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座战斗机另外一名飞行员的作用是什么?
现代战斗机为了适应不同任务要求而设计成单座或双座机型。轻型战机由于主要用于单一的空战任务,大都采用单座。而现代的重型战斗机(多功能战机)或攻击机一般都采用双座,这是因为重型战机同时肩负对空、对地的双重战斗任务,飞行员不仅要完成飞行控制,还要对空中目标和地面目标实施攻击。
现代双座型战机的前座为飞机驾驶员,后座为雷达和对地攻击武器控制员。双座战机因为多一个人,就能负担更多任务,因此双座战斗机可以遂行一些单座战斗机无法执行及难以独自执行的任务,譬如空中指挥、电磁压制、制导武器投射等。
尽管有所分工,但早期的三代战机的后舱同样安装了操纵杆。也就是说既可以有单人驾驶、也可以由双人联合操纵。但实际使用中,操控飞机仍以前舱为主。这样可以让前舱驾驶员集中精力做好飞行控制和对空任务,后座则专职负责对地打击,从而提高武器装备的效能,增强战机的打击和生存能力。
随着作战需求的变化,很多战机后舱不再操控飞行。随着现代战机功能的广泛拓展,各种操控日趋复杂,双座型战机前后座舱的分工更加精细明确,很多战机的后舱已经取消了操纵杆、油门等,也就是说后舱无法再开飞机。比如,F/A-18"大黄蜂"的部分型号,F-14“雄猫”、日本F-2等。而且,随着现代战争作战环境更加复杂、作战样式更加多样,这种前后座舱的分工区别会越来越大,这也是未来战机的发展趋势。
双座型战机又分为串列和并列双座,串列双座较为常见,但并列双座只有美国A6、俄罗斯苏34等。其中,苏34战斗轰炸机的飞行员在驾驶舱左侧,武器系统操作员(WSO)在右侧,但两人都能控制飞机飞行。A6攻击机座舱内两名乘员则是交错并列,飞行员比领航员/投弹手靠前数英寸,只有飞行员一人能够控制飞行。在并列座舱中,飞行员和武器系统操作员在高负荷工作中无需交谈就能更好地互相理解,因为他们能通过身体语言充分沟通,反应时间也更快。
对教练机而言,前座乘坐的是学员、后座的是教练员。教练机普遍都是串列双座型,还有部分由单座基础型战斗机发展而来的双座战斗机,都是前座学员、后座教练的模式。
双座战斗机另外一名飞行员的作用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美国的死神无人机,也是需要两个飞行员操纵的。
一个飞行员负责驾驶和发动攻击,副手则负责操纵雷达、准备武器、评估战果。
在我们来看,区区一架无人机,又不需要同敌人空战,还需要两个人吗?
然而,美国军方反复测试认为,在不考虑增加负载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攻击的战机最好要两个飞行员。
有意思的是,苏联的观点也是类似。
苏联用于争夺制空权的苏27为单座战机,而多用途战机苏30则为双座战机。
其实在今天看来,苏27经过改进也完全可以执行苏30的任务,为什么还要搞两个飞行员呢?
而俄罗斯方面却固执地认为,多用途战机必须两个飞行员,不然会大大影响战机的作战能力。
道理也是一样。
其实我们就看看无人机的操作。
察打一体无人机,首先需要飞行员进行驾驶,在疑似目标上空盘旋。
即便是在对方防空能力极差的情况下,这个盘旋也有一定的要求,必须防备雷达的侦测以及低空武器的攻击。
所以,操纵无人机本身也不是轻松的事情。
随后,飞行员需要发现目标,识别目标,锁定目标,激活相应武器,发射武器,击中目标,分析战果,确定是否二次攻击,继续攻击或者撤离战场。
这一整套在我们看来似乎不太复杂,实际操作起来是非常复杂的。
如果是一个人负责,保守估计一整套流程操纵完,也要二三十分钟时间。
这还是无人机,比有人飞机要省略了很多环节。
那么,如果是有人战机,又是怎么样的流程呢。
以苏30为例,在没有作战的巡逻任务中,前座飞行员,需要负责飞机的起降、出航和返航、战术机动等。
后座飞行员负责辅助前舱飞行员驾驶飞机,对空中和地面情况进行观察,就发现的情况向前舱飞行员提示。
如果作战,两个飞行员又要增加大量的工作。
前座飞行员,需要负责中距和近距空空武器的使用,后舱飞行员负责空地武器的使用,操控电视制导和激光制导炸弹的投射等等。
即便是两个飞行员各司其职,任务也是相当繁重的。
如果直接交给一个人来做,飞行员的任务大大增加,又是战争中的紧张环境下,飞行员的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双座飞行员是相当合理的,至少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更有战斗力。
自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飞机会逐步无人化,两个飞行员也会逐步减少为一个,甚至0个。
双座战斗机另外一名飞行员的作用是什么?
现代战斗机(第四代)通常分为制空型和多用途型,以我军为例:歼11B就是制空型,座舱内只有一名飞行员的座椅,而图片里的歼16或者早年间苏30MKK/MK2属于多用途战斗机,座舱里有两名飞行员。
歼11B座舱里有一个座位,是双发单座重型战斗机。
制空型战斗机虽然也有一定的对地/对海能力,但绝大多数的任务都是与敌机空战夺取制空权,飞行员只需中远距离盯住雷达显示屏,锁定目标后按操纵杆按钮就能发射空–空导弹,并且随着战斗机越来越现代化,计算机控制软件、语音控制软件能力很强了,替代了以前大部分飞行员判断力,所以现代制空型战斗机飞行员对于战机的操纵还是较为轻松,似乎可以做到“一心二用”。
F15E战斗机的后座,有大型多功能显示器,通过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多模式扫描对空中、陆地/海上目标识别/跟踪/锁定。
与制空型战斗机不同的是多用途战斗机既有很强的夺取制空权的空战能力,又具备强大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挂载了很多型号的精确制导航弹或者导弹,并且对地/对海攻击是很危险的任务,敌方都有各种射程的防空导弹、各种口径的高炮组成很严密的防空网,多用途战斗机需要利用地球曲面进行很危险的低空/超低空突防,飞机不但飞的很低,还要利用狭窄的山谷的复杂地形地貌为掩护躲避敌方雷达的探测,进入到攻击距离还需要使用雷达和光学器材对要打击的目标进行确认,一边是危险的驾驶,一边还需要精确跟踪和瞄准,如果是一名飞行员就会手忙脚乱的,所以需要配属一名武器操纵飞行员。比如说:最上面那张图片,歼16战斗机发射火箭弹对地攻击,距离目标很近发射无控火箭必须打的准,这样复杂的操作还要面对敌方严密的防空网,只有一名飞行员是很难完成的。
多用途战斗机前座是驾驶员的座位,视野开阔便于飞机躲避障碍物,更能提早发现目标、后座对地/对海攻击,只需观看雷达、光学器材显示器就可以知道要打击目标的位置和实时景象,两名飞行员既分工明确又紧密协调合作。
总之,多用途战斗机的任务量要高于制空型战斗机,在现阶段仍然要有两名飞行员。
双座战斗机另外一名飞行员的作用是什么?
双座型战机以前就有。
看过电影《虎虎虎》(又名《偷袭珍珠港》)的人,一定对指挥日军飞行员攻击珍珠港的日军指挥官渊田美津雄有记忆吧?他当时乘坐的战斗机就是双座的。
他在前面负责开飞机,并指挥日军攻击珍珠港,后面的人负责传达他的命令。
而被华为用作宣传照上的那架伤痕累累的伊尔2,它的后座飞行员则是负责操纵后卫机枪的。因为在空战中,敌人老是从屁股上摸上来,没有后卫机枪的话只能被动挨打。
但后来,随着飞机速度越来越快,飞行高度越来越高,在后面弄个机枪也不适合了。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空战指挥官也不需要找人专门帮自己传达命令了,他自己就能搞定了。所以,双座型战机一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后来随着导弹的出现,双座型战机又回来了。原因也很简单。当时的导弹还不像现在这么先进,可以发射后不管。当时的导弹,在发射前你得先输入目标的参数,发射后你还要用雷达照射着它,直至击中目标。这样一来,飞行员一个人既要开飞机,又要操作武器,显然就忙不过来了。所以,就得给他配一个武器操作官了。他们两人分工合作,前面的飞行员负责开飞机,后面的飞行员负责操作武器系统。
但后来,技术又进步了。导弹可以发射后不管了,战机可以自动捕获、识别目标并且制导武器进行攻击了,有一个飞行员就够了。所以,很多战机又变回单座型了。到了第五代战机,无论是美国的F22、F35还是我国的歼20,或是俄罗斯的苏57,都是清一色的单座型。
不过,听说我们正在研制双座型的歼20。干嘛呢?因为新的作战理念诞生了。随着无人机、无人舰艇、无人坦克等等大规模的装备部队,有专家认为,未来的战争,可能会是一架有人机,指挥若干个无人设备协同作战。那么,光靠飞行员一人肯定忙不过来,所以,得给他配一个助手。到时候飞行员负责开飞机和空战,助手就负责处理各种战场信息,给无人机、无人舰艇、无人坦克等等无人装备规划、分配任务,指挥它们战斗。
双座战斗机另外一名飞行员的作用是什么?
双座战斗机又叫战斗攻击机,在一般情况下,主要任务是进行对地对海攻击的。一般战斗攻击机是装备空空导弹的,攻击完成任务之后,是可以当做战斗机来使用的,这时候的双座战斗机就成了空优战斗机。美国的F15是这样,中国的歼16也是这样,在长春航空展上,歼16展示了这样的能力。
一般认为双座战斗机两名驾驶员各有分工,前面的飞行员负责驾驶战斗机,后面的飞行员是武器的操控员,以及指挥其他战斗机去战斗。中国研制了双座歼20,主要使命就是指挥大编队战斗机去战斗,包括有人战斗机和无人战斗机以及其他武器。歼20是高智能战斗机,后座再增加一名飞行员去管理武器有些浪费,这种任务一般都是一个人去完成的。
另外人们认为双座战斗机,前座是驾驶员,后座是武器管理员。其实双座战斗机前后或者左右两套系统应该是通用的,应该是双方能够切换的。也就是说双座战斗机的两名飞行员应该是互为备份的,而不是固定的岗位,所以双座战斗机上面的两名飞行员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只有任务的不同,而没有地位的高低。
双座战斗机另外一名飞行员的作用是什么?
现代战斗机飞行员不超过两人,在某些很多重型战斗机上,双飞行员布局已成为惯例。例如美国的F18战斗机、俄罗斯的SU27KUB战斗机、中国的J15舰载机,这些飞机大多采用了双座,两名飞行员之间的配合可谓是天衣无缝。所以一般的双座机在与同代单座战斗机的比拼中,较容易取得胜利。原来双座战斗机飞行员分工如此明确,所以才会使得战斗机的战斗力如此强悍,超过一般的单座战斗机。
首先,要了解双座战斗机为何强大,那么必须要知道两名飞行员之间的分工。一般来讲,坐在靠前位置的飞行员为机长,也就是负责操控战斗机的,在飞机上大小事务基本全由他来定夺。后座飞行员则是雷达官,负责操控复杂的雷达设备,同时负责发射中远距离空对空导弹,前座飞行员想要发射导弹就离不开他。
这样做究竟有哪些好处呢?首先,旧式战斗机发射导弹的工序很多,首先要调整雷达模式,从搜索模式到锁定,其次则需要向导弹制导头输入火控数据,以及敌人战机航向等,如果让前座飞行员来操控,那么无疑会影响到他正常驾驶战斗机,容易出现事故不说,反馈速度还很慢。
于是各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便采用双座战斗机为自己的主力战斗机,事实表明,这种做法的确提高了空军的战斗效率,而对于海军航空兵们来说,双座设计不光是保证飞机战斗力的做法,还是一种能够增加飞行员与战斗机安全系数的保证。
海军航空兵往往要面对在恶劣天气起降的情况,这时候显然单座飞行员不足以维持飞机的安全飞行,多一个人多一双眼睛,操控战斗机自然安全系数会高一些。特别是在降落的时候,前座飞行员往往在观察自己的飞行仪表盘,必须让后座飞行员来监控航空母舰上的助降设备,这时候后座飞行员的存在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正是这些优势使得双座设计经久不衰,按照美国空军的习惯来讲,只要前后座飞行员没有一人出现伤亡情况,或者主动申请退伍,那么这两名飞行员会从空军的培训学院一起配合到其中一人不能飞,不得不去换一名新人。正是这项传统使得前后座飞行员一般都会十分默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