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撵走晴雯,不怕得罪贾母吗?

晴雯是贾母给宝玉的丫头,宝玉长大后,贾母让晴雯当屋里人,这事王夫人也知道,还留心观察了。为什么王夫人不经贾母同意就撵走晴雯?

红楼梦里,贾母跟着小儿子贾政一家生活,看上去彼此相处很融洽,但我们也知道,王夫人和贾母这对婆媳,是明显的面和心不合。

别的不说,就说对丫鬟的看重与安排上,贾母最看重的是晴雯,预备将来给宝玉做姨娘的,但王夫人认为晴雯的长相妖娆,且又喜欢打骂小丫头,心里就很不看上,就想将晴雯撵走。

再一个原因,晴雯长相酷似黛玉,而王夫人对这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外甥女,显然心里是大喜欢的,谁和黛玉相像,她就自发地讨厌谁。

王夫人撵走晴雯,是一次有预谋的行为。她在实施之前,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所以她不怕得罪贾母。加上贾母年事已高,许多家事已撒手不管,这就更给了王夫人清理看不顺眼的刺儿头的机会。

但无论如何,贾母仍是荣国府实际上的掌权人物,而宝玉又是她的心肝宝贝,晴雯更是她留给宝玉使唤的,要清理宝玉身边的丫鬟,尤其是撵走晴雯,自然不能不让贾母知道。

吃斋念佛的王夫人,一边要赶走晴雯,一边又不能得罪贾母,以免婆媳之间撕破脸皮不好相处,于是她采取了几个非常高明的手段。

第一、先斩后奏。先瞒着贾母,谁都不让告诉,封锁了消息,让贾母蒙在鼓里。

王夫人行事就喜欢这样。她表面慈善,但心肠狠毒。嘴上念佛,可拿起屠刀来,一点儿也不手软。

贾母什么都不知道,王夫人可以自如安排人手,想怎么对付晴雯,就怎么对付,没一点妨碍。可怜晴雯就像那案板上的小鸡,王夫人想怎么割,就怎么割。

对于王夫人来说,只要先把晴雯赶了出去,到时候回明贾母,即便贾母心里不舍,但也无可如何了。

先是宝玉挨打时,袭人的一番话,让王夫人逐渐看重袭人,因为对袭人之外的丫鬟难免疏忽大意,未曾放在心上,到了王善保家的告了晴雯,王夫人才忽然意识到,有人正在教坏宝玉,这是她最不能容忍的。

趁着贾母不知,趁着晴雯生病,借着抄检大观园的由头,王夫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晴雯先撵出去再说,想必她心里早已盘算好了如何回禀贾母。

而且对于王夫人来说,即便是婆媳之间撕破了脸皮,她也可以声泪俱下地说是为了宝玉,只是贾母拨晴雯是为宝玉,而她撵晴雯也是为宝玉。

第二、欲加之罪。王夫人随便给晴雯安个什么罪名,想必贾母是无法反驳的。尤其晴雯本身名声就不好,无论丫鬟婆子,没人说她的好,所以更不怕得罪贾母。

晴雯被撵,王夫人是怎么告诉贾母的呢?请看红楼七十八回。

王夫人说这漂亮的女人,未免性格而不好,心眼儿也会不好,事事都喜欢逞强。又说,老太太还有什么没经历过的?这更中贾母下怀。

可见,在贾母当家的时候,的确有一两个当丫鬟的,模样儿很出挑,但因为性情不好,所以干了不好的事,得了不好的下场。这些都是在贾府发生过的真人真事。

所以贾母就听进心里去了,认为王夫人说的也不无道理啊。开场好,王夫人就继续往下说了。这晴雯如何如何,起初也是好的,可惜后来转性儿了。这不是老太太您疏忽,而是晴雯她自己不争气,辜负了老太太您的培养。

我虽将她撵走了,但心里也实在难过。这样一说,贾母就更认为王夫人此举无半点私心,是出于公义。的确,晴雯变样了,不是以前了,哪能再继续伺候宝玉呢?

她就是一个妖精似的人,这样的人,断断不能留在宝玉身边的。更何况她还得了女儿痨,又淘气又不大沉重,晴雯和宝玉,当然是宝玉重要。只要宝玉好,只要宝玉无碍,贾母愿意牺牲任何一个她喜欢的人。

第三、地位低下。晴雯虽然是宝玉身边的大丫鬟,但在王夫人眼中,她毕竟是一个丫鬟,不是贾府的主子,甚至都不是姨娘级别的人。

这样的人,不管是撵走,还是打发出去配人,基本是不用惊动贾母的,比如王夫人打发自己丫鬟彩霞。

当然,晴雯毕竟是贾母的丫鬟,王夫人在没有回禀贾母的情况下,擅自赶走她的丫鬟,这显然有违常理,且属于忤逆之举,但贾母最多就是不快,她不可能因为一个丫鬟与儿媳置气的。

更何况,王夫人对赶走晴雯的一番理由的陈述,让贾母深信不疑,觉得赶走她也并不冤屈,且宝玉身边还有袭人、麝月等人。

其实,贾母、王夫人都都很精明,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知道干什么是底线,干什么会让对方动怒。在宝玉成婚之前,她们不止一次进行这样的试探。

不过,也正因为顺利撵走了晴雯,王夫人打了一个胜仗,从而让她的胆子更狂妄更大,加紧了金玉良缘的筹谋,也让黛玉的悲剧命运提前拉开。

作者:拨弦的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王夫人撵走晴雯,不怕得罪贾母吗?

王夫人敢撵走贾母看好的晴雯,并且先斩后奏,谎报病情,自然拿准了贾母不敢拿自己怎么样。因为她在婆媳斗法中,已经拥有了稳操胜券的利器。

一,子女。女子能不能在婆家立足,许多时候要看子女。如果有子女可以傍身,就算出身低微,也基本在夫家立稳了脚跟。王夫人,女儿贵为宫中贵妃,是四大家族的保护伞,儿子聪明多才,是婆婆眼中的心肝宝贝,在贾府,王夫人已稳稳站住了脚跟,因此,贾母即使对她不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二,娘家。女子的出身也非常关键。如果出身高,后台硬,在夫家,自然也有话语权。王夫人出身四大家族之王家,娘家兄弟也稳步由京营节度使升为九省提督,在四大家族中稳稳居了首位。而贾府实力却逐渐衰退,政治上正由开始的首位渐渐滑向第二。经济上更是捉襟见肘。而贾母娘家而走在下坡路上。

因吒,贾母虽然是婆婆,占有长辈便宜,但当王夫向她宣战时,却并不能奈王夫人何!只能退一步海阔天空。

王夫人撵走晴雯,不怕得罪贾母吗?

谢谢悟空先生邀请。

问题:王夫人赶走晴雯,贾母知道吗?

从文中读出,王夫人赶走晴雯之初贾母不知道,是在赶走晴雯后,王夫人才向贾母汇报的。那么王夫人为什么非把晴雯赶走呢?晴雯作为贾母的丫头,她赶走不怕贾母抱怨吗?

一、王夫人为什么非要赶走晴雯?

抄捡怡红院前.......

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

王夫人亲自抄捡怡红院时,王夫人说:“打谅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

从这两段话可以看出来这几层意思

1.王夫人看不惯晴雯

晴雯生的比较好,而且言语爽利。王夫人看不上。

2·王夫人不喜欢黛玉

从第一段话看出来,王夫人不喜欢黛玉,她作为贵族太太有良好的教养,又作为黛玉的舅妈,平时对黛玉即使不满,但是语言上没有表现出来,但她心里对黛玉的不满会无意中表达出来。 她虽然不满意黛玉,但黛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她自己作为长辈不能对黛玉做出来不合情理的事情,但晴雯只是一个丫头,是奴婢,王夫人能掌握着她的生杀大权,她把对黛玉的不满迁怒于晴雯也是非常明显的。

3.除了王善保家的,一定还有怡红院里其他人向王夫人进了谗言

是谁呢?从故事的走向猜测,是袭人。

4.王夫人认为宝玉不喜读书上进,是别人把她勾引坏了

勾引宝玉的第一人,她一定认为是黛玉,因为黛玉就是贾宝玉的命;其次就是晴雯之类的掐尖要强、语言爽利、模样娇俏的丫头。

二、王夫人为何不先禀明贾母再赶晴雯?

1、先斩后奏,生火做成熟饭,解了心头的不爽

王夫人在把晴雯单独叫来,训她的时候说过,我先禀过老太太再赶走你。但她后来没有先告诉贾母,直接到怡红院抄捡赶走了晴雯。

王夫人赶走晴雯后,向贾母汇报时说,晴雯年龄大了,也比别人淘气,也懒,而且一两年间病不离身,说是女儿痨,所以我就赶着叫他下去了。如果在赶走晴雯前,先告诉了贾母,贾母必要打探是不是确如王夫人所说,那时恐怕节外生枝。

2.王夫人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人,也是有儿媳孙子的人了,女儿又是贵妃,心里底气硬了许多

王夫人在以前在贾母跟前都是毕恭毕敬的,从来不驳回贾母的意思。这次先斩后奏,她或者在试探贾母的底线。中国的俗语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王夫人已经是有孙子的人了,她想在家里争取更大的权利,要立威。

三、面对王夫人的挑战,贾母如何做的?

我一直认为贾母是很智慧的老太太。在儿媳王夫人向她汇报了已经赶走晴雯后,贾母只是淡淡地说了,我原看着她好,“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谁知变了”这几个字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也隐藏着一丝无奈。既然儿媳已经这样做了,还有必要再争竟吗?而且为一个已经被赶走的丫头,有必要和儿媳撕破脸吗?

贾母的不争正反映了她的智慧。在一些关键事务上,贾母还会争取自己的话语权的。

王夫人撵走晴雯,不怕得罪贾母吗?

谢邀。

王夫人先斩后奏撵走晴雯这件事,在我看来说明了两点:

1.王夫人并非表面看上去的那么温和沉闷,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早已暗中布局;

2.王夫人早有反叛贾母之心,撵走晴雯预示着她向贾母公开声明接掌权力。

先来捋一捋王夫人到底是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想法和目的。

王夫人一贯的公开形象:慈眉善目,“天真烂漫”,宅心仁厚,素好吃斋念佛,虽然是名义上的大总管但是能放手给凤姐实际发挥,讲究尊卑秩序,对婆婆贾母恭敬顺从,唯一在乎的是宝贝儿子宝玉。

总之,就是一位传统的老母亲,只在乎儿子,对自己利益不争不吵不出头(反正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受委屈),侍奉长辈,低调修行。

可以说,除了个性比较沉闷,“木头人似的”不大讨喜欢热闹喜欢活泼的贾母欢心之外,其他方面,她还真没有什么做得不好,可以让贾母指责的。所以,她们的婆媳关系一向不错。可以想象,贾母除了没有和她特别亲近之外,平时对她也应该挺好。毕竟爱屋及乌,贾母疼爱二儿子贾政,对自己这位二儿媳也比较满意。看贾母怎么批评邢夫人就知道了,王夫人在贾母那里的地位显然要比邢夫人高。

然而,不叫的兔子会咬人。贾母显然低估了王夫人的“野心”和能量。

贾政喜欢王夫人吗?看不出来。贾母推重王夫人么?也不明显。可以想象,王夫人名义上虽然是主母,但是在贾府存在感不突出,主要原因是贾母这个老顽童的光环太闪亮,风头太盛,直接把王夫人给遮蔽了。

如果是别人也就罢了,王夫人可是出身名门,四大家族之一的女儿,会甘心徒有虚名,实际被忽视么?

贾母对王夫人不咸不淡,王夫人肯定也不会真心尊敬自己这位老婆婆。

在那个母凭子贵的年代,有个成器的儿子,将是她将来掌握实权的大杀器。奈何贾珠早亡,宝玉亲近贾母比亲近她更多,贾母对宝玉是真的溺爱,这样培养出的宝玉很难符合王夫人的要求。直接地说,很难成为她将来的依仗。

而王夫人似乎也没有别的依仗了。

这里就扯到一个问题,王夫人是真心疼爱宝玉吗?

我认为不能算是。宝玉于她,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工具,一枚棋子,好让自己在贾府安身立命,而且还要实际掌握权柄。

宝玉挨打时,王夫人一边叫着贾珠的名字一边哭,哭的内容是,如果贾珠活着,就算死一百个宝玉她也不管了。

可见她真正在乎的不是宝玉的死活,而且没有了宝玉,她就没有任何依仗了。

但宝玉要成为依仗,必须得像贾珠那么有出息才行。虽然宝玉是有这资质,奈何天生顽劣不听管教,这就很让王夫人头疼。

所以,对王夫人来说,一定要让宝玉听话,按照她设计的方向走——也就是有利于她将来的地位的方向——才是重中之重。至于这个路向是否有利于宝玉,倒在其次。

写到这里,我都觉得王夫人挺无情的。但她似乎真的是那样啊。

就不说逼死金钏、撵走晴雯这些事了,单说她对袭人说的话:

“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

宝玉挨打,袭人在王夫人面前说,宝玉也是该被管一管的。王夫人表示同意,并且再次提到贾珠。我认为这句话透露出两个信息:

第一,王夫人曾经对贾珠管教很严厉。“我是怎么样管他”,信息量很大。猜测一下,贾珠年纪轻轻就很有出息,但也年纪轻轻就早早死去,这两样是否都与王夫人管教严厉有关?王夫人与李纨关系一般,是不是跟这也有关系?李纨是否怨恨王夫人对贾珠的严厉?王夫人是否因贾珠早逝而觉得李纨再无实际价值所以冷淡她?

第二,贾珠之死并未改变王夫人的观念。她依旧认为儿子是该好好管的,只是怕重蹈覆辙,把“长的单弱”的宝玉也整死了,那就麻烦了,失去依仗了。所以把宝玉暗中“交给”袭人,但又不公开,理由之一就是,如果袭人只是丫头,宝玉还肯听一听劝。如果袭人是屋里人,可能就不好意思劝了。

——如果这些猜测成立,只能说王夫人真的无情。而且,为了让宝玉听话,可谓煞费苦心。

再来看看王夫人用什么手段实现她的想法和目的。

王夫人的主要手段就是:聚拢“自己人”,对宝玉形成包围圈,务必把宝玉从贾母那里夺回来,变成可以为己所用的依仗。

王夫人的“自己人”,主要是自己娘家出来的人,以及和自己目标一致的“手下”。

凤姐虽然飞扬跋扈出尽风头,但只要王夫人出声干涉具体的管理事务,凤姐是大气都不敢出,全都乖乖遵照执行,还得赔着笑脸称赞英明。所以王夫人能忍得下凤姐,毕竟凤姐是自己的亲侄女。

至于薛姨妈和宝钗,就不多说了。从借住贾府开始,就一直是王夫人着力要培养的自己人,反正从血缘上,本来就是。

再就是袭人。袭人向王夫人献言管束宝玉,论理已经算僭越,但王夫人不加指责反而重用,正因为袭人此举相当于站队投靠她了。否则,袭人本是贾母的人,照理要回话也应该先回贾母。结果这一告状,反而得到了暗中晋升姨娘待遇的回报。

最关键的是,王夫人吩咐提升的薪水从她自己的分例里扣,同时吩咐不必回贾母,这就相当于赤裸裸从贾母那里挖人了。连袭人自己都对宝玉说“从此以后我是太太的人了”。

是太太的人没问题,问题是为什么不告诉贾母?就算不事先请示,事后汇报总要吧?

没有。从王夫人提拔袭人的第三十六回,到终于向贾母汇报此事的第七十八回,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我不是专家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知道此事的人很多,凤姐是执行者(同时也执行了不告诉贾母这一特别吩咐),薛姨妈在决策现场见证,就连宝钗黛玉湘云都知道向袭人道喜,宝玉本人更是高兴,根据某些人分析红楼时动不动就扯上“丫环婆子们在场,一定知道”的习惯,也可以推论很多丫环婆子们都知道。但独独贾母不知道!或者说,至少在公开层面,从来没有人向贾母禀报。

因为在第七十八回,王夫人汇报此事时说得很明白:“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

而贾母的反应是“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原来这样”的回应,就说明贾母之前并不知情(就算知道也只能装着不知道,因为明面上就是不知道)。

单就提拔袭人这件事,已经很能说明王夫人对贾母的暗中对抗,以及在培植自身势力这方面的卓有成效。

最后,可以说说题主所问的撵走晴雯怕不怕得罪贾母的事了。

之前我回答过一个问题《<红楼梦>王夫人为什么撵走晴雯?》,大概意思就是晴雯无罪,怀璧其罪。谁叫她天生有林黛玉之风?王夫人是借题发挥,真正针对的是林黛玉。

但以黛玉的身份,王夫人不能对她怎么样。只能出手对付晴雯,其实传达的信息很清楚:她不喜欢林黛玉。

不喜欢林黛玉没问题,问题是贾母喜欢,宝玉更喜欢。这两个人的喜欢加起来,如果王夫人再不干涉,以后林黛玉将登堂入室成为宝玉身边最亲最爱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宝玉现在已经很不听话了,真要被林黛玉牵着鼻子走的话,王夫人唯一依仗的这个儿子还要不要了?

什么妖妖调调,看不顺眼,都是借口。宝玉身边的人不是不能妖冶,但关键是得听王夫人的话。比如袭人,只要站在王夫人这边,就算实质上和宝玉有肌肤之亲也是可以接受的,不算带坏宝玉的,哪怕没有过了明路,照理也算不合礼法。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

“三则那宝玉见袭人是个丫头,纵有放纵的事,倒能听他的劝,如今作了跟前人,那袭人该劝的也不敢十分劝了。如今且浑着,等再过二三年再说。”

换言之,只要宝玉听劝,“纵有放纵的事”是可以的,“且浑着”也是没问题的。

为啥和袭人这丫头可以“放纵”,和别的丫头就不行?这不是双标么?

王夫人说:”宝玉房里常见我的只有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好。“——袭人真的笨吗?当然不是,否则怎会找时机面见王夫人献策献计?麝月呢,书里着墨不多,但宝玉心里对她有过一句评价:“公然又是一个袭人。”既然和袭人相似,也是常常见王夫人的,懂不懂站队,也是可想而知了。

所以撵走晴雯之后,宝玉会对袭人发出那样的疑问:

“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

显然,袭人和麝月都“过关”了。但从宝玉这话可以看出,要是照王夫人撵人的标准,这两位也不可能过关。这是事实,因为袭人自己也无法辩解说自己没有错处,只能说:

“正是呢。若论我们也有顽笑不留心的孟浪去处,怎么太太竟忘了?想是还有别的事,等完了再发放我们,也未可知。”

这就叫揣着明白装糊涂了。这时就连宝玉都有所醒悟,自己分析说,袭人是著名的“至善至贤”,麝月秋纹又是她“陶冶教育的”,“焉得还有孟浪该罚之处!”

这样说话,讥讽的意味就很明显了。宝玉此时该是欲哭无泪,因为自己在乎的人被撵走了,剩下的都是王夫人编织的包围圈。这位公子哥儿应该有感觉了,他无忧无虑的好日子将要结束,恐怕以后常见的,就是“一脸怒色,见宝玉也不理“的王夫人了。

正如王夫人撵走晴雯后对宝玉的命令:“回去好生念念那书,仔细明儿问你。才已发下恨了。“——这种跟宝玉最害怕的贾政一样的训令,才是王夫人对宝玉真正的态度吧。

王夫人祭起雷霆手段大杀四方,撵走了那么多人之后,才施施然去向贾母汇报。汇报时同时说了两件事,撵走晴雯和提拔袭人。如前所述,既然当初提拔袭人时不向贾母报告,现在来报告是什么意思?如果说提拔哪个丫头撵走哪个丫头这样的小事无须惊动贾母,那又何必向贾母报告撵走晴雯的事?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宣示。表明在贾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王夫人已经控制了局势。接下来,该是贾母交出权力的时候了。

王夫人去向贾母汇报的这一节,非常值得深究。首先注意一点,王夫人在撵人的时候,索性连当初留在大观园里的那几个唱戏的女孩子都撵走了,是不问罪名只要唱戏的全部撵走。然后去向贾母汇报时,也提到自己作主放走了她们。

我不知道王夫人有没有必要向贾母汇报这几个女孩子,(如果说放走了谁全都要汇报,为什么像四儿这样的小丫头,王夫人在贾母面前就只字未提?)但读者应该记得,贾母喜欢看戏。王夫人擅作主张放走唱戏的女孩,对贾母尊重吗?

贾母没有认真回应这几个女孩子的事,只是感慨了一下晴雯:

“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王夫人汇报时不说是自己撵走晴雯,反而说晴雯得了女儿痨,所以才让她走,而且让她即使病好了也不用回来,就是永久赶走她的意思了。

为什么晴雯病好了也不能回来?没理由啊。这就是赤裸裸的示威。贾母听不出来吗?当然听得出来,所以提示了一下:晴雯可是我给宝玉的人啊。你不给我面子?“谁知变了”四字值得玩味,贾母可没说变的是晴雯还是王夫人,也没有直接承认王夫人说的“女儿痨”。

王夫人听了怎么回应?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验过的。三年前我也就留心这件事。先只取中了他,我便留心。冷眼看去,他色色虽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

这段话很有水平。翻译如下:

我再强调一遍,她得了女儿痨。(老太太你是要反驳我吗?)事情总是会变化的,比如有本事的人就不服管教。老太太你人生经验丰富,应该知道世事多变。(现在是我来接掌事务了,你懂的哦。)三年前我就留心了。(我早就谋划好了,老太太你放手吧。)以前你单单选中她,我就开始留心了。她虽然样样都比人好,但我觉得她为人不稳重。(合你心意,但是不合我心意啊。)如果要选稳重知礼的呢,我觉得袭人最好。(我已经另外选了袭人了,要知道,是我来做决定哦,不是老太太您。)

这里要说到一些细节了。一个是“先只取中了他”,似乎说明当初贾母有意指给宝玉做屋里人的只有晴雯一个,而不是袭人。如果是那样,那么袭人擅自与宝玉发生关系,借机在王夫人那里得到将来当宝玉屋里人的承诺,就很有问题了。

还有一个是题主描述说到的,王夫人在这里说三年前开始留意,但她责骂晴雯的时候,明明表现出之前并不认识她的样子。当晴雯自述说是贾母把她派给宝玉的,王夫人还说“既是老太太给宝玉的,我明儿回了老太太,再撵你”。——到底王夫人是三年前就开始留意晴雯,还是如她在凤姐、王善保家的,以及晴雯本人面前表现的那样,之前根本不认识晴雯,只是见到她妖冶的样子不顺眼?

这里面必定只有一种情况是真的。结合王夫人明明说了回了贾母再撵晴雯,事实上却刚好相反,是先斩后奏这一事实来看,我觉得最大可能是:王夫人确实很早就留意晴雯了,因为晴雯是贾母安排的人。王夫人留意晴雯,其实是留意怎么对抗贾母。而现在“胜利”了,要显示一下威严,所以不但可以先斩后奏,而且在晴雯面前要做出不屑一顾的样子。如果说我三年前就开始留意你这丫头了,岂不是太给晴雯面子了?

总之,王夫人是筹谋已久,借着抄检大观园、撵走一众人等的举措,实际上是宣示权力的转移。贾母是久经风雨的老人家,此时见王夫人这样绵里藏针的表达,怎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王夫人敢于这样,只能说明她已经布置好了,用一句俗一点的话说,贾母“大势已去”,不认输还能怎样?

所以当王夫人汇报完提拔袭人的事后,贾母说了一段话,我觉得也是可圈可点的:

“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翻译:

哦,你提拔了袭人,很好。(事已至此,我还能说啥?)袭人不爱说话,我只说她是没嘴葫芦。原来你这么了解她,那她肯定不会有大错误。(我知道平时说你是木头人,你不满意。我是不大喜欢你们这样不爱说话的人,但现在我也不能说你们什么了。)你不公开的做法更好,大家都别提,心里知道就好了。(我同意让权啦,大家心照不宣吧。)我知道宝玉的脾性是不听妻妾劝的,我也拿他没办法,也确实不懂他为什么总和女孩子一起。(你别怪我,我之前放任宝玉和我选的人接近,不是和你对着干,是我确实左右不了他。)我也为此担心,也仔细观察过,这么爱接近女孩子,是不是知道男女之事了?(我知道你最担心这个,其实我也担心的,总之没有和你对着干的意思。)但我仔细看来,始终不是那么回事。就是奇怪啊。可能他原来是个女孩子,投错了胎吧。(总之,宝玉不懂男女之事,不懂。所以不会有谁能勾引他。你明白我的意思吧?请你看在我的份上,放过你不喜欢的那个女孩吧。)

写到这里只觉得老太太真是用心良苦,明知无力回天了,还记得要保护黛玉。只是到了这个时候,王夫人已经掌握一切,未来宝玉的姻缘,估计已经不是贾母能够作主的了。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王夫人撵走晴雯,不怕得罪贾母吗?

生活中的婆媳关系最难相处,《红楼梦》中也一样。贾母王夫人这对婆媳关系看似云淡风轻,和睦背后同样有不足为外人道的龃龉。两个人的关系,同样经历了顺从、反抗到对立的过程。撵走晴雯,是王夫人对贾母的直接对立。

【一】

贾母给了贾宝玉两个丫头,一个袭人,一个晴雯。其中晴雯是直接送给了贾宝玉,当时就过户到贾宝玉名下。袭人却不是,袭人一直在贾母名下,属于借调。两个人的区别代表了贾母的态度:袭人终究要放出去,而晴雯才是给贾宝玉准备的妾的人选。从培养两个人的工作属性看,袭人是李嬷嬷保姆接班人,晴雯却是红袖添香,锦上添花的知情知趣人。

贾母的安排,王夫人一清二楚,却完全不同意。王夫人眼中,袭人尽心尽力,一心为了贾宝玉而操心努力。晴雯却烟视媚行,巧言令色教唆贾宝玉不学好。王夫人因此偷偷将袭人从贾母房中划掉,归到自己名下。甚至自己给开工资,彻彻底底成为王夫人私人的丫头,给她准姨娘的位分照顾贾宝玉日常一切。从此,袭人与贾母再无关系。对于晴雯,王夫人则毫不留情,不但派麝月日常紧跟在晴雯身边,坚决不让她与贾宝玉有独处机会,更不断收集资料,等待时机成熟,就要除掉晴雯。

【二】

想睡觉有人送枕头。绣春囊的出现,给了王夫人整顿怡红院的机会。抄检大观园从哪方面看,都不应该进行。此举邢夫人和王夫人都懂。可邢夫人为了看王夫人笑话努力推动此事,不想正中王夫人下怀。王夫人借机抄检大观园,将责任推给邢夫人,主要目的是收拾怡红院贾宝玉身边。

王夫人雷嗔电怒撵走了怡红院早都看不上眼的晴雯、四儿、芳官等。难得行使她荣国府当家人的权威,谁都不敢劝,也不能劝。这是她等待已久的时刻,也是她长期在贾母压制下的一次怨气发泄。

宝玉及到了怡红院,只见一群人在那里,王夫人在屋里坐着,一脸怒色,见宝玉也不理。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才架起来去了。王夫人吩咐,只许把她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

王夫人撵晴雯的样子,毫不留情,一点不顾及贾母的面子,铁了心驳了贾母颜面。而且她将贾母的丫头先斩后奏撵走,显然是硬刚上贾母。贾母虽不管事,却绝不是耳聋眼盲之人。抄检大观园如此大动静,贾母必然知道。

【三】

王夫人汇报贾母打发了晴雯,说晴雯大了,性子不好,为人懒,又得了痨病放了出去。贾母的反应是:晴雯那丫头,我看着甚好,谁知竟变了。贾母在王夫人说晴雯性子不好,又懒,又病的时候已经不满,王夫人说不好,贾母却说甚好!其后王夫人又汇报把袭人划拨到自己名下,进了位分,变成每月二两月钱的准姨娘,贾母更是不满。

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她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

贾母笑着说的话却全然不是赞同。对被撵走的晴雯,贾母说“甚好”,对晋升的袭人,贾母却说“岂有大错误的”!如此话里有话,根本是不同意王夫人的意见。而且明知道王夫人回禀她是想给袭人明路,只要她同意就让贾宝玉收房了。贾母偏偏装不知道:

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

可怜袭人已经晋升了一两年,就差个名份了,贾母一点头,也就从花姑娘变成花姨娘。谁想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四】

王夫人在进袭人位分撵走晴雯这两件事上全都是先斩后奏。事情办完了再告诉贾母,贾母也是无可奈何。毕竟两个丫头都是小事,王夫人背后反对宝黛姻缘才是最终目的,对此二人心知肚明。所以贾母随后又说:

我为此也担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她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贾母颠倒黑白说贾宝玉不知道男女之事。还说自己细细查试过了,就是告诫王夫人,此事到此为止。你心里想的那些宝玉黛玉的事子虚乌有,我来担保,要是再做小动作,就没完!

随着贾母年纪越大,王夫人确实表现出更强势的架势,处理晴雯先斩后奏,家庭困难也百般遮掩。贾母对此深知,也不满意。可大家庭的关系就是如此,不撕破脸不会发火,真撕破脸,贾母也不客气。贾赦要鸳鸯,贾母大怒骂了王夫人,就是对双方的警告。但这事点到即止就可,天天用反倒不好。王夫人之所以擅自做主,还是欺负贾母老了,这是没办法的事。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王夫人撵走晴雯,不怕得罪贾母吗?

谢谢邀请!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贾母说过的一句话,破有些类似于她对自己人生的总结。

贾母也笑道:“可是,我哪里记得什么抱着背着的,提起这些事来,不由我不生气!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从没经过这些事。”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多年媳妇熬成婆”,可是,当你熬成婆的时候,你会发现上面还有婆婆,你虽然成了婆婆了,你还是人家的媳妇,某些地方还受婆婆管束着。王夫人已经做了婆婆多年,自己早就当了奶奶,但是,每日晨昏定醒,遇大事汇报,这是必须的。但是,随着贾母的逐步放权,王夫人显然想获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把更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她这样的做法,不是驱赶晴雯的时候才开始,而是在提拔袭人的时候,甚至更早以前就开始了。

应该说从元春发放端午节的赏赐就开始了,王夫人在感觉自己不是贾母的对手的时候拉上了元春。后来,她敢将袭人提到相当于姨娘的位置,几年的时光里都没有跟贾母说过,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跟贾母明确的对抗。如果她是一位温良恭俭让的媳妇,那么在作这个决定之前也是应该先禀告贾母的,毕竟这样的事一旦决定了就不好收回的。

她能对袭人如此,那么对晴雯如此也就不奇怪。说明王夫人早已经摆脱贾母的掌控,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事了。而贾母因为年迈,对家里的事越来越放手,自然也就越来越不会插手这些事了。

想象一下,人生就像是一根抛物线,从低点开始往上走,在某一个地点到达了巅峰。然后开始往下行。对于早已有了重孙子媳妇的贾母来说,她的人生已经开始往下行,而王夫人正处于抛物线的顶点。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拉锯式的对抗,你放下一点,我就拉过一点,直到最后全拉了过来。这时候的王夫人,对贾母只是维持着表面上的尊敬,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什么了。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