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为何不向贾母求救?

书中交代了晴雯的来历,晴雯是赖嬷嬷买来孝敬给贾母的,贾母因为喜欢,就给了宝玉使唤,后来王夫人背着婆婆撵走了晴雯,还安了一个勾引主子的罪名。 那么晴雯为何不向贾母求救呢?

因为一个绣春囊,在王善保家的等人挑唆之下,王夫人一来面子上挂不住,二来正好借此机会好好整顿一次大观园,以行袭人此前提过的“君子妨不然”之建议。

大观园被抄检,司棋首当其冲被清理,也是给王善保家的好一顿打脸。而后便是晴雯、芳官、四儿等人。他人尤可,晴雯却不一样了,因为她此时正好患病,被撵出后由原先的金枕绣被变成了芦席土炕,饱饫烹宰变成了饥餍糟糠,经过这么一折腾好像愁柳迎暴风,怯花禁骤雨,晴雯因此香消玉殒。

晴雯被撵后,王夫人向贾母汇报时,贾母道:“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贾母原是有意将晴雯作宝玉姨娘的,而贾母喜爱的人都是言语爽利、模样俏丽的女孩,比如林黛玉,王熙凤,史湘云等。所以贾母对于晴雯是高看一眼的。

既是如此,晴雯为何在被撵时不去跟贾母求救呢?我想主要原因起码有几个:

首年,贾母虽然有将晴雯做宝玉姨娘的打算,可是晴雯是不知道的。根据贾府的规矩,公子爷大了会在其房里放一两个“屋里人”,以在照顾公子爷生活起居之于解决他的生理需求。可是对于这种规矩主子们都是默默挑一两个俏丽的放小主子房里,因为按照人皆爱美的习惯,小主人如果有需要一般找的都是最俏丽这个,长辈们不会直接告诉这个丫鬟,你就是那个通房丫头,一来姑娘们都有羞耻心,二来也为了不让这个丫头持宠而娇。

所以晴雯是不会知道贾母这番心意的,她自然不会想到求贾母。

其次,王夫人行事突然,晴雯没有应变的机会。

王夫人此番前来完全没有征兆,怒冲冲便来了,连宝玉都给当头一棒。王夫人当场就将几个丫头撵出,大家完全没有回旋的余地,晴雯一出怡红院就只能奔着表哥房里去,谈何见贾母呢?

再次,晴雯此时带病在身,而在第五十一回晴雯看病一节,我们知道贾府下人生病是要回家休养的,避免大家受到感染,更别提去见贾母这个老人家了,那就是失大礼。当然,晴雯此时更因病重,连路都走不稳,怎么去找贾母呢?

再再次,王夫人此番有备而来,我们看看王夫人撵走她们前是怎么做的?把几个丫头平日里所说的,所做的都翻了个遍,据她所言,她在怡红院是有“心耳神意"的,晴雯之前挑唆宝玉装病逃学,这种行为实在不该一个丫头所为,她自知有错在先,连贾母知道了也不会饶她。

最后,晴雯的身份不足以令贾母与王夫人明面交锋。

贾母虽是贾府最高统治者,但此时已退居二线,由王夫人掌权,王熙凤执行理家之权。纵观全文,我们极少看到贾母对贾府的管理指手画脚,只因她懂得“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她为何不乐的自在?即便看到最疼爱的外孙女黛玉的纱窗旧了,也仅仅提醒一句而已,没有责备的语气。

对比黛玉,晴雯实在微不足道。再说王夫人此番前来自然做好了说辞,贾母即便听出王夫人是先斩后奏又撒谎,但也只能默认了,她能如何?为一个丫头与王夫人公开翻脸?那不是一个睿智的贵族老太太的作风。晴雯自然深知此理,如果说贾母弃卒保车,她只能是那颗“卒”。

说一万道一千,只能叹晴雯虽在贾府工作这么久,却不知道在这深不见底的小江湖中独善其身,反而处处树敌、任性自我,终究被人抓住把柄除之而后快了。

晴雯为何不向贾母求救?

晴雯美丽伶俐,针线又好,是贾母指给宝玉的人,俗话说,打狗也得看主人,为了表示尊重,王夫人应该禀报了贾母,再处置晴雯才是,可是,王夫人却先斩后奏,直接将晴雯赶出了大观园,为什么晴雯不向贾母求救呢?

其实晴雯也不是不想,但是她却没有机会。王夫人是当权者,实权派。她做出越轨逾矩,谁又敢禀报贾太君?事实上,晴雯被赶出以后,住在他的姑舅哥那儿,但慑于王夫人淫威,大观园里的姐妹却是连探望一回都没有的。就是宝玉,想要去看望她,婆子还说"怕王夫人知道”,还是宝玉百般央告,又许了钱,才有婆子带他去。

再者,在贾母眼里,晴雯再好,也不过是个下人。因此,在王夫人向她谎说晴雯得了女儿痨,办事不沉重时,她并没有揭穿王夫人。晴雯别说没有向贾母求救。纵是将信捎了进去,贾母在下人面前,也要维护王夫人脸面,并不会明着为难王夫人。

另外,请问在大观园里的人缘儿并不好,经常的打骂丫鬟婆子,因此,她被赶出的时候,许多婆子媳妇,拍手称好。别说晴雯没有机会向贾母求救,就是有,也会被那些婆子媳妇们拦下来。

晴雯为何不向贾母求救?

晴雯不求救于贾母,说明她不是心有丘壑的人。

晴雯相貌好,聪明伶俐起来嘴不饶人,仗着和宝玉的关系好又是老太太那边的人,得罪了一众丫鬟婆子也不自知。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晴雯一生的总结,她忘了自己的身份。青春貌美却心思单纯,眼里藏不住沙子的姑娘,不懂得韬光养晦。怎么会求救贾母呢?

她是赖嬷嬷买来的丫头,贾母见了喜欢,便在贾母处侍候。后来给了宝玉房里做大丫鬟。

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晴雯的性格给自己造成了很多障碍。被告密赶出贾府也是性格使然。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

晴雯也曾尝试为自己辩白,但回天无力。她不知道,上次王夫人看到晴雯教训小丫鬟,看她样子又长得像林妹妹,已经记在心。若不是当时和贾母一起,早就被赶出去了。

“我不大到寶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寶玉在一處,好歹我不能知道……我閒著還要作老太太屋里的針線,所以寶玉的事竟不曾留心。太太既怪,從此后我留心就是了。”

可怜心高气傲的晴雯,清白女儿身被污蔑是狐狸精,带病被撵出了贾府,最后一命呜呼。

晴雯为何不向贾母求救?

谢谢邀请!

曹公在写《红楼梦》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晴雯和袭人,就是一对很好的对比的例子。袭人她很早就懂得了为自己的将来谋划,所以尽管她是贾母派给宝玉的丫头,但她还是利用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抱紧了王夫人的大腿,这样一来,就给自己一个双保险,将来有关她去向的决定不管是贾母还是王夫人说了算,她都有可依靠之人。

晴雯恰恰跟袭人相反,她只为情而生。晴者情也!在她的眼里只有宝玉,她也一直觉得只要自己对宝玉一心一意,就不用再去操什么心了。贾母当初将晴雯给宝玉的时候,虽然没有明跟她说什么,但是,我们从后来贾母口中所说的“只有晴雯还配给宝玉使得”应该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在贾母眼里,晴雯是宝玉妾的不二人选。

在晴雯的眼里,袭人就是那“西洋哈巴点子”,这话说得不可谓不严重,袭人怎么可能不恨她。我们从晴雯被赶走后宝玉和袭人的一番对话还可以看出,袭人气到那时候还没消呢。

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了。”

袭人大概是憋了太久的气了,所以听到宝玉一番话,实在是气不过,说出这样的话来。

作者说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以晴雯的个性,她是不屑向任何人求救的。更何况,到了王夫人赶晴雯的时候,晴雯几乎已经是病入膏肓,无力求援,几日水米不进,连下床的力气都没有了。再则,以晴雯的聪明,她也会明白贾母不会为了她去跟王夫人翻脸,如果贾母真的这样做,那以后贾母和王夫人间关系如何相处?

所以晴雯不会也不可能向贾母求救,而悲剧的魅力就在于人物的走向总是在自己无力掌控的边缘,谁都无可奈何。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晴雯为何不向贾母求救?

晴雯不仅不会像贾母求救,他更是不会向任何人求救的,这也正是他判词中“心比天高”的写照。

1.能力 晴雯生来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他的生存是凭借他的能力,而贾母就是看到了他这个能力,才把他放到宝玉的屋里,病补孔雀裘就是一个写照。

2.相貌 当然,美丽也是他得天独厚的一个条件,这个条件也满足了贾母的心理需求。可是这个条件偏偏没有被王夫人所看中。

3.做人 晴雯做人,可以说是一个光明磊落者,他心目中有一个标尺,就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他绝不沾染宝玉,这也使得多姑娘知道真相以后,完全出乎他的预料,多姑娘也因此从心底里佩服宝玉和晴雯了。

晴雯他要做自己,并且完全愿意承担自己所说所行的后果,这是谁也不能够动摇的属于他的生命追求。

另外,在贾府中,每个人的活动都是有一定的范围的,不是有一个婆子要为宝玉吹热的汤吗,结果被逐出门,又有小红,她竟然进到宝玉的屋子,结果又是被大丫头们臭骂一顿。

试想,晴雯和贾母他们在空间上有什么交集呢,这样即使晴雯想见贾母能够见得到吗,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如果有这种可能性的话,王夫人是否也会安排人来监视晴雯呢?

这就是说,在主观上晴雯根本就不想去求贾母,在客观上晴雯也不可能求到贾母。

结论 : 晴雯根本就不会向贾母求救的。

晴雯为何不向贾母求救?

问题:晴雯为何不向贾母或贾宝玉求救?

抄检大观园前王夫人叫晴雯去训话,骂晴雯轻狂,是病西施,是狐狸精,把贾宝玉勾引坏了,看明天揭了你的皮。晴雯知道事情不妙,为什么不向贾母求救呢?总的来说应该是有以下这些原因:

【一】晴雯的高傲刚烈的性格决定了她不会去求人,如果去低三下四的求人那就不是晴雯了。另外她长得标致,聪明伶俐,又深得贾母和贾宝玉的喜欢,这一点让她有着比别的丫头更多的优越感。她的这一性格与探春、林黛玉有点类似,都是那种清高的不愿求人的性格。

【二】王夫人已经安排有人监护,即使想去求救,也无法脱身。王夫人对王善保家的说过:“你们进去,好生防她几日--”,“既是老太太给宝玉的,我明日回了老太太,再撵你”。王夫人已经作了安排,她现在被人看管着。何况她现在病了好几天,也没有体力走路了。

【三】即使托别人帮忙去告诉贾母,除了贾宝玉,恐怕没有人敢去,谁个不怕王夫人,谁敢担这个风险。就是贾宝玉,她也不敢得罪她母亲去为晴雯求情。再说贾母若是要“丢卒保车”怎么办?难道贾母为了晴雯这个下人,就敢与自己的儿媳王夫人撕破脸。晴雯还不是鸳鸯,她还没有那么大的面子。

【四】再说晴雯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性质有那么严重。以为就是教训一下,或者赶出怡红院,换个地方。谁知是开除,等到开除直接就从被窝里拉出来驾走了。这次行动迅速,晴雯又在病中,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晴雯根本还没有反应过来。

【五】退一万步讲,除了贾府,外头就找不到一条活路。晴雯没想到,人就是活的一口气,谁知人已经扛不住了。冤枉是最伤人心的,她和贾宝玉根本没有见不得人的事,像袭人那样与贾宝玉做了那事的还好好的,她真有点想不通。就这想不通才伤人她被赶出大观园后,住在表兄嫂子家里。贾宝玉冒着风险去看了一回。晴雯挣扎着咬下二三寸长的指甲赠送与她,并交换了贴身的小棉袄,也算了却点心愿,也算是作了人生最后的告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