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红楼梦》的主线之一,而身为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却对自己儿子喜欢的姑娘有些不太看得入眼。王夫人从最初黛玉的“路人”转变成黛玉的“黑粉”到底经过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 黛玉丧母入贾府长住,宝钗落选造金玉姻缘
王夫人支持宝钗,宝玉属意黛玉,这钗、黛二人自来有“情敌”的缘分,却是黛玉先入住的贾府,也先结识的宝玉。
在黛玉刚进入贾府的时候,凤姐曾为黛玉问地上的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来几个人来?……”
在一个初来乍到之人的眼中,凤姐的这番问话,就足够向人展示自己“管事”的地位。而王夫人却接话问凤姐:“月钱放过了不曾?”见凤姐做的不错之后,又说:“该随手拿出两个(缎子)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这听起来像是关心黛玉,又像是在借着事情找凤姐的不是,又显示了王夫人自己身份在凤姐这个管家人之上。
如此看来,王夫人此举更像是在向黛玉显示自己的地位,让黛玉认清贾府的人情世故,让她知道贾府内务是谁说了算。
黛玉在这之后又分别拜见了两位舅母,邢夫人和王夫人。这不禁让人想对比一下这两位舅母都是如何对待黛玉的。
黛玉去到大舅那,大舅母邢夫人就叫人去请她大舅去了,她大舅虽然没见她,却嘱咐安慰了好些话,邢夫人对她也热情,再三要留她吃饭。
而黛玉去二舅那里,她二舅母王夫人不仅让黛玉等着,更让黛玉在别室等待,等待过后却是王夫人告诉黛玉她二舅不能见他。
如此看来,王夫人此举更像是在给黛玉下马威,对黛玉的心竟远远比不上人人都不太喜欢的邢夫人。
再者,王夫人不安慰黛玉丧母之痛也罢,却还特意嘱咐让她离自己的宝贝儿子远点。如果王夫人真的认为宝玉是个“混世魔王”,就该嘱咐他儿子别惹新来的妹妹才是。
如此说来,这王夫人并非是要护着黛玉,却是要黛玉别和自己儿子走的近的意思。她是在担心什么?预防什么?
黛玉才入贾府,才第一次见面,王夫人就有些不太待见黛玉。至于什么原因,王夫人在这部分并未交代。王夫人最重视的除了她儿子就是娘家的人,她哥哥家和她姐妹薛姨妈家。
自从宝钗落选,王夫人与薛姨妈家常,就有意宝钗做儿媳,巴巴的和薛姨妈、薛宝钗唠扯宝玉的事。
不然吃饭时候(第八回)宝钗也不会说宝玉:“成日家说你的这玉……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这些却都是王夫人告诉的,不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薛宝钗怎么会知道?
可见,王夫人在考虑宝玉妻房时,并未把黛玉纳入考虑内。而他们制造“金玉姻缘”的舆论,就是为了在保全宝钗颜面的同时,让她顺理成章成为她王夫人的儿媳。
然而在22回,贾母说要特地为宝钗庆生,宴席间却说:“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呢!”
这话是对黛玉说的,其中的“他们”指的却是薛家。由此可知,宝玉的这个祖母,粉儿的可是黛玉,宝钗在她眼中是不够看的。
此处并没表王夫人对贾母话的态度。如果在席间要看那王夫人的想法,说不定王夫人心中正在对林黛玉瞪眼睛、翻白眼儿也未可知。
二、王夫人设局支持薛宝钗,贾宝玉哭闹属意林黛玉
第25回,凤姐玩笑说林黛玉,吃了他家的茶怎么不做他家的媳妇。凤姐这句虽是玩笑,却是说来有根有据的,还问起了家私、模样般配不般配。
凤姐借着茶的事,点出黛玉在宝玉婚姻中的位置,表明她是支持黛玉做宝二奶奶的,如此也挑明了黛玉正是宝钗劲敌。
或许至此,王夫人才觉得实在有必要出手,要大大的干预宝玉婚事。第28回,元妃赏赐了宝玉和宝钗一样的赏赐,大有支持宝玉和宝钗结婚的意思。
元妃不在贾府住着,也是省亲时候才见过薛宝钗,哪能见一面就想要人家做自己弟媳妇的道理。想必让她支持宝钗,一定是王夫人的主意。
而王夫人对黛玉早不关心晚不关心,偏偏就在赏赐下来的这一天来关心。又问她病的怎么样,吃着什么药,有问她怎么病还不好。可见王夫人是想让黛玉认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让她知道她的身体状态才是她被拒之门外的重要原因。
王夫人这也是给林黛玉留了面子。说不定王夫人也曾把林黛玉身体状况的利弊和贾母面对面剖析过,以此阻止贾母支持黛玉,这也是很有可能的。
然而也就在这天,薛宝钗说的一句让贾宝玉去哄林黛玉的话,却隐隐让人觉得,这话已经勾起了王夫人对黛玉本人的偏见。
王夫人此时很可能在想:黛玉是不是在牵着儿子的鼻子,自己的儿子是不是总得低声下气的去哄一个小丫头片子?王夫人说不定就在此时更下定决心要让黛玉远离自己儿子,一定要让自己中意的宝钗做儿媳。
二玉在清虚观事件后大吵大哭,大有相互表白的意思,就差一层纸隔着,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他二人的心事。
王夫人本是要为宝钗牵线搭桥的,才有了清虚观的事,这一闹,王夫人心意受阻,也因此厌恶起黛玉来。
可王夫人到底是不能拿林黛玉怎么样的,便借由发落金钏的事发作出来,大有一种人家在勾引自己儿子的恨意。然而王夫人和黛玉的表面却波澜不惊,从35回,黛玉和宝钗同在王夫人处说话就可看出。
袭人曾经向王夫人提出让宝玉搬出园子的建议,而王夫人为了让宝钗和宝玉亲近,没有采纳建议,却趁机收伏了袭人。
这无疑是在宝玉身边放了颗时时都可以起作用的棋子,王夫人对宝玉未来妻子是谁的决定权更多了几分把握。
而王夫人当着钗、黛的面说要把袭人的月钱提到和赵姨娘的一样,又责问凤姐发放月钱的事,可知王夫人是有意要向钗、黛显示,自己才是决定宝玉将来妻妾是谁的人。
她在表面自己的态度,就是她支持宝钗做儿媳,至于林黛玉,即使宝玉再怎么把她放心上,也是不算数的。
三、王夫人借茶事拒绝林黛玉,慧紫鹃假离别试探宝二爷
第39回,贾母带着刘姥姥游览大观园,来到了潇湘馆。正在林黛玉给贾母敬茶的时候,王夫人却在没人问的情况下自己先说“她不喝茶,不用倒茶”的话。
回想之前有凤姐的“媳妇茶”之说,可知王夫人是再次向黛玉示意,她不要她林黛玉做自己的儿媳妇。
黛玉也不傻,随后就把自己的凳子放在了下首给王夫人坐,重点是给王夫人安排了个下首的位子,以此也表面了自己的心意。
贾母在49回,也站在黛玉那边,巧妙地拒绝了王夫人和薛宝钗。贾母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疼薛宝琴远远超过薛宝钗,大有一种宝钗比不上宝琴的意思。
而贾母之后更通过送给宝琴和宝玉的衣裳,来向王夫人表达:那薛宝琴也只配穿鸭头毛做的衣裳,是配不上穿孔雀金线的贾宝玉的,更何况连薛宝钗都不如的薛宝琴,就更配不上宝玉了。
王夫人本来就不待见林黛玉,贾母却认为黛玉是唯一能配上贾宝玉的孔雀,你说王夫人心里能舒服吗?
话说回来,林黛玉真就比不上薛宝钗?除了有些病还没好,其他样样都能KO薛宝钗。为啥王夫人就这么抗拒林黛玉?
第52回就向人们展示了王夫人的原因。这一回里,王熙凤建议在大观园里设小厨房,以免姐妹们为了吃饭而来回跑。
这时候贾母赞了一回凤姐,又对王夫人等人说:“今日你们都在这里,都是经过妯娌姑嫂的,还有她这样想的到的没有?”
这话一出,纷纷响应的却都是薛姨妈、尤氏等人,作者却放着王夫人不提。可想而知,王夫人是很不认同这句“姑嫂妯娌”的话的。
当年林黛玉之母贾敏,就正是王夫人的小姑子啊。再回看林黛玉刚进贾府时候,王夫人对其百般隔离的态度,可想而知王夫人对贾敏这个小姑子就很不看好。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直以来王夫人都对林黛玉亲热不起来。正因为这个起点,又经历了宝玉妻房拉锯战,所以王夫人才会如此抗拒让林黛玉做儿媳。
至此,贾宝玉妻子之位的争夺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这也让一直关心林黛玉的紫鹃,不得不放出大招来。
紫鹃对宝玉说林姑娘要回到林家去,以此试探他的心意。却没想到,这一句话险些要了贾宝玉的命。这也让所有人都看到了,贾宝玉是非要林黛玉不可的。
而王夫人一直以来都是不待见林黛玉的,此时却因林黛玉,她儿子的命都快没了,王夫人心里会怎么想?
在王夫人眼里,啥样的女孩才是好的?女人就得三从四德的服侍着丈夫就好,哪里都不需要女的展现出来自己的意志,遇到丈夫不是的地方要劝着些。这才是王夫人对好女孩儿的标准。
她看中袭人也正是因为在她眼里,袭人事事都把宝玉服侍的妥帖,从不勾搭宝玉做什么,遇到宝玉不好的地方,都是事事死劝,从没让他任性而为的。
这才是一个好妾的样子。那一个好妻子呢?当然就要比妾做的更好才行。
在王夫人看来,林黛玉在这几条标准上都不及格。林从来都没大劝过宝玉,从来都有自己的想法意志,从来都不是事事能够服侍他人的人。而薛宝钗就不同,她在王夫人眼里就能够事事都符合她的儿媳标准。
如此看,经过紫鹃这一试探,林黛玉在王夫人眼里更是成为了不符合“好女孩儿”标准的反面教材,也因此正式给拉入了黑名单。
四、王熙凤趁抄检撵宝钗,王夫人掀清洗绝晴雯
王夫人曾让薛宝钗协助管理贾府内务,大有让她历练和接班的意思。
而之后邢夫人捡了个荷包,王夫人却直接拿着去责问凤姐。可想而知,她早就觉得是时候把凤姐换成薛宝钗了。
凤姐为自己洗脱清白,之后又趁机提出裁减丫头的话,更有邢夫人的心腹提出抄检大观园,更是把大观园推上了风口。
凤姐也趁着抄检大观园的时候,顺势使宝钗被迫搬出大观园。这时候,宝钗的离开意味着什么:在宝二奶奶候选人里,一旦失去了薛宝钗,那么林黛玉就会独占鳌头,就会顺势成为宝玉之妻。
这正是王夫人不想看到的。她没想到“抄检大观园”会让自己的心思彻底被浇灭,她必须要表达出自己的愤怒和立场。
于是王夫人就盯上了和黛玉长得很像的晴雯,也一并将宝玉身边所有不符合她的“好女孩儿”标准的都清除了出去。
王夫人等一切都做完,才把晴雯的事告诉给贾母。
这就是王夫人的立场:她的儿子周围的女人都有谁,他未来如何,都是她这个当母亲的说了算。别人再支持林黛玉,都不好使的,只有她王夫人定的才能算数!
王夫人已经成为林黛玉的“黑粉”。至此前八十回就再也没有写王夫人和林黛玉关系的了。
作者:不做惆怅客。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红楼梦》里,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王夫人一直是金玉良缘的忠实拥护者,从林黛玉进府以来,王夫人虽一直对她一般,但态度也经过几次变化。
初入府时,王夫人有种高高在上的看笑话的意思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王夫人对她的态度是非常微妙的。
王夫人跟王熙凤说:“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的。”
王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这段对话看似平稳,实则大有内含。王夫人若是有心,应该早准备下了。黛玉刚到,她便说让随手拿布料给她做衣服,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再看林黛玉去拜见贾政,王夫人自己坐在西边下首,却将林黛玉往贾政平常坐的东面位置上让。林黛玉进贾府时,还是个孩子,若不是从小受过正统我礼仪教育,加之她的小心翼翼。如果当时坐了贾政的位置,那她以后就会成为贾府的一个笑话。
宝玉、黛玉情定,王夫人和贾母的你来我往过招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首先便去了潇湘馆,林黛玉亲自给贾母奉茶,王夫人直接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
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实则传达了王夫人的态度。在古代,有人来时,给人奉茶是礼仪,至于客人喝与不喝,这茶都得奉。而王夫人却当着众人的面,直接拒绝了林黛玉奉的茶。
当然,贾母也没有手软,之后到薛宝钗的蘅芜院时,看到薛宝钗雪洞一样的屋子,直接发了一大篇感概。
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摆?”
若很爱素净,少几样倒使得。我最会收拾屋子的,如今老了,没有这些闲心了。他们姊妹们也还学着收拾的好,只怕俗气,有好东西也摆坏了。我看他们还不俗。如今让我替你收拾,包管又大方又素净。”
贾母的两段话说得也不轻,就差没直接说薛宝钗上不得台面,会影响到贾府的名声。最后还不忘夸夸自己的孙女儿们,会收拾。
最后掌握主动权,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到抄检大观园时,随着贾母的年老,王夫人很大程度上已经开始掌握了贾府的权利。她明确地表示了自己对黛玉的厌恶。在说到她最不喜欢的晴雯时,直接就说是眉眼有些像林黛玉的。
王夫人将贾宝玉身边无论是样貌像黛玉的,还是性情像黛玉的,都撵了出去。然后才将这事告诉贾母,这是在宣示她的态度和主权,对贾宝玉身边能有什么样的女人,由她说了算。
《红楼梦》里,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王夫人怎么看黛玉?前后有什么区别?
黛玉是什么样的人,王夫人根本就没去了解,也不想了解,根本就不愿去面对和了解。但王夫人深深地了解婆婆贾母,了解小姑子贾敏,所以她无法接受黛玉。黛玉是在替外祖母和母亲受过。王夫人是县伯家的女儿,武将之女,嫁入贾府,公爵府,贾母是尚书令的女儿,家庭背景相差甚远。贾母的能力强,王夫人处处比不上,跟贾敏也是处处比不上,处处不如人,几十年的婆家生活没少让王夫人难堪,难过。又加上大儿子夭折,大女儿进宫,王夫人只能依靠儿子宝玉。丈夫贾政爱的是赵姨娘,王夫人和贾政就是明面上的夫妻情分。王夫人生活孤独,虽然是荣国府当家儿媳,但小说一开始,她就已经交出了管家权,理由是心烦事多。当然与王夫人能力不强,贾母不满意她也有关系。王夫人想遇上贾母这样的婆婆,是没办法,但是熬死了贾母,她该有出头之日。终于可以按自己的心愿过两天舒心日子了,所以在她的内心深处,是绝不愿意让儿子娶黛玉的,那又是另一个贾母、贾敏一路的人。聪慧的,灵巧的,美丽的,这些人她都不喜欢,肯定是有她的理由。因为在这些人面前,她只有吃亏的份。她和这些人不是一路人,处着别扭。前大半生都面对这种人,以后贾母走了,她的后半生,再来个这样的儿媳妇,那王夫人别想舒心了。所以选儿媳这件事上,无论如何她要自己做主。正是因为心里存了这样的心思,所以黛玉一进贾府,她就给了个下马威。
第一次: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
第一次见黛玉,没有欢迎之词,没有安慰之词,而是敲打林黛玉: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 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所以嘱咐你别睬他。只休信他。”
王夫人借贾政的名义敲打黛玉,说明这是她的心病。但是她却根本没考虑黛玉的感受,林黛玉是不懂礼节的人吗?是野丫头?不懂男女有别?是狐狸精?
这话真雷人,黛玉不得不辩驳:
“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 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意思是舅妈你把我当个什么人啊,把我想得这么不懂礼貌吗?我是懂得男女有别的知礼的姑娘。这回答不不卑不亢,总算没让王夫人抓着错。
王夫人是坏人吗?也不是,她就是不愿意贾母把二玉撮合在一起,她敲打完黛玉,觉得有一点安全感之后。她也不小气地礼节性地关心一下黛玉,好心好意地告诉黛玉:
“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
王夫人本性是善良的,只要不危及宝玉,不打宝玉的主意,她也是愿意疼爱黛玉一点,意思传达得很明显,只要不打宝玉的主意,黛玉住在贾府,她是没意见的。
第二次: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
这时候正是“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二十五、二十六两回,凤姐频繁拿茶叶开宝玉,黛玉的玩笑,好像要进入提亲的阶段了。王夫人却借元春赐端午节礼暗示宝玉、宝钗才是一对。做了这项工作,王夫人总算松了一口气,有贵妃女儿撑腰,觉得林黛玉威协不大了。觉得有点安全感了之后,她愿意伸出橄榄枝,对黛玉表示一点关心。愿意花些精力给黛玉治病。当然也是王夫人做个姿态。
所以王夫人主动关心起黛玉:
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
王夫人和黛玉的互动非常少,黛玉能感觉到舅母对自己的不喜欢。所以她也比较少主动去和王夫人亲热。但是面对舅母王夫人的主动关心,黛玉也很聪明,立即投桃报李,主动向王夫人撒娇。
黛玉便拉王夫人道:“舅母听听,宝姐姐不替他圆谎,他支吾着我。”
面对黛玉的撒娇,王夫人做出了两个反应:一是说“宝玉很会欺负你妹妹。”,认同了黛玉的告状。二是让宝玉同黛玉一起去贾母处吃饭,提防减少了一会儿:
王夫人道:“罢,罢!我今儿吃斋,你正经你吃去罢。”
可见王夫人并不是蛇蝎心肠,面对黛玉的撒娇,她也有长辈的疼爱,内心的一点柔软,哪怕很微弱的一点点,并没有表现出对黛玉的讨厌。
她对黛玉的关心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不能和她儿子宝玉的婚姻大事有关,想法和第一次见黛玉时一样。
第三次: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
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就越来越不利于黛玉和王夫人关系的增进了。
宝钗、薛姨妈经常架桥拨火,挤兑黛玉;金钏儿和宝玉调情被王夫人亲眼看到,无意间逼死了金钏儿,给王夫人心里留下阴影;袭人在王夫人面前火上浇油,提出宝黛相处一起的担心,正中王夫人心怀,立即重用袭人。
王夫人对黛玉的一点点微弱的感情也逐渐没有了。
第四十回王夫人为了陪刘姥姥去了一次潇湘馆,看见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奉与贾母。
立即说:“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
好容易去到外侄女儿的院落住处,却连茶也不愿吃一杯!王夫人对黛玉生冷、拒绝的感情跃然纸上。当着许多人的面,舅妈强硬不可转圜,不给面子的态度估计得让黛玉消化好一阵子!
事实也确实让黛玉消化了很久,消沉了很久,这个我们另外分析。
第四次:对黛玉含沙射影、指桑骂槐
紫鹃试玉,宝玉发疯,把宝黛的感情捅了出来,王夫人知道后不会怪罪他儿子宝玉,而是把责任推在黛玉身上,心里压着愤怒。宝玉装疯是有点故意的成分,他想以此挟持母亲同意他和黛玉的婚事。那个年代,没有恋爱和婚姻自由的。结果却是适得其反,王夫人更把黛玉恨上了。
“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
王夫人骂出来的话,既是针对怡红院的丫鬟,也是针对林黛玉。又骂晴雯眉眼长得像林黛玉。这时的王夫人,已经对黛玉非常讨厌和憎恨了。
贾母做什么工作也无法擦亮王夫人的眼睛,她已经带了偏见,其实她根本没有真正了解过林黛玉,也不了解她儿子宝玉。最后酿成了悲剧。
林黛玉六岁进荣国府,住了十一年,舅妈王夫人和她的关系始终没好过。开始是提防但不讨厌,中间产生了一点点微弱的感情,后来宝钗、薛姨妈挤兑,金钏儿事件,袭人告状,黛玉和王夫人的感情不仅难以前进,反而越来越疏远,致王夫人逐渐讨厌、憎恨黛玉了。
《红楼梦》里,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林黛玉六岁初到贾府,拜见王夫人的时候,王夫人让她坐贾政的座位,并告诫林黛玉离自己的儿子远点。
一般认为是王夫人早有“金玉良缘”的构想,而黛玉的出现,将会是最大的破坏者,尤其是宝玉对黛玉的感情。
那么,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林黛玉的母亲贾敏留下来的。贾敏是贾母唯一的女孩,贾母自己都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
当初王夫人刚嫁到贾家时,贾敏未出阁,二人姑嫂相处,王夫人只能谦让退避。王夫人名门闺秀,不象凤姐那样会说市侩话,她在贾府是老实巴交的正房大奶奶,等到贾敏出嫁,凤姐嫁入贾府,王夫人才慢慢的直起腰杆来,对当年的处境,她在潜意识中,对黛玉就不会有好感。
黛玉刚进府时,王夫人扯谎说“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
王夫人不充许他们有什么“关系”,警告黛玉离她儿子远点,难道宝钗是留给宝玉的?由此可见,王夫人对黛玉的看法,因为贾敏而早就定型。
但贾母最愿意让宝玉娶黛玉。
王夫人虽然对贾母是言听计从,但是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事情上却不会顺从,王夫人内心想要宝钗做她儿媳,因为宝钗是王夫人妹妹的女儿。贾府里头当家的是王夫人的侄女凤姐。
一切从利益出发,王夫人为巩固她在贾家的地位,她当然拉拢自己的团队。
另外,林家的家产落入贾府,有可能凤姐夫妇贪污了,所以,如果让宝玉娶黛玉,对方家境落魄,没得捞一点油水。
《红楼梦》里,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我来回答。
过分解读了。王夫人没那么多心眼。在她眼里,黛玉不过是来借住的一个穷亲戚,跟湘云、宝琴、岫烟及李绮李纹一样,并没有太大区别。
王夫人是一个比较冷淡、不太敏感的人。只要不触犯她的根本利益,她不会轻易出手对付别人。而黛玉在贾府居住多年,一直没有提到婚事,也就没触犯王夫人的根本利益,所以王夫人没必要对付她。
至于宝黛的深情,越来越公开化,王夫人心里,肯定是不满意的。但是心里再不满意,态度上也没有明确的表示。否则以黛玉的敏感,会感觉不到?
黛玉说到寄居之苦:“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把王夫人归为不会嫌她多事的行列。
因为宝玉的调情略微过火,黛玉就威胁“我告诉舅舅、舅母去”,如果跟王夫人有嫌隙,黛玉会有此一说吗?
黛玉和王夫人直接交往不多。到潇湘馆作客,王夫人不喝茶,明明是客气,不知道怎么会被理解为“嫌弃”甚至下马威?讨厌晴雯“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更是客观描述,至多是下意识地不喜欢宝黛接近,而绝不可能是借晴雯打压黛玉。
否则的话,和黛玉想像的还是小戏子龄官,王夫人怎么不撵走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