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送帕为什么要设计支走袭人,而叫晴雯送?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被打后因想起黛玉,便要给其送去两块手帕,奇怪的是宝玉在送帕前,先叫袭人去跟宝钗借书支走了袭人,而叫晴雯给黛玉送去了。宝玉此举到底何意?
首先,因为袭人与宝钗一般,最喜爱劝谏宝玉读书的,而除此之外袭人对宝玉的私生活还多有干涉,比如宝玉在潇湘馆用史湘云生下的水洗脸,回来后袭人便闹脾气了,又比如时时要求宝玉不能吃别人嘴上的胭脂等,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袭人是经历过云雨情的人,知道男女之事,古人多将手帕视为定情信物,如果被袭人知道,必又是好一顿说教。
其次,晴雯单纯,不明白男女之情晴雯被打发去给黛玉送帕时,看到两块旧手帕无法理解,还怕黛玉见到了生气。宝玉却说没事,果然黛玉一收到旧帕,便神魂驰荡不能自已,这些寓意晴雯一概不知,路上还盘算到底何意。
所以,让晴雯送是因为她单纯,懵懂。更有意思的是,我们知道宝玉被打后,袭人去王夫人房间推心置腹说了好一通“灯儿才知道”的话,可作者为何不安排宝玉在此送帕呢?我想作者也想表达一种意思,就是袭人在宝玉看来已然成了另一个宝钗,两人都喜爱劝谏宝玉留意经济仕途,所以用“借书”的借口,而不是借其他物品,这本书就是经济仕途常用的八股文章、朱程理学。暗示宝玉虽表面上听从袭人的劝谏,心底却与其疏离了。
贾宝玉送帕为什么要设计支走袭人,而叫晴雯送?
贾宝玉赠帕表意,林黛玉悟情题诗,表明了两人从此心灵契合,堪比无言之誓。
然而为什么宝玉要避开袭人,却叫晴雯去送呢?首先送帕呢不过临时起意。宝玉挨打伤得不轻,又挂念着黛玉,想打发人去,又怕袭人拦阻,便没法让她去宝钗那儿借书。可以看出宝玉对袭人有了嫌淡之意。和自己有了肌肤之亲的袭人,同宝钗和王夫人走得太近,不免让人失望。
让晴雯去带个平安话,显得宝哥哥挂心之意。晴雯不解风情,又不乐意半夜跑无故一趟,说搭讪也要找个借口哇,送东西或取东西才好。宝玉灵机一动有了送旧帕之举。
作为丫头的袭人,虽无权表达对宝玉行为的评价,可心中认同的主母是宝钗,"我天天在家里想,这些姐姐们,再没个比宝姐姐好的。"未必情愿去,去了或传到宝钗那里,又添出麻烦来。
再者黛玉称袭人"好嫂子",窥闻两人之间的秘密,叫袭人去送总显得别扭,不诚心。"心比比干多一窍"的黛玉,因为湘云金麒麟生隙,宝玉此番知己表白,自然不想有瑕。
袭人和宝玉有过云雨情了,又年长些,自然明白私赠手帕,乃男女表情信物,难免觉得尴尬。按说袭人痴心,女孩子心中不免酸苦。
其实晴雯思无邪,只疑惑不送新的送旧的,派去做传情之事,最合适了。为啥要送手绢呢,神瑛侍者悟到绛珠还泪之之情,两方素帕寄心知,横也丝来竖也丝(思)。
果然黛玉稍一思忖,便不由得感动得余情绵绵,题诗于帕上,直道是情中情互为知己,虽无言堪作盟誓之举了。
(此第三十四回,乃书中非常精彩的爱情片段,宝钗为宝玉和哥哥闹气,两种痴情,一种相思实在令人感慨。)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闲鱼🐠元元,期待你的关注点评。贾宝玉送帕为什么要设计支走袭人,而叫晴雯送?
宝玉给黛玉送手帕,并不是借此来求爱。
事实上,在挨打之前,宝黛互相拭汗、“你放心”、“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已经“互通款曲”。挨打之后,又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确认了爱情。
刚刚建立了恋爱关系的恋人,最是互相牵挂不下,就像张爱玲《半生缘》中写的:曼桢和世钧刚刚开始恋爱: 他始终还没有到她家里去过,这次说要送她回去,曼桢虽然并没有推辞,但是两人之间好像有一种默契,送也只送到弄堂口,不进去的。既然不打算进去,其实送这么一趟是毫无意义的,要是坐电车公共汽车,路上还可以谈谈,现在一人坐了一辆黄包车,根本连话都不能说。然而还是非送不可,仿佛内中也有一种乐趣似的。
宝黛也是这样。他一向明白她的心,她刚刚明白了他的心,他也知道她终于明白了她的心。摒除长辈的慰问、亲友的探望、吃饭喝汤睡觉各种杂务的干扰,他急于联系她。即使不能见面,派人去看看也是好的。派人去也没有什么事,然而还是非派人去不可,“仿佛内中也有一种乐趣似的”。
这种情人之间的小心思,是不能公开的。必须找一个不知情的人去,还得嘴严不对人说。
袭人嘴严不严且不说,首先不符合“不知情”这个条件。因为宝玉对黛玉的最炽热的表白:“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恰恰没有被黛玉听到,而是说给了袭人听。 袭人听到这句话的反应是:“唬得魂飞魄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她完全明白这是爱情的表白,是最大的忌讳,是王夫人最担心的“和谁作怪”。所以接下来她向王夫人进谗,不敢明说,却又明明白白地说出薛林是亲戚,住在一起有危险,要防微杜渐。 换言之,宝黛的爱情,袭人是最知情的知情人。知情这一点,已经把她摒除在送帕人选之外了,更何况联系她平时对宝玉的劝谏,分明是坚决反对爱情的。
所以探望黛玉,不仅不能让她去,根本不能让她知道。 换了晴雯,就简单了。晴雯对宝玉是死忠,不管好事坏事,只要是宝玉的事,她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而且以她直肠直肚的性格,没有与闻“睡里梦里忘不了你”的秘密,就算去探望黛玉,也不知道其中含义。
去探望,就是爱情的补充表白,也是对爱情的再次确认。如果有别的事、别的话,探望就有了别的含义,确认爱情就不那么纯粹了。所以宝玉本来安排,只是让晴雯去看看,不送什么,也不说什么。 是在晴雯的反复要求之下,宝玉才随手拿了两条旧帕子送去。旧帕子是信物,但不是靠它传情,更不是“横也丝(思)来竖也丝(思)”的俗套。事实上宝玉送帕,就是告诉黛玉:我是来探望你的,没有任何别的事。
贾宝玉送帕为什么要设计支走袭人,而叫晴雯送?
问答上和这个相似的问题太多了,都是错误的提问,因为搞乱了顺序。
原书的顺序是:宝玉支走袭人----要晴雯传话---晴雯要求带一个东西去---宝玉找了一个手帕。
前后顺序是完全相反的。
不是宝玉要送手帕,他一开始就是想传一句话给黛玉,晴雯觉得送个东西比较好,于是宝玉拿了一块手帕。
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是宝玉一开始就要传手帕,那么他的行为就可以分析出来一大堆问题,然而,宝玉一开始真的没想过传手帕,他就想让晴雯去问声好而已,书里明确说了,就是问黛玉好不好而已。
看看原文。
因心下记挂着黛玉,满心里要打发人去,只是怕袭人,便设一法,先使袭人往宝钗那里去借书。 袭人去了,宝玉便命晴雯来吩咐道:“你到林姑娘那里看看他做什么呢。他要问我,只说我好了。”晴雯道:“白眉赤眼,做什么去呢?到底说句话儿,也象一件事。”宝玉道:“没有什么可说的。”晴雯道:“若不然,或是送件东西,或是取件东西,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讪呢?”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红楼梦》34回)现在网上关于手帕这个分析的文章太多了,大部分都是过度分析。基本上此类文章分析的基础就是错误的,全部是分析宝玉要送手帕,为何让晴雯送?
其实仔细看看原文,宝玉压根没想过要送手帕!
恰恰相反,是晴雯要宝玉带个东西去,宝玉才想起来送一个手帕。
还有分析什么宝玉要传递私情的,宝玉没想那么多,看看原文,他就是想找个人去问问黛玉好了没有,且看原文:【宝玉便命晴雯来吩咐道:“你到林姑娘那里看看他做什么呢。他要问我,只说我好了。”】
更有分析出来什么宝玉不喜欢袭人,信任晴雯的,这都是哪对哪儿啊!
宝玉让晴雯送传话,送东西,不是因为他更喜欢晴雯,更信任晴雯,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觉得晴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看不出来才让晴雯去的,他把晴雯当成傻大姐,才让她去办事的啊!
看看原文,晴雯根本就不知道宝玉为什么要送手帕,原文是【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然后宝玉怎么回答的呢?宝玉笑着打了个哈哈,由始至终也没告诉晴雯为何要送手帕,原文是【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那既然是去看看黛玉,为什么不让袭人去?
要看这之前的事情,宝玉因为金钏跳井挨打,贾政最气宝玉和女人玩笑不忌,在这敏感的风口浪尖上,宝玉想去问问黛玉好不好,怕袭人会管他,才支开了袭人。
宝玉的心理状态就好比,一个顽皮的孩子,做点私事,怕被他妈管着不让,就想着别的办法。
袭人好比宝玉的妈,晴雯好比宝玉的玩伴,宝玉好比孩子,孩子想做件事,怕被他妈管,自然想办法支开他妈。
所以,关于这件事的解读是,宝玉送帕,是表达对黛玉的情深义重,然而,不要将此事和袭人晴雯牵连起来,因为送帕是临时起意,不是因为送帕把袭人支走,让晴雯去,相反的是,是晴雯提议送个东西,宝玉才想起这块手帕,前因后果是完全相反的。
宝玉让晴雯去送,不是因为他觉得晴雯懂他和黛玉的情意,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觉得晴雯不懂手帕是传情,才让她去的,因为原书明白写了,宝玉面对晴雯的疑问,根本没告诉她为何要送手帕,晴雯送完了,还是不明白送手帕是什么意思。
贾宝玉送帕为什么要设计支走袭人,而叫晴雯送?
我是大野泽的风,致力于原创问答,我来分享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宝玉被父亲假证打板子之后,自己在床上是不能够躺的,是一直趴在床上,黛玉看到此中境况,心疼的不得了,抹着眼泪走的,而这里的细节,就可以看到宝黛之间的情谊,为了不让黛玉担心,且为了躲过不必要的纠葛,因为之前袭人因宝玉和子妹们走的太近,而劝解过他,所以为了避免袭人的多心,宝玉就另外想办法,托晴雯去送一个旧帕子。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晴雯的为人和性格;二层是体现晴雯和黛玉的关系;三层是宝黛之间的情谊。
宝玉让晴雯送帕子,而不是百依百顺的袭人去,一方面是晴雯是一个有话直说的丫头,她不会有弯弯绕,所以她会笑着说送个旧帕子是何意,还不如来个新的,宝玉就说不用管,只管送去就好,这里看到晴雯的直爽和磊落,她会替你办事,而且尽心尽力办,有时候有点小性子,也是可以原谅和理解的。
红楼梦中很多方面显示晴雯和黛玉的相似之处,并认为二人是相互呼应的,即便是宝玉写祭奠晴雯的《芙蓉女儿诔》,也有祭奠黛玉的意味,所以让两人多一些关联和呼应,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晴雯笑话宝玉,送一个破旧的帕子,有何益?宝玉说只管送去就好,其实他就是想告诉黛玉,他很好,不用担心,但是又怕下面的人嚼舌头,不好传话,于是就用一个旧物来传递自己的话,懂得人自然就懂了,而黛玉自然也就懂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