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87电视剧《红楼梦》的真正特色是“创新”,而不是“最忠实曹雪芹原著”?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悖论。87版电视剧《红楼梦》并非创新,相反它很忠实于原创,把书本里每一个故事都很真实地呈现出来……

87版《红楼梦》排演得这样成功,不仅仅是编剧和导演的功劳,演员选得准确也是这部剧成功的关键。不得不说,剧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等扮演者就像用了特型演员一样妥帖。

像欧阳奋强饰演的贾宝玉即有男儿的阳刚之气,又有女性喜欢的温柔达意。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个“暖男”,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非常吻合。

邓婕的扮相也是十分符合王熙凤吊梢眉、三角眼的特征,即粉面含威又不失俊美娇俏。性格上也是一个活脱脱令人又怕又爱的凤辣子形象。

张丽把宝钗的端庄美丽也恰到好处的演绎出来,脸似银盆,眼如水杏,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自红,藏愚守拙的宝钗形象跃然屏幕上。

而陈晓旭把黛玉的风流哀怨、傲骨才情也是演绎得淋漓尽致。

当时有人说不喜欢林黛玉,说林黛玉不那么漂亮;说林黛玉动不动就生气、调歪。

客观公正地说,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不算十分漂亮。按理说林黛玉是小说中的主角,演她的演员应该找个最漂亮的,艳压群芳才对,但人世间的事就是小有缺憾,比如维纳斯的断臂;比如缺失的《红楼梦》。可综合全方位就是找不出比陈晓旭更适合演林黛玉的人,因为演林黛玉最重要的是气质,而这是陈晓旭最具备的,况且陈晓旭虽不是最美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及的,并且仙气十足。

至于说不喜欢林黛玉小性、歪派,那是一些人对林黛玉有看法,或者就没读过《红楼梦》,于陈晓旭无关。陈晓旭只负责把林黛玉逼真地演绎出来就好。如果说林黛玉被演绎成好人“刘慧芳”,那才怪陈晓旭呢!

所以说87版就选角来说,也是非常符合原著的,把这些演员排列出来,不用说就知道谁扮演的是谁。

好的作品离不开方方面面,比如服装;比如音乐。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服装、人物造型及音乐背景都十分和谐,很符合《红楼梦》原著赋予我们的那种古风唯美的典雅感觉。这些东西综合在一起,把二百多年前贾府大院的生活场景生动逼真地呈现出来。从半旧的红袄到弄脏了的石榴裙;从踩得光溜的石阶到厚实的门帘子;从雨打竹叶的沙沙声到葬花的哀吟,无不和书本里的描写高度吻合。仿佛书中的一切都真实存在过,仿佛看到那群优秀的女子从书本里走来;从中式古建筑群里走来;从十八世纪的萧萧烟雨中走来。她们又生动又真实,仿佛就在刚刚,我们还听到了她们的欢声笑语、哭泣或叹息。

其次,87版《红楼梦》也有短板,就是史湘云沦为妓女,这个让人无法接受。一个名门闺秀,并且刚直血性,怎么会为了苟活而做皮肉生意。我想不光是她,《红楼梦》里每一个裙钗都会有宁死不屈的志气。

这个短板和续书描写的史湘云的结局截然不同,应该和原著也不同。很遗憾,这个地方成了87版《红楼梦》的瑕疵——仅个人观点。

瑕不掩瑜,只从这一点,并不能说87版《红楼梦》不忠实于原著、创新什么的。因为,原著说到底缺失了,而我们在追究真相时,难免会走弯路。

为什么说87电视剧《红楼梦》的真正特色是“创新”,而不是“最忠实曹雪芹原著”?

有人总拿87版的原创结局以及改编说事,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创新和原著的事。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部未完结作品,只有前80回。后40回基本上认为是高额程伟元续作或整理。但凡是认真读过红楼梦的读者,势必清楚高鹗续书问题出在哪里,他创作的结局和第五回总纲有很多地方对不上。

再参考《金瓶梅》,就可以得知贾家的故事一定是和西门庆家的结局是一样的,诸芳流散,“各自须寻各自门”,出家的出家了,死的死了,整个贾家都将不复存在,否则怎么说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怎么出现“蛛丝儿结满雕梁”?故兰桂齐芳这种大团圆的结局是续作者的一腔情愿。

87直接放弃兰桂齐芳的结局是非常明智的事情,也是非常大胆,非常具有创新意识。

这才是87创新之所在,但这种创新不是编剧随手胡写的,这是经过红学家分析后得出的一个概论。

然而这种原创结局只是一种猜想,是建立在第五回总纲上的猜想,它和红楼梦真正的结局是有距离的。打个比喻,我们知道宝玉的大哥贾珠一病死了,这是一个很确定的事实,那么贾珠得什么病死的呢?曹雪芹没写,我们也不知道,于是有人猜他是得风寒死的,有人猜他是得疟疾死的,有人猜他是得天花死的……这些猜测对吗?未知,但贾珠就是得某种病死了。

所以为什么说87版贴近原著呢?因为他们的确是按照第五回总纲来的,结局是既定的,过程是他们想象出来的,你可以说他们猜想不对,但你不能说他们歪曲原著的走向。

反观高鹗续作,还拿刚刚贾珠那个例子来作比喻,前面明写了贾珠一病死了,高鹗就续出贾珠只是假死,在另一个地方继续生活下去了。这种大团圆结局是续作者的美好愿望,但和原著的创作意图根本就不一致。

87的猜想有问题毋庸置疑,红学家研究再深入也不是曹雪芹本人。所以他们呈现出来的红楼梦结局只是填补了我们的空缺,我们一开始只知道贾家败落了,看电视猜想贾家是这样败落的,我们一开始只知道人物的结局,看电视猜想部分人物是这样去世或流落的。这是“恨红楼梦未完”心理带来的一种满足感,遗憾被补上了,虽然不完美。

87版的人物结局猜想,也根本不能叫创新。

你只能说是根据原著内容,根据脂批,根据红学家研究分析,根据历史事实,从而得出的一个结论。这个论断也不是第一天才被发现的,算哪门子的创新?

举一个例子,湘云。

有人认为,湘云沦为船妓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这个结局可能是错的,但绝不是胡说八道。关于湘云的关键信息如下:

寒塘渡鹤影。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第二十八回出现的锦香院的妓女云儿。

惜春言“或打或杀或卖”。

寒塘鹤影是守寡,斜晖脉脉水悠悠是思妇,高唐神女巫山云雨自荐枕席,湘云亦名“云儿”,一旦被抄家,女眷的下场非常惨,最恐怖的就是被卖,被卖就可能为奴为婢,甚至为妓。

所以湘云沦为船妓是有可能性的,但未必是这样的结局。王扶林周岭也没拍着胸脯说这就是史湘云的结局,你们所有人必须承认。

87版电视剧从演员到导演没有人言之凿凿这就是红楼梦真结局,这就是按照原著拍的,他们竭尽所能弥补了我们的遗憾,仅此而已。我也不明白有些人费心尽力满口胡沁到底是为了啥,有这功夫去读读书不好吗?增长点知识写点有营养的东西不好吗?拿出点真材实料著书立传深入分析不好吗?要深度没深度,要知识没知识,跟村口晒太阳嚼舌根的有啥区别,抓住点小事絮絮叨叨捕风捉影没完没了,颠来倒去几句话,剩饭天天热都馊了,还大口大口甘之如饴呢?

--------丸-------

文:祁门小谢

为什么说87电视剧《红楼梦》的真正特色是“创新”,而不是“最忠实曹雪芹原著”?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观众对87版最流行的一句评价就是“最忠实曹雪芹原著”或者是“最忠实曹雪芹原”,其实这个评价是缺乏客观依据的,不过是在87版首播三十年之后被某些宣传所误导而产生出来的“人云亦云”罢了。

事实上,87版剧本是对曹雪芹原著前八十回篡改相当严重的,并且还加上了烂尾的“创新”结局。87版王扶林导演和编剧周岭老师都对此心知肚明,因此王扶林导演才会非常明确的指出“87版是简化通俗小人书版。87版史延芹大师的服装设计将原著中宝钗和黛玉的服装主色调搭配对换了,史大师自已明白不明白不好说,不过她的宝黛钗服装主色调设计和编剧周岭老师一样是严重不尊重原著的“创新”。另外所谓87版服装款式设计是“架空年代”,也就是说87版服装款式是综合“创新发明”的成果。87版的人物发型照搬62越剧电影中的“刘海头”,也是现代剧种越剧在几十年前刚刚才“创新发明”出来的“假古典发型”。87版的背景音乐同样也是八十年代流行音乐家王立平的“创新发明”之作,87版中的“啊~啊~啊”音乐背景与《红楼梦》原著中无所不在的江南昆曲戏曲音乐背景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87版首播广大观众对“原创”结局将宝钗湘云巧姐送入妓院、史湘云做了“般妓”等内容极其不满纷纷写信要求央视停播87版。因为将宝黛钗爱情婚姻主线剧情改造“创新”成为“婆媳大战”宫斗剧,87电视剧的确可称为最好看的一版红楼影视剧,87编剧对原著改编的“娱乐化”或者叫“通俗化”的。虽然87版剧本的这种“创新”设定本身几乎完全消解了宝黛钗爱情婚姻主线剧情的反封建意思,却大大增加广大观众欣赏一部超豪华版的家庭“宫斗戏”的观赏兴趣。所以,王扶林导演说“87版是普及版,曹雪芹是经典,王扶林不是经典。”的含义所在。

10版恰恰是史上最忠实贴近原著的红楼影视作品,不但完全按照《红楼梦》原著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表现完整的剧情,并且也在努力还原曹雪芹时代的红楼人物生活的古风古韵的环境和音乐氛围,简单来说《红楼梦》原著中大观园是苏州园林风格,原著中人物生活的音乐背景是江南昆曲。

然而,因为有87版这样“娱乐化”“普及化”的红楼电视剧先入为主,加入媒体在宣传中对87版“最忠实曹雪芹”的大量误导,10版便被许多无知的87粉集体恶评了。

为什么说87电视剧《红楼梦》的真正特色是“创新”,而不是“最忠实曹雪芹原著”?

认真敬业尊重原著倒是有,创新我感觉谈不上,还是在曹雪芹前八十回的框子里。

找个对比,86版西游记是尊重原著。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系列则是颠覆创新。

为什么说87电视剧《红楼梦》的真正特色是“创新”,而不是“最忠实曹雪芹原著”?

曹雪芹的原稿八十回后佚散后,谁也不能说原著的这部分必定是这么样而不是那么样。而前八十回本中,事实上,红迷们最服气的也是公认的最有权威性的还是脂砚斋的各种评本。从这个意义来说,曹雪芹的原著已经具有不可修复性了。我们只能是从脂评《石头记》来分析八十回后的大致是怎么回事。王扶林执导的《红楼梦》之所以被人们认可与怀念,不是它没有缺点和不足,而是它尽可能地尊重脂评本指示的各种线索,从而成为目前所见到的最尊重权威性结论的作品,从而经典和不朽。这,只要对比一下李少红玩出那部非驴非马像个骡子的怪戏,就很清楚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