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为何让两个女主角都身发异香?

宝钗的冷香和黛玉的暖香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确身上都散发着异香,这两种味道都是男主人公宝玉闻到的。两个人的体香全书貌似没有第二个人闻到。这里,曹雪芹不是简单的给予两个女主角以美好的感觉,而是大有深意的。

薛宝钗的冷香很出名,尤其出名的是她那繁琐至极的药方子。主题只有一个字,就是“冷”。冷是没问题,香的脱俗却是肯定的,最厌俗的宝玉闻到后,连连称赞,还乞求宝姐姐赏一丸吃。黛玉身上也是散发香味的,这个香是奇香,宝玉笼着林妹妹的袖口好一顿猛闻。

《红楼梦》里最先描述的是薛宝钗的体香,这个情节是在第八回,通灵玉和金锁的第一次相遇,宝玉因为靠宝钗比较近,就闻到“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这个香味很奇异,宝玉从来没有闻到过。后来宝钗就解释了,是自己吃的冷香丸散发出来的香气。这个香味的重点是“凉森森”。冷香丸的药方子是这样的: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

宝钗最大的标签就是“冷”。可以举的例子太多了,比如她浑身没有闲妆,衣装半新不旧的很素净,住的蘅芜苑的屋子如同雪洞一般,院子里是大的玲珑山石,而且貌似没有什么树木,只有奇草仙藤,而且愈冷愈苍翠。还有一处读者很容易忽略的地方,就是众人行船靠近蘅芜苑之地的“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

小说里写宝钗帮助人的次数最多,袭人、黛玉、湘云、贾环甚至还帮荣国府管过家。宝钗的这些举动给人的感觉很温暖,咋还说她冷呢?宝钗帮人,是形势的需要,大局的需要,或者说是统治者的需要、个人的需要,而不是热心肠。否则,她的亲表姐王熙凤不会给她“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评价;黛玉说她心里藏奸;宝玉刻意躲着他;连湘云最后都说她可恨。而宝钗的花名笺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宝钗这么冷、这么无情,这是要干什么呀?就是要压住从娘胎里带出来的那股热毒,宝钗她是一个青春少女,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所以她有人正常的感情和人的温暖的东西,只是她自己不允许,有一点苗头,马上压制住、控制住。视其为洪水猛兽。

宝钗这么做,按照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她是楷模,是典范,可是她偏偏碰上了一个最反对这个主流的贾宝玉,给她的典范全盘否定了。

下面说黛玉。

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宝玉闻到黛玉身上有一股幽香,闻了令人醉魂酥骨。两个人就说这个事,黛玉就打趣宝玉:“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宝玉是有暖香的,证据就是二十八回,宝玉本来是要为他的林妹妹配一副药的,药方是:

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等,为君的药是珍珠宝石,定要在古坟里的,有那古时富贵人家装裹的头面,拿了来才好。如今那里为这个去刨坟掘墓,所以只是活人带过的,也可以使得。

宝玉的这个方子有一点,就是药都是热性的。这个药不但费事,还费钱,需要三百六十两银子,王夫人就骂宝玉是胡闹。这个药如若配了,“暖香丸”倒是很贴切。

曹雪芹没有直言写黛玉的暖,可是许多的事却体现了这一点。比如穿衣,小说一共描写了两次黛玉穿衣,全部是大红的,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穿的是大红羽缎对襟褂子,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穿的是的大红羽纱的鹤氅。鞋都是大红的——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束的是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高贵甚至有点奢华,很火热,应该也是很有视觉冲击力的感觉。也是贾母一贯要求的,闺房小姐就是要娇生惯养、金尊玉贵。

再比如为人,对黛玉,湘云曾经再三再四的挖苦讽刺,全文却找不到黛玉对湘云有任何微词的地方;大观园里除了怡红院,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潇湘馆,怡红院的热闹是鸡飞狗跳,潇湘馆却有会客厅的感觉。无论是小姐还是丫鬟,都喜欢往这儿跑;黛玉不在乎香菱的身份,悉心教他学诗;无论是小丫鬟还是婆子,为她服务跑腿,都能得她的赏;红楼丫鬟各有各的难处和不顺心,再看黛玉的丫鬟们,除了操心黛玉的终身大事,潇湘馆的日子过得比别处安静不少。其实,读《红楼梦》,凡是和黛玉有交往的人,无不受她的感染和温暖,要知道,她自己本身就是无父无母的孤女啊!

曹雪芹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病和药,不过都是在为塑造人物服务,这两个女主角事事相似,细想二人是背道而驰的,一冷一热,也是两个人物的宿命。薛宝钗作为主流价值观赞赏的代表,她不容于宝玉,林黛玉作为有独立思考和追求个性解放的代表,她不容于世。

曹雪芹为何让两个女主角都身发异香?

红楼梦两个女主角都身发异香都是由男主角宝玉发现,很是浪漫。

贾宝玉说过“不但花有个神,一样花有一位神之外还有总花神”

黛玉是众花神,散发出香味,自然不过。

林黛玉的生日二月十二,是百花生日,花朝节。

所以她既是潇湘妃子,又是芙蓉花神,前世也是阆苑仙葩绛珠仙草。

从黛玉护花,扫花,葬花,也可以她对花草的特殊之情。

黛玉身上的花香,是自身带的,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宝玉问:“这香是从那里来?”黛玉道:“连我也不知道。”【庚辰双行夹批:正是按谚云:“人在气中忘气,鱼在水中忘水。”余今续之曰:“美人忘容,花则忘香。”此则黛玉不知自骨肉中之香同。】

这一句脂砚斋批语:“此则黛玉不知自骨肉中之香同”指向了黛玉的花香是自身带的。

宝钗的身上的味道是吃了冷香丸缘故,黛玉是护花,宝钗是吃花,为什么这么说?

宝钗天生“胎里先天带来的热毒”,后癞头和尚给了个海上方。第七回宝钗见问,乃笑道:“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 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

《红楼梦》两个主角一个吃花,一个护花,呵呵曹雪芹的意图是什么呢?

可以增加了书中浪漫色彩,奇幻色彩和悲剧色彩,但是不是突出宝钗的心狠呢?

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吧。我是陈说红楼,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曹雪芹为何让两个女主角都身发异香?

既并列,又对比,时分时合,这就是《红楼梦》里两大女主黛玉和宝钗的关系。

很多人说钗黛合一,理由是两个人的判词放在一起写。在我看来,那不过是说明两个人是势均力敌并列第一的竞争关系,她们的一切似乎都是互为映照的对比,很有意思。

钗黛的判词本身就是充满对仗的:

可叹停机德VS堪怜咏絮才:一个强调“德”,一个强调“才”。

玉带林中挂VS金簪雪里埋:一个在孤清中离世,一个在冷寂中被埋没。

我不认为钗黛可以合一。她们代表的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类型,就像镜子的两面,不可能合在一起。只不过,在各自所代表的类型中,她们都是一等一的拔尖人才,所以才让人觉得伯仲之间,难以取舍。

纵观全书,到处都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对比,而且这种对比常常给人以非黑即白的刻板、制式的感觉。

黛玉瘦,宝钗胖;黛玉爱逞言语机锋,宝钗习惯三缄其口;黛玉思想高蹈出尘,宝钗观念陈腐守旧;黛玉喜穿红,宝钗爱着素;黛玉的住处绿竹森森,宝钗的住处“一株花木也无”……

就是两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香,也是完全不同,几乎算是“对立”的那种。

先说宝钗。书里写宝玉靠近宝钗时,闻到“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细问之下,知道这是宝钗吃了冷香丸之后发出来的香气。

那么,宝钗的香就有两个特点。一是香气源自药丸而非自身,二是香气特质是“冷”。

至于黛玉的香,也是宝玉靠近时闻到的,“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然而,黛玉并没有长年吃什么能制造香气的药丸,那么基本可以断定,这是黛玉自己发出的体香。

事实上,体香并不是一件稀罕事,青春少女身上有体香是很正常的。但通过书里的含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黛玉的香是真正的少女体香,宝钗的香却只是冷香丸的气味而已。

这就有了香源真伪之别。

还有个有趣的细节对比。

当宝玉闻到宝钗的香气之后,问宝钗熏的是什么香,说没有闻过这种味儿。宝钗一本正经地回答,她从来不熏香。

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

宝钗始终在演绎她朴素、克制的“人设”,不爱花儿粉儿,熏香也不要,虽然最后还是承认吃了冷香丸,算是给香气一个来源解释。

而黛玉呢,宝玉闻到她袖子里的奇香后,反应和当初闻到宝钗的香气是一样的,就是想看看黛玉带了什么特别的发出香气的东西。黛玉说没带什么香,宝玉就奇怪那香气从哪来,黛玉大大咧咧地说,可能是衣服熏的呗。

黛玉道:“连我也不知道。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衣服上熏染的也未可知。”

可见黛玉平时根本不拒绝用香,不像宝钗,跟这些女孩子常用的化妆用品一副划清界限的样子。只是宝玉对香气太敏感太老到,一下子说破,说黛玉身上的香不是那些人工所制的香,这就道出了黛玉的香是真正体香的实质。

黛玉就自嘲,她有的只是“俗香”,趁机把宝钗的冷香丸涮了一把:

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

我觉得其实对比到这里已经很清楚了。两大女主,势均力敌,身上当然都要有代表女性吸引力的香气。然而细究之下就发现了,真正有体香的只是黛玉,而且黛玉自己还不以为然,还自嘲是“俗香”而已。而一直宣称不刻意制造香气,连熏香也不要的宝钗,其实所谓的香气,只不过是借助了冷香丸的力量罢了。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曹雪芹为何让两个女主角都身发异香?

回答这个问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权当疯语。首先曹雪芹评价女性: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自然,他心目中水做的女人,不是指那些腌臜不堪的中年妇女。而是他生活中,那些纯净如水的女子。如水般清澈,如水般剔透,亦如琉璃。然而琉璃易碎彩云散,所以自古红颜,总逃不过多舛的命运。黛玉如此,晴雯如此,妙玉如此,就连嫁于宝玉的宝钗,终究也逃不过独守空房的命运。而我则认为,曹雪芹的潜意识里,女人就是花的化身。《红楼梦》中,几乎所有主要女性,都能够找出对应的花。黛玉是芙蓉花神,宝钗是牡丹花神------既是花,自然带香,绝不会浊臭逼人。这二人,均是未出阁的少女,清新脱俗,叫人想起,犹如阵阵花香在跟前。自然跟那些个嫁了人的妇人二样。为何二女主身发异香,我拙笨地以为,曹雪芹身边的姐姐妹妹,定然因为身上带着各种香物,所以他便痴痴认为,女人一定是带着香气的物种。

曹雪芹为何让两个女主角都身发异香?

我想是因为宝玉喜欢药香的缘故。

而两个女主角身上的异香,让他沉醉于不同的味道。

在给生病的晴雯熬制中药时,宝玉如此炮制了他的香气论:“药气比一切的花香果子香都雅。神仙采药烧药,再者高人逸士采药治药,最妙的一件东西。”

所以宝玉沉浸在药香气之中,并恋恋不忘!

对于薛宝钗身上的香气,亦叹赏有加“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听说是宝钗吃的丸药的香气,他竟然要吃宝钗的“冷香丸”!为闻香味而吃药,可见宝玉对药香的沉迷。

冬寒十月,林黛玉在床上歇午,宝玉第一次与她亲密接触:两人各枕着枕头,面对面躺着说话儿,林黛玉劝宝玉不要再吃别人嘴上擦的胭脂了,宝玉只闻得一股幽香,从林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宝玉一把将林黛玉的袖子拉住,要瞧笼着何物。说这香的气味奇怪,追问香的来源,其实林黛玉长期服用中药,此必是药香!

古代隐士高人,亦以云深处采药为乐。诗人贾岛山中访友不遇,留下“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诗句,让现代人追慕他们的高雅悠闲!其实,作者写林薛两人身上的异香,通过宝玉的激赏,借此表达对封建社会束缚少年自由的痛恶,对充满山野自由的渴望。

曹雪芹为何让两个女主角都身发异香?

感谢悟空邀请:

长篇大论,文采有限,短小精悍,回答全面,做个对比,获个点赞,感谢关注,精彩无限。 一个恰似丰骨杨玉环,一个好比西施病若仙。一个是循规守旧,一个是艺恋出墙,一个是传统多徳,一个是多才多情,一个是香而冷,一个是迷而香,一个是高洁之竹,一个是曲高和寡,一个是人缘出众知音广,一个是清高孤僻目无尘,一个是才女在人间,一个是仙子来下凡,一个是三观寄于俗,一个是思想飘于天,一个是功名利禄语于世,一个是柔情似水仰于仙,一个是坦然看破红尘,一个是陷入无法自拔,一个是高风亮节终守寡,一个是因病因婚骤然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