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薛蟠对黛玉一见倾心就对母亲直言要娶黛玉,宝玉却从未向贾母直接表达要娶黛玉?

要说薛蟠和贾宝玉两位老表,为什么在求娶黛玉这件事上表现不同,那是因为两人秉性不同,而讲到底是家庭环境不同,造成母子关系不一样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表面上看来薛蟠是呆霸王,做事不计后果,看上香菱直接就抢了。为了得到香菱,每天跟薛姨妈打饥荒,终于纳入房中。

他惊鸿一瞥见了惊为天人的林妹妹,念念不忘想来回去也一定求过母亲的,要不薛姨妈和宝钗怎会拿黛玉打趣呢?只是连邢岫烟薛母都怕委屈了人家姑娘,更别说林妹妹怎开得了口?

书中虽无文字讲薛蟠要妈妈求亲一事,可求娶夏金桂很详尽地证明了之举。从香菱的口中这么说的,

"你哥哥一进门,就咕咕唧唧求我们奶奶去求亲。……打发人去一说就成了,只是娶的日子太急,所以我们很忙。"

薛蟠相中夏金桂,竟先因为夏奶奶对其比儿子还亲热。作为有恋母情结的孩子这么宠他,再加上夏金桂也是花朵儿能读书作诗的女子,正处于求黛玉而不得的,薜蟠一下子就看准了。

什么事捅了漏子都有老妈捡底,母亲对他是纵容而溺爱的,可以无所忌讳直言,根本不用担心后果。只要儿子高兴,薛姨妈是但说无妨的,知道其在外胡作非为,也没有严厉的措施。

与薛家为商人之家不同,贾府为缵缨之家,讲究礼数规矩。宝玉不跟母亲讲求亲一事,除了宝黛同住大观园要避讳外,更要懂得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原则,自由恋爱是不孝,更是大逆不道之举。宝玉在父母面前唯唯诺诺,大气都不敢出,哪里敢有什么撒娇放纵之举?

王夫人由于长子贾珠早亡,剩下宝玉一根独苗有些放纵,但不过当作未省事的男孩,在园子里吃吃胭脂,和小丫头们厮混。

她一旦觉察到长成逾制的迹象,立刻进行非常古板严肃的教育外,金钏跳井,大观园撵人一点不手下留情。吃斋念佛的木头人,只有在宝玉差点被丈夫打死的情况下,才有了涕泪纵横哭子的情形。

如果再举个例子,宝黛初见作为母亲,她是这样介绍儿子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非常难听的话虽有正话反说之意,也警告黛玉离他远些。又说明作为太太级的母亲过于一本正经说教,对儿子的表现不满,多教训古板的口气,令人难以靠近,母子关系近而不亲。

她对孙子贾兰也不闻不问。贾兰每次出现不是问候长辈,就是请安。王夫人作为奶奶,完全没有怜孤惜寡之心。哪似贾母妹子,将宝黛常搂在怀中慈爱亲热。

何况王夫人不喜黛玉,一心促进金玉良缘,这样一来宝玉更惹母亲翻脸生气,根本不敢开口了。

为什么薛蟠对黛玉一见倾心就对母亲直言要娶黛玉,宝玉却从未向贾母直接表达要娶黛玉?

为什么薛蟠对黛玉一见倾心就对母亲直言要娶黛玉,宝玉却从未向贾母直接表达要娶黛玉?

因为薛蟠就爱美人,直言要娶林黛玉。

薛蟠的审美极高,我们可以通过薛蟠为香菱打抱不平,看出这个人的眼光真不错呢,不像贾琏没什么审美能力,什么姑娘都可以。

薛蟠任性,为了抢香菱打死了另一个买主冯公子,但是姨妈看到香菱的人品、模样、性情也是极好的,就纵容了薛蟠。

【生拖死拽,把个英莲拖去】

薛蟠一点都不呆,看到美女就是这个样子,是个执行力极强的人,看着好看,一定要抓住啊,喜欢就这么简单粗暴!

接着一家人就上京去了。

从香菱事件可以看出,薛蟠对于好看、漂亮、标致的姑娘是多么的执着,宁可打死人,也要得到自己喜欢的,仗着自家有些权势,就视人命如儿戏。

贾宝玉出事了,薛蟠一家去看望,突然薛蟠看到林黛玉,全身都酥倒了,这次比香菱更动心,酥倒的这个动作真是活灵活现,灵魂为之一颤呀!心跳的紧!

一回到家,薛蟠立刻询问,那瘦瘦的女孩,极好看的是谁?

薛宝钗一听哥哥的描述,就知道是林黛玉。贾府中如此婀娜多姿,瘦弱的只有黛玉,最美最有气质的就是林黛玉

但这一次薛蟠不可能打死谁,林黛玉是贾母的心头肉,贾府可不是一个冯公子能比的,薛姨妈也是劝薛蟠打消这念头癞蛤蟆吃不了天鹅肉的!

薛蟠自小丧父,也是薛姨妈宠溺的宝贝,不比贾宝玉得到的宠爱少,薛蟠必然几日不吃饭,大闹一场。

薛宝钗于是为哥哥出谋划策,期间经历了许久,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第二十五回,到薛蟠送了礼物是第六十七回,可见薛蟠一直念念不忘,难以割舍!

想那薛蟠是个没脑子的呆霸王,必然是薛宝钗出了主意,让他回江南的时候去趟虎丘,买了许多的特产礼物。

【虎丘带来的自行人、酒令儿,水银灌的打筋斗小小子,沙子灯,一出一出的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与薛蟠毫无差错。】

薛蟠还不忘推销自己,捏了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小泥人,好让林黛玉知道自己的心意。

黛玉收到礼物真是感动得哭了,不为薛蟠,而是睹物思乡,自己寄人篱下,如何不想故乡!

这个时候贾宝玉出场了,他看到这些礼物是什么反应呢?

【宝玉会意,往那里一瞧,见堆着许多东西,就知道是宝钗送来的,便取笑说道:“那里这些东西,不是妹妹要开杂货铺啊?”】

贾宝玉不仅没有意识到情敌已经出现,送来很多礼物,居然还取笑说林妹妹要开杂货铺!

这贾宝玉的脑子真是进水了!

得知礼物的来历后,贾宝玉还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明年也要去江南,买两大船的礼物给林妹妹。

【妹妹,你放心,等我明年叫人往江南去,与你多多的带两船来省得你淌眼抹泪的。】

这等豪言壮语,估计贾宝玉都被自己感动哭了,实际上贾宝玉就是爱说个玩笑话,随后二人去了薛宝钗那里,贾宝玉又说出更雷人的话,让林黛玉也听不下去了。

“明年好歹大哥哥再去时,替我们多带些来。”】

贾宝玉居然预定明年的礼物,还说是“我们”!

薛蟠的用心,与贾宝玉的敷衍了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说,同样垂涎林黛玉的美貌,薛蟠虽是呆了点,但也敢于简单粗暴地表达自己的追求!

贾宝玉却是什么都当作玩笑,并没有为林妹妹做过任何事情,像这种家乡的小礼物,贾宝玉难道不能立刻托人也去虎丘买一打吗?

贾宝玉从来不向贾母提出,我就要娶林妹妹,就是因为他天真到愚蠢,爱得不够深,也从来没有考虑将来;或许连娶林黛玉的事,贾宝玉也没考虑清楚——林黛玉究竟是林妹妹呢?还是自己的准新娘呢?

为什么薛蟠对黛玉一见倾心就对母亲直言要娶黛玉,宝玉却从未向贾母直接表达要娶黛玉?

部分读者认定贾母始终支持“木石姻缘”,一切行动都是以对抗“金玉良缘”为出发点。第二十二回、元宵佳节“元妃省亲”后不几天,正月二十一贾母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就是为了向薛家暗示宝钗已经到了该嫁人的时候了,别老赖在贾府里指望“金玉良缘”了,门儿都没有!

可事实上却是,早在贾府为修建大观园时,就将薛家从荣国府的梨香院内揶出来,搬到大观园外东北角上一处幽静的独立院落居住了。贾母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后才几天,不出正月元妃就下旨请宝钗和众姐妹和宝玉一起搬入大观园内居住。

贾母特意亲自捐资二十两银子为宝钗过了投靠贾府三年多以来的第一次有酒有戏热闹的生日宴,弄得黛玉当场吃醋起来。贾母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更像是向薛家的示好,为配合几天之后元妃下旨请宝钗与贾府众姐妹,就是贾母口中的“我们家四个女孩儿”迎春、探春、惜春、黛玉和宝玉一起入住大观园。

貌似贾母是在配合元妃的旨意吧?哪里来撵走宝钗的意思呢?第三十七回、起诗社听了“潇湘妃子”的别号,黛玉便心中暗喜起来低头不语。如果两百多年前曹翁笔下的林黛玉,真像今天部分狂热的“黛粉”那样认定宝钗是“第三者插足”贾母与林如海早已经内定的“木石姻缘”。那么林姑娘岂能容忍“潇湘妃子”的名号,必定要改成“潇湘公主”才肯罢休呀?

“第三者插足”是现代婚姻制度之下产生的新观念,中国历史中数千年封建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社会主义中国一夫一妻制满打满算才数十年,“第三者插足”这个词真的是刚刚才更新的。

从第八回“比通灵”开始“金玉姻缘”正式出场,三年多之后到了第二十三回才有宝黛“共读西厢”初定情,第二十五回才有表嫂凤姐出来调侃黛玉“吃茶”,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才有宝玉梦呓“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真要论“第三者插足”从时间先后顺序上来看,当然是“木石姻缘”插足“金玉姻缘”呀!

第六十二回、宝玉过生日,袭人用小洋漆连环茶盘端来“一对儿”两杯新茶,宝玉先饮了其中一杯。宝钗先用另一杯茶漱口,剩下半杯茶递给黛玉,黛玉接过半杯茶饮干说“够了”。这样甘于先来后到的黛玉,倒的确是“潇湘妃子”吧!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黛玉钦佩勇敢追求“自由爱情”的侍妾红拂。如果贾宝玉不是“银样蜡枪头”,而是才华横溢敢做敢当的李靖,黛玉一定会效仿红拂勇敢追求自由爱情和宝玉一起把生米煮成熟饭,像崔莺莺、杜丽娘一样的倒逼封建家长接受和成就“宝黛姻缘”。

第二十八回元妃赐下独宝玉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黛玉在“金的”“玉的”面前自认是“草木人儿”,抱怨宝玉“见了姐姐,忘了妹妹。”。第四十五回黛玉与宝钗结金兰,黛玉羡慕宝钗有家有业随时能够从贾府“说走就走”。

黛玉在紫鹃面前都不敢正面承认自己盼望贾母能够成就“宝黛姻缘”。贾宝玉虽为林妹妹回南发了痴病,可薛蟠对黛玉一见倾心后就对母亲薛姨妈和妹妹宝钗直言想娶黛玉为妻。然而宝玉却不敢、宁愿跟黛玉长期保持“意淫”状态,“宝黛爱情”的现实处境就是“偷来的锣敲不得”的“私情”。

第二十九回、就算贾母说过一次“我这老冤家是那世的孽障,偏生遇上这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孽障”再加上“双个冤家”,难道就一定是指向“宝黛姻缘”夫妻正配?俗语“不是冤家不聚头”在针对男女关系时,代指一切有着“孽缘”的男女,甚至包括所谓“露水夫妻”关系,而并非特指正配夫妻关系。

第二十五回凤姐调侃过黛玉“吃茶”,可是仅仅半年之后第五十四回凤姐又说要想为宝琴做媒,第三十五回黛玉认定凤姐为人只为讨好老太太、太太“打花胡哨”。第五十七回薛姨妈公开放风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媒,在直接前80回结束的整整一年半时间里,贾母对此毫无回应。除了“慈姨妈”和宝钗母女,贾府中唯有紫鹃是真正同情支持“宝黛爱情”的。

第五十四回、在贾府元宵节家宴上,黛玉当众给宝玉“喂酒”。凤姐立刻提醒“宝玉别喝冷酒”,紧接着贾母就“掰谎”痛斥“儿女私情”和犯了王法的“贼情”一样。

用“宝黛私情”来正面表态倒逼贾母为“木石姻缘”做主,向贾母直接表达自己想要娶林姑娘为妻,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贾宝玉是绝对不敢做的,宝玉只能在“紫鹃试玉”的时候发痴病了。

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宝玉道“好妹妹,我的这个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就是死了也是甘心的!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挨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可见贾宝玉对“木石姻缘的态度是心中有理想、行动上却没有动静,是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听天由命的。

依照通行本解读“宝黛爱情”的62越剧电影是准确到位的,最终被整个家族共谋的“掉包计”欺骗后,敏感懦弱却又内心判逆的少年贾宝玉终于积攒了足够的情绪了。被欺骗后的宝玉内心中有了反抗封建家族的勇气,和离家出走的心理依据。

在87电视剧“原创”结局中黛先死、钗后嫁,宝玉宝钗婚后恩爱直到贾府家败,此时贾宝玉却对蒋玉菡花袭人夫妇刚刚赎回的妻子宝钗避不见面扬长而去……。实在令人难以接受这样对宝钗“始乱终弃”的宝玉呀!

完整清晰的情节发展是62越剧电影成为了六十年来宝黛钗爱情婚姻主线故事《红楼梦》影视作品的模版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至今无人超越。

为什么薛蟠对黛玉一见倾心就对母亲直言要娶黛玉,宝玉却从未向贾母直接表达要娶黛玉?

薛蟠这个人活得真实,随心所欲,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不受封建道德的约束。他想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

他见英莲不俗,就执意要买,即使知道英莲已经卖给冯渊了,依然要英莲,强行让冯渊退回英莲,冯渊不从,就指使人打死了冯渊,抢走英莲。抢到英莲后,英莲被改名香菱,伺候宝钗,没给薛蟠,薛蟠和薛姨妈打了许多饥荒,终于把香菱纳为妾室。

他见黛玉风流婉转立刻酥倒了,然后让薛姨妈向黛玉提亲,要娶黛玉。薛姨妈知道贾母看不上薛蟠,没胆子向贾母求娶黛玉。

可是薛蟠并不死心,以做买卖为名跑到黛玉的故乡,买来许多当地的小玩意,让宝钗送给姐妹们。宝钗给了黛玉双份。

薛蟠是想要什么就勇敢的说,勇敢的去争取。

宝玉与薛蟠不同,宝玉虽然是贾府的混世魔王,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在封建道德的框架下,没有逾越之处。

宝玉爱黛玉,但是他不敢说,不敢表达,怕母亲不允许。

宝玉这个人比较懦弱,王夫人发脾气撵金钏,撵晴雯,他都不敢说话。所以他不敢说娶黛玉,怕给黛玉带来厄运。

宝玉对黛玉的爱,在紫鹃骗他黛玉要回老家时,爆发了,他痴痴呆呆的没了半条命。等他明白过来后,他能做的就是依然继续发疯,让大家知道他离不开黛玉,离开黛玉他就会没命的。他依然不敢说要娶黛玉。

宝玉不敢说要娶黛玉还怕唐突了林妹妹。

宝玉和黛玉说话都加小心,他很怕唐突了妹妹,让妹妹不高兴。他到潇湘馆,在窗外听见林妹妹感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又看到黛玉睡起之态,神魂早荡。黛玉吩咐紫鹃倒茶给宝玉吃,宝玉于是借题而发,宝玉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林黛玉登时撂下脸来,黛玉便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宝玉马上赌咒发誓的赔罪。

所以宝玉不敢说要娶黛玉。

宝玉不敢和贾母说娶黛玉,怕贾母不同意,他无地自容。

宝玉就是一个乖宝宝,他敢和贾母撒娇,却不敢说终身大事,因为他知道终身大事要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宝玉没有足够的勇气表达自己的心愿。他怕说出来贾母不同意,他无地自容。

也许宝玉认为自己还小吧,想等两年再说这件事,可是贾府瞬间大厦倾倒,黛玉泪尽而逝,宝玉终身遗憾。最后出家为僧。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润杨的红楼笔记】!

为什么薛蟠对黛玉一见倾心就对母亲直言要娶黛玉,宝玉却从未向贾母直接表达要娶黛玉?

薛蟠向薛姨妈直言要娶黛玉只是猜测,从一些细节及薛家的家庭氛围来看,这事可以成立。以宝玉和黛玉的亲密过从及贾府的森严家规,是绝不允许宝玉直接表达出要娶黛玉的。

薛蟠直言娶黛玉可以成立

第二十五回,宝玉和凤姐遭到马道婆的魇魔法,双双疯魔。顿时,贾府一片大乱,连男女分院别室的规矩也顾不上了,都挤在一处。薛蟠就是在这一派乱象中瞥见了风流婉转的黛玉,酥倒在那里。

这之后,薛蟠与黛玉再没有直接交集。只是在五十七回,黛玉要认薛姨妈作妈妈,宝钗说认不得。黛玉问怎么认不得,宝钗笑着问道:“我且问你,我哥哥还没定亲事,为什么反将邢妹妹先说与我兄弟了,是什么道理?”黛玉道:“他不在家,或是属相生日不对,所以先说与兄弟了。”宝钗笑道:

“非也。我哥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就定下了,也不必提出人来,我方才说你认不得娘,你仔细想去。”

说着,便和薛姨妈挤眼儿发笑。黛玉这才回过味儿来,原来宝钗说认不得娘,是因为薛蟠看上她了,要娶她作媳妇。

黛玉娇嗔,作出要打宝钗的样子。薛姨妈说宝钗只是玩笑话,又说连邢女儿还怕给薛蟠糟蹋了,更别说黛玉。这个玩笑就这样结束了。

后来薛蟠去了一趟夏家,见过夏金桂,回家来就央求薛姨妈去求亲。既然薛蟠看中夏金桂会回家对薛姨妈说,他先前被黛玉迷至酥倒,也有可能对薛姨妈说过类似的话。

宝钗能开出这样玩笑,说不定是他们一家三口曾经在一起商议过这件事,或者薛蟠向薛姨妈悄悄提过,薛姨妈又转告给宝钗。

不过从薛姨妈当场否定的态度来看,如果薛蟠真向薛姨妈提过要娶黛玉,薛姨妈也没同意。不同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怕碰壁。

贾母对黛玉千般疼爱,怎么可能答应把黛玉嫁给劣迹斑斑的呆霸王呢。再怎么说,也要找个名声好点的吧,何况贾母还有撮合木石姻缘的心思。

古时候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几个人能自主婚姻,为何薛蟠能直言想娶谁呢?这和薛家的家庭情况有关。

薛父死的早,薛姨妈慈柔,薛家的家规松懈,亲人之间交流比较随意。而且自薛父死后,薛家在户部挂名领帑币的人是薛蟠,薛蟠在名义上已经是薛家的家主。他和薛姨妈共商自己的婚姻大事,不算悖逆。

薛蟠有为黛玉倾倒的经历,也有过直言求娶夏金桂的行动,他的身份不需要受家庭环境太多的制约,因此薛蟠向薛姨妈直言要娶黛玉可以成立。

宝玉直言娶黛玉不能形成

首先是家庭环境的因素。贾府有贾政、贾赦在,父母长辈在儿女们面前是“天”一样存在。这个家庭的孩子,绝没有自主婚姻的权利,一切都要听父母长辈的安排。宝玉如果向贾母直言要娶黛玉,就意味着不把贾政、王夫人放在眼里,是悖逆和不孝。

薛蟠对黛玉的惊鸿一瞥,与宝玉和黛玉日夜厮守的性质不一样。

黛玉生活在贾府内院,除宝玉外,只能见到贾母、王夫人等女性长辈,或者迎春、宝钗等姊妹,和薛蟠没什么见面的机会。就算薛蟠提出娶黛玉,也与私相授受无关,没有风化上的弊病。

宝玉和黛玉从小一起长大,一块儿吃一块儿住,一块儿玩一块儿写诗。如果宝玉直言娶黛玉,说明他们俩有不才之事。这是私情,丑祸,一旦传出,宝玉和黛玉就声名尽毁,贾府也跟着蒙羞。“贾氏窥帘韩掾少”的佳话时代已然成为过去,明清时期风气拘谨,社会容不下这种事。

宝玉深爱黛玉,在他的心中,“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他最想娶的女孩就是黛玉。感情这么深,贾母又喜爱他俩,为何不直言呢?只因这是禁忌,不能说,更不敢说。

不管贾母有多宠爱宝玉,都不会纵容他行悖逆之事。宝玉和黛玉再深爱对方,这话也只能潜藏在心底,不能公之于众。就像礁石爱着海浪,深山爱着绿松,情深却无言。

为什么薛蟠对黛玉一见倾心就对母亲直言要娶黛玉,宝玉却从未向贾母直接表达要娶黛玉?

谢题主邀。薛蟠为薛姨妈之子,薛宝钗之兄,人送外号呆霸王。之所以全家进京,起因是薛宝钗参加朝庭的选秀女之征。只是因非仕族,条件欠缺,故滞留京城。同时,薛姨妈为王夫人之妹,且受王夫人邀请,故而在一应开支自理的前提下,全家住进了贾府。

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呆霸王薛蟠瞅见了弱柳扶风、清纯可人的林黛玉,深深被其容貌、气质所折服,眼也直了,倾刻酥倒。紧接着黛玉就受到了薛姨妈的笼络、薛宝钗做嫂子的言语试探,料是薛家一家人的盘算和一厢情愿罢了。

宝黛二人之间的恋情,缘自心心相印,是纯洁的,是红尘知音的心有灵犀一点通。虽然天公不作美,只遗作历幻尤若梦。毕竟,宝黛二人谱写了一曲爱之绝唱,山河闻之而呜咽的悲歌离情。

仔细想来,呆霸王薛蟠之对黛玉,只是一种欲念;而宝黛之恋,却是高山流水般的神韵常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