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和熙凤竟有血缘关系是表姐妹,为何她们从来不说话?
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红楼梦》不愧是一部宝库哈,竟然能挖掘出这么多问题,其博大精深、其深入人心,可见一斑。
红楼梦里四大家族贾、王、薛、史是互相有姻亲关系的,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出自“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王夫人、薜姨妈是同胞姐妹,王熙凤是她们两人的内侄女,三人均出自“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所以王熙凤与薛宝钗是姑舅表姐妹,的确有很近的血缘关系。
仔细想想整部《红楼梦》,风姐姐与宝姐姐之间直接对话的描写确实很少,可以理解为没有。但这只不过是作者在剧情安排中的虚实取舍写法,真景实地里不会没有,没写出来罢了,为什么?曹公觉得没必要!你想啊,她们是姑舅表姐妹,年龄相差不大,私下里应该亲密无间、有说不完的知心话才对,从她们互相叫对方为“宝丫头”、“风丫头”的称呼上来看,也的确比较亲近。
然而,她们又是绝顶聪明的两个人,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两钗,一个是贾府里手握重权、八面威风的当家二奶奶,一个是举止端庄、大智若愚的贵族小姐,且是两姨表姊妹,关系又十分微妙。
我们知道,贾母有两子一女,长子贾赦,王熙凤是贾琏之妻、贾赦的儿媳;次子贾政,其妻王夫人把家政大权全权交给王熙凤掌管,就是说,王熙凤是一肩双挑,掌管整个荣国府。贾宝玉一旦成年娶妻,王熙凤就得归还权利,薛宝钗是宝二奶奶的潜在人选,面对聪明又有心机宝姑娘,王熙凤心存忌惮,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后路,利益之下无亲疏。正是因为如此,在人多嘴杂、关系错综复杂的贾府里,她们选择避嫌,避免馋言避免正面冲突。
贾母的女儿贾敏,就是林黛玉的母亲,王熙凤与林黛玉之间的关系不是今天的重点,留待以后有机会再叙。
虽然王熙凤与薛宝钗很少直接对话,但是间接对话还是有的,比如在宝玉讽剌薛宝钗“体丰”像杨贵妃那一回里,宝钗回怼的场面比较热辣,王熙凤就接话说“这么大热的天,谁还吃生姜呢?”再比如在宝玉挨打后要吃小莲叶莲蓬的汤圆,王熙凤要做东道被贾母打趣后,宝钗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再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去”,这话说得何等巧妙,既奉承了贾母,又替王熙凤圆了场,配合起来实在是天衣无缝。
宝钗和熙凤竟有血缘关系是表姐妹,为何她们从来不说话?
姑舅姊妺凤姐和宝钗是真正有着“我们王家”血缘关系的表姐妹,可是在通篇《红楼梦》中几乎找不不到她们两个人单独的对话。凤姐对宝钗个性的看法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宝钗相对沉默的个性当然是凤姐宝钗表姊妺之间没有更多语言交流的原因之一。
凤姐跟宝钗之间的缺乏语言交流,因为凤姐是“拥黛派”,自然就会疏远宝钗吗?
其实凤姐是讨好贾母派,不论凤姐内心是否真的是“拥黛派”,贾母贾政王夫人真定下了宝钗做“宝二奶奶”这事儿,凤姐做为一个帮手贾政王夫人做荣国府内务“执行经理”的管家媳妇又能怎样呢? 除了顺从执行,还是服从执行。
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就是直接打大观园管家凤姐的脸,凤姐立马领会执行,并且还不忘体贴王夫人心意不抄王家亲戚薛宝钗住的蘅芜苑。凤姐姓王,一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儿”保护“我们王家”和自家亲戚宝钗是她的基本立场。
凤姐作为管家媳妇,宝黛钗这三位在贾府中的地位排序在凤姐心里是门儿清的。
第一、宝玉是贾府中的第一大宝贝,荣国府当家人贾政王夫人的唯一嫡子、老祖宗贾母最心爱的凤凰宝贝蛋。
第二、黛玉是贾母“唯爱”的女儿贾敏的遗孤、贾政王夫人的内侄女,荣国府承担全部监护责任的表小姐。贾母称为“两个玉儿”之一的第二大宝贝。
第三、其实宝钗还根本排不上第三,前面还有贾府本家小姐三春、史太君贾母的娘家孙小姐史湘云。论着亲疏和辈份排下来,这才能轮到荣国府内当家王夫人姐妹的女儿、荣国府的外戚贾政王夫人的外侄女、凤姐本人的娘家表妺薛宝钗。 且不说性格投不投合、相处的时间长短,单单论理薛宝钗也是排序最靠后的表小姐了。更重要的是虽然贾母、政老爷一开始就主动留了薛家人在贾府住下,薛姨妈立刻就表示了一应费用薛家自理。
凤姐做为当家媳妇,她当然明白荣国府对林黛玉是要负起全部责任的,对薛宝钗的照顾只是待客之道,这点分寸拿捏凤姐执行到位的能力还是绰绰有余的。更何况是薛宝钗是凤姐自己的娘家表妹,做荣府当家媳妇的凤姐更要有意避嫌绝对不偏袒才好。 然而凤姐内心当然也时时都明白,薛宝钗是她口中时时念叨的“我们王家”的血缘亲戚呀!
然而凤姐和宝钗却又是相互之间把对方看得最明白的两个人,凤姐两次调侃宝黛关系似乎都是有意当着宝钗的面进行的。
第二十五回、凤姐李纨宝钗这三个荣国府的“正牌媳妇”(宝钗是未来的“正牌媳妇”)正在怡红院里有说有笑的看望被贾环烫了脸的宝玉,这时黛玉一个人也来了。此次凤姐当着李纨宝钗和宝玉的面调侃起黛玉“吃茶”来,黛玉涨红了脸,李纨说凤姐“诙谐是好的”,黛玉的回应是说凤姐“贫嘴贱舌讨人厌”。凤姐还继续穷追猛打“你给我们家作媳妇还亏负你么?”,黛玉息得要走,还是宝钗拉住了黛玉。
第三十回、凤姐拉着已经自动和好的宝黛来见贾母,正好宝钗也在场。凤姐一句“黄鹰抓住穿的鹞子的脚,都扣了环了。”,说得黛玉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宝玉尴尬的找宝钗搭讪结果被宝钗讥讽“负荆请罪”。宝黛双羞红了脸,凤姐又调侃宝黛“吃生姜”脸上热辣辣的。
第三十五回、宝玉挨打之后,黛玉想到凤姐是专为讨好老太太和太太“打花胡哨”的,贾母说凤姐是“嘴乖的也有一宗可嫌的,倒不如不说话的好。”。事实上在贾宝玉的婚事上,无论凤姐的内心有什么样的倾向性,并且凤姐把宝黛“私情”拿出来示众,对成就“宝黛姻缘”不但不利,而且有害。
第三十五回、贾母和宝钗还在怡红院里当众互赞,之后听了贾母的话凤姐再也没有拿宝黛关系开过玩笑了,反而跟风贾母详问宝琴八字,说想要为宝琴做媒。
非但如此,第五十四回凤姐元宵节家宴上黛玉当众给宝玉“喂酒”,凤姐立即提醒“宝玉别喝冷酒”,贾母紧接着“掰谎”痛斥“私情”。
事实上,凤姐对王夫人是服从和维护的,宝钗的态度是对“自己人”的表面疏离和实际的维护,内心深处的心知肚明的默契。而凤姐对贾母是细心揣摩投其所好,对黛玉也是一种试探观察和根据情况适时调整的态度。 宝钗几乎是个面面俱到的人,她对贾府里的每一个人的好似乎都可以分析出背后功利的目的来。 薛家投靠借住在贾府,贾府上上下下的人 当然都可以是宝钗“讨好”的对象,就连曾经的“情敌”黛玉也与宝钗结为了姐妺。
宝钗也悄悄维护“自己人”,贫寒的邢岫烟是薛蝌的未婚妻,宝钗小心翼翼的呵护她同时避免得罪她的姑妈邢夫人。
宝钗唯一拿来调侃过的一个人,是贾府中的红人凤姐。
第三十五回、为了讨好老祖宗贾母,宝钗用凤姐这个“我们王家人”亲姑舅表姐来垫底。
原文: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第四十二回、宝钗为了赞美黛玉,凤姐又一次被拿出来垫底。
原文: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亏她想得倒也快”。
贾府中宝钗唯一得罪过的人就是贾宝玉了。 宝钗对宝玉是真心实意的,不然也不会明知道宝玉最烦“混帐话”还会去当讨人嫌劝他,而不是为了讨好宝玉有意避开“混帐话”少说或者根本不说。
其实宝钗对人的态度是“内外有别”的,对于凤姐和宝玉这样在她心目中的“自己人”,宝钗拿凤姐来垫垫底、对宝玉这个亲二姨弟兄该劝的时候“忠言逆耳利于行”说话也就不避违什么,那怕是“中二病患者”贾宝玉听了会不高兴。 宝钗的分寸感是亲疏在别的,不是“自己人”好不好根本都不会说你什么的。
也由此看来宝钗“审”黛玉,真是因为看得上黛玉,愿意与黛玉更亲近,并非表面敷衍才会对黛玉也说出“逆耳之言”来。
《红楼梦》中唯有第七十七回凤姐病了需要人参配药,而贾母找出来的人参已经是“糟朽烂木”失去药性,宝钗主动跟王夫人说去参行取原枝人参送来。
第七十八回、宝钗搬出大观园后,凤姐对王夫人说宝钗搬走“也是应该避嫌疑的”。王夫人专门请宝钗来和凤姐一起劝她仍然搬回来住,宝钗却正式向王夫人请辞了,凤姐又对王夫人说“依我的主意,竟不必强他了。”,王夫人觉得宝钗的话有道理也同意了。
可见血亲表姐妹凤姐和宝钗彼此的理解和默契,王夫人凤姐和宝钗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了是“自己人”的相互配合与支持。
宝钗和熙凤竟有血缘关系是表姐妹,为何她们从来不说话?
性格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利益也不同,所以无太多的话,但交集并不少,这与作者创作时的另一面的意图有关,多读几遍便知。熙凤与宝钗代表的政治、利益集团不同。
宝钗和熙凤竟有血缘关系是表姐妹,为何她们从来不说话?
人以群分,宝钗和凤姐不是一类人。凤姐外向活泼,喜欢逗趣。热闹欢腾是凤姐的生活。宝钗却不是她的心是冷的,在好笑的笑话她都能看出本质。可以说宝钗是个无趣之人。凤姐的幽默在宝钗那里得不到回应,也就不怎么和她说笑了。
凤姐因为金玉良缘也会远着宝钗,如果宝钗做了宝二奶奶那管家之权就会落到宝钗手里。这也是凤姐不愿意的 。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