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为什么认为薛宝钗藏奸,宝钗都有哪些“藏奸”表现?

关于宝钗的“藏奸”,《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林黛玉有下面一段对宝钗说的心里话。

原文: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曹雪芹原著中感觉宝钗“藏奸”的人是黛玉,亲自为宝钗当面“平反”的人也是黛玉。

题主的心中想要的所有宝钗“藏奸”的证据,想来也都是为黛玉不平而来的吧?

可是黛玉本人是怎么表现的呢?第六十二回、原文如下:

“袭人便送了那钟(茶)去,偏(黛玉)和宝钗在一处,只得一钟茶便说:“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是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说:“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这是钗黛结金兰之后,最亲蜜的场景。

黛玉可是曹翁笔下“心比比干多一窍”的人物,如果宝钗真的“藏奸”,那么黛玉这是完全傻了吗?被宝钗玩弄于股掌之上了吗?

如果题主不愿意承认黛玉其实是个很好骗,被宝钗骗得团团转的“傻瓜黛玉”,那么宝钗的“藏奸”就不存在了。

所以个人以为,凡是认为黛玉是个很聪明的女孩子的读者们,就不需要再去费心寻找宝钗“藏奸”的证据了吧?

林黛玉为什么认为薛宝钗藏奸,宝钗都有哪些“藏奸”表现?

藏奸是指心中不怀好意。或不使出全副精力或不愿尽全部力量帮助别人。我们读完八十回,不管如何喜欢宝钗,宝钗的心机,宝钗的“藏奸”还是有的。宝钗的“藏奸”不像黛玉的“小性儿”。黛玉的“小性儿”只是针对宝玉,只是因为特有的礼制约束下的表现。实际上,她不是胸襟狭窄,爱闹脾气的人。别人拿戏子比她,她并没当场生气,很注意场合。宝钗的“藏奸”,我想找理由辩驳都很难说服自己。不过,我们是看了全部经过。黛玉没有。

只见黛玉先说道:“你又来作什么?横竖如今有人和你顽,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你又作什么来?死活凭我去罢了!”

这句话是黛玉第一次对宝玉说。宝钗看到宝玉黛玉在一起,单独把宝玉拉走,后宝玉不放心黛玉又转回来时黛玉说的话。黛玉在家里是父母掌上明珠,到外祖母家,外祖母又是万般怜爱,和宝玉一起长大,宝玉也是事事以她为先,呵护有加。突然来一个宝钗,让她有危机感,自然会计较宝钗的言行,何况后来又有“金玉良缘”之传言。在黛玉眼里,宝钗很多地方都是“藏奸”了。她讥笑宝钗,像小孩子一样。你们都夸她好,我就偏指出她的不好。

等宝钗拿黛玉说错话审黛玉之时,黛玉内心很感动。她太渴望亲情,渴望有亲人关爱有亲人调教。黛玉开始反省过去言行,认为错怪宝钗。她认宝钗为亲姐姐,尊其母为亲妈,爱其妹为亲妹。那时的黛玉很幸福,看后来在惜春那里看画,那样的黛玉才是真正的黛玉,如果她一直生活在爱和温暖的环境中,那黛玉就是大家的“开心果”。

如果宝钗生活在爱和温暖的环境中,如果她不需要承担家族振兴的责任,那她也会是一个好姐姐,是一个很可爱的少女。有些“藏奸”言行是生存智慧,是适应现实社会必须要做的。所以,我不愿一一找出这些言行来。

林黛玉为什么认为薛宝钗藏奸,宝钗都有哪些“藏奸”表现?

感谢邀请!

重要的是藏奸的前一句,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最是一个多心的人......

所以,这个“藏奸”并不是藏奸,而是对宝钗完美属性的质疑,或者深深的羡慕,因为黛玉懂得,明白,却偏偏做不到!

宝钗并不是一个反面角色,反而是一个正面教材。中国传统女人的所有优点,在她的身上得到完美体现!

停机德,这本身就是曹雪芹对宝钗的赞美!

可是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因为这种完美是不可能真实存在的,所以,宝钗必然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这另一面是什么?心计,对不起,这不是贬义词。心机,谋略,手腕,妥协,逃避,装傻,要想在这个社会生活下去,这些都是必备的技能。何况在贾府?

宝钗是按照皇帝的女人为标准进行培养了。

消灭了欲望,消灭了真实,消灭了纯真,甚至消灭了灵魂!

但是,她不是一个坏人,不能把一些巧合的事情安在她的身上,这对她不公平,我们所有对她的质疑都建立在“莫须有”之上。

以曹雪芹的本事,断会为了写本小说,从而让两个女人进行好坏比较,更不是通过黛玉来衬托宝钗的坏来。

黛玉的好,是因为真!

宝钗的好,是因为忍!

这一点,连黛玉自己也明白,她偏偏做不到,或者她也可以做到,只是,却偏偏爱上了一个人。

宝钗,细思极恐。你会发现,这就是一个机器人。没有情感,没有好恶,一切都是按照最完美的标准去做事。

宝钗,不是藏奸。而是被人间完全抹杀掉灵魂的一个躯壳。

她是一个“死人”!

所以,她不爱宝玉,不爱黛玉,也不见得如何爱自己。她根本不在乎的,以她的精明,嫁给宝玉,还真不如嫁给某个有事业心的男人。

所以,她根本没有必要“奸”,又何来“藏”之说。

黛玉说的是反话!

林黛玉为什么认为薛宝钗藏奸,宝钗都有哪些“藏奸”表现?

钗,黛并为第一女主角,内心都是至清至纯水做的女儿。不同的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能看透一切,本真地追求本心,厌恶世俗,这和宝玉是一致的,所以他俩互为知己,灵魂上是相通的。石头记第一回贾雨村的诗——玉在匮中求善价(善嫁),钗于奁内待时飞,是对钗黛的定位。黛玉只愿与知己宝玉能相伴相守,她又太聪明了,聪明伤了她。宝钗父死后,家族的重担完全落在她身上,母亲有点糊涂,哥哥不成材,家族没落,她必须收起自己的女儿心,本真地生活于她是奢侈无用的,她肩负太多。她是女儿中最博学的,她清楚地看到了她的路,她必须迎合世俗,让事情有益,让家族兴旺。金玉之说已经登场,这给黛玉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导致二玉你证我证矛盾频发。金玉之说是有运作的,涉及到贾府利益冲突,聪明如黛玉不会不知,认为宝钗藏奸很正常。而宝钗曹雪芹给她的评价是“时”,她只是顺应世俗,从未藏奸。她真要藏奸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中,黛玉脱口而出的两句《会真记》戏词,就能让黛玉万劫不复。而她是真心爱护黛玉,至此黛玉完全对宝钗放下芥蒂,互相了解了彼此,钗黛合一。

林黛玉为什么认为薛宝钗藏奸,宝钗都有哪些“藏奸”表现?

贾府都知宝钗“行事豁达,随分从时”“藏愚守拙”的,但事实上却时时能见其城府,事事透其心机。众所周知的滴翠亭之事除外,其他事也能略见一二。

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贾宝玉前去探望薛宝钗,薛宝钗要求赏鉴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贾薛两家本是亲戚,薛宝钗应该知道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镌刻的八大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但她见到字迹之后,仍然把这八个字连念两遍,并再次催着本该倒茶的莺儿去斟茶,莺儿听后不但没去,反而引出了宝钗金项圈上的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让宝玉发现这两组字似乎是一对儿的,“金玉良缘”之说从此开始。因此让许多人怀疑这是薛宝钗和黄金莺这一对主仆合唱的双簧。

元春省亲时,宝钗指点宝玉将“绿玉春犹卷”中的“绿玉”改为“绿蜡”,事后又在黛玉,宝玉嘲笑宝玉不知典故,且不说宝钗指点对错,仅是此举,不但不守拙,还有炫耀与宝玉关系亲密之嫌。

史湘云第一次亮相时,林黛玉见薛宝钗与贾宝玉相携而来,得知之前是二人一起玩耍,便与贾宝玉闹别扭,宝玉出去哄黛玉,宝钗跟出来,借口史大妹妹,把宝玉推走,留下黛玉一人哭泣,不知有没有挑拨的意味?况且这可不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宝钗的行事风格。

林黛玉是绛珠仙子降世,又是探花郎之女,聪慧敏感,多智巧思,想来应不会有错。此处提供宝钗疑似藏奸之处,未必正确,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林黛玉为什么认为薛宝钗藏奸,宝钗都有哪些“藏奸”表现?

(文/五花肉)

谢谢邀请

"可叹停机德"是《红楼梦》中宝钗的判词,也不难从中看出她的德性斐然。待字入选,落选进入大观园暂住,毫无疑问宝钗获得了园子里所有人的好感和夸赞,即便是曾经视她为情敌的黛玉也改观与她交心,不得不说宝钗是个聪明的角色。

记得黛玉曾说:"你素日待人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谁知竟是个好人。"

人家都说女人的第六感是非常准的,放在旁人看来只当黛玉是小气多疑,但我觉得她的感觉是很有道理的,虽然最后她依然被宝钗的言行迷惑改观。

宝钗是真的对每个人都好么?表面上的确做到了家,赵姨娘也曾毫不吝啬夸宝钗是个会办事,会待人的人,就连她们这种没什么背景和价值的人,宝钗也把人情走到,礼物送到。如此做不过是为了收揽人心,毕竟落选以后,宝钗的目光就转移到了宝玉身上,她的目的是日后成为宝二夫人,怎么能不早点做准备,不招揽人心彰显自己的德性呢。

另外宝钗是个识大体懂分寸的人,但在对待宝玉和黛玉身上还是失了心的。一方面她明明意识到了宝玉和黛玉两厢情愿,但偏偏还是要争夺这份感情,一面叫着黛玉好妹妹,另一面却又于无形中伤害黛玉。在黛玉面前大秀薛姨妈对她的关爱,扑蝶时嫁祸黛玉,刻意强调金玉良缘,可以说间接的从精神上给了黛玉冲击。记得宝玉和宝钗大婚之日,无人敢告诉宝玉关于黛玉的死讯,但是宝钗说了,没有丝毫顾及的说了出来。丝毫看不出平日的善良,只觉得薄情之极。

宝钗就属于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人,所有的情绪和心思都藏在了低敛的眼眸中,掩在了清蹙的眉头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