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府最后的崩溃是什么时候开始显现的?

《红楼梦》一书中,贾府从最初的声名赫赫、远近闻名的名门望族,到元春封妃的烈火烹油、鼎盛至极,到最后的抄家之祸,子孙流散,盛极而衰的转折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显现出来的呢?

也许很多人会说是由贾元春在宫中失势死亡开始的。但我认为贾府就像一个到了年纪的老人,贾元春的封妃更像是打了一剂强心针,一时之间看上去是好了些,其实根本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该来的那一天早晚还是会来到,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贾府的崩溃和败亡其实早有征兆,这都被《红楼梦》的作者巧妙地埋伏在了一个个不起眼的细节里。让我为你一一拈来。

细节一:一顿饭里看末世;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看似作者絮絮叨叨拉些家常,用不甚短的篇幅说了一顿饭的事情,初初读来不甚在意,后来却觉得很不平常。

那时由王夫人主导的抄捡大观园行动刚刚结束,薛宝钗借机搬出大观园,一向交好的江南甄家被抄了家,正是乌云密布,山雨欲来的景象。

尤氏到贾母处问安,正巧碰到贾母用饭,贾母见桌上还有各房另外孝敬她的菜色,当即就说这些规矩都可以免了,眼下不像以前的光景啦!贾母说话一向中肯,何况这是在自己儿媳小辈眼前,无须避讳遮掩。她说眼下不如以前,那便是真不能和从前比了。

这时候很搞笑的一幕出现了,因为尤氏留下来吃饭,却被贾母发现她盛了一碗下人吃的白粳米饭。是下人的失误吗?并不是的。

贾母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鸳鸯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王夫人忙回道:"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贾母笑道:"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 来。"

我想这个时候的当家王夫人肯定也很尴尬和无奈吧!听听这解释是多么的苍白和无力呀!在外人眼里看去富得流油、金银成山的贾家,竟然也要“可着头做帽子”,数着人头做饭;只因为饭桌上临时多加了一位姑娘,饭便不够吃了。虽说贾母老人精,迅速用笑话化解了尴尬的场面,但是在她老人家心里,多少还是留下了些许悲凉吧!

细节二:几支人参知衰荣;

凤姐生病,要配的药里用到人参,王夫人在自己屋里翻箱倒柜地找寻,也没找到合适的;打发人问凤姐,凤姐说没有了;又问邢夫人,邢夫人也回说没有;最后不得已,到贾母处找,贾母那里有是有,找了一大包出来,谁知道却给医生退了回来,说不能用,为什么呢?

”这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如今就连三十换也不能得这样的了,但年代太陈了。这东西比别的不同,凭是怎样好的,只过一百年后,便自己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性力的了。“

这看似是医生口吻,谈论的是人参;换个角度来看,又何尝不是在虚借人参,实论贾府呢?百年望族,一朝败落,不管他当年多么的风光无限,经历了时光的无情洗礼,他终归还是要腐朽、最后消失在岁月的长河里。

人生如梦,概莫如些。

细节三:“鸡儿吃了过年粮”;

《红楼梦》接近八十回的时候,贾府的经济开始频繁开始出现危机,甚至到了捉襟见肘的境地。何以见得呢?因为管家的贾琏在青黄不接、无钱可用的情况下,开始盯上了贾母的私房钱。

贾琏是这样和贾母的贴身大丫环鸳鸯说的:

"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 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俗语说,`求人不如求己"。说不得,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

贾琏说的这一番话,有几成真?我认为纵然不说十成十,至少也有九成真。只因贾琏若是想要取得鸳鸯的信任,帮他这个帮,当然不能虚托说辞,必定是实言以告。

那么根据贾琏的话来看,贾府此时就剩下一个空壳而已;不但没有了储蓄,借用凤姐的一句话来说,更是”鸡儿吃了过年粮“;内耗重,人情多,贾琏和凤姐两口子就是诸葛孔明再世,恐怕也回天乏术;贾母那句:”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 来“,可谓是一语成籖。

结语:从小细节看大问题,正是这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堆积出了贾府败亡的必然。吾辈当以《红楼梦》中的贾府为镜,居盛世,思危亡,锐意进取,方能开创太平盛世。

《红楼梦》中,贾府最后的崩溃是什么时候开始显现的?

贾府为贾母祝八十大寿之时,贾府内部多年积蓄的各种问题浮出水面,最突出的问题是财政空虚到已经要偷偷的去当贾母的体己筹现银了。

更大的问题是贾府外部的政治环境开始恶化了,元妃显然在宫中失宠了,各路太监们纷纷来贾府“借钱”,多的开口就是上千两银子,贾琏凤姐已经穷于应付。贾元春的得宠封妃,是伴随着她的亲舅舅王子腾政治权力的升迁而至的。贾母寿辰之后,林之孝的来报贾琏“才打听得雨村降了,却不知因何事。”,对贾府来说这应该是坏消息中的坏消息,宁荣二府与这个贾雨村走得都太近了“一时难以疏远”。不久之后,贾府的世交甄家被抄了家。

管家林之孝和贾琏闲话起家道艰难,政治上的无望和危险,更加意味着经济上的空虚失去了可能的弥补途径,贾府开源无望就必须马上考虑节流了。

原文:(林之孝)便趁势又说:“人口太重了,不如拣个空日回明老太太老爷,把这些出过力的老家人,用不着的开恩放几家出去。一则他们各有营运,二则家里一年也省些口粮月钱。再者,里头的姑娘也太多。俗语说:一时比不得一时,如今说不得先时的例了,少不得大家委屈些,该使八个的使六个,该使四个的便使两个。若各房算起来,一年也可以省得许多月米月钱。况且里头的女孩子们一半都太大了,也该配人的配人。”

贾府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哀败已经开始难以掩盖了,“裁员”节流降低费用开资迫在眉睫! 赵姨娘替儿子贾环向贾政老爷讨彩霞,于是引发小鹊去怡红院告密。为了逃避贾政老爷问书,晴雯借口看见有人在怡红院跳墙吓坏了宝玉教唆宝玉“装病”。 由宝玉“装病”引发了贾母亲自主持大观园查赌,查出三个大头家每人四十大板撵出去,八个小头家每人二十大板、革去三月月钱拨入圊厕行内(扫厕所、刷马桶)。 贾母开启了治理大观园管理乱象、铁血行动,打响了大观园“裁员”的第一枪。

贾母亲自主持了大观园查赌之后,几天正巧邢夫人拾到了“绣春囊”,于是王夫人便连续作战紧跟在贾母之后主持抄检大观园,接着清理怡红院撵走晴雯、芳官、四儿和所有小戏子。 贾府为贾母老祖完农历八月初三祝寿,几天之后贾母查赌、再过几天农历八月十二抄检大观园,三件大事在前后不到十天的时间发生了。

贾母查赌大观园“裁员”了十几个婆子们,王夫人抄检大观园“裁员”了十几个丫头们。 其实,在王夫人决定釆纳王善宝家的提议抄检大观园之前,凤姐对王夫人也有一个更合理稳妥的建议,逐个“裁员”丫头们。

原文:凤姐道:“……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能得个实在。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如今惟有趁着赌钱的因由革了许多的人这个空儿,把周瑞媳妇旺儿媳妇等四五个贴近不能走话的人安插在园里,以查赌为由。再如今他们的丫头也太多了,保不住人大心大生事作耗等闹出来,反悔不及了。如今若无故裁革,不但姑娘们委屈,就连太太和我也过不去。不如趁此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磨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人。一则保得住没有别的事,二则也可省些用度。”

在王夫人心中最“磨牙难缠的”大观园丫头,当然是她上次跟贾母一起进园逛时遇见的那个模样“有些像你林妹妹、正在骂小丫头”狂样子的丫头。凤姐也当场向王夫人证实了“晴雯生得好,论举止言语他原有些轻簿,方才太太说的倒很像他。”王夫人对贾母指派给宝玉的晴雯丫头或许早就看不顺眼了,那么王夫人除掉晴雯的过程就像一个耐心等待的“狙击手”蹲守已久、一招致命。

贾母亲自出马整顿越来越混乱的大观园,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贾母指派到宝玉屋里的两个丫头,一个袭人被王夫人收了,一个晴雯被王夫人灭了。王夫人先斩后奏不紧不慢的来向贾母汇报抄检大观园清理怡红院的成果,贾母听了只能无话可说。其实经验老道的管家林之孝对主子贾琏的“裁员”建议是温和的因势利导的,凤姐对王夫人的“裁员”建议也是暗访加逐个清除。贾府的三小姐贾探春,对已经处于危机中的贾府内部高层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却还陷入激烈内斗的中,搞起铁血大查赌、铁血大抄检感觉到的是痛心疾首。

原文:探春冷笑道:“……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贾府的崩溃和贾母的暮年一样,正如从老祖宗屋里找出来为凤姐配药的那一大包表面光鲜亮丽、内里糟朽烂木失去了药力的人参,根本无力挽回贾府败落的命运。

《红楼梦》中,贾府最后的崩溃是什么时候开始显现的?

《红楼梦》中,贾府最后的崩溃是什么时候开始显现的呢?其实也就是在说,有哪些征兆预示了贾府的衰败和崩溃.这个曹雪芹并没有明确告诉读者朋友,要很细心才能发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红楼梦》文本中,贾府中的一支宁国府,贾蓉是长孙。但是贾蓉的第一个妻子,秦可卿还没有生孩子,就死了。后来贾蓉续娶了一个,可是几年下来,曹雪芹并没有说他们有孩子,最重要的是贾蓉是宁国府的独苗。这正如贾珍曾经说过的,长房绝灭无人了。虽说女孩在那个时候,并不算宁国府的人,可是贾惜春也是没有成亲就出家了。可以说这样的宁国府即使没有别的任何问题,也必然走向衰败。

接着我们来看荣国府这边。荣国府这边的人口相对多一些,我们先从贾赦这边说起。贾琏和王熙凤只有一个女儿贾巧姐,根本没有儿子。尤二姐曾经怀过一个儿子,可是被王熙凤打下来了,平儿、秋桐更是不敢生儿子。可见贾琏这边差不多算是没人了。还有一个贾琮,从曹雪芹的描写来看,也是一个不成器的主,贾府衰败之后还不知道落到什么地步.

我们再来看贾政这边。贾宝玉和薛宝钗虽然后来成亲了,不过从前八十回文本来看,他们婚后生活应该很不幸福,可能并没有孩子。贾环,也并不会好到哪里去,也不会振兴家业。还有李纨母子,可是从曹雪芹所写的“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来看,贾兰也是英年早逝。并且贾府的女儿们也是死的死,远嫁的远嫁,也不是很兴盛。这样的贾府还能兴盛下去么?

由此可知,贾府即使没有其他问题,也是必然衰败的。这就是大家经常说的“钱没了可以挣,人没了就什么也没了”。可见以上征兆的出现,就显示贾府开始走向崩溃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