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母死前会不会后悔将林黛玉接来贾家?为什么?
贾母死前不会后悔把林黛玉接回贾家。
因为根据好了歌,我们知道,贾母是在贾家尚在荣华之际去世的,而且很突然。"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这时由于紫娟试宝玉,宝玉发了疯,所以王夫人和元春也不敢再拿宝玉的性命去赌他的婚姻,老夫人是在安排好宝玉、黛玉的婚事和他们的婚后财产才去世的,自认为已经对得起两个小冤家了。
但是命运和她开了个大顽笑,她死后贾府即被抄家,宝玉关进狱神廟,黛玉泪尽而亡,最终宝玉续娶薛宝钗。
《红楼梦》贾母死前会不会后悔将林黛玉接来贾家?为什么?
林黛玉进入贾府后,遇到贾宝玉,两人发生感情,宝黛爱情夭折对林黛玉打击深重,最后之死也许此有关。那么作为接林黛玉进贾府的贾母,是否要对林黛玉的遭遇负责呢?我认为并不一定。这里边主要有几个原因,我简单说说。
首先,林黛玉进贾府不会是贾母的意思
我分析过,林黛玉进贾府如果林家不同意,贾母绝对不可能越俎代庖,一力主张。贾母作为林黛玉的外祖母,女儿贾敏死了,贾母可以将林黛玉接过去住一年半载。但要说替林家养姑娘,这种不符合规矩的事,贾母不会主动提出。
林如海对林黛玉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林如海话中之意就是托孤。等于将林黛玉主动托付给贾母。虽然这里有很多奇怪的地方,也不符合常理。可林黛玉是林如海送入贾家是一定的。贾母属于接受方。
其次,宝黛爱情超乎贾母意外。
林黛玉进贾家后,与贾宝玉朝夕相伴,青梅竹马。两个人的感情随着时间成长,随着贾家的一些促成言论的推波助澜,由两小无猜,渐渐产生异样情愫。尤其宝黛偷看《西厢记》和《牡丹亭》,现世的爱情,对宝黛二人的触动非常大。直到三十二回和三十四回,贾宝玉表白后又送了林黛玉两块旧帕子,两个人的情感突飞猛进,基本确立了关系。
宝黛爱情的出现是贾母始料未及的。作为贾母来说,她想促成宝黛姻缘,一双小儿女亲上加亲是老祖母乐见其成的。我相信贾母的初衷就是如此。可宝黛姻缘与宝黛爱情是两码事。那时代爱情是不被世俗礼法允许的,是伤风败俗的,也是贾母不能认同和接受的。不但如此,王夫人显然更早发现宝黛二人情景,金玉良姻出现,就是针对宝黛姻缘。
宝黛爱情出现,使得贾母的心愿变得被动,越来越无法掌控宝黛姻缘!五十四回贾母掰谎记,五十七回贾母闻紫鹃试宝玉真相落泪,到七十八回贾母因晴雯被撵走睁眼说谎,证明贾宝玉不懂男女之事,一力承担隐隐警告王夫人到此为止。最后七十九回贾母对迎春婚事放手,说儿女婚事自有父母做主,都表明贾母对宝黛姻缘失控!
最后,贾母是贾家的祖母。
贾母希望宝黛能成好事,并不表示贾母就只会选择林黛玉!作为贾家的老祖宗,贾母的决定一定是有权威的。可这种权威贾母不可能擅用,贾宝玉作为贾政的儿子,贾政王夫人的意见才是关键,尤其贾政。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人,贾政绝不同于贾母王夫人将视野只放在林黛玉和薛宝钗身上。他会有更现实的思考。从贾政的角度,林黛玉和薛宝钗未必都合适。一旦贾政有不同考虑,为了贾家,贾母绝不会反对。
宝黛爱情越到后面越无望,进而宝黛姻缘也希望渺茫。贾母一定经历了痛苦的心路历程,但也有两手准备。所以她一面给宝黛二人打掩护,一面在自己生日当天叫出了林黛玉抛头露面给众王公贵妇相看。贾母生日当天那一次出场绝不简单,关乎了贾探春,林黛玉甚至薛宝钗三人的命运。这显然也在贾母意料之中。只是她万万没想到,结局会那么惨烈。
不好说贾母和林黛玉到底谁先死。作为八十回前线索,贾母爱林黛玉之心从来不会变。可宝黛爱情打破了贾母促成宝黛姻缘的计划,让贾母对林黛玉人生掌控出现偏差,为此她不得不让林黛玉抛头露面两手准备。哪怕宝黛姻缘不行,林黛玉也可以找个好人家。可贾母想不到,她的一次用心良苦是错误的,林黛玉性格绝对难以接受贾宝玉以外的男子,所以当有外人来贾家求亲之时,贾政或者贾雨村(玉在椟中求善价)从家族或自身利益考虑促成此事,林黛玉万念俱灰,泪尽而亡!
我希望贾母是死在林黛玉前面,否则老人家必将受到致命打击。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大悲剧。贾母对林黛玉越宠爱,就越无法接受林黛玉的去逝!那让她如何去面对去世的女儿?宝黛爱情失控,让贾母进退失据,生日宴的抛头露面是最错误的一次决定。林黛玉之死与此密切相关。红楼梦中最操心之人,实为贾母!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红楼梦》贾母死前会不会后悔将林黛玉接来贾家?为什么?
贾家满怀希望的继承人宝玉最终出走出家,是他家运气已尽,是其夲性和众女拱围等生活环境所致,也许与贾政错误的教育方法有关,其黒锅不能让失去双亲而孤独的林黛玉去背吧!
至于贾母后悔不后悔,那只有她本人知道,作者没写,就由你揣测去吧。
《红楼梦》贾母死前会不会后悔将林黛玉接来贾家?为什么?
《红楼梦》中,贾敏死后,贾母派人、派船来到扬州,要接黛玉到贾府抚养,教育。林如海起初不同意,因此以林黛玉“未曾大痊”为由,没有让林黛玉去。
贾母接林黛玉是为了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从此林黛玉的一生都有舅舅和舅母照顾,比嫁给外人,安全一些,保险一些。然而,贾母直到死,也没有看见宝黛晚婚。按照一百二十回的故事,林黛玉先于贾母死了,那么贾母是否后悔接林黛玉来贾府呢?
贾母不会后悔接林黛玉来贾府,原因如下:
第一、林黛玉来贾府享受到了外祖母的关爱。如果林黛玉留在林家,那么林黛玉就没有机会体会外祖母的关爱。
每个人都享受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宠爱的权利和资格。如果林黛玉不来贾府,就没有机会享受到外祖母的爱。林黛玉的爱就缺失一部分。
贾母给林黛玉的宠爱,超过了对孙女的宠爱。因此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还是蛮不错的。正因为林黛玉有贾母的宠爱,贾府上上下下的人都不敢得罪林黛玉。许多人遇到难以搞定的事情,就让黛玉背锅。因为只要一提林黛玉,就会大事变小,小事变了。
王熙凤、薛宝钗都让林黛玉背过锅。这说明,以王熙凤和薛宝钗的能力,都无法搞定一些事,但是不用黛玉出面,只要话中提到黛玉,就可以云开雾散。
第二、如果贾母不接林黛玉进贾府,那么在林如海死后,林黛玉就会孤苦无依。贾敏死了,林黛玉可以和父亲相依为命。可是黛玉10岁的时候,父亲林如海也死了。如果贾母不接林黛玉进贾府,那么黛玉一个10岁的小女孩,就会在偌大的林家独自生活。
薛父死了,薛姨妈领着一儿一女,还投奔姐姐王夫人,进了贾府。林黛玉一个小女孩根本不可能独自留在林家。林黛玉进贾府是早晚的事。
第三、黛玉享受到了姊妹们嬉戏玩闹的乐趣。林黛玉是林家的独苗儿,没有兄弟姐妹,没有过和兄弟姐妹们嬉戏玩闹的快乐。
黛玉来到贾府后,与贾宝玉、三春、宝钗和湘云一起度过了非常快乐的时光。她们一起做针线,开诗社,写诗,赏菊、赏雪,说笑话,吃烤肉。生活是很惬意的。
第四、林黛玉住进贾府,有机会看到人间仙境大观园,有幸成为里面的一份子。大观园是为迎接元春省亲而修建的,这里面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景色不同。观花有稻香村、栊翠庵;赏月有凹晶馆,凸碧山庄;看雪芦雪庵;听雨藕香榭。
大观园是天地间至情至性、至美至圣的所在,在这里,林黛玉就生活在诗情画意里,过着诗意的生活、青春的新世界。
第五、林黛玉在贾府,和有情人贾宝玉青梅竹马地长大。贾母接林黛玉进贾府后,就亲自抚养黛玉。对宝玉和黛玉比对其他姑娘都喜爱。贾母让宝玉和黛玉住在一起,一个住在碧纱橱里,一个住在外面。两个人一桌吃饭,一个屋里睡觉,青梅竹马地长大。
如果林黛玉没有来到贾府,他们就会彼此错过一起长大的时光。他们也许不会发生感情。这种感情是美丽的,即使最后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毕竟爱过了。即使没有结果,过程也是美好的、是令人心动的。
总之,贾母不会后悔接林黛玉来贾府,因为她把她能给黛玉的,都给了。她做了自己所能做到的,至于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不是她的错,因此贾母不会后悔接林黛玉进贾府。
《红楼梦》贾母死前会不会后悔将林黛玉接来贾家?为什么?
《红楼梦》贾母死前会不会后悔将林黛玉接来贾家?为什么?
清扬个人的看法是,贾母不会后悔将林黛玉接来贾家。无论贾母是死在黛玉之前还是黛玉之后,都一样。
为什么呢?很简单,把林黛玉接来贾家,其实是符合当时形势的最好选择。
贾敏身为荣国府的小姐,身上负有天然的联姻责任,她嫁给姑苏林如海,是贾府第三代的一种政治投资。林如海身为四代列侯之后,又是探花郎,更是实权在握肥差在手的盐官大人,是贾府的可靠助力之一。虽然贾敏去世,但是这种资源必须保护好。一般而言,象林如海的这种死了妻子之后,会续弦,之后与贾家的联系就会淡许多,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后来的林夫人,也有自己的娘家。
贾母在得知贾敏去世后,第一时间派了人来姑苏接林黛玉进京,怎么知道是贾母主动派人的呢?原文写道:“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林如海和贾雨村这个老师说得很清楚,是贾母派的,以他的人品和地位,在一介家教面前,犯不着抬高自己,他话里的意思很明白,贾母派的人,已经等了不少时间了。
贾母当时为什么要把黛玉接来贾家?贾母和贾政应该考虑得很清楚,无论林如海是不是续弦,都应该把林黛玉接来贾家,为什么呢?
假如林如海续弦。林夫人去世,林如海再娶,以林家的地位,再娶的必然也是名门大户,旧式勋贵或者朝中新贵都可能,也许不会派出嫡女,但庶女极有可能,不管怎么说,都不再是贾府的小姐。新的林夫人,再生养是正常的事,到那时,还年幼的林黛玉,这个有着贾林血脉的姑娘如果继续待在林家处境很尴尬,而接到贾家后,林如海一定会念及旧情,对贾家有所帮助。
假如林如海不续弦。林夫人去世,林如海念及旧日深情,不再续娶。于贾府而言,感情上更容易接受,但是林黛玉的处境也不好。为什么呢?这种不好,不是经济上的,而是未来婚姻上有缺失。林家虽世代勋贵,但耐不住林家没有当家主母,古代婚姻非常注重伦理纲常,林家没有夫人了,林如海不再娶了,林黛玉千金大小姐,立刻就变成了五不取(娶)中的一种。(《大戴礼记.本命》女有五不取: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恶疾不取,丧妇长子不取。)林黛玉即是第五种情况。虽然说人们担心的丧妇长子没有得到教养,年龄老大成剩女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以林家的学问家教还可能教出没礼数的女儿?但是事实上约定俗成的东西就是这样,没办法改变,人家明里暗里都认这个,就算真有人不认,那成就好婚姻的机率又有多大呢?
林黛玉是不愿意进京的,小孩子嘛,当然想不到那么长远。但林如海也说得明白。他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贾母把林黛玉接到贾府,立马就不一样了。有外祖母舅家抚养,有姐妹们可以依傍,不存在礼仪上的缺失,历史上从舅家出嫁的姑娘也不是没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长孙皇后,就是舅家长大的。以贾林两家的政治优势,林黛玉进了贾府,可嫁的人多了去了,除了贾宝玉,还会有别的王孙公子。
于贾府而言,接林黛玉进京,也是极其容易得到赞誉的事情,当朝天子极孝,礼法昌盛,贾政抚养妹妹留下的孤女,在天子眼中,在同僚眼中,都是贾政厚道的一种表现,是一笔很难得的政治财富。
无论是什么情况,贾敏去世后,贾母都会派人把林黛玉接来京都,规避可能出现的难题。只可惜天意弄人,林如海也早逝,林黛玉真成了孤女,政治优势荡然无存。又因为此生是为还泪,她与宝玉注定无缘婚嫁,终成悲剧。——可是贾母并没有读过红楼梦,于她而言,做的都是最利于黛玉的,虽然人力终究不敌天命,但作为外祖母,她也是尽力了,她是个开明的老太太,对自己的外孙女的人生,会有些遗憾,但不会后悔,因为其实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文/宛如清扬)
《红楼梦》贾母死前会不会后悔将林黛玉接来贾家?为什么?
红楼是史书。隐写明清易代史。贾府影射朱明皇宫。林黛玉是朱明帝王。林黛玉回贾府,不过就是回自己的家。书中贾府和林黛玉家还有甄士隐家以及甄宝玉家,他们其实都是一家人,同时影射朱明皇宫朱明王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