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什么不让鸳鸯照顾黛玉?

鸳鸯在贾府活动能量要比紫娟大得多,为什么不让鸳鸯照顾黛玉呢,这要比紫娟好很多。

众所周知,贾母一直很疼黛玉,她在贾府享受的待遇与宝玉并没有区别。那么问题来了,贾母如此疼爱黛玉,为什么在黛玉进贾府时,贾母没有让自己身边最得力的丫鬟鸳鸯照顾黛玉呢?

按理来说,鸳鸯年纪大一些,比紫鹃和雪雁年长,让她照顾黛玉,其实最合适不过了。但贾母偏偏不让,这里有三个原因。

第一、贾母自己离不开鸳鸯。

谁都知道,鸳鸯跟随贾母多年,是贾母的总钥匙。贾母忘记的,鸳鸯能记得。鸳鸯名为丫鬟,实际是贾母的左右手。

贾母喜欢鸳鸯,信任鸳鸯,鸳鸯都到了婚配的年龄了,但贾母仍舍不得放她走。这样的人,又怎机会让她离开自己左右?

黛玉也是贾母心坎儿上的人,但贾母有自己的筹谋。黛玉没有鸳鸯,同样可以被照顾的很好,但自己就不行了。自己没了鸳鸯,是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着。自己不好了,她的心肝宝贝又如何能好?

黛玉不是贾府子孙,孤身一人寄居贾府,真正关心她的,除了宝玉,只有贾母了。她是黛玉的大树,树倒了,树底下的花花草草没了遮挡风雨的大树,不日也会被风吹走,被雨淋湿,被太阳晒死的。

因此,对贾母而言,只有自己被照顾好了,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她才能更好地保全黛玉。

第二、鸳鸯照顾黛玉不妥。

这似乎有点矛盾,怎么会不妥呢?鸳鸯年长,照顾黛玉再合适不过,贾母是这样考虑的。

黛玉年小,正是少女天真烂漫时。她需要同龄人的陪伴,尤其是同龄少女的陪伴。鸳鸯年大了,而且老成,有她在,黛玉会不自在的。

贾母想保持黛玉最初的童心,就如同当初自己教养女儿贾敏那般,她喜欢看到女孩子无忧无虑的成长。鸳鸯一旦呆在黛玉的身边,黛玉会不自在,做什么都规规矩矩的,这样就失去了童心,没有了童趣。

一个失去了天真烂漫的黛玉,是贾母不喜欢的。正因为贾母了解鸳鸯,也了解黛玉,所以才选派了别的人。紫鹃与黛玉年纪相仿,彼此又谈得来。她们在一起,可以是主仆,也可以是姐妹。

事实证明,贾母的眼光果然极好。紫鹃在一日日照顾黛玉的过程中,和黛玉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她和黛玉相处极好,大大超越了黛玉从老家带来的雪雁。她不仅是黛玉的丫鬟,更是她的知己,是她可以托付重要信物的人。

紫鹃是宝黛爱情忠实的维护者,她不止一次地替黛玉着想,想要促成木石前盟。虽然事与愿违,黛玉也早早夭折,但谁都不可否认,一提起紫鹃,几乎没有人不赞同她待黛玉的忠心,简直是日月可鉴。

正因为有紫鹃的陪伴,才让黛玉的生活有了生气,有了光彩。生命逝去之前,黛玉是不孤单的。因为,她的身边有紫鹃。

更何况,黛玉身边除了紫鹃,还有老家带来的雪雁,还有乳母和一些老嬷嬷,有这些人照顾黛玉已然足够。这些,贾母心里都盘算好的。

什么人去,什么人不该去,老太太的心里有杆秤。有紫鹃,是黛玉遗憾人生的幸运。若非紫鹃,只怕黛玉日常生活中会更不快乐,更加无趣,更加抑郁。

第三、鸳鸯位置关键不宜动。

贾母身边有八个一等丫鬟, 而鸳鸯又是这一等丫鬟中的首席丫鬟,她的位置非常关键,是不能轻易调动的。

从贾琏借当、鸳鸯抗婚、三宣牙牌令等诸回文字可知,鸳鸯身上所肩负的胆子,不是一般丫鬟所能胜任的,她不仅深知贾母饮食喜好,且掌握着贾母的私人财产,一旦她的职位有变,势必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

鸳鸯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董事长秘书,虽然职位也许不是很高,但却非常关键,是个在关键时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物。

更重要的是,贾府是豪门公府,贾母身边的人,尤其像首席丫鬟这样的位置,属于丫鬟之首,无论长相、能力各方面,一定都是拔尖的,其为人处事的公平公正,待人接物的和善可亲,与人相处的善良沉稳……少一个都不行。

贾母身边具备这种条件的,只有鸳鸯,而鸳鸯能有今天的地位,一定也是贾母一点一点提拨上来的,所以用顺了手,就缺她不得。

且对贾母来说,黛玉刚一进府,就把自己最得力的丫鬟调过去,显然太过高调,这对黛玉日后在贾府的生存也是不利的。

作者:拨弦的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贾母为什么不让鸳鸯照顾黛玉?

题主的过个问题应该可以理解成,黛玉是贾母 最爱的小女儿贾敏的遗孤,又是贾母亲自安排从小就接来贾府和宝玉一起“培养感情”的,黛玉是贾母最心疼的外孙女儿,也是贾母心中早已经认定的“宝二奶奶”,贾母为什么没有把自己身边最得力的丫头鸳鸯送给黛玉呢?

封建等级制度是一个非常讲求等级秩序的社会,而鸳鸯是贾母身边的首席大丫头。贾母最爱的贾府嫡孙是宝玉,贾母将自己身边一等丫头中最忠实可靠、勤恳踏实、责任心强的袭人派给宝玉,但袭人的身份待遇仍然是贾母的一等大丫头是高于服待宝玉的其他贴身丫鬟的,袭人派到宝玉屋里算是“借调”使用。

而贾母亲自指派给宝玉的贴身丫鬟晴雯,是赖嬷嬷送给贾母的小丫头,晴雯派给宝玉屋里算是“升级”使用了。袭人在“借调”服侍宝玉之前,先被贾母指派去服侍了湘云。贾母的侄孙女儿湘云是第一个被贾母接来和宝玉一起“培养感情”的,贾母还送了自己的丫头翠缕给湘云,并且有“金麒麟”的湘云应该才是直到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提亲时,贾母心中仍然希望的“宝二奶奶”人选。

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提亲后,贾母当众为宝玉指出“金麒麟”,黛玉当场就为“金麒麟”吃了飞醋。端午节过后第二天湘云来贾府,此时湘云已经有人家相看过了,黛玉还为了“金麒麟”之事担心宝玉和湘云做出“风流佳事”。

由此可见,贾母对待自己的娘家侄孙女儿史湘云,无论是让湘云与宝玉从小一起“培养感情”、派自己的一等大丫头袭人服侍湘云、送自己的丫头翠缕给湘云,还是为宝玉指出“金麒麟”是内心认定“宝二奶奶”人选,这几件事情的安排上史湘云在贾母心中的排序都应该是在外孙女儿林黛玉之前呀!之后还有一个人在贾母心目中的位置甚至超越了史湘云,被贾母更确切的直接认定为“宝二奶奶”的人选,贾母对薛宝琴的宠爱程度直逼最爱的嫡孙贾宝玉。

贾母先是逼着王夫人认宝琴做干女儿,之后又拿出雀金裘和凫靥裘一件给宝玉一件给宝琴,并且直接把宝琴带在自己身边一起住,又直接当众详问薛宝钗的“八字”。

贾母还在为薛蝌和邢岫烟“硬做保山”定亲时,非常明确的对薛姨妈说“我原要说他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一个去了。”,表明了贾母看中薛宝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这一切都只能说明,贾母非常心疼自己的外孙女儿林黛玉,非常关心黛玉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但是在派丫头服侍的待遇上林黛玉却并没有排在史湘云之前,当然更不可能被排在嫡孙贾宝玉之前了。

另外在与宝玉从小“培养感情”的问题上,史湘云也是在林黛玉之前的。贾母心中作为“宝二奶奶”人选的意向,有“金麒麟”的史湘云也比林黛玉要更明确得多了。

当然在前80回中,贾母真正明确表示过“宝二奶奶”人选意向的唯有薛宝琴一人。

所以无论是从贾府“嫡亲”的“规矩”上,从贾母对孙辈们的喜爱程度上,还是所谓与宝玉从小“培养感情”上,从贾母内心中的“宝二奶奶”人选这几个方面去衡量,林黛玉从来都不是贾母心中的第一人或者唯一。

个人以为,林黛玉是贾母在这个世界最最最心疼的人,是贾母心中“宝二奶奶”的不二人选。这只是部分读者在“不可逾越”的原著改编电视剧先入为主之后,在内心留下的错误印象而已。

事实上,想要林黛玉在派丫头服侍的待遇上超越史湘云、也超越贾宝玉。想让贾母把自己身边的首席大丫头鸳鸯指派给自己最最最心疼的外孙女儿林黛玉,这怎么可能呢?

林黛玉并非是贾母心中的第一位,唯有贾宝玉才是贾母心中永远的第一位。

林黛玉也从来都不曾是贾母心中“宝二奶奶”的唯一人选,这样的事实对于“宝黛爱情”是残酷的,对于深信贾母会力挺“宝黛姻缘”到底的读者同样是残酷的,甚至于根本就是难以接受的。

贾母为什么不让鸳鸯照顾黛玉?

贾母为什么不让鸳鸯照顾黛玉?

  林黛玉进京时,带了两个贴身的人来,一个是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雪雁,贾母觉得王嬷嬷老,雪雁小,都不能遂心省力,于是把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鹦哥给了黛玉,这个鹦哥即后来的紫鹃。题主问鸳鸯在贾府强悍得多,为什么不把鸳鸯给黛玉?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不是贾母不愿意,是贾母不能这样做,贾母不把鸳鸯给黛玉,反而好处更多。

  鸳鸯是一等丫头,不能给。从本心上来讲,贾敏刚去世,贾母面对自己唯一的嫡亲外孙女儿,肯定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她,她也当着全家上下的面表示自己最疼黛玉亲娘,所以这个女孩子在贾家,是不能受到一点伤害的,是她的心肝肉。可是贾母也明白,黛玉不是住一两天的事,她可能会长住,既然长住,就不能偏心得太明显。贾府其他几个小姐,包括公子爷,每个人身边服侍的丫头,最高都是二等,晚辈们没有用一等丫头的例子。唯一一个袭人,也是借给宝玉,并不算是宝玉的人的。所以,公平起见,不能把鸳鸯拨给黛玉。

  给紫鹃给黛玉,既没有树敌,又周到细致。贾府的人都有红眼病,贾母再偏心,也得在表面上做出一碗水端平的样子来,所以黛玉的丫头婆子,和迎春她们是一样的,都是奶妈教引嬷嬷等人,数量完全一样,堵住悠悠之口。至于住在哪里,吃什么,穿什么,那是可以倾斜的,毕竟黛玉是身子弱的孩子嘛,你还能说她吃多了人参燕窝?她穿多了绝世好衣?贾母此时已经没有太多的管家权了,她年纪也大了,有些事情顾不到。所以,她在吃穿住行方面,只能让凤姐等人看着点。紫鹃这丫头,二等过去,没有搞什么特殊。从贾母处到黛玉,反而是一种升级,对紫鹃而言,是一种知遇之恩。同时紫鹃人品贵重,虽然不是一等,但是做事是非常非常妥贴的。把紫鹃给黛玉,省了贾母很大的心力。事实证明,贾母看人的眼光,太精了,紫鹃是用生命照顾并保护黛玉,完成贾母重托。

  鸳鸯也大了,年龄不合适,紫鹃刚刚好。黛玉初进贾府,其实只有七八岁,不会超过十岁。她从姑苏来京城,虽是外祖家,却也是陌生的地方,起初会有很多的不适应,要想迅速融入贾府,必须有个熟知贾府各种规矩和礼数的丫头来引导她,同时这个丫头又不能太年长,否则容易产生隔阂。鸳鸯的年纪相对来说,就是大了些。《红楼梦》里的人物,年龄是一个谜团,只有几个有明确的岁数,其他人多少都有些问题。但如果不必算得特别清楚的话,鸳鸯比紫鹃是要大好多岁的。贾母给黛玉的首席大丫头,要比黛玉大一点,但又不能太大,从这个方面来说,鸳鸯也不合适,紫鹃刚好。

  同时,在贾母这里,鸳鸯也的确是离不开的人物。鸳鸯很体贴,知道贾母的性情和习惯。贾母年纪大了,也爱享受,生活上的琐事,自然也就不愿意劳心劳力,由鸳鸯代劳,自己享清福,这也挺好,打打牌,逛逛园,听听戏,吃吃东西,享受享受儿孙的孝敬,日子很舒适。她的日子过得好了,活得长了,自然可以多庇护一下自己想要庇护的人。同时鸳鸯又很忠心,由她来保管财物,贾母也不容易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算计,她可以过得更放心,当然了,作为回报,她也可以保护鸳鸯,双赢。有闲有钱有情趣有城府的老太太,要保护自己的人,那还不简单?何必一定要把这个人放在黛玉房里呢?放在自己身边,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亲外孙女黛玉,一举两得。(文/宛如清扬)

贾母为什么不让鸳鸯照顾黛玉?

贾母说过,自打嫁入贾府,从重孙媳妇做起到有了重孙媳妇,拢共也有五十多年了,贾母能在如此钟鸣鼎食之族坐到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凭的可不只是一个“熬”字,《红楼梦》中有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想就是贾母这种通透的样子。

黛玉初入府时,贾母刚见到这个外孙女便一把拉至怀里“心肝儿肉”哭了一阵边哭边道:“所生儿女独疼你母”,此时的黛玉,大多成了贾母对女儿贾敏思念的一种寄托。

可是如此疼爱黛玉的贾母,在看到黛玉带来的一个老妈子和一个年幼的丫头时,为何不将最得力的丫头鸳鸯拨与黛玉,而仅仅将二等丫头紫娟照顾黛玉呢?细细想来才知道贾母的用心良苦:

首先从用人管理上来分析,在第三十六回,王夫人问到现时丫头们的月利时,我们知道老太太房里有八个月利一两银子大丫头,其中因为贾母偏爱宝玉,又见袭人恪尽职任,性情纯良,便将袭人与了宝玉。袭人在贾母房里地位远远不及鸳鸯,袭人被派与宝玉,还有机会争取宝玉姨娘这个位置,宝玉又是贾府的活龙,袭人过去就是怡红院的一把手,她是不降反升,焉能不尽心尽力服侍。

可是鸳鸯不一样,鸳鸯原是贾母的首席大丫头,地位较一般主子还要尊贵,连琏二爷都要规规矩矩叫声鸳鸯姐姐的人,突然被分给贾母的外孙女,她会作如何感想?先不说多年后是否跟黛玉陪嫁的事,鸳鸯首先要羞死自己了,这已类似被贬了,鸳鸯便是嘴上不说,心里怎么不憋屈?心中有怨气又怎么会尽心服侍黛玉呢?

而把紫娟予以了黛玉,效果便不一样了,紫娟原是贾母房里的二等丫头,但经过贾母的栽培,人情世故,业务能力都胜出其他丫头不少,比之晴雯麝月司棋一干人等,紫娟的稳重和衷心实在难得。其次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贾府一众人都已看在眼里,紫娟去服侍黛玉,便可以调配指挥黛玉房中一应大小事务,是个不错的提升,面子里子都照顾到了。如此紫娟必定珍惜这次提拔,尽心竭力服侍黛玉。

其次就是为黛玉考虑了。黛玉即便再受贾母宠爱,也不是贾府的正经小姐,贾母对宝玉宠溺已受不少人嫉妒眼红,意欲除之而后快,何况黛玉一个外孙女呢?如果贾母将鸳鸯与黛玉,便如将黛玉置于风口浪尖,等同于捧杀。贾母在世尤可护着黛玉,他日撒手人寰,黛玉便是“风刀霜剑严相逼”了。

再次贾母也为自己考虑。鸳鸯服侍贾母多年,对贾母的脾性习惯摸得一清二楚,像贾母所说的:“那孩子心细,我的事还想着一点”“我通就剩这么一个可靠的人”。更有贾琏夫妇先鸳鸯借老太太家当的事,都可以看出鸳鸯在贾母房里的地位和她的业余能力。故而,如果离开鸳鸯,老太太房里的事务要经过好一阵杂乱的交接过程,其次找人代替鸳鸯也是一件难事。

故而,多重权衡下,贾母做出了将紫与了黛玉的决定。而后来紫娟的表现印证了贾母这个决策是多么的英明。

贾母为什么不让鸳鸯照顾黛玉?

以贾母对黛玉的疼爱,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她应该派最喜欢、最依赖的丫鬟,去服侍这个新来乍到、只带着一老一小两个人的外孙女。但是,贾母指派给黛玉的,去只是一个二等小丫鬟鹦哥,而不是自己更为依赖的鸳鸯。这是怎么回事?

先插一句,从后文看,这个鹦哥,应该就是后文的“慧紫鹃”了。给小丫鬟改名字,是主子的权利,也是风雅的爱好。而从紫鹃的表现来看,她显然不负贾母所托,对黛玉忠心耿耿、无微不至,是非常称职的。但无论如何,在贾母身边,她的资历、能力都比不上鸳鸯。

关于鸳鸯的描写,书中涉及到的很多,我们随便选几处:

贾母留尤氏吃饭,精细主食不够了,鸳鸯命小丫鬟把探春的取来添上。尤氏客气推辞:“我吃这个就勾了,也不用取去。”鸳鸯怎么回答:“你勾了,我不会吃?”

刘姥姥在宴席上引人发笑,大家都顾不上吃饱,剩下不少菜,鸳鸯派人给平儿送两碗。凤姐客气推辞,鸳鸯怎么回答:“她吃不了,喂你们的猫。”

凤姐恃强羞说病,鸳鸯发现后去探望,正好贾琏回家来。贾琏倒停下来打招呼,鸳鸯如何回应:“只坐着笑道”。

这样的描写多得很,无法一一列举。从这些描写不难看出,鸳鸯在贾母身边,早已养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权习惯。这当然与鸳鸯的地位相关,也与她周到、公平的性格分不开。这样的性格,适合在最高权力者身边,做主子的眼睛、耳朵、舌头,帮主子看主子看不到的,替主子听主子听不到的,代主子说主子不便说的。

林黛玉初到贾府,后来也是半主半客,身份尴尬。如果把鸳鸯派到她身边,以鸳鸯的敢作为、勇担当 ,未必能对黛玉起到好作用,说不定会把黛玉推向风口浪尖。甚至说得难听一点,一不小心,反而会让鸳鸯仆大欺主、反客为主,不仅不能照顾黛玉,反而给黛玉形成压迫。

也许有的读者会说,鸳鸯的敢说敢做,很大程度上是因其地位决定的。如果她到了黛玉身边,发挥她的精细,收敛她的锋芒,也一样可以做得很好。但是放着精细而周到的鹦哥不用,却要敢说敢做的鸳鸯硬生硬改变性格,这是何苦来呢?

还有一点,紫鹃是二等丫头,而鸳鸯呢,显然是一等丫头。这个等级划分,也是重要的因素。

王熙凤在王夫人提拔袭人的时候,介绍了丫鬟的等级划分。袭人每月一两银子的月钱,晴雯等是一吊钱,佳蕙等只有五百钱。月钱高低,代表着地位的高低。

按照规定,贾母身边有八个一两月钱的丫鬟,王夫人身边有四个。宝玉身边只有袭人一个。但是,“袭人原是老太太的人,不过给了宝兄弟使。他这一两银子还在老太太的丫头分例上领。如今说因为袭人是宝玉的人,裁了他这一两子,断然使不得。若说再添一个人给老太太,这个还可以裁他的;若不裁他的,须得环兄弟屋里也添上一个才公道均匀了。”

这段话信息量很大,我看了很多年才懂。绝不像现在的古代家庭小说中演绎的,嫡子嫡女有几个丫鬟的标配,庶子庶女需要减半甚至更少。在《红楼梦》中,虽然是偏爱宝玉、厌恶贾环的王熙凤,在公开场合,也必须承认,贾环应该跟宝玉享受同样的待遇:袭人的一两月钱,只能算贾母丫头的分例;如果袭人以宝玉丫鬟的身份享受一两月钱的待遇,就必须给贾环也添上一个同样月钱的丫鬟。

好,我们先放下嫡庶之争,再来看贾母身边的丫鬟。除了袭人之外,还有七个一两月钱的大丫鬟,鸳鸯必在其列。而按王熙凤的算法,袭人因为月钱高,不能算宝玉的人,只能作为“借调”,那么迎探惜等人,当然也不能有一两月钱的一等大丫鬟。黛玉的待遇是比照迎探惜的(私下的补贴不算),也没有使用一等大丫鬟的资格。

如果把鸳鸯派给黛玉,要么就得降低她的月钱。贾母赏罚分明,当然不会这么做。要么就是让黛玉享受超常规的高等待遇。

“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北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黛玉的顾虑不是多虑,贾母也一向顾忌到这一点,对黛玉的照顾是小心翼翼的低调。比如奢华的凫靥裘,贾母给宝琴而不给黛玉,但是芦雪庵逐次描写众人衣饰,黛玉丝毫不弱于人,当然是贾母的细心照顾。

迎探惜三春都没有一两月钱的大丫鬟,贾环也没有,宝玉有一个还算是借调,如果单独给黛玉派来鸳鸯,结果势必破坏均衡,给黛玉招嫉。而把二等丫鬟鹦哥派给黛玉,符合贾母好送人丫鬟的惯例(宝玉不用说了,湘云的翠缕也是贾母送的),既低调,又周密,既照顾了黛玉,又不给黛玉招嫉。这才是贾母的大智慧。

贾母为什么不让鸳鸯照顾黛玉?

贾母从重孙子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子媳妇,有五六十年的人生经历,在处理事务上自然有一套别人所没有的功力。贾母之所以不让鸳鸯照顾黛玉,不是因为不舍得,也不是因为鸳鸯是贾母身边最重要的丫头,贾母离不开她,而是因为鸳鸯不适合黛玉。

在现代有一句话是,不要贵的,只要对的。生活在古代的贾母也是深知其中的精邃的。比如她把价值不菲的凫靥裘给了刚到贾府的薛宝琴而不是给了自己最宠爱的外孙女林黛玉,就是因为以林黛玉的清新脱俗根本与凫靥裘的流光溢彩不搭,如果真把凫靥裘给了黛玉,就会造成四不像的结果。

同样,鸳鸯是贾母最重要的丫头不错,但是以鸳鸯的刚烈,机敏和利口,却只适合管理贾母的私房,照顾贾母的生活起居,至于照顾未成年的孩童,她没有那个耐心。

鸳鸯此人,确实有很多优点,如她口齿伶俐,她的嫂子曾劝她听从贾赦安排,做贾赦的妾时,她用俗语"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来讽刺嫂子的话是假的,如她心底善良,看到了司棋与人私通,并没有告发司棋,而且在司棋吓病之后,她反过来安慰司棋等,另外,鸳鸯洁身自好,至死不愿做贾赦小妾等。但鸳鸯性格刚烈,耐心不足,也是有目共睹的。

第二十四回,鸳鸯奉贾母之命唤宝玉去见,于是袭人进里屋准备衣服,而宝玉在等待间隙,见鸳鸯娇俏可人,秀色可餐,便把脸凑在鸳鸯的脖项上,闻那粉香油气,并不住用手摩娑,且猴上鸳鸯身上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胭脂赏我吃了罢!"鸳鸯不愿哄宝玉,便简单粗暴地把袭人叫出来,让袭人教训他。

如果贾母让鸳鸯照顾黛玉,以鸳鸯的刚烈直率,简单粗暴,一定会让敏感多疑的黛玉倍感不适,造成主仆二人之间的嫌隙。如果那样,贾母就不是疼爱林黛玉,而是遗害黛玉了。

不要贵的,只要对的,这是贾母处事的原则,我们看贾母所赏给小辈的几个人,几乎都很合主子的心意。如贾母将晴雯指给宝玉,晴雯对宝玉忠心耿耿,将翠墨指给湘云,翠墨与湘云性格互补,将紫鹃指给黛玉,紫鹃与黛玉情同姐妹。

事实证明,贾母没有将鸳鸯给黛玉,而是将紫鹃给了黛玉,这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

贾母将二等丫头紫鹃给了黛玉,从此,紫鹃便成了黛玉的引导者,黛玉许多事情都是紫鹃在引导,在纠正,在贴心照看,使黛玉避免了许多弯路。

紫鹃不但对林黛玉的生活起居悉心照顾,而且对林黛玉的心理情感也非常关注,林黛玉郁闷惆怅时,会经常安慰疏导林黛玉。甚至为了林黛玉有好的归宿,不惜说谎试探贾宝玉。

第五十七回,紫鹃为了试探贾宝玉的林黛玉的感情,便假说林黛玉要回苏州,想看一看贾宝玉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结果贾宝玉失魂落魄,如痴如呆,紫娟因此受到林黛玉的责备,仍然为林黛玉出主意,建议林黛玉早日让贾母为自己做主,定下贾宝玉与林黛玉的亲事。

如果是鸳鸯照顾林黛玉,即使鸳鸯尽心尽责,在细心上也未必比得上紫娟,更不要说如紫鹃对林黛玉关怀备至,如母如姊了。

一把钥匙一把锁,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要贵的,只要对的。鸳鸯再好,他也只适合做贾母的贴身大丫头,却不是林黛玉的那盘菜。贾母看人的眼光确实值得给一个大大的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