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是如何抵制金玉良缘的?
贾母是个既很幸福又经历了很多不幸的老太太,她的不幸不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一次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看着许多晚辈从她生命中离去,包括她的侄子贾敬、女儿贾敏、孙子贾珠、儿媳(贾赦原配)、侄孙媳(贾珍原配)、侄孙媳秦可卿等人。这些逝去的人之中最让她痛心的是小儿贾敏。贾敏客死扬州巡盐御史衙门,母女至死没能见上一面。
这是贾母心中抹不去的痛,她因此特别疼惜贾敏唯一的女儿林黛玉。林黛玉的婚事也是最让她操心的,在林黛玉还是个幼女时,贾母恐怕就在考虑此事。
林黛玉的婚事很不容易。林黛玉美貌有才,但是豪门联姻,看中的是对方的家庭背景,看重的是这门亲事能够给自己家族带来怎样的人脉资源。林黛玉父母双亡,兄弟俱无,人脉资源几乎为零,很少有豪门愿意娶这样的女儿。林黛玉身体柔弱,一年到头医药不断,遇上恶毒公婆,无良丈夫,她受不了这样的折磨,贾母也不放心把她随便嫁出去。
林黛玉从小与贾宝玉一起睡,一起吃,耳鬃厮磨,互生好感,贾母看在眼里,只是她不动声色。从内心里,没有人比贾母更希望贾宝玉和林黛玉结为夫妇,两个人互帮互爱一辈子,那样,贾母将来九泉之下也安心。
但是,贾宝玉的婚姻牵涉的人太多。
首先,贾母要考虑贾宝玉姐姐贾贵妃的意见。贾贵妃比宝玉大十几岁,两人名为姐弟,实如母子,贾贵妃对贾宝玉关爱疼惜,贾宝玉的婚事,她不会不关心。贾贵妃是贾府最尊贵的人,贾母别人的意见可以不在乎,贾贵妃的意见不能不尊重。
从贾贵妃端午节赏赐的礼物来看,宝钗的端雅大方更合贾贵妃心意。贾贵妃虽未明言,内心倾向薛宝钗多些。
其次,贾母不能不考虑贾宝玉生母王夫人的想法。王夫人是贾母的儿媳,对贾母一向孝顺,贾母强行给贾宝玉指婚,王夫人不会公然违拗。但是,王夫人与林黛玉气场不合,日久相处,两个人会像钝刀子割肉般痛苦。
王夫人对林黛玉很照顾,只是,她不希望林黛玉给她做儿媳。她更喜欢薛宝钗,薛宝钗是她妹妹的女儿,跟她血缘上亲近,薛宝钗的朴素端庄也更合她的心意。
在贾母的婚事上,贾母与王夫人都没有表态,都在观察,在等待,寻求合适的时机。最初,贾母想把最疼爱的孙子和最疼爱的外孙女撮合在一起。端午节打平安醮,王道士给贾宝玉提亲,贾母一口拒绝,这是就是个信号——谁给贾宝玉提亲,我也不会答应。
打平安醮回来,宝玉和黛玉闹矛盾,一个摔了玉,一个哭得药汁都吐出来,贾母劝不住她们,自己也哭了,说宝黛两个是不省事的小冤家。贾母很少落泪,很多重大突发的事件她都能镇定自若,两个孩子闹点矛盾,她却哭起来,是因她内心焦虑。
孙子与外孙女的婚事迫在眼前,她却没有解决办法。
除夕晚宴上,林黛玉与贾宝玉秀恩爱,贾宝玉给林黛玉敬酒,林黛玉故意不喝,让贾宝玉代她喝了。聪明如贾母,当然看出是怎么回事。她故意上演一出“掰谎记”,借批评佳人才子戏的套路,提醒宝黛要注意影响,同时告诉众人,佳人才子戏中的故事在贾府不存在,你们不要胡乱猜疑。
“慧紫鹃试莽玉”以后,宝黛爱情公开化,贾琏的小厮都知道宝玉喜欢黛玉,只要老太太一句话,再无不准的。小厮们以为贾母会指婚,实际上贾母到去世也没指婚。贾母从这件事上明确知道宝玉爱黛玉,也明确知道王夫人不希望宝玉娶黛玉。宝玉听说黛玉要回苏州,急得发了疯,一向疼爱儿子的王夫人一句话没说。她的沉默就是表态。
贾母从那时就知道宝黛不可能在一起了。她只拖着,耗着,看看事情还会不会起变化。
抄捡大观园以后,王夫人不经贾母同意就把晴雯等人赶出去,把袭人提升为宝玉的准姨娘,贾母脸上笑着,心里知道在孙子婚事上,她无能为力,将来的贾府是儿媳掌家了。
故事节奏不可逆转地向着“金玉良缘”滑去。
抄检大观园以后,宝钗为了避嫌搬出大观园,搬回自己家。到八十结束的时候,金玉良缘也不可靠了。
如果不是第五回的判词和曲子中暗示了宝黛钗三人的命运,我们几乎怀疑宝玉最终娶的既不是黛玉,也不是宝钗,而是另有其人。
无论宝、黛、钗的感情,还是贾母、王夫人、贾贵妃的态度,都不是一承不变,而是处在不停的动态变化之中。
只是,命运早就写好了剧本,无论她们怎么挣扎,怎么努力,都是向着命运设定的方向走去。黛玉生来就注定是要还泪的,这是在她生命之前就确定了的。宝钗从戴上镌刻着癞头和尚送给她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几个字的金锁时,她的命运也被锁定了。
她们都是命运的牺牲品。
精明强大如贾母,也抗不过命运之手的安排。
这个故事里,宝、黛、钗,贾母、王夫人、贾贵妃,都是悲剧人物,她们都与命运抗争,仍掉进命运的陷阱。她们打动我们的不是结局,而是那个与命运抗争的过程。
这种起伏连绵的抗争让命运的呈现不是单调的直线,而是充满欢笑、泪水,希望、失望,愤怒、平静,误会、谅解,这些琐屑细节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生,是人生看似无效实则最光彩的部分。
贾母是如何抵制金玉良缘的?
《红楼梦》中,最可敬可爱、善良智慧的老祖宗贾母,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实都在抵制“金玉良缘”,支持“木石姻缘”的。
a.贾母给宝钗过十五岁生日,暗示她别再赖在贾府里了,赶紧去找人家嫁出去吧!
可是,结果宝钗很淡定,还在生日宴上兴致盎然的对宝玉讲起了《醉打山门》中的唱词来,宝玉连忙赞扬“宝姐姐真是无书不通”,气得黛玉当众怼了宝玉“还没唱山门,你就装疯了。安静看戏罢!”
b.贾母在清虛观打醮的时候对提亲的张道士说“宝玉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之后又为宝玉指出“金麒麟”来。贾母意思就是叫宝钗别再等了,我看得上湘云的“金麒麟”,看不上你的“金锁”。
结果,宝钗仍然淡定的说出了湘云有“金麒麟”,黛玉却不淡定了,当场怼宝钗只在人带的东西上留心。第二天黛玉又和宝玉吵起来了,弄得宝玉砸玉、黛玉自己剪了玉上的穗子。
c.贾母在怡红院里当众夸赞宝钗说“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明明是讽刺宝钗选秀失败,而贾府的四个女孩儿中贾元春却做了贵妃。
结果,宝钗根本不管贾母怎么讽剌她,乘着贾母帮助宝玉求她“叫莺儿来给宝玉打几根络子”的机会,宝钗跟在莺儿之后当天下午就又一次进了怡红院,亲自配了金线让莺儿先把五天前被黛玉剪了穗子的“通灵宝玉”给络上了。
d.贾母独宠宝琴、详问八字,之后又在元宵节家宴上当众“掰谎”。贾母的意思就是说我看上了宝琴,却看不上宝琴的堂姐薛宝钗,因为宝钗曾经独自坐在午睡宝玉的床前给宝玉绣鸳鸯肚兜、赶蚊子🦟,这样的行为“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里还是个佳人!”
结果,贾母“掰谎”之后,王夫人却让宝钗参与李纨探春一起协理大观园。而黛玉听了贾母“掰谎”后多心了,想到自己和宝玉私相授受“赠帕题帕”的“地下情”因为在元宵节家宴上情不自禁的当众给宝玉“喂酒”,被凤姐当场提醒“宝玉别吃冷酒”受到众人关注,又被贾母“掰谎”说“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里还是个佳人!”就自己又气闷,过了年就又病了。
e.紫鹃看到贾母详问宝琴八字、并且黛玉又病了,就沉不住气“试玉”。贾母没有责怪紫鹃只说她是一句玩话”,仍然是抵制“金玉良缘”的态度。
可是,当紫鹃回到潇湘馆对黛玉说,宝玉是果然心实的,又叫黛玉早点求贾母为自己的婚事做主时,黛玉却骂紫鹃是“嚼蛆”。等紫鹃睡着之后,黛玉自己无声流泪直哭到天亮、一夜无眠。黛玉如此伤心,显然是对贾母为“宝黛姻缘”做主已经失去了信心。f.紫鹃“试玉”之后,薛姨妈在潇湘馆里表示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媒,紫鹃马上问薛姨妈怎么不去和老太太贾母说去?
黛玉听了薛姨妈的话心里应该是高兴的,可是一直抵制“金玉良缘”的贾母才不会上薛姨妈的当呢!贾母是根本不可能会找薛姨妈来为“木石姻缘”保媒的。
g.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撵走晴雯后,贾母对王夫人说宝玉根本就不懂“男女的事”原是个“丫头托身”的,来抵制“金玉良缘”。
宝玉和黛玉一起悼念死去的晴雯,他们把“红绡帐中,公子多情。黄土垄中,丫鬟命簿。”改成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簿命。”,宝黛二人已经对“木石姻缘”失去了最后的信心了。最终,贾母一直抵制“金玉良缘”的行动没有成功,主要原因就是宝玉和黛玉对贾母的这种具有高超智慧的“变着法儿”的暗中花式抵制王夫人和薛姨妈“联合造假”的所谓“金玉良缘”的方法太缺乏正确的理解了。
以至于在贾母暗中抵制“金玉良缘”的持久战中,宝黛二人都对贾母为“木石姻缘”做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致使宝玉发痴、黛玉发病,最后弄得黛玉疾重难返、相思而亡。
《红楼梦》中,贾母坚决抵制“金玉良缘”失败的故事告诉我们,沟通和团结一致是多么重要呀!
如果宝玉和黛玉早一点与贾母直接对话,或者贾母早一点和“两个玉儿”私下谈谈心,了解一下彼此的共同目标和愿望,就不至于贾母对“金玉良缘”做的每一次智慧高超的暗中抵制都得不到宝黛二人的充分理解和信任,反而使得宝黛二人对老祖宗贾母表面上对薛姨妈和宝钗母女俩假装友好的行动所伤害,对于老祖宗贾母长期不能为“木石姻缘”做主的现实越来越绝望,以至最后林妹妹相思成疾、泪尽病亡,宝玉完全痴掉了任人摆布,“金玉良缘”终于成就了。
唉……!
都是贾母与宝黛二人之间沟通不好惹的祸呀……
贾母是如何抵制金玉良缘的?
《红楼梦》贾母为心肝宝贝宝玉和黛玉的婚事,为了阻止金玉良缘做了很多工作。
1、清虚观打醮,贾母拒绝张道士提亲。端午节,元春赏赐礼物,宝钗与宝玉一样。贾母在清虚观打醮时,拒绝了张道士提出的一个15岁的小姐,这个小姐的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都与贾府相配。但是贾母一口回绝了。贾母说:“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宝钗的金锁是一个和尚让打的,要捡有玉的配。贾母同样用一个和尚的话说,宝玉不宜早娶。宝玉、黛玉年龄小,可以等,然而宝钗的年龄却是不能等。付秋芳就是一个有才有貌的女子,因为她的哥哥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意许人,耽误二十三岁,成了老姑娘,依然待字闺中。贾母用一个“拖”字诀,拖住了金玉良缘。接着张道士又献出一个金麒麟,引出了湘云也有金麒麟的事情。告诉人们,如果真有金玉良缘,那么湘云与宝玉也可称为金玉良缘。不仅仅是薛宝钗一人。
2、宝玉黛玉闹矛盾,贾母说过:“不是冤家不聚头”,“这话传入宝、林二人耳内。原来他二人竟是从未听见过“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这句俗语,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头细嚼这句的滋味” , “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贾母的话如醍醐灌顶,捅破了宝黛二人感情的窗户纸。也告诉所有人,宝玉黛玉才是天生的一对冤家!一对终生伴侣!
3、紫鹃情辞试宝玉后,宝玉变得疯疯癫癫,贾母知道缘由后,向紫鹃道:“你这孩子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作什么?”,对于把自己孙子折腾得疯疯癫癫的罪魁祸首紫鹃,贾母既没打也没骂,悄悄地放过了。贾母没有打骂紫鹃,是因为黛玉。贾母是在告诉所有人:只有黛玉和她的人,能得罪我的宝贝孙子宝玉。宝玉没有黛玉就会变得痴痴傻傻,你们要心中有数,只有黛玉才能让宝玉正常起来。将来宝玉应该娶谁,你们要看清楚。
4、贾母通过对宝琴的万般宠爱,让宝钗嫉妒不矣,心生挫败感;通过向宝琴求婚,委婉地告诉薛姨妈,你们家宝钗来了这么久,我都没有向你们求婚,是因为我没有相中你家宝钗当孙媳妇。你家宝钗不用在这里耗着了,赶紧找人家,嫁了吧!
5、王夫人抄检大观园,赶走晴雯。是打响了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战争的第一枪,在这场战斗中,王夫人取得了胜利,赶走了贾母为宝玉内定的姨娘人选,黛影——晴雯,扶上了钗副——袭人。贾母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不动声色地告诉王夫人,她原本相中晴雯做宝玉的屋里人。贾母的目的就是告诉王夫人我相中的孙子媳妇是黛玉。因为晴雯与黛玉无论在容貌上还是在性格上、能力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王夫人也说晴雯有黛玉的影子。接着又顺着王夫人的话,告诉王夫人:“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 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目的是让王夫人知道,宝玉与晴雯没有男女私情,与其他姐妹也没有男女之事,宝玉之所以与姐妹们要好,“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你不要疑神疑鬼!不要对黛玉出手!
贾母做的这些事,都是为了阻止薛姨妈和王夫人提出的金玉良缘。至于八十回后,贾母狠心地让黛玉自生自灭,又亲手操办了金玉良缘,与前八十回的贾母反差太大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