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将军为何没有兵权?
一位文采斐然的军事学家,文武界皆有涉猎和挚友,曾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年度考核中位列第一。回国后出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培养出众多国民政府的将帅,后又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设计者。对于这样的人,多疑的蒋介石敢将兵权交给他?
且蒋百里从日本学成归来,先后为诸多军阀统领作军事参谋和顾问,比如袁世凯,黎元洪 ,吴佩孚,孙传芳等。
曾辗转于众多握有军权的将领之间,这样人脉与才华并存的人,蒋介石会放心交给他兵权的可能性极小。
还有另一事件。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曾在蒋百里的规劝下加入国民革命军的湘军唐生智,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
这个唐生智可是蒋百里的得意门生啊,结果没能逃过蒋介石的法眼,被他削去兵权。
蒋介石难道不会想“这可是蒋百里教出来的学生,怎么如此胆大妄为”吗?
可唐生智被削后蒋百里仍出手相救,在蒋介石面前为他求情。这纵然是因为蒋先生疼爱学生,可难免不会引起蒋介石的不满与怀疑。
更甚的是,唐生智日后养精蓄锐,于1929年意欲起兵反蒋,还征询恩师蒋百里意见。蒋百里竟然也没有含糊,直接给出“东不如西”的建议,想让唐生智扩军西北。但唐生智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最后果不其然,空有勇气的毛头小子还是被蒋介石两三下除掉了。却连累了蒋百里,估计一句“东不如西”又让多疑的蒋介石对蒋百里更加猜忌了。
与“逆贼”通信意图谋反,蒋介石要杀他也不是不可能。但蒋介石并没有杀他,而是在第二年将他抓捕入狱。
以蒋介石的小聪明,他不会不知道蒋百里拥有超人的军事才能。一方面蒋介石对他极其欣赏,想让他忠心于国民党,为他蒋介石办事。
一方面蒋介石又忌惮他的能力,担心自己一旦交给他兵权,日后极有可能成为敌对双方,若是这样,那现在交给他兵权无异于给自己挖坑。
要知道,蒋百里的志向从来不是为谁卖命,而是为国效力,力求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他年少时就曾立志报国。所以他才会在那么多不同的将领门下当参谋。
在“惜才”又“妒才”的心理下,蒋介石在1933年命蒋百里前往日本,拟定国防计划,以备中日大战。1935年又被聘为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
在1937年终于著成大作《国防论》。扉页题词是:
“ 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足见蒋百里爱国之心。蒋百里还总结出了三条对抗日军的法宝:
第一,不畏鲸吞,只怕蚕食,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
第二,主动出击上海日军,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
第三,用空间换时间,同日军打持久战。
根据日后中日双方作战情况来看,蒋先生所说可谓字字珠玑。可以看出蒋介石为何在明知他曾帮助唐生智谋反,却依旧任用他为军事顾问的原因。
同时不可否认,蒋百里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学家,却不是一位合格的军事家,他的军事领导能力确实一般。
之前在孙传芳等人手下做参谋顾问,几次起兵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
理论上的巨人,却是实践上的矮子,怎么放心把兵交给他带。也许蒋百里的实战能力弱也是他始终没有兵权的原因吧。总结来说,首先蒋百里将军在军事理论方面确实才能卓著,但实战能力实在缺乏,最适合他的职位确实是高级参谋。其次蒋介石对他的猜疑和忌惮也是他始终没有兵权的原因。
蒋百里将军为何没有兵权?
在清朝末年的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的中国学生中,有三个人被称之为“中国三杰”,他们分别是蒋百里、蔡锷、张孝准。
后来,三人回国后,蔡锷投身军旅,张孝准踏上政途,蒋百里选择教书。或许,正是因为这次选择,奠定了他们三人此后不同的命运。
蒋百里在回国后,先是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担任校长,当时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学制最正规的一所军事学府。
蒋百里在担任校长的那刻就立下志愿,要为中国打造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新式军队。
但可惜的是,当时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所谓的政府也就是个空架子,大家都忙着打地盘、搞钱和扩充军队,借以发展自己的势力,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国家的国防建设啊?
在那些军阀眼里,蒋百里的想法不切实际又危险,因为蒋百里从来不为谁卖命,而是为国效力,力求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如果他们把自己的军队交给蒋百里来指挥,到时候他们的军队会不会变成传说中革命军,军阀们实在不敢打包票,所以自然不愿意让蒋百里来实际掌军。
与此同时,蒋百里对于那些旧军人,也是非常看不惯,更不愿意带他们,他更希望能够教出一批新时代的军人,所以更多时候,他主要是从事军事教育的工作,以及为国家国防做宏观划归和布局,这也是他给自己的定位。
换句话说,蒋百里并不像蔡锷一样,直接投身军旅,从一个低级军官一步步爬到总督的位置,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参谋的职务,是战略层面的规划,因此他也就没必要特意去掌握军队,毕竟术业有专攻。
更何况蒋百里本身就是一个可以与胡适、徐志摩并肩的文人才子,让他亲自上前线带兵打仗,就好比强迫张良去干曹参、韩信该做的事情,实在有些强人所难和不伦不类,相信任何一个执政官,都不会去干这样的一件事情。
也正因为此,此后三十余年,蒋百里先后被赵尔巽、段祺瑞、袁世凯、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等聘为参谋长或顾问,只是充当高级幕僚,为他们构建国防出谋划策,并没有亲自指挥过一次战役。他的盖棺定位,也是军事学家,而非军事家。
最后,蒋百里最出名的军事理论,就是他在1937年出版的军事论著集《国防论》,在这本书中,他详细阐述了和日本作战的战略规划,总结起来主要有这样三点:
一是化日军后方为前方,使其无暇消化占领区,即大力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二是主动出击上海日军,将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南北路线改为东西路线,然后利用中西部山地与湖沼地利,抵消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三是将日军拖入中国地理第二棱线,即湖南、四川交界处,和日军打持久战。
后来,中日的战争发展,恰恰就是按照他的预料在进行,也反映了他对两国实力与战略态势的准确把握。但可惜的是,蒋百里却没有看到自己的理论变成现实。1938年10月,蒋百里病逝于广西宜山,国民党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等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蒋百里的生前至交竺可桢特意到其坟前大哭道:“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国战胜矣!”一时众人泣不成声。
蒋百里将军为何没有兵权?
与其称他为蒋百里上将,不如称他为蒋百里教授他实际上更擅长军事教育或军事研究,而不是军事谋略,更不是直接领兵。
即使是作为“军师”,蒋百里先后追随的几位“主公”蔡锷、孙传芳、唐生智等,也只有蔡锷成功了。这似乎都更加证明,蒋百里可能更适合在纸上谈兵。
蒋百里一家
名头山响,被称为“一个人连续两次打败整个日本陆军”的上将蒋百里如今有着与其实力不太相称的巨大名声。除了他本身的确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外,还和他与日本天皇、袁世凯、段祺瑞、蔡锷、唐生智、蒋介石、张学良等人的特定关联有关。
被袁世凯任命为保定军校校长后,蒋百里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开枪自杀,来抗议段祺瑞等北洋要人在军校事务上的掣肘,所幸大难不死;他曾和蔡锷一起,以第一、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并从天皇手中接过御赐的佩剑,这就是所谓“第一次打败整个日军陆军”。
所谓第二次打败整个日本陆军,无非是他在1937年发表的《国防论》中,提出了“彼(日本)利速战,我恃之以久;彼之武力在第一线,我置之第二线”、“国民总动员”等指导抗战的战略思想,在帮助中国打败日本可能也多少起了点作用吧。
如今,蒋百里的几句话还广为流传:其一为“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它(日本)讲和”,其二为他写在《国防论》扉页上的话: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1938年,身为陆军大学校长的蒋百里将军,在广西病逝,被国民政府军委会追赠为陆军上将。
辅谁谁倒,一个理论水平严重高于实战水平的“不合时宜”的“军师”在高参或者军事顾问任上,蒋百里的运气实在不算太好。除了辅佐老同学蔡锷取得了护国战争的胜利,此前此后他先后担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吴佩孚、日军陆士的小师弟孙传芳、学生唐生智的军事参议或军事顾问,基本都以失败而告终。
当然,在浩浩荡荡的趋势面前,一个人纵然再有军事才华,也会被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碾成齑粉。更何况蒋百里的军事才华,还不表现在实战上呢。
在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背景下,他选择辅佐的“主公”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们,无不是逆流而动的旧军阀,连这种敏感性都不具备的蒋百里,即使有万千才华也决然发挥不出来。这才是他失败的根源。
蒋百里之女蒋英
这也并不是说蒋百里就没看准的时候。据蒋百里将军的女儿蒋英回忆,1936年12月16日,蒋百里对张学良说,“你在这的兵多,要打的话你会打胜,但是空中呢,你有多少飞机?一架也没有,他们(南京)就会轰炸你,我劝你绝对不要打。”
综合来看,没兵权的蒋百里,也许对他个人甚至对国家都是好事从蒋百里的经历来看,如果他取得了兵权,可能世间也不过又多了一个“败军之将”;
而没兵权的他,则能在日军、德国等游历求学基础上而形成的先进的军事理念,再加上能从容地站在战争之外看战争,才让他提出了振聋发聩的持久抗战、全员抗战的战略思想,可能这也是幸事吧。
我是@司马砸光,敬请关注
蒋百里将军为何没有兵权?
诚邀,如题。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说说蒋百里将军是何许人也。
蒋百里,名方震,1882年出生,浙江海宁人。为清末秀才、民国时期闻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1901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1906年留学德国。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1937年出版了军事论著集《国防论》。蒋百里将军最为著名的就是对日本军队侵华后形式的预测,从而为蒋介石拟定抗日战争战略,事实也证明,日本正是按照蒋百里将军的指挥,老老实实自东向西,推进到湖南,这以后堕入我国泥沼式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直到屈服
那么如此优秀而又忠于国家的人,为何一生都没有兵权呢?小编以为原因有二。其一,蒋百里与蒋介石有私怨蒋百里是中山先生的战友,对于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一向反感。1931年,老蒋命令隐秘枪杀邓演达,引起蒋百里无限伤感,“跟随孙中山先生的邓演达昨日已被杀戮,不知明日是否轮到我?如今世道是无理可言的。”因此话,蒋百里为蒋介石所忌恨。于是蒋介石将其收押。众所周知,蒋介石可不是一个大气的人,虽然后来在李本源,唐天如,陈铭枢等国民党元老四方奔波下,蒋介石最后释放了蒋百里,然而这也就是老蒋的极限了。
其二,蒋百里不是国民党嫡系蒋百里的地位很独特,这个孤单的将军不是共产党,也不是国民党嫡系,资格比蒋介石老,才华横溢却又坚毅不挠。注意,蒋百里既不是共产党也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那么国共双方都不可能给予这样一个人兵权,这就是蒋百里虽为上将,却一生无兵的原因。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蒋百里将军为何没有兵权?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他的时代过去了,孙传芳、吴佩孚、段祺瑞都没有;第二、蒋百里本身就打仗不行,且长期与蒋作战。
蒋百里是一位军事教育家、军事理论家,他确实有很强的战略眼光,保定军校培养的学生除了政治信念缺乏外,军事技能、战略眼光整体确实高于其他地方。
但不可否认蒋百里长时间与国民党心不在一块;且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一般。
1、北洋时代过去大时代的变动,如果不随时代选择,就会被抛弃。开府洛阳的吴秀才,北洋三杰的段祺瑞,东南五省的孙传芳都曾经叱咤风云,拥兵数十万。在南京国府确立后,都如过眼云烟,身边再无兵马。
(先后做过吴佩孚、孙传芳的参谋)
如果选择到了南京国府阵营就会好一些,魏益三、邹作华、石友三就依然有兵将地盘。
护国战争中做蔡锷的参谋,黎元洪时代任高级顾问,在搞了数年文化学术后,出山担任吴佩孚、孙传芳的参谋长与国民革命军作战。这自然难以引发北伐军的好感。
2、军事能力确实一般军事理论家的蒋百里在作战中表现并不突出,做吴佩孚的参谋长,并无显著政绩;之后做孙传芳的参谋长,被北伐军连连击败。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他救了老乡、学生的陈仪。
在之后担任唐生智的餐谋长,两次起兵,均以失败告终。
(军事能力确实一般)
这两大原因很难让给以兵权。其实文人气太重的人就不适合掌握军权。但研究参谋确实有优势,他去日本、欧洲的调研成果确实是优秀的决策资料。
(好的决策资料)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蒋百里将军为何没有兵权?
国军最有"智慧"的将军,为何没有一线带兵经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蒋百里开始成了国军中最有"智慧"的将军,可是,这个将军,从来没有一线带兵经验,一生中长期担任了军校校长、政府参议等职位,他不是军事指挥家,而是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
蒋百里在近代军事上的贡献,其实更多是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训练方法带回中国,从这个角度说,蒋百里的历史作用与蔡锷、阎锡山等师兄弟差不多。可是,阎锡山有建设山西37年的功绩,蔡锷有护国运动再造共和之功。相比之下,蒋百里好像什么也没有。
哦,也不是啥也没有,他后来加入了国民党。
可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军事技能,主要来自于苏联。国民党的军事技能,基本来自于苏联援助的黄埔军校。共产党的军事技能,除了来自于黄埔来自于战场经验总结会形成的红军大学和抗日军政大学,也就是"红埔军校"。
所以,硬要说蒋百里在军事教育上贡献巨大,其实并不客观。
不仅如此,蒋百里在军事理论上,貌似也没有太大创举。
蒋百里的军事著作,总共才有一本论文集《国防论》,总字数才10万字。同时期的国民党军事理论研究者如陈诚、如白崇禧,都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而抗日战争真正的纲领性文件,是七天七夜写出来的《论持久战》,总字数5万多。蒋百里的军事著述,与其说是军事理论研究的结果,不如说是军校文人一时技痒写下的军事随笔。
世人传言的蒋百里三大论点,第一条,全面抗战化后方为前方;第二条,主动出击,把日军进攻方向南北方向变成东西方向,构筑洛阳襄阳和衡阳的三阳线;第三条,以空间换时间,实行持久战。其实这些观点,都是在蒋百里死后才出现了,蒋百里最为珍视的《国防论》,对这些问题只字未提。
所以,蒋百里的构想抗日战争方略,其实更多是国民党有意制造的神话故事。
蒋百里一生,基本上保持了一个文人的状态,办教育、写文章。就连蒋百里死后的悼念词,也基本来自于平常交往的那些文人墨客。
如黄炎培给他写的挽联是"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嗟君历尽尘海风波,其才略至战时始显;一个中国人,来写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后结晶文字,有光芒使敌胆为寒。"
再如邵力子写的挽联是:"合万语为一言,信中国必有办法;打败仗也还可,对日本切勿言和。"
再如章士钊写的挽联是:"文节先生宜水东,千年又致蒋山佣。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
名近士元身得老,论同景略遇终穷。知君最是梁夫子,苦忆端州笑语融。"
蒋百里当过袁世凯的参议、黎元洪的顾问、吴佩孚的总参谋长、还当过常队长的特使。说重一点,他是一个军事参谋,轻一点说,这就是一个懂军事的秘书。
真正的军事家,应该是有要么有《论持久战》那样的战略构想,要么有《合同战术》那样的战术推广办法,再不济制定过几个像样的作战计划。可是,蒋百里都没有,蒋百里只是讲过"中日必有一战""中国一定有办法"之类的无法辨认真假的话,很难说有系统的军事思想。反观刘帅,写下了190万字的军事著作,那才是真正的牛人。
国民党实在没得吹了,蒋百里都能吹出花来,这大概是近代军史上的的最大笑话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