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不喜欢黛玉,和贾敏有没有关系?

大家族的姑嫂关系应该还是很有看头的,而且,不知道林姑娘的性格有没有遗传妈妈的原因,如果是这样,王夫人和她的关系就更值得研究了另外小八一下,贾敏为什么会嫁给林如海呢?贾母说最疼贾敏,林家不是什么显赫的家族,也不在金陵感觉还有点小远,为什么会舍得把女儿嫁过去~难道是……因为爱情?(´◑д◐`)

自然有关系,却也不是主要原因。

文中虽未有关于贾敏王夫人姑嫂相处的描写,非要深究,线索也是有的。

黛玉初次进府,王夫人跟这个六七岁的女孩未见过面,王夫人堂堂一个贵族夫人,也不至于跟黛玉有任何过节,此时王夫人如何对待黛玉,全然她与贾敏关系说了算。

王夫人如何对黛玉的?携黛玉至贾政正房后,自己坐在炕桌西边下手,对黛玉则往东让,细思极恐,东边是什么位置?贾政的座位,黛玉一个远道而来的外甥女,何德何能反客为主?亏得黛玉大家闺秀,礼仪学得分毫不差,不敢上座,挨着其他的椅子坐下了。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注意这个再四而不是再三,王夫人此举意味深长啊。黛玉无法,也挨着王夫人坐了,横竖就不坐在东边。

王夫人打着什么主意呢?大抵是想试探当初那位金尊玉贵的大家千金,教出来的姑娘水平如何罢了。

王夫人嘱咐黛玉:

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祸根孽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这才是王夫人的主要目的吧,宝玉自小在姑娘堆女混惯的,如何别人无需防,偏偏要黛玉远着他?只因黛玉是外姓姐妹,可与宝玉婚配的,王夫人如此防着黛玉,可见对林家有多深的成见?贾敏当初做姑子时,到底给王夫人刻下多难以磨灭的伤痛啊?

先入为主,王夫人对黛玉原就没有好感,谁曾想黛玉后来又与宝玉结为知己,不仅未劝宝玉留心经济仕途之事,反而带着宝玉越发抵触八股文章,讨厌程朱理学,这简直触碰王夫人的底线啊。所以,王夫人成了第二个陆游母亲,誓死棒打这对鸳鸯到底了。

王夫人不喜欢黛玉,和贾敏有没有关系?

谢谢邀请!

很多人将王夫人不喜欢黛玉归罪于贾敏,认为王夫人是因为嫉妒贾敏,嫉妒贾母对她的喜爱,再加上姑嫂之间天然的矛盾,才导致如此的。

本人坚决反对这个观点。如果是这样认为,也未免太肤浅了。那个都未曾露正面,只是被作者一带而过的贾敏觉得自己好冤哦,怎么好好的就招来自己小嫂嫂的嫉恨了?而王夫人或许同样也会觉得很冤:对不起,我没有那么小器!你们都猜错了!

我们先来看看王夫人是怎么对黛玉的:

第三回,黛玉进贾府时,王夫人趁着凤姐汇报工作,便说她怎么没有顺手给妹妹拿点缎子来裁衣裳。并叮嘱她等晚上想着叫人去拿,别忘了。外甥女初进门,当舅妈的并不是不闻不问,而是直接关心起她的生活。

同样是第三回,黛玉去拜见舅母,王夫人提醒她,以后不要睬宝玉,因为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有人把这解读成了王夫人对黛玉的警告,意思是让黛玉离宝玉远点。我不这么认为。要知道,那时候黛玉才六七岁,你对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说不要招惹那个男孩,只能解读为这个男孩子太淘气了,而不会往更多的地方去想。所谓知子莫若母,王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让黛玉别理他,也是提前预告,免得后面生出什么事来(宝玉可不少生事,王夫人也绝对不会提前料到黛玉与宝玉那么投缘,提前告知完全有必要。)

至于后来,王夫人确实是不太喜欢黛玉了。原因当然跟贾敏没有半毛钱关系,关键还在于宝玉和黛玉自己身上。我们知道宝玉最大的劣根性就是不爱读书不求上进,而黛玉恰恰跟他是一路的。王夫人极其盼望有一个人能够催促自己的儿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进取,这种期盼在黛玉身上显然无望了。而宝钗在这一方面恰恰跟黛玉相反。宝钗不仅自己要求上进,还要求宝玉上进,不管宝玉怎么不高兴,见了她说话也没个好脸色,一声不吭抬腿走路,可是宝钗依旧要说。甚至是香菱学诗学得茶饭不思的时候,宝钗都借此来说宝玉,你要是有她这个劲头就好了。

所以,将黛玉和宝钗放在一起一对比,我们就知道王夫人会选择谁。她不能任凭自己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再来一个与儿子一样不求上进的媳妇,那样的话,王夫人的后半辈子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至于说到林家的家世,一点都不比贾家差,四代世袭列侯,本人又是科举及第,哪点比贾家差?对贾敏又极好。这可是贾母为宝贝女儿挑的最好的女婿。选择林如海和贾敏这样一对父母为基因遗传,是为来衬托黛玉出身的高贵,没有什么别的目的。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王夫人不喜欢黛玉,和贾敏有没有关系?

红楼梦中,大家往往比较关注年轻女孩子。事实上老一辈女性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书中并没有写明,必须通过蛛丝马迹,我们才能分析得出来。要分析王夫人喜欢不喜欢林黛玉,那肯定绕不开贾母。

贾母最初瞧不上王夫人

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贾母肯定是一个很聪明的女性,能说会道,治家有方。而且父亲是史家第一代发际之人保龄侯尚书令史公。家庭教育层面,贾母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积淀不可能差显然。这一点从他的父亲是尚书令,文官之首便可以看出。再看史湘云受到的教育,可知史家与王家完全不同。

四大家族,若论文,史家显然是第一。其次是贾家。若论武,贾家本是第一,王家第二。所以四大家族在初始的时候贾家是最厉害的。但是天下安定之后,史家反而是最厉害的,最稳定的。王家也作为制衡贾家的力量被皇帝重用,但这已经是王夫人嫁进贾府之后的事情了。

所以,史家作为文臣名宦之家,初代为侯爵。王家与贾家虽都是武将出身,但初代只是伯爵,与贾家的公爵中间还隔着一级。所以,贾母是侯爵嫡亲的女儿,王夫人则是伯爵的孙女。身份上,贾母对于王夫人实际上很难瞧得上。毕竟贾母钟意的都是书香门第的人,女婿要选林如海,孙媳妇要选李纨(国子监祭酒之女)。迎春出家,孙女婿孙绍祖,贾母态度虽未言明,但显然不满意。所以对于王夫人,贾母的态度很少有好的。唯有在面对客人薛姨妈时候,才象征性夸一夸。

婆媳矛盾,由来已久

贾母和王夫人的婆媳关系,这一对关系在中国传统的家族中是最为微妙和紧张的。贾母与王夫人显然是有矛盾的。这个矛盾可能产生的很早。但是最终被激化应该是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

王夫人嫁入贾家的时候,王家还没有现在的实力。在她看来,贾敏未出阁时金尊玉贵,显然充满了羡慕的口气。但羡慕之余,难保没有嫉妒。一是嫉妒贾敏的生活条件远远好于自己未出阁时,二是嫉妒贾母对于贾敏发自内心的爱,她这个媳妇一点点都享受不到,反而还要被各种要求和指教。这种嫉妒产生的不良结果,就是会把不满传递至贾敏的母亲——贾母和贾敏的女儿——林黛玉。

贾母在骂赵姨娘,实际上也是在骂王夫人,因为她对于丈夫的妾,是有管理的义务的。

赵姨娘在旁劝道:“老太太也不必过于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省他受些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里,也受罪不安——”这些话没说完,被贾母照脸啐了一口唾沫,骂道:“烂了舌头的混帐老婆!怎么见得不中用了?你愿意他死了,有什么好处?你别作梦!他死了,我只合你们要命!都是你们素日调唆着,逼他念书写字,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就像个避猫鼠儿一样。都不是你们这起小妇调唆的?这会子逼死了他,你们就随了心了!——我饶那一个?”一面哭,一面骂。

如果说两人的斗争,在其他方面,王夫人可以忍让,但是在宝玉的婚姻大事上,王夫人却是很坚决。或许最初她也没想过让宝玉娶皇商之女,但是她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让贾宝玉娶林黛玉。因为林的性格(要强,孤高自许),林的家世(无父无母无助力),林的母亲(曾让王夫人受过气的小姑子),林的外祖母(曾让王夫人受过气的婆婆),种种因素,让年幼的黛玉一到贾府,王夫人就急忙忙让黛玉与宝玉保持距离。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姐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偶一玩笑,却都有个尽让的。我就只一件不放心: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往庙里还愿去,尚未回来,晚上你看见就知道了。你以后总不用理会他,你这些姐姐妹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到了后来,袭人在听了宝玉对黛玉的心里话后,显然也将这件事或多或少透漏给了王夫人。所以后期对于黛玉的厌恶越发明显。但是不好直接发作。只好针对与之相似的人。

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儿,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他;后来要问是谁,偏又忘了。今日对了槛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

所以,在黛玉刚来贾府之时,王夫人还是像对待亲戚女孩一样对待的。毕竟,惜春与王夫人关系说起来还没有黛玉与她近呢。但是涉及到了宝玉的婚姻问题,王夫人开始厌恶黛玉了。可以参考金钏儿。也没做什么,就被王夫人认为勾引了宝玉。按照黛玉与宝玉的亲密程度,如果黛玉不是贾母的心头肉外加贵族身份,王夫人的巴掌估计也早就过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