以红军时期百战余生的老兵为基干力量的主力团,换了您是丁伟,您选哪个?把他从28团调到新一团,他可不得乐开了花嘛!

老人家后来曾经说过:“不管承认不承认,‘山头’是事实存在的。”既然老人家坦然面对、不回避这个问题,我们也没必要遮遮掩掩、藏着掖着。冀中军区是东北军的“老底子”,不属于任何“山头”。对于电视剧《亮剑》里丁伟而言,他自然更愿意回到自己在红军时期的老部队。毕竟,《亮剑2》中曾经提及他也是四方面军出身,而三八六旅的“老底子”正是四方面军31军。386旅既是129师的主力旅,周围的不少上级、同事、部下又都是自己的老领导、老战友、老部下,换了您是丁伟,您愿意待在28团,还是去新一团呢?

《亮剑》中新一团仅一千人,而28团有三千,为何丁伟去新一团上任时却笑了?

八路军386旅系列没有28团,而有从山西新军薄波部改编的王近山部16团和下属军分区独立团等。《亮剑》原著所述番号给人的想象是中央红军井冈山28团老底子,是真正的主力。并不是28团是拥3千的羊,新一团是实编1千的狼。当时滿编3千的团只有主力才有可能。李云龙虽打了胜仗,但抗命违纪必须重罚。副总指挥调离他去当被服厂厂长是让他接受教训,声明此风不可涨,师旅长也说是说让他磨磨性格。实际上是对他的培养和考验。而丁伟原为28团长,正在奉调去延安深造的途中,突然接到去新1团履新的命令,非常高兴。主要是丁伟本人抗战激情高涨的表现,并非挑肥拣瘦。一来他与李云龙是亲密老战友,二则其人既是有军事造诣又是有培养前途的大将之才。此项调令一是人才奇缺,二是战争形势险恶,迫不得已。从他将伪骑兵营的消息透露给李云龙,并笑称送他一个骑兵营的情况和日后进行关于人才和武器的‘’交易‘’来看,两人的关系是生死之铁。他高兴的是,他去替代李云龙是暂时的,老战友又可以在一起联手抗战敌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