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格勒战役”中楚云飞为什么眼看着六连被歼灭,而不是一起加入战斗?
平安城外阻击战攻守双方的部队番号是,日寇第一军第41旅团吉野联队,八路军独立团六连黄志勇部,为什么是六连这个番号呢?《亮剑》那是军史之大成,每一梗都是有讲究的,因为我军有个成立于1939年3月的“硬骨头六连”。该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先后作战138次,用刺刀见红杀出了“硬骨头”连队的英名,虽然它隶属于八路军第120师,并不妨碍《亮剑》集中借鉴的文学创作方式。
之前撰文分析过“平安格勒战役”前的战场态势,一旦平安县城遭到独立团围攻,日军增援部队可能从三个方向拼死来援,其一是新一团丁伟的防区,其二是新二团孔捷的防区,尽管李云龙并未与两个老战友取得联系,但他坚信兄弟部队一定会自行投入战斗,绝不可能轻易放鬼子过来。而唯一不太靠谱的就是晋绥军358团的方向,楚云飞如果帮忙纯属意外,作壁上观那也是本份。
打仗是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的,尽管攻坚所需兵力多多益善,李云龙还是在独立团抽出一个连负责打援,用于放心不下的晋绥军驻防方向,命令是黄志勇的六连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必须坚守八小时迟滞日军增援,从而保证团主力攻城战斗的侧后安全。从作战经过来看,六连显然将阻击阵地进行了超越布置,位于358团身前的要害位置,这应该与地形有关 。
更与心态有关,如果将阻击线设在晋绥军身后 ,八路军丟不起这个人,细细一品就明白。换句话说,八路军的作战布署是按晋绥军冷眼旁观的预判进行的,根本没有指望358团主动伸手打援,这样的超越布置等于六连挡在了楚云飞所部的前面,将率先与鬼子交火。这种不信任是确实存在的,之前在苍云岭突围时,楚云飞拿着望远镜观战,虽然有心拉上新一团一把,最终还是在参谋长的劝说下放弃了,方立功的总结很到位:“我们跟八路军只是理论上的友军”。
楚云飞决定“帮帮场子”,是因为他现在与李云龙已经成为朋友,并且日寇在赵家峪的暴行彻底激怒了他,从炮击西集据点到将军岭设伏,358团早已在事实上进入战团,只是两位团长没有条件沟通而已。为了阻止日军援兵接近平安县城,358团已经构建了阻击阵地,不料却被独立团六连挡在身后,楚上校面临的局面突然很是尴尬。
第一个选项是将所部主力前移,加入六连的防线共同阻击敌人,这是军事上最好的选择,也是政治上最坏的决定,因为那已不是与八路军“配合作战”的问题,而干脆是“联合作战”了,方参谋长曾有言在先:“二战区三令五申,配合八路军作战必须有长官部的书面命令”。楚云飞主动截击日军本身就是在打擦边球,因为在事实上已经配合了独立团的攻城战斗,只不过,单独攻击试图通过本部防区的鬼子还说得过去。
但是联合作战可就是越过红线了,从1937年忻口会战以后,八路军和晋绥军就再也没有“并肩战斗”过,楚云飞不可能拼着自己的前程公开违反阎锡山的命令,所以这个选项不成立。
第二个选项是劝退八路军的阻击部队,由358团正面抗击鬼子的增援部队,一个加强团对付日军一个野战联队总归好过一个加强连,所以楚云飞派出联络官请求黄志勇撤出阵地。从纯军事角度来说,让358团硬顶然后六连在道路上骚扰迟滞敌人推进也是不错的方案,可惜黄连长不可能同意。
他接到的是坚守八小时的死命令,岂能在友军面前认怂?小小的感谢可以,撤退大大的不行。第三个选项就是坐等八路军首先消耗敌人,晋绥军负责在纵深继续拦截鬼子援军,与六连鏊战八小时以上的日军锐气不再,358团基本能够挡住日军,至少也能坚持到平安战斗顺利结束。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六连和地方部队会全部牺牲,而晋绥军的战斗损失将控制到最低程度。我要是楚云飞,也会选择这样的作战方案,事实上他也的确这么做了。
归根到底,八路军和晋绥军互不信任的微妙关系,造成了楚云飞和黄志勇不可能协同作战,只能各打各的;而双方的团长事前没有沟通也无法解决战场指挥权问题,晋绥军的团长对八路军的连长也没法下命令。
所以楚云飞只能眼睁睁开着六连战士全体壮烈牺牲,送上几句赞美之词,然后说道:“八路军完了,该咱们干了。”
——这已经很不错了,在真实的历史上,晋绥军百分百看热闹。“平安格勒战役”中楚云飞为什么眼看着六连被歼灭,而不是一起加入战斗?
一、情况不明。楚飞云并不能确定李云龙军事行动的作战目的,也对其达成目的能力有疑问。楚飞云与参谋长及司令部人员有段对话,初步判断李云龙可能在打平安县城,但“李云龙从哪借那么多风火轮”。楚云飞判断单凭李云龙一个团的兵力要完成阻敌增援,并夺占平安县城的任务是不行的。有可能是八路军总部统一组织的作
战行的,那一定会告知战区长官部的。所以楚要待上峰命令。
二、李云龙部在防御时,楚曾派联络参谋前往六连联络,请他们撤出阵地,由晋绥军负责阻击日军,被六连连长明确拒绝。
三、楚深知与八路军是客观上的友军,所以并不积极支援(当然六连也不并指望楚支援)。
其实楚既便不出兵支援,也完全可以进行炮兵火力支援。
“平安格勒战役”中楚云飞为什么眼看着六连被歼灭,而不是一起加入战斗?
原因有两个:1.没有接到协同作战的命令,2.代替的要求被拒绝剧中李云龙发动了造成晋西北大混战的“平安格勒战役”,独立团六连和区小队县大队的民兵奉命阻击日军驰援平安县城的一个联队。
在这场阻击战中独立团6连阵地受到日军联队猛烈炮火攻击,最终以全部牺牲为代价,成功阻击了日军8个小时,为李云龙拿下平安县城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而楚云飞的358团离独立团6连阵地不远,358团是一个加上团,配备有炮营,在装备优越于八路军,相比日军还有所欠缺,在六连正个阻击战中。358团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观看着整个战斗,没有打一枪放一炮。直到6连打完之后才顶上去。
回到题中,为何358团不是和6连一起阻击日军,毕竟人多力量大,而是等到6连打完才上呢?
其实就如我开头说的两个原因:
①没有接到协同作战的命令
协同作战又称联合作战,指不同兵种,不同级别,不用地域的作战,而358团属于国军,独立团6连属于八路军,非共同力量,所以在指挥上面会有很大的歧义,容易发生矛盾,所以没有接到协同作战的命令358团也不好出兵,就算楚云飞是团长,也不好指挥隶属于八路军独立团6连。
②代替的要求被拒绝
开战之后独立团6连出现巨大的伤亡,随时都有可能被日军联队吞掉,楚云飞也有些心疼,虽然各为其主但是总归是中国的抗日武装,不能眼睁睁的看着6连被日军吞掉。
楚云飞便派联络官前去6连的阵地,提出让6连撤出战斗,由358团代替,完成阻击日军的任务,但是楚云飞的好意,被6连连长黄志勇拒绝,他绝的这是李云龙交给自己任务,没完成是他自己没那个能力,如果交给了别人,那自己就是孬种,回去就是被李云龙枪毙,横竖都是死,还不如放手一搏,死的光彩。
“平安格勒战役”中楚云飞为什么眼看着六连被歼灭,而不是一起加入战斗?
国军助八路,传到闫长官那里,还有他楚云飞的好吗?不是有通共的嫌疑吗?八路全阵亡了,不是也算借刀杀人了吗?至于后面的战斗,也仅仅是装装样子,摆个姿势给众人看。
“平安格勒战役”中楚云飞为什么眼看着六连被歼灭,而不是一起加入战斗?
不是不能,是不敢
这早在亮剑第一集,李云龙新一团血战坂垣联队就作了说明
八路军是名义上的友军,实际上是蒋介石的心腹大患,迟早要被解决的
亮剑中,楚云飞算是一个纯粹的军人
不管结果如何,损失的都是中国的国防力量
所以在平安格勒战役的时候,楚云飞还是钻了空子
要求八路军撤出阵地,和三五八团一起战斗
重庆政府巴不得八路军自生自灭呢
PS:国军也分嫡系和杂牌,蒋介石想了一辈子如何排除异己,消灭杂牌
然而,在解放战争中,不知当国军的将领们在电台中高呼拉兄弟一把的时候
可否知道,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自己的校长么?
“平安格勒战役”中楚云飞为什么眼看着六连被歼灭,而不是一起加入战斗?
因为晋绥军最后是“敌人”!
所以,不能让他一起加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