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疫情为由延后上班的同事,你怎么看?
我发现好多人三观不正,我上班是为了赚钱,只是纯粹的你给我钱我给你干活的关系,最多加点共事的同事关系,当上班会影响我生命安全的时候,我当然可以不去上班,我请假又不要你工资,你要是非不给批假,那就辞职吧,没有谁对不住谁!
以疫情为由延后上班的同事,你怎么看?
因为疫情的突发,很多地区基层人员人手不够,需要雇佣一些人站岗检测。
在我家小区门口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刚开始雇佣的两个大姐,刚来了两天就不来了。
我问旁边的执勤大哥,为什么那两个姐不见了呢?平时挺认真负责的。
旁边的执勤大哥说:一是她们自己害怕了,二是家里小孩子,都在上网课,没人照顾。
用那两个人的话说,挣点钱为了啥呢?
1,响应号召做到不出门由于现在的确诊人数在节节攀升,疫情也没有研发出具有疗效的药物出现。
专家们的意见不要外出,这时候员工延缓上班,是响应了地方的号召,听从了专家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被传播的概率。
2,看中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员工用疫情来推迟延缓上班,也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任的表现。
如果分不清病毒的传播途径和传播人群,就贸然的上班,不幸染上了,那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会传染给更多亲近的人,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3,对待工作,生活,能够做出取舍每个人都知道,不上班没有薪金,没有薪金就无法实现正常的生活,但一些员工以疫情为说辞推迟上班,说明他们在工作和生活质量方面有自己的取舍。
毫无疑问,他们选择了生活,因为他们明白,更好的生活也需要健康作为支撑。
4,在老板眼里,可能是不负责任延迟上班的人,最痛心的莫过于老板,因为老板,很多时候也有自己的开销,比如说房租,水电,有些成本还可能是贷款,利息很高,如果没有员工按时返岗,复工,那么谈什么效益?
没有效益,怎么能支付各种花销。
如果不能支配这种花销,老板可能面临自己小家庭破败,或者企业倒闭,这种后果,也是大家不想看到的。
5,上不上班综合考虑其实,员工上不上班,返岗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综合考虑,看是否离企业比较近,看当地的疫情情况,看企业对抗病疫情的准备工作如何。
在绝大多数都是比较不错的情况下,可以复工返岗。
大家觉得呢?
我是小凌子
欢迎讨论,关注~
以疫情为由延后上班的同事,你怎么看?
我觉得很合理,然而公司及领导却有别的想法。
前几天公司领导问我们部门每个人什么时候返深,我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现状跟领导汇报了一遍,但是问到我的时候,你不是说谎的吧,你要确定你们那边没法返工哟,不然HR查到的话,就不好了!
我也详细的向他们解释了,这边究竟是什么情况,我将相关截图都给他们看了,直达车辆停运,转运班车因不同城市经过高速控制的原因,比较难出门等情况;但是回过头来,我自己感觉受到了不信任之感。
其实我认为不管是真的因为交通等方面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本身不想在疫情比较严峻前回公司,都是员工的自由,公司也不能催,反而要对员工进行相关凝聚力的表现(让员工要注意防护,注意自己生命安全),这是一个公司的大度体现,也是员工对公司的好感加深的时候。
但是,就算没有回到公司返工之外,能够用在线办公的方式进行工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把控好工作时期的工作内容和安排,另外关于工资方面,可以根据工作情况来进行工资计算,只是说HR要忙一些了,算工资和考勤。
关注@我是商淮 ,了解更多普通人的职场生活~
以疫情为由延后上班的同事,你怎么看?
一、关键岗位应尽可能到岗。
武汉防控一线有很多是党员,一样的道理,我认为作为管理者,关键岗位应尽可能做好表率作用。
二、高铁、班次、航班减少并未完全取消,以疫情为由故意不予以到岗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家是一种幸福。可是社会运转哪里可能全员在家。那么多餐饮店开门,很多实体企业顶着压力供需物资、还有更多的医务人员……如果你的很多同事已经到岗,一直呆家里我以为不妥。
三、元宵节已过,外地人员进城要有14天隔离期。
正月初六的时候,你想着反正要隔离14天干脆在家呆着。元宵节来了你还这么想我觉得不太合适。既然迟早要隔离,我觉得尽可能早地回到工作所在地进入隔离状态为宜。
四、非关键岗位尽可能线上办公。
根据国家规定,疫情影响下工资照常支付。凡事要至少两方面思考问题,员工角度疫情防控属于国家倡导政策,不上班说得过去;但真实地,易地而处,假设你是企业老板,你是否愿意员工不上班支付一个月薪酬。
愿疫情早一些过去。
皮将不存,毛将焉附?个人的生存很重要,企业的生存焉能不关注。
以疫情为由延后上班的同事,你怎么看?
【职场问题诊断】题主你这个问题的提法欠妥,什么叫以疫情为由延迟上班?难道这次的大疫情是由你同事主导的吗?大疫当前,国家都下政令让全国人民在家隔离禁足,难道贵司的利益比国家利益还重?比全国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还重?!
特殊时期当遵守特殊时期的管理条例,其它一切退后,这叫明大义、晓进退、识大局!
一,疫情传播的危害性
随着医学科学家不断深入地对过往病例的研究,新冠病毒肺炎传播途径、传播方法、病菌在存活的时间与条件逐渐清晰。所以当初钟南山教授、李兰娟教授力排众议说服中央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措施完全是正确的。这样极大地保护了全国范围内不被传染,可以集中有生力量集中解决重点疫情的疫情,防止对更多无辜人的危害。
从现在已知的案例来看,健康人与被感染人只要几秒钟,未戴口罩防护下,近距离接触就会被感染;医护工作者在最危险的病区,给病患打针输液的短暂时间里也有人被感染。更有甚者,一双鞋子的疏漏都能让全副防护装备的医生被感染。
这种前提下,题主你难道还要同事冒着被感染或感染他人的风险坚持上班?如果这样,这是对国家紧急状态下下达的特殊管理条例的挑衅!同时也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安全的漠视。
二,大疫当前一切以控疫防疫为先
目前疫情之所以得到有效控制,就是国家在经济利益和国民生命安全中选择了国民的生命安全,有效地隔离了疫情传播时的爆发期,同时动用一切军警、安保等力量保障了当下社会的平稳安定,这是一个有担当的政府明智的选择。
我们企业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光顾着眼前自身的小利益,而破坏国家牺牲这么大的经济利益来保障的全民生命安全的战疫措施。相信政府疫后一定会出台相应的经济扶植政策,来帮助大家摆脱疫情带来的困顿。
在全国上下一心战疫,没有一个是闲人的努力下,疫情逐渐得以控制的前提下,千万不要贪图眼前的小利,让所有人的艰辛付出付之东流。大疫当前一切以控疫防疫为先!
三,对于不得不开工的企业可以分批、分形式的开工对于有的企业涉及到百姓日常生计,或紧缺战备物质生产不得不早开工的,也不要一刀切。不妨可以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先安排本地区的员工在健康前提下先上班,对于那些外省市的员工可以等疫情完全得到控制,不再蔓延扩散的前提下回单位复工。
企业还可以根据岗位的不同性质,尽量安排员工在家里远程办公,通过视频和远程办公软件完成工作。这样可以避免现在这种局面下大家聚集被交叉感染的风险。要知道如果这时员工被感染的话,企业将面临重新停工,再加上所有场地严格消毒,企业状况会更加雪上加霜。
总之,在目前大疫未得到全面控制的前提下,应当一切以抗疫防疫为先,更不能以员工由于疫情为由延迟上班而为难员工。我是葛晓惠,作为一个在职场努力工作了20多年的职场资深人士,非常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职场经验与案例,帮助大家走出职场困惑。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各自的职场心得和疑惑,我也会将尽力解答大家的疑惑,谢谢!以疫情为由延后上班的同事,你怎么看?
疫情当前,有些人想去上班,无奈被迫家中隔离;有些人不想上班,却频频被公司召唤;还有些人想上班赚钱,可是公司不复工。
能去上班的同事都是幸福的,没法到岗的同事,各自有各自的苦衷。
我宁愿相信,没有万不得已的苦衷,谁也不愿意以疫情为由延后上班吧。
“同事们都已经复工,开始上班了,我也不愿意当那个落后份子。”
小王家是外地的,初五想回工作地时,发现县城开往火车站的大巴车停掉了。火车票改签,又托了朋友,好不容易才从外地回到工作地,此时已经是初九了。回来还要再隔离14天才能到公司上班,但是同事们都已经复工了,小王虽然也想回去,但是一想到聚集性传染的可怕,也想让同事们更安心地工作,他忍住了向领导申请早几天复工的打算。
小王这种情况不少,他们延后上班,是为了更多同事的安全,我认为这是个负责的决定,我支持。
“幼儿园关门,我要是去上班,家里三岁的孩子没人管,保姆从外地回来还在隔离期,我至少得让孩子有人管了才能上班啊!”
慧慧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老公常年在国外,算是“丧偶式婚姻”吧。慧慧是公司的高管,平时工作忙,孩子一直有保姆照顾。这次过年,保姆也回了老家,家里只剩下慧慧和孩子两个人。保姆初六回来,慧慧单独给保姆安排了房间和隔离区,先让保姆隔离14天,这期间,慧慧担当起买菜做饭和照顾孩子的工作。
比起被困在家,慧慧更想回到工作岗位,可是她走不开。
工作上要承担责任,家庭里也需要承担责任,对于慧慧这种处于两难之间不得不延后上班的人,我表示同情。
“我平时运动少,抵抗力差,流感从来落不下我,出去吃个路边摊,准保回来上吐下泻,面对冠状病毒,我真心害怕,我想等疫情稳定之后再去上班。”
小侯就是个倒霉蛋,平时身体不好总生病,一年到头,公司的带薪病假从来不够他休的。这回疫情来临,专家也说自身免疫力差的人容易中招,小侯是真的害怕,从钟南山院士说人传人之后,他基本上一步都没出家门。还好他家里粮食储备得多,光方便面就好几箱。在疫情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之前,公司喊他去上班,他直接就递上请假条了。
每个个体可能都有自己的弱点。即使没有疫情,如果有员工家里有事,也是可以请事假和无薪假的,那么疫情当前,小侯认为自己身体状况不佳,提出请假,延后上班,我表示理解。
总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有自己版本的故事。由于疫情延后上班,应该也是无奈之举。希望大家在特殊情况下,更多一些理解和支持。现在不是互相指责和怪罪的时候,现在是大家携手同心,共渡难关的时候。
关注@职场绿皮书,职场军师,用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讲述职场上的那些事儿,与你一起成长。认同我的回答,请点赞、转发、评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