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原著,把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放在一个回目中写,有何寓意吗?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从外貌,处事,内心描写宝钗,黛玉不同的性格特征。
宝钗先是欲往潇湘馆邀黛玉出来玩,“怱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猜疑”。想毕,抽身回来。这里,作者通过对宝钗内心活动的描写,显示了宝钗平和、稳重的性格是十分相契的。
宝钗她深知宝、黛的关系因此没有进去抽身回来。恰遇一双玉色蝴蝶忽起忽落"一时心动想扑来玩,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曹公笔下将少女的美好描写的生动有趣,读来犹似亲身所见一般。
接着宝钗偷听到红玉与坠儿的私房话,怕人发现假借黛玉之名而脱身,可见她世故圆滑内心十分有城府。每次读到此处,都忍不住对宝钗产生厌弃之感。
而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黛玉葬花是黛玉性情的描写,那么这一段也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美丽如花,清洁自爱女性形象。
只见宝玉兜着花直奔那日与黛玉葬花之处,听见呜咽之声,一行数落,好不伤感,听她哭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黛玉本是百花之神,惜花怜花是真性情。何况来到贾府终究是寄人篱下,加之见落花凄凉联想到自己,痛哭失声,实在令人怜惜。《红楼梦》中宝、黛、钗,叙述了三角恋爱关系,多次在同一回中写到林黛玉时也写到薛宝钗,悲伤的故事,悲哀的结局,所谓女儿悲都围绕在女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及身不由已。
《红楼梦》原著,把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放在一个回目中写,有何寓意吗?
谢邀!
宝钗看到一双玉色蝴蝶,煞是好看,便想捉来玩。于是拿出扇子去扑蝴蝶。这个宝钗扑蝶的画面非常美。好多画家画过这个场景。
一个妙龄少女,去扑蝴蝶,很正常。可是作者让宝钗来扑蝴蝶就有些反常。宝钗是一个小大人,很少有小孩天性暴露的时候。那么宝钗扑蝶一定是有含义的。
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的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书里特意强调是一双玉色蝴蝶。宝玉和黛玉是两个玉,那么这对蝴蝶暗示宝玉和黛玉。他们本来迎风舞蹈,玩得开心。可是宝钗来了,将他们赶开了。
扑蝶的过程中,宝钗在滴翠亭听到了小红的秘密,为了自保,她嫁祸黛玉。这也暗示,日后黛玉,很可能被人嫁祸。
黛玉葬花,葬的也是自己。在这回中,宝钗滴翠亭嫁祸后,紧跟着黛玉葬花。暗示黛玉被嫁祸后死亡。
润杨阆苑恭候您多时了!欢迎关注,点赞!欢迎留言,转发!《红楼梦》原著,把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放在一个回目中写,有何寓意吗?
谢谢邀请。《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其中的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是小说中最为经典的情节,作者在一回里同时写了宝钗和黛玉二人,实际上是在对二人做比较映衬。
这一天是四月二十六,大观园中的女孩子祭饯花神。满园中,绣带飘飘,花枝招展。薛宝钗本来要去叫了黛玉出来一起玩耍,见宝玉去找黛玉,抽身往回走,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的迎风翩跹,十分有趣。于是宝钗和蝴蝶嬉戏,一直追到滴翠亭。
宝钗一向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形象是端庄稳重、贤德淑良的大家闺秀,处处按照封建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也要求别人。她自身也是从小喜读杂书、怕读正经书,旁学博收、博今通古,却常常服用冷香丸压抑着欲望,注意着自己的形象。她劝黛玉不要读《会真记》那些杂书,移了性情;劝宝玉求取功名,多和贾雨村之流结交,学些仕途经济;嘲笑急于学诗的香菱得陇望蜀,是诗魔是呆子。但是,面对如此可爱的蝴蝶和园中美景,或许是独自一人,不被外人看见,心里少了顾虑的缘故,她追随蝴蝶穿花度柳,一路戏耍,展现了少女天真活泼的真实本性。她对美好的事物是积极追求的。
到达滴翠亭时,她无意中听到了小红和坠儿的对话,得知小红和贾芸私自传递手帕,心中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之人,心机都不错。”在她眼中,必须严格遵守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法,方为正经人。她又怕自己惹祸上身,落得小红疑心,忙使个金蝉脱壳之计,嫁祸于林黛玉,自己心里暗笑着离去。这里看出她情急生智,但又极为自私自保的性格。
林黛玉在大观园一众人等欢快热闹地告别花神之际,独自为这些残花落泪安葬。在黛玉的眼中,一切生命都是可贵的,这些明媚鲜妍的花朵从绽放走向死亡,最后应该有个干净的归宿,因此她特意为它们建起了埋香冢。黛玉借残花感叹自身,自己何尝不是像这些鲜花一样,“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朵的凋零还有自己为它们叹息,不知自己将来死去何处是干净的安身处所。她对花自叹,以花喻己,不由得落泪。林黛玉葬花看到的的是美好事物的逝去。
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表现了大观园里同样的景致在二人内心引起的不同的感受,这种写法在书中还有很多。比如二人同时写的咏柳絮,黛玉眼中的柳絮是“漂泊亦如人命薄”,唯有失去至亲寄人篱下的人才有如此深的体会;宝钗写的却是“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完全是积极向上的口吻。想到柳絮的未来,黛玉感叹“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宝钗则信心满怀地憧憬“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作者把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放在同一回目中写,正是二人性格的相互对照和映衬,这种写法在第五回二人共用一首判词时就曾经用过。
《红楼梦》原著,把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放在一个回目中写,有何寓意吗?
曹翁把“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 ”放在同一天、同一时刻,当然是为了形成鲜明的对比。
农历四月二十六芒种节,刚刚入住大观园两个月之后姐妹们一起祭花神,宝钗兴致盎然的去找黛玉,结果见到宝玉进了潇湘馆,宝钗不想去遭遇宝黛小兄妹俩日常会发生纠缠吵闹,又一路“解放天性”扑蝴蝶🦋去了。
从贾府修建大观园开始,把薛宝钗一家人从荣府正宅内有独立出入街市门户的梨香院,挪到了大观园东北角墙外的一处幽静院落居住。
“元妃省亲”之后,第六天正月二十一贾母亲自捐资二十两为宝钗过了十五岁生日。接着还在正月里元妃就下旨让宝钗众姐妹和宝玉一起入住大观园,为了方便宝钗回家和薛姨妈入园,贾府还专门为薛姨妈宝钗母女在大观园东北角上开了一个专供母女二人往来的专用小门,也就是说大观园专为薛家母女俩开了“后门”。农历四月二十五、凤姐宝玉“逢五鬼”之后痊愈才没几天,黛玉傍晚去怡红院就吃了大丫头晴雯姐姐的“闭门羹”,可怜黛玉在门外听见怡红院里宝玉和宝钗二人欢声笑语,想到自己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被怡红院丫头晴雯堵在门外,也只能忍气吞声独自无声哭泣。
第二天,正是农历四月二十六芒种节气,大观园中姐妹一起祭花神,唯有黛玉孤单寂寞独作《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曾几何时,探花林如海还在巡盐御史的任上,贾母把三春从自己身边挪走,住到王夫人房后三间小抱厦中,交由寡嫂李纨照看,唯有“两个玉儿”被留在贾母身边解闷,住在贾母身边的宝玉黛玉在彼此房中来来往往畅通无阻。黛玉在宝玉房中直怼送宫花🌹的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黛玉在梨香院里当着宝玉和薛家母女的面,对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说出话来“比刀子还尖”。元霄节“元妃省亲”刚刚过后几天,宝玉还大大咧咧的躺在黛玉床上讲“香玉”的故事呢!
元妃下旨,宝玉黛玉与众姐妹一起搬入大观园交由李纨照看才刚刚两个月,黛玉傍晚时分想去怡红院看看宝玉,一个丫头晴雯一句“宝二爷说了,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就把无可奈何的黛玉挡在怡红院大门之外了。幸亏宝玉急时赶来与黛玉解开了误会……。
《红楼梦》原著,把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放在一个回目中写,有何寓意吗?
对比两个人的性格,黛玉敏感直性子看到落花流水联想的自己的身世和归宿,所以哀伤。宝钗扑蝶,表示她看到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她想要得到的,最终都是一场空。
《红楼梦》原著,把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放在一个回目中写,有何寓意吗?
做对比,用葬花把黛玉的多愁善感,心底善良,表现出来。用扑蝶把宝钗的损人利己,遇事嫁祸于人的自私自利心里表现出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