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曹雪芹安排宝琴这个人物的意义何在?

薛宝琴在《红楼梦》来去匆匆,却惊艳一时,她在各方面,都将宝钗和黛玉比了下去。她读过万卷书,其才华不亚于钗黛湘,她还行过万里路,有着普通闺阁女儿所没有的见识。

曹雪芹塑造一个这样完美,却又来去匆匆的人物,其用意何在呢?

映衬黛玉心态的转变和成熟

早期的林黛玉,是一个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又有些爱使小性子的姑娘。她最看不得的,就是有其她女子比她优秀,有其她女子得到贾母的宠爱,抢夺她在贾母心中独一无二的地位,还有就是有其她女子和贾宝玉有牵扯。

而随着林黛玉的长大,她的心理开始成熟,看人看事也有了变化。尤其是她和薛宝钗的和解,体现了黛玉心态的转变。

薛宝琴的出现,更是彻底地说明了黛玉的转变,她的条件可以说处处踩在了黛玉的痛点上,她的才华,她的见识,她一到贾府,便被贾母留在屋里养着。芦雪庵开诗社时,两人一同出现在白雪红梅的画面里,更是得到大家的称赞。但是对于这一切,林黛玉既没有拈酸,也没有和谁使小性子,真的只当宝琴是个远到而来的小妹妹。

薛宝琴是作者的一个理想化人物,展现了闺阁女子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红楼梦》是写太虚幻境薄命司里所录女子的悲惨命运,作者笔下塑造出了一批丝毫不逊色男性的优秀女性,可是她们困在闺阁里、困在封建礼教当中,慢慢凋零,慢慢老去,等待她们的结局无一不是悲剧。

而薛宝琴却不一样,她不仅有着出色的容貌,过人的才华,还有着卓而不凡的见识。她身上既有着普通女子所没有的一种旁人没有的自由洒脱,又活得通透而清醒。她最终走出闺阁、摆脱束缚,迎接她的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宝黛爱情的试金石

其实到薛宝琴进贾府时,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已趋于稳定,两人都明白了彼此的心意,自然也就没有了之前小心翼翼的试探和猜忌。而薛宝琴的到来,便恰好验证了两人的感情。

宝琴初进贾府,作者就从各个方面渲染了这个女子方方面面的出色之处,她的容貌,她的才华,她不凡的见识,她讨喜的性格,贾母对她的喜爱。。但是面对一个如此完美的情敌,林黛玉却出人意料的冷静,丝毫没有吃醋。充分体现了她对于感情的信任,而这种安全感正是来自于贾宝玉,说明两人之间已经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亲密感情联系。

而面对这个完美的薛宝琴,宝玉却不曾对她有半分情,没有一点非分之想,并借紫鹃之口告诉黛玉,宝琴再好也与他无关。所以宝琴的出现,更加证明了宝黛爱情的坚实。

《红楼梦》里曹雪芹安排宝琴这个人物的意义何在?

薛宝琴,商户人家出身,薛宝钗堂妹,秉绝世容貌,具过人才思,视野宽广,阅历非凡,常被视为完美的化身。

薛宝琴出场时在第四十九回,《红楼梦》故事已近半,相对于其他金钗,宝钗的出场不可谓不姗姗来迟,然而这位年纪尚小的女孩,一出场就引发了大观园一阵骚动。同宝琴一起进府的还有三个姑娘,分别是李纨的两个堂妹和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晴雯已是大观园的丫头中的翘楚美人,但见到四个新来的姑娘后,欢喜笑道“倒像是一把子四根水葱儿”,一个女子能被美人称赞貌美,分量毋庸置疑了,可就在这四根水葱里,宝琴仍能鹤立鸡群,如褶褶明珠。

而宝琴除了过人的姿色,诗才竟然不在众钗之下,无论芦雪庵联句或怀古十首,都可圈可点,更难得的是其早年与父亲走南闯北, 全国十亭走了五六停,将四山五岳访遍,世面绝非一种深宅大院的闺秀们可比。

这样的宝琴,很完美吧?可是若论受欢迎程度,或与人的印象程度,宝琴却连邢岫烟也不如,似乎都比不得出场极少的妙玉。为什么呢?说白了就是因为完美,完美到没有特点,就是最大的缺点。譬如黛玉超凡脱俗,可她也有性情上的小瑕疵,譬如宝钗行文稳妥,却也有冷血无情的时候,有譬如探春捷讯果敢,但她也会自卑而敏感,可这些不完美的人,很是真实,因而让人喜爱,让人念念不忘。那么,曹公为何要在创作的半途中,插入这么一个人物呢?细细想来,不过几个缘故:首先,宝琴是宝黛爱情的试金石

宝琴刚进府就深的贾母喜爱,不仅让其与自己睡,还与其珍藏多年的凫靥裘,连湘云都不可思议“老太太那么疼宝玉都没给他,可见是疼你”,见到宝琴立在雪中的情景后,贾母更是赞叹连连,直称比仇十洲的《双艳图》还好看,当天便问了宝琴的八字。

贾母问及宝琴的八字时,薛姨妈都认为是在为宝玉提亲,委婉告诉了贾母宝琴已许了人家,王熙凤更是打趣“我早就看他们是一对”,当然最后还是因为宝琴名花有主作罢了,但这件事对在场的人触动都不小。

紫鹃就是其中一个!

在第五十七回,紫鹃情辞试探宝玉,不想宝玉听后是“人都死去了大半个”,闹得合府皆知,贾母见到此状,二话不说便寻了肇事者紫鹃来骂,事后问及缘故,方流下泪来“你知道他有呆根子,平白的哄他做什么?”。而紫鹃为何要哄宝玉呢?宝玉病愈后问其缘故,紫鹃答道:“年里我听见老太太说,要定下琴姑娘呢,不然那么疼她?”

所以就是因为宝琴,紫鹃才会迫在眉睫想要去试探宝玉,一来确认其对黛玉的心意深浅,二来也让贾母、王夫人等知道,宝玉离了黛玉,会伤及性命,对贾母而言,是提醒,对薛姨妈等是一种打击。

其次,通过宝琴的视角看贾府

作为几世勋贵家族,宁荣二府就占去了金陵城半条街,围墙里面厅殿楼阁,雕栏玉彻,豪华奢靡程度超乎常人想象,在宝琴之前,作者已通过几个人跟读者展示了贾府大部分景致,譬如黛玉进府,主要介绍了荣府的建筑方位布局,大观园建成后,跟随贾政等人我们了解了各院的方位和室外景象,到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我们闻到了潇湘馆那垒满书架散发出来的书香气,我们为雪洞一般的蘅芜苑所悚然,我们被怡红院旖旎暧昧的脂粉气迷了眼……

而宝琴,就是让我们见识贾府祭祖这等庄严肃穆场合的关键,试想贾府祭祖,黛玉这等外姓女子不能进,而能进的都是司空见惯了的,已经缺乏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就难以写出那等叹为观止的味道,只有被王夫人认为干女儿的宝琴,她有资格进见识到贾府祭祖,也只有第一次见识贾府祭祖的场景,才让她有浃髓沦肤之感,读者方觉得不突兀。最后,因为宝琴,试出了宝钗的虚伪

薛家进府不久,宝钗就建立了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口碑,不仅仅丫环,连赵姨娘都对其赞叹有加,称其展样大方,有度量。可宝琴进府不久,因为受贾母喜爱,使得宝钗吃味多次,在宝琴穿上贾母的珍藏品凫靥裘后,宝钗更是半含酸道“我就不信我哪里不如你”。

大观园抄检次日,宝钗便匆匆跟李纨告辞,然而湘云被其弃之如敝履倒也罢了,宝钗竟然对宝琴不管不顾,不闻不问。试问两人是堂姐妹,居住贾府多年的宝钗自己都离开了,怎么就不能问问宝琴的去留呢?说到底是宝琴进入贾府以后,宝钗的光芒被掩盖不说,贾母还通过宝琴暗示反对金玉良缘,宝钗焉能不气?豁达只是宝钗想展示给众人的,实际上都经不起堂妹一试。

所以,虽然半路出场,虽然毫无特色,但通过宝琴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宝黛两人的难分难舍,见识到豪门大族庄严肃穆,宏伟壮观的祭祖场景,更再次暗示我们,《红楼梦》里的人物,明面褒奖的多在细节中见贬意,一如既往的真假相形,明暗互转,褒贬不定!

《红楼梦》里曹雪芹安排宝琴这个人物的意义何在?

薛宝琴的横空到来,从侧面说明了贾母心中理想的孙媳妇并不是黛玉和宝钗,而是兼具灵动和诗礼的薛宝琴。否则也不至于黛玉进府这么久了,贾母连宝黛婚事都不曾提起过,就连宝钗嫁给宝玉也只是为了给宝玉冲冲喜!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黛玉和宝钗无疑是《红楼梦》中姿色上乘、文才俱佳的两位女主。一位是恪守封建道理礼教、符合当时道德标准的贤妇,一位是崇尚自由、才情堪比谢道韫的悠悠才女。可是这样两位绝佳的人儿却都入不了贾母的眼,始终隔孙媳妇的位置差了一点!

一、宝黛爱情的试金石

故事发展到了第49回,这个时候的宝黛爱情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早已没有了之前的误会哭闹,黛玉已经懂了宝玉的心思,而宝玉也能完全理解黛玉。这个时候贾府却突然来了个薛宝琴,也成了考验宝黛爱情的重要依据。

宝玉向来对年轻女孩子感兴趣、还喜欢舔丫头们嘴上的胭脂,这会儿来了个兼具黛玉和宝钗风情的宝琴,想必宝玉一定会将心思放在宝琴身上。可是任凭宝琴再优秀、贾母对她再喜欢,宝玉也只是拿她当作一个普通的妹妹,宝玉心里的位置始终只属于黛玉。

二、衬托出贾母的真实想法

薛宝琴一来,我们就可以知道贾母真正疼爱一位女孩儿是什么样子。

黛玉初入贾府,贾母连她的住处都没安排好,只是让她跟宝玉暂住在一块,新衣裳也没来得及做。反观薛宝琴一到来,贾母爱惜得让她跟自己睡在一起、将宝玉都舍不得给的凫靥裘斗篷给了宝琴,还让王夫人认宝琴做了干女儿,而这些优待黛玉统统享受不到。

从贾母对待晴雯、黛玉的态度来看,她偏爱于那些天性使然、聪明伶俐的孩子。同时,贾母又希望这些女孩子能谨遵礼教、落落大方,从她口中的三春只些许认识几个字就能看出。因此,当兼具黛玉和宝钗优点的宝琴一到来,贾母就对她爱不释手。

三、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景

《红楼梦》是一部闺阁女子的传记,其中丫头、小姐各色人物俱多,但是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深藏于闺阁之中。

她们日常的生活就是在家中读读书、写写字、做做刺绣、赏赏花,要论外出去散散心,那是绝不可能。正因为如此,这些闺阁女子的命运都是随波逐流,等待着长辈的安排,毫无自由选择的余地。

于是曹雪芹笔锋一转,在小说中穿插进一位宝琴,同样是豪门绣户的女儿,宝琴却过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她可以走出家门,跟着父母走遍四山五岳,这一省过一年,那一省又过半年,还见过黄头发、蓝眼睛的洋女人,眼底的见识连大观园的男丁都自叹不如。

曹雪芹特意安插进宝琴这样一个人物,其实也寄托了作者内心的想法,他不愿意《红楼梦》中所有的女子都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也不希望她们都是十二钗似的悲惨结局。因此,曹雪芹赋予了宝琴一个完美的出身、同时也赐给了她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