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晴雯的撕扇之举?

【晴雯撕扇】(见第三十一回)这天正是端阳佳节,因赏午之筵大家无兴散了,宝玉心中闷闷不乐,回到房中长吁短叹。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跌折了,因而引起了宝玉、晴雯和袭人之间的一场“舌战”,直弄到袭人向宝玉跪下央求才了结

后宝玉被薛蟠请去喝酒,晩间带了几分酒踉跄回来,正值晴雯在院中乘凉榻上睡着,说起日间跌折扇子之事,宝玉笑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別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于是,她果然就真的撕起来。宝玉在旁还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

把撕扇作为一种乐趣,这在当时和今天看来都未免太“造孽”了。但作者选取了这么一种偏僻乖张的行为,正是为了刻画两个偏僻乖张的人物之用。宝玉一段有关“爱物”的议论是他独特的价值观的体现,这段议论既反映了他作为一个贵族公子哥儿的共性:任何物事在他眼里都不值几何,因而可以随意毁坏和丢弃,同时又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叛逆者独特的人生哲学和个性特征:不与世俗同见,即使对世间无情之物,他也能用一种痴情去体贴,使不知情之物为有情人所用,这也就是脂评所透露的警幻“情榜”中“宝玉系‘情不情’”的意思(甲戌本第八回,庚辰本第十九回)

对于晴雯来说,撕扇这一举动也是展示其任性娇嗔性格的重要一笔。她说不出也未必听得懂宝玉所说的那些道道,只是在她看来,你宝二爷既这么说,那就拿了来让我撕,于是果真就嗤嗤的撕了起来,最后还说:“我也乏了,明儿再撕罢。”娇嗔之态,如闻如见。这种在袭人、麝月眼里属于“造孽”而决计做不出的行为,加于晴雯却是如此的自然妥帖,新鲜合理,因而在晴雯所有的举止行为中,此一举便成为最能代表她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并成为《红楼梦》中最为著名的情节之一。

如何评价晴雯的撕扇之举?

《红楼梦》里通过一段段经典故事刻画了太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秦可卿托梦,凤姐毒设相思局,黛玉葬花,宝钗扑蝶……而说到十二钗又副册之首的晴雯,作者可谓煞费苦心下足了笔墨,在第三十一回中更是以标题“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来进行全面写照。

前有黛玉《葬花吟》,后有宝玉祭晴雯鸿篇大作《芙蓉女儿诔》,可见晴雯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晴雯撕扇之举是其中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情节

1、晴雯聪明伶俐,敢说敢做

先看撕扇之前,晴雯一听宝玉要洗澡,当面拒绝服侍,说“今儿也凉快,那会子洗了,可也不用再洗”,只舀一盆水来,帮他洗洗脸通通头,还将先前碧痕服侍宝玉洗澡拿来玩笑一番。宝玉打发晴雯拿水果来吃,她却说“我慌张的狠,连扇子还跌折了,那里还配发吃果子。倘或再打破盘子,还更了不得呢”,换作别人,恐怕早就应声去做了,她却不一样,先前受了气这会子聪明地驳回来。这就是晴雯,闻其声就能想到其人,哪像个服侍人的丫头,她“身为下贱,心比天高”,一直以来说话行事堪比主子。

2、晴雯敢作敢为,坦坦荡荡

再看,宝玉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供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来是扇的,你要撕着顽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晴雯一听,兴致就来了,这扇子原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她也丝毫无所顾忌,当即就接过宝玉的扇子撕了起来,连麝月的也一块撕。宝玉又要麝月把装扇子的匣子搬出来撕个痛快,麝月却说“我可不造这孽”,可见相比于她们,晴雯更是光明磊落,敢作敢为。作者判词将晴雯比作“霁月”“彩云”也足以见得高明之处,这撕扇之举更是遥相呼应。

晴雯撕扇埋下“失散”伏笔

1、“睡美人”受王夫人打压

晴雯撕扇博得宝玉一笑,宝玉却道“千金难买一笑”,这反而映出晴雯美人胚子的外在形象,王夫人也说她“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我们知道,宝钗是其亲侄女,王夫人看好“金玉良缘”,贾母却更倾向于“木石前盟”,黛玉又是其亲侄孙女,恰恰这样,王夫人为此而提前放大招打压,这受害者即是“有些像林妹妹”的晴雯。以至于在抄检大观园之初,受王善保家的揭发,王夫人一见到晴雯“病西施”的形象,立即想到黛玉,想到拆散“木石前盟”而迫害晴雯。

批语有言在先,道是“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晴雯和黛玉有诸多相似之处,她们同是口角伶俐、心灵手巧,外加聪明绝顶。而“晴有林风”进一步映照其命运,她注定会被王夫人盯上,难逃这一遭。

2、轻佻要强受王夫人猜忌

王夫人最在意儿子宝玉的成长,她始终不明白宝玉顽劣之心不求上进而厮混内帷的原因,她将怒气洒向了宝玉房内的丫鬟,晴雯不免其祸。

撕扇之举充分显露她举止言行的轻佻和内心要强的天性。起初王夫人拷问晴雯,她倒聪明地搬出贾母来予以反驳和抗争,她内心是坦荡的,即便是王夫人来训斥她,也要做一番斗争。王善保家的抄检她的东西,只见她“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身正不怕影子斜,她处处彰显本性。

但这些恰恰是王夫人最厌恶的一面,她不希望晴雯一类的人接近宝玉,她对晴雯说“你不近宝玉是我的造化,竟不劳你费心”,最后猜忌之余也撵走了晴雯,促成晴雯之命运。

如何评价晴雯的撕扇之举?

晴雯撕扇是《红楼梦》里一个比较经典的情节。在我看来,题主的问题不够全面。与其问如何评价晴雯撕扇,我觉得不如问如何评价宝玉让晴雯撕扇。

因为晴雯撕扇不是她一个人的事,整个过程是她和宝玉的互动,甚至可以说宝玉才是始作俑者,晴雯只是愉快地配合。

所以,我觉得这一幕的意义在于,很好地说明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宝玉心情不好,晴雯给他换衣服时不小心把扇子跌在地下,宝玉张口就批评她“顾前不顾后”,烈性的晴雯受不了批评,立马一张利嘴顶了回去。结果两个人吵了一通,不欢而散。

宝玉是个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的人,过后自己消了气,晚间回来看到晴雯躺在榻上乘凉。晴雯气还没有消,宝玉于是拉着她说笑赔罪。两个人说着说着又说到白天晴雯跌坏扇子的事,为表诚意,宝玉的口风就和白天完全不同了,说东西就是给人用的,扇子用来扇扇可以,如果喜欢,用来撕也可以。晴雯听了就故意说自己喜欢撕扇子,于是宝玉就慷慨地让她随便撕。果然,晴雯撕了扇子之后,两个人都笑着尽释前嫌了。

大概就这么回事。

所以晴雯撕扇这回事,其实是宝玉为了哄她弄出来的,首先这就反映了两个人的关系。宝玉抛出橄榄枝,晴雯毫不客气地接了,这又说明了晴雯的性格。

宝玉和晴雯,名为主仆,实则关系很是平等。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人之所以有这样平等的关系,跟彼此的性情是分不开的。

先说宝玉。在他的眼中,世上最美丽最珍贵的莫过于出嫁前如水一般的女孩儿,他对女孩子怀着一种珍惜和尊重的心情,即使对丫环也一样。所以,当他一时心情不爽摆出主子的架式训了晴雯之后,自己就先觉得内疚了,然后就低声下气地去哄晴雯。可以说,这时的宝玉,基本上不记得自己是个主子,只知道不要让眼前的女孩子不高兴。这种性格,真的很暖呢。

宝玉为了哄晴雯开心,说了一番别开生面的“爱物”理论:

宝玉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这番理论很有意思。我看了又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是表面上看起来又似乎很说得通。物品是被人使用的,所以只要能让人开心,不必拘泥于原来的用途,这听起来很有道理吧?但如果说不必拘泥于原来的用途,就意味着可以随便撕扇子、摔盘子,听起来又有点说不过去吧?然而宝玉再三强调,只要这样做的目的不是拿物品出气,那就不算不爱惜物品,听起来又好像无从反驳?

所以说,宝玉的脑回路有时是很奇特的。而这一套不管正说反说,反正就是有理的言论,又确实适合用来哄女孩子。这说明宝玉确实在乎女孩子的感受,对于一个金尊玉贵的“主子”,他的这种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再说晴雯。晴雯和宝玉配合得很好,因为他们一个不把自己当主子,一个不把自己当下人。晴雯的自我意识非常强,刚好又遇到宝玉这么个好脾气的主子,晴雯自然就更加骄傲任性了。所以当宝玉心情不好批评她时,她是毫不客气就顶嘴了,这完全不是一个丫环应有的反应,说明晴雯平时在潜意识里,就把自己当成了和宝玉平起平坐的朋友。

晴雯这种思想相当超前,她的表现就跟现在的十几岁女孩没有区别。心大的宝玉气消了,她还没有消,反而得当主子的宝玉来哄她。

但晴雯的任性是有分寸的,宝玉哄她,她也就顺势一唱一和。宝玉说了刚才那一通奇特的“爱物”理论,晴雯就顺势说好啊,她就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这已经有点促狭的意味了,晴雯在故意将宝玉的军。

而宝玉心领神会,马上把自己的扇子递上。晴雯毫不客气撕了几下,宝玉则在一旁鼓掌叫好。这时麝月经过,麝月显然是一本正经类型的,见此情形就说了一句“少作些孽罢”。照理听了这话,应该是晴雯回嘴。不料宝玉反应更快,马上抢了麝月手里的扇子给晴雯,于是晴雯又把这扇子撕了。

看看接下来是什么情况:

麝月道:“这是怎么说,拿我的东西开心儿?”宝玉笑道:“打开扇子匣子你拣去,什么好东西!”麝月道:“既这么说,就把匣子搬了出来,让他尽力的撕,岂不好?”宝玉笑道:“你就搬去。”麝月道:“我可不造这孽。他也没折了手,叫他自己搬去。”晴雯笑着,倚在床上说道:“我也乏了,明儿再撕罢。”宝玉笑道:“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

这一段描写相当生动。显然,这个时候宝玉和晴雯已经心照不宣地言归于好,两个人临时组成统一战线,仿佛一对恶作剧的老友,共同面对麝月。

前面有答主说晴雯撕扇是一种拿物品撒气的浪费行为,其实不然。晴雯并不是真想撕扇,她只是顺着宝玉的那番理论,故意刁难宝玉。不料宝玉是真心想哄她,立马用实际行动表明他绝对支持晴雯“任意撕扇”。晴雯当然明白,所以后来大家就彼此给了台阶,冰释前嫌。仔细看看,晴雯其实总共只撕了两把扇子,还都是宝玉递给她的。从晴雯这种任性女孩的角度看,那还是给宝玉面子呢。

所以,晴雯撕扇这一段,扇子被撕不是重点,重点是宝玉和晴雯之间的亲厚关系,以及晴雯自身的独立意识。在那个充满了规矩和秩序的沉闷环境中,两个人这样的坦诚互动,才是真正动人的地方。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如何评价晴雯的撕扇之举?

晴雯心性很高,他本是老太太暗许给宝玉将来做妾的被袭人捷足先登,他因不小心打烂了茶杯被宝玉说了几句还拿袭人做比作心里有气,后来宝玉哄晴雯开心叫他撕扇子,主要看他在宝玉心里的位置吧!

如何评价晴雯的撕扇之举?

晴雯撕扇,怡红公子何偿有心,扇子何其无辜,用撕扇取悦美人,小菜一碟,象周幽王,那才是大手笔,美人无需亲为,自有大力气的宫女,撕帛给她听,最后烽火戏诸侯,终博美人一笑,这一笑,千金难卖,倾国倾城,睛雯叫什么玩意,撕几把扇子,就能破涕为笑,这笑也太不值钱了。

如何评价晴雯的撕扇之举?

晴雯撕扇 ~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典型情节,突显出人物个性的鲜明特征。

评价晴雯撕扇,无非是“好得很”和“糟得很”两种。

以贾宝玉的角度来看,当然是“好得很”再撕响些,因为宝玉要借此表达的是“爱你没商量”。晴雯自然是开心的,因为宝玉到底是爱惜女孩子的,尤其是爱惜她自己,只要是能让她开心一笑,付出一些的物质上的代价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然从更高的思想境界上来说,“晴雯撕扇”代表着晴雯的自由意志,毫无其他丫头们唯唯诺诺的“奴性”。同时也代表着宝玉的平等思想,对晴雯在人格精神上的尊重,在一个丫头奴仆面前居然毫不拿少主子的架子。

“晴为黛影”,那么我们现在来对比一下黛玉生气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黛玉生气的时候总是铰东西,铰了自己为宝玉做的香袋、铰了湘云做的扇套子、铰了“通灵宝玉”上自己穿的穗子。基本上来说,黛玉总是拿自己给宝玉做的东西出气,表达“我的心都被你辜负了”的意思。宝玉的反应都是掏心掏肺的表面“你放心”,闹到极致就是砸了这“劳什古子”,什么“命根子”我也不希罕了和你“同死同归”。

这样一比,感觉好像黛玉晴雯是很有些不同的,感觉“晴雯撕扇”的行为是乎更像是尤三姐在作残东西的意思。尤三姐只要不如意绫罗绸缎的新衣裳也剪碎撕条的,嘴里说着“这会子花了几个臭钱,你们哥儿俩拿着我们姐儿两个权当粉头来取乐儿,你们就打错了算盘了!”。尤三姐毁了贾府少爷公子哥儿们为她置办的穿戴时是愤怒和不屑的,而晴雯见了宝玉为了讨她欢心让她毁物却是开心自得的。

晴雯自以为将来是跑不了的宝玉“姨娘”,见宝玉为她不惜物,非但玻璃缸玛瑙碗打坏了都不责罚,为了讨她欢心还叫麝月把整匣子的扇子搬出来给她撕着玩儿,晴雯这时候的心情是心花怒放的。对于宝玉的宠爱,晴雯的回报是忠勇,不顾病体连夜补好雀金裘。晴雯即便已经被王夫人撵出去了,也要咬下红指甲、与宝玉交换了贴身内,要穿着宝玉的内衣进棺材,又要让自己的身体发肤的一部分“红指甲”永远和宝玉在一起。

晴雯做不了宝玉的“姨娘”,真的是死也不甘心呀!

尤三姐是要平等、要地位、要夫妻名份,不要绫罗绸缎、绝不做贾府少爷公子哥们的“姨娘”玩物。晴雯是宁死也不出怡红院,不要自由、不要放出去做什么平头夫妻的名份,后悔当初嘲笑袭人“连个姑娘都没挣上”,后悔自己没有像袭人碧痕们一样的先从了宝二爷再说,管他什么“姑娘”不“姑娘”的名份呢!

这样一看,宝玉和晴雯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到哪里去了呢?宝二爷要金屋藏娇、撕扇子千金一笑,俏丫头晴雯要“宁为公子妾、不做凡人妻”。

难怪黛玉看到“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命薄”的反应是:“满面含笑,口内说道:……红绡帐里未免俗滥些……。”黛玉与宝玉讨论诔文中的这句中心意思时,语气是轻松的、甚至是惬意的。

唉……!

宝玉对晴雯的珍惜,和贾蔷为龄官买来一只会叼东西的小雀儿给她玩儿,和贾珍贾琏们愿意在尤二尤三身上使些银子、甚至于投放一些情意,两者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区别呢?

最大的区别恐怕并不在贾珍贾琏贾蔷还是贾宝玉,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在尤二晴雯们对贾府少爷们的死心塌地以致送命、和尤三龄官最终对贾府公子哥们的冷静与不屑的态度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