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华山论剑”以后,为什么武林会人才凋零?

江湖上第三次华山论剑,选出了新的天下五绝:

中顽童周伯通、东邪黄药师、西狂杨过、南僧一灯大师、北侠郭靖。

这五个人是当时江湖上的绝顶高手,另外一灯的徒弟慈恩,也就是当年的铁掌水上漂裘千仞,以及杨过的妻子小龙女,还有黄药师提到的烟波钓叟,这三人接近绝顶。

这么看,神雕末江湖上的绝顶高手还是不少,可是,到了倚天屠龙记开头,绝顶高手只有一个九十岁张三丰,不得不说,绝顶高手似乎都凋零了,也没有出现几个新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七八十年江湖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神雕五绝没留下厉害的传人,江湖绝顶武学相继失传,没有了绝顶武学,哪来的绝顶高手?

神雕五绝评选出来时,其中三个已经是九十多近百岁的老人了,一灯大师、老顽童、黄药师这三个人的绝学,随着他们的死去,在江湖上近于失传了。

一灯的绝学是一阳指和王重阳传给他的先天功,本来一灯有渔樵耕读四大弟子,可是这几个人资质太差,没有学好。

像四大弟子里面的朱子柳,算是一阳指学得最好了,可是放到江湖上,也就一流水平,离绝顶还差老远,说明他学得远远没到家。

所以到了倚天里,他那个后代朱长岭看起来跟废物一样,通过欺骗小张无忌去抢夺什么屠龙刀,如果他把家传的一阳指练好,早就杀了谢逊夺得屠龙刀了。

周伯通的绝学是九阴真经、左右互搏、七十二路空明拳和全真派武功。他有一个徒弟耶律齐,资质看起来不错,实际上资质不行。

耶律齐属于那种,给你机会你不中用,你把握不住啊。

就不说让他学全周伯通的武功了,说起来你们会说周伯通没认真教,郭靖对这个女婿总该认真教了吧,可是耶律齐学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半辈子,才勉强学了十四掌,还把降龙十八掌中的四掌弄失传了。

要知道,人家郭靖一个月学了降龙十五掌,后来在太湖陆家庄一小会又学会了三掌,这资质,不比张无忌学太极剑和太极拳的时候差。

黄药师的绝学就多了,最重要的就是弹指神通和落英神剑掌。他原来有六大弟子,可惜都死了,他有个女儿黄蓉,可惜不爱学武功,他有个关门弟子程英,可惜资质太差。

所以,聪明的黄药师把他的绝学弹指神通教给了郭靖和杨过,防止这门绝学失传。

谁知道,郭靖战死襄阳,杨过归隐古墓,他的绝学还是近乎失传了。

郭靖的绝学,降龙十八掌,半失传,耶律齐勉强学了十四掌,史火龙勉强学了十二掌,饶是如此,史火龙也是仅仅逊色于张三丰、张无忌、玄冥二老、三渡等寥寥数人的高手。

另外,郭靖明抱定殉城的打算,知道自己的绝学要失传,于是找来杨过商量,杨过和黄蓉这两个世上最聪明的人一合计,打造了屠龙刀和倚天剑,并把郭靖绝学弄成精华速成版,藏到里面,防止真的失传。

杨过的绝学倒是没失传,可惜他带着小龙女归隐终南山活死人墓了,他有传人,却轻易不现身江湖。

所以,一旦神雕五绝都死了,江湖上一大批绝顶武功都失传了,江湖上不再出现绝顶高手,也就毫不奇怪了。

因为没有了绝顶武学,也就很难产生绝顶高手。

就像笑傲江湖里,五岳剑派高手跟魔教十长老比武,大部分殒命华山思过崖,自此以后,五岳剑派也就没出现过什么绝顶高手,有一个风清扬,也是靠的独孤九剑,而不是华山派武功。

绝顶武学都需要传承的,少林寺为什么千年来一直是江湖上数一数二的大门派,因为少林绝顶武学从来没有断绝过,只有某个时期,少林僧人比较低调,比如元朝初年。

至于后神雕时代,只有张三丰一个绝顶高手崛起,还是多亏了觉远禅师带出来的绝顶武学九阳神功。

蒙古入主中原,对中原武林赶尽杀绝,压制了绝顶高手的崛起!

神雕末尾,蒙古派大军围攻终南山全真派,全真派牛鼻子虽然不少,全真七子里虽然还剩下几个老家伙,武功还都很厉害,全真派剑阵也很牛逼。

可是,江湖人士毕竟不是正规军的对手,特别是,他们面对的是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

于是当年的天下第一大门派,被蒙古铁骑灭门了,逃出去一个郝大通,创建了华山派,除此而外,全真派道士们大部分死在了襄阳城。

所以,不要小看蒙古对中原武林的围攻和绞杀。

看看天龙八部里,乔峰、虚竹、段誉,三个绝顶高手,带着几百武林一二流高手,却被契丹大军追得像丧家之犬一般。

再看看倚天屠龙记里,少林寺上千僧人,加上明教千名教众,加上几千江湖高手,被处于元朝末日,战斗力急剧下降的蒙古铁骑围上,差点全军覆没。

如果当时不是徐达常遇春率领明教义军来救援,中原武林将被一网打尽!

忽必烈当年亲眼目睹了杨过几百米之外杀死蒙哥,所以他心里害怕,万一哪天中原武林高手跑到大都来暗杀,他哪有命在?

于是忽必烈一方面招募西域武学高手,另一方面派蒙古铁骑不断猎杀中原武林门派。

忽必烈的做法是,先用大队人马围攻中原各个门派,尽量单个门派完全剿灭,碰到武功过高的先放过。这样,没几年功夫,中原武林武功门派就没剩几个了。

接着,忽必烈再派招募的西域高手,重点去追杀那些逃跑的各门派高手,一个个把他们弄死。

如此一来,中原武林高手,要么死了,要么躲到了高山深林里,甚至躲到了西域。

你看倚天里,中原武林,只剩下少林武当,其他有实力的门派一个也没有。

六大门派里,峨眉、华山、崆峒、昆仑,全部在西域或者近于西域的地方。就连明教也躲到了西域。

最狠的是,当年江湖第一大帮丐帮,巅峰期有几十万帮众,被忽必烈打压得在江湖上没一点存在感。

反观射雕神雕,黄药师、洪七公,郭靖、欧阳锋、裘千仞,杨过,全都在中原武林活跃过,当时的江湖,是以中原和江南为中心的。

因为忽必烈的绞杀,中原武林再也没什么杰出的人才出现,因为各门各派都在躲避忽必烈的赶尽杀绝。

为什么张三丰直到晚年才收了武当七侠?因为再老一点又有武学天赋的人,全被忽必烈绞杀完了。武当七侠是忽必烈死后才出生的人。

总结:

后神雕时代,之所以没有什么绝顶高手,一方面因为神雕五绝的绝学几乎都失传了,另一方面是江湖上有天赋的年轻人被忽必烈绞杀殆尽了。

三次“华山论剑”以后,为什么武林会人才凋零?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并不是如此。

第一次华山论剑,五绝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裘千仞差了一截,周伯通又差了一截,另外还有个不出面见人的林朝英,一共就这8个高手。

其中,林朝英武功究竟如何没人知道,因为只有王重阳一个人看过,未必能够达到很高水平。

第二次华山论剑,五绝的王重阳、林朝英已死,然而武林中并没有新的顶尖高手,还是剩下6个人。只是周伯通武功有很大提高,郭靖武功虽高仍然不是这些高手的对手,需要和黄蓉夹击才能打平裘千仞。

说来说去,第二次只多了一个新人郭靖,但郭靖此时还没有资格进入五绝。

第三次华山论剑,洪七公、欧阳锋已死,五绝成为周伯通、一灯大师、黄药师、郭靖和杨过。小龙女、黄蓉武功虽高,也是没有资格加入五绝。那么,第三次仅仅多了杨过一个人。

可见,三次华山论剑每次只增添了一个新人,并没有什么很出色的人才。

而且,在第三次华山论剑时代,武林的高手也比较寥落。

耶律齐的水平充其量也就是全真七子丘处机、马钰、王处一的水平,就可以在丐帮大会没有敌手了,后来还做了丐帮帮主。

但是到了倚天屠龙记时代,高手其实还是不少的。

其一就是张三丰为绝顶高手,甚至超过了五绝的境界。

张三丰武功之强,可以一掌制服鹤笔翁。而鹤笔翁的武功,还大大强于少林寺方丈。

那么,五绝能够一招就制服少林寺方丈吗?不太可能。

况且,新五绝旧五绝中,只有黄药师是一派宗师,自创了门派。周伯通只创造了一套空明拳。杨过的黯然销魂掌严格来说不是自创,没什么了不起。

而张三丰是大宗师,创造了武当派的武学,太极拳太极剑是最顶级的武功。

其二是张无忌。张无忌内力仅仅比张三丰稍差,是唯一将乾坤大挪移练成之人,也精通武当派武功。

另外还有玄冥二老、金刚门阿二、黄衫女子、阳顶天、百损道人等等众多高手。

客观来说,武林的高手并不少,甚至比射雕时代还要多。

三次“华山论剑”以后,为什么武林会人才凋零?

华山论剑本身就不是为了培养新人,只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者的权利与利益,为维持旧的武林秩序而设立的一个冠冕堂皇的武术比赛。

从北宋到元朝这近百年的历史中,中原武林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叫“华山论剑”的武术比赛,与现代的武术比赛不同的是,这个武术比赛不是人人可以参加,参加者仅仅局限于被公认为最顶级的武术高手,如果一些不知名的选手想试图通过这个比赛获得声名,将会被与会者粗暴、蛮横的赶走。

这种粗暴与蛮横是有他深层次的原因的,如果我们以现在的体育比赛模式去理解华山论剑,无疑是大错特错。比如第三次华山论剑评选的五大高手,就没有进行过任何武术比赛。

实际上,每一次的华山论剑都是武林中权利与利益的再分配,而以“五绝”命名的名单更是武林秩序的反映,由此来确定今后武林在江湖中的走向。

据记载,第一次华山论剑的举行是在射雕时期,而发起这场比赛的缘由是为了争夺一部道家学者黄裳所著,名为《九阴真经》的武术典籍。

据传,《九阴真经》是本可以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武术能力的秘籍,以至于被每个习武者梦寐以求,并所觊觎。

表面上看,这些武术高手是被《九阴真经》深奥的武术理论所吸引,并为之趋之若鹜,但是,争夺这本秘籍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如此一本彪炳史册的武术巨作的问世,不仅会大大提高研读者的格斗能力,但是也会对现存的武林秩序构成巨大的威胁。

为了维护现存的武林秩序,于是现有的既得利益者就必须对这种威胁进行加以限制,而设置争夺《九阴真经》的措施,便是防止这种威胁扩散最有效的手段,实事也证明了这一措施不仅卓有成效,而且立竿见影。

例如:第一次华山论剑的胜利者王重阳就几乎没有读过《九阴真经》,更没有研习过该书里的绝妙武学。

第一次华山论剑的主要成果便是,首先确定和维护了现有江湖的武林秩序,更为重要的是在武林史上第一次缔造了一个有序的武林体系,而这个武林体系一直被后世所膜拜,甚至一直影响到当下。

一论华山,江湖世界被冠以“东西南北中”的五方代表所瓜分。“东邪”黄药师主宰着东南沿海及岛屿,“西毒”欧阳锋则是西域与河西走廊的霸主,“南帝”一灯大师不仅控制着云南,势力范围甚至扩张到贵州、四川、湖南,洪七公作为北方丐帮的领袖,势力范围涵盖了长江以北及整个金国全境。

一论华山的胜利者、道教的改革家、至高无上的武术大师“中神通”王重阳,所领导的全真教,以陕西终南山为根据地,活动在中原腹地,号召和约束着其他四位,成为了名义上武林秩序维护者的最高领导,虽然整个领导是短时间的,形式上的。

第一次华山论剑后,王重阳曾率团对大理国进行过一次短暂的访问,他的副手及后备干部周伯通,竟然玷污了“南帝”段智兴宠爱的一位贵妃,由于王重阳的显赫地位,段智兴敢怒不敢言,只好息事宁人,将这一丑闻掩盖了下来。

由于这种武林体系的形成,全是凭借武术家架海擎天的个人能力所构成,而非个人所隶属的武林门派,所以百年后才出现了像武当、少林、峨眉等百花齐放、群雄争霸的局面。

这一时期,虽有新势力的出现及个别门派的繁荣,但只是作为武术家个人的附庸,并非有完整、系统的门派纲领,及完善的运作体制。

东邪黄药师,这位天才武术大师因对儒家价值观提出质疑,又凭借“正中带有七分邪,邪中带有三分正"的独特个人魅力而闻名天下,但又极度信奉个人主义。在一次盛怒之下,将其门下弟子的腿打断,并逐出桃花岛,从而把自己刚刚缔造的门派扼杀在摇篮之中,这种极端的做法,是更本不可能出现在那些历史悠久门派之中。

百年大派之所以能生存下来,凭借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凭借领导人的个人权利不能凌驾于帮派之上的制度。

纵观“五绝”,只有王重阳一人所建立的道教全真教,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派别,他的七个学生虽然都是著名的武术家,但是全真教能长时间的威名不减,保持威望,却是凭借王重阳的同窗、先天愚痴、智力相当于幼童的武术天才周伯通。在接下来的继承人,却混淆了宗教派别和武术门派之间的区别,将自己的重点转移到宗教方面,从而导致了全真教急剧衰落。

王重阳为了利用周伯通的天才,数次设法令其皈依全真教,但是周伯通却置若罔闻。

三论华山,周伯通正式接受了王重阳的称号,并被冠以“中神通”,显而易见,让这个智力愚钝的人成为大家形式上的首领,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周伯通死后,全真教瞬间便被其他派别所湮灭。

洪七公领导的丐帮组织,在中原北方,一直是最大的抗击蒙元统治的中坚力量,但是这个并非是武林门派的组织,却吸引了众多优秀武术家的加入,虽然内部有保守派污衣派与改革派净衣派的激烈斗争,但这一组织始终是中原武林最大势力。

在南宋,由于贸易发达,衢通天下,导致了云贵川同中原形成了统一的市场,所以段智兴虽然是一个外国皇帝,也被作为中原武林的一份子。

当蒙古大军攻占大理后,段智兴的流亡政府不得不北迁至大宋境内,并联合大宋的爱国者,继续进行着水中望月,希望渺茫的抵抗活动。

这个我们可以从第二次华山论剑可以看出,东西南北中的划分,明显已经脱离了旧时的江湖世界的地域划分。

二论华山夺冠的西毒欧阳锋,心智已经失常,长期流浪于中原,此时他已经不能代表任何势力,段智兴也已遁入空门,所以这一次的华山论剑的意义就是,确认、巩固和维护武林旧秩序的合理合法性,为此,打乱旧时的称号和地域划分也在所不惜,此后,中原武林秩序被这几个武术界的老人维持了数十年。

三论华山,由于北丐洪七公与西毒欧阳锋的去世,他们的位置也被他们名义上的传人郭靖与杨过所替代,此时已经和地域完全没有关系了。

事实上,此时北方大部不仅已被蒙古人占领并建立了统治,五绝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并且日渐消退,甚至全真派还在慢慢向蒙元朝廷靠拢。

被称为“北侠”的郭靖一直与中原武林的爱国人士,固守襄阳,而“西狂”杨过随即很快地退隐江湖。此时的五绝称号不过是对昔日光环的怀旧,或者可以说是致敬。

即便如此,新五绝的称号也掩盖不了武林秩序开始的崩塌,走向日暮西山的境地。

之后,蒙古大军开始对大宋进行了最后的总攻,南宋最优秀的武术大师,武林史上最璀璨的明珠郭靖,终于倒在了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过渡的武器回回炮下,丐帮与大理流亡政府中众多优秀武术家也悉数被杀,本已衰落的全真教也不得不投靠了蒙元朝廷。

在随后的数年中,文天祥虽率领中原武林残余与蒙元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也是螳臂当车,不能阻挡历史的洪流。

直到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及十万军民跳海殉国的崖山之战,相传百岁高龄的东邪黄药师也死于此次战役,此时,武林中的各种势力及门派基本也被肃清,少数劫后余生的优秀人才退隐江湖,隐匿不出。

至此,武林中人才凋零,随着黄药师最后一个五绝的去世,武侠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也随之落下帷幕。

三次“华山论剑”以后,为什么武林会人才凋零?

三次华山论剑后,武林局势己发生了巨变,而历史上也被外敌入侵、改朝换代,宋朝己被元朝所灭。三次华山论剑后,有的归隐、有的老死、有的正在崛起,所以表面看是人才凋零,己不复昔日武林荣光。

三次“华山论剑”以后,为什么武林会人才凋零?

黄裳死后多年,《九阴真经》重出江湖。王重阳不忍武林人士互相残杀,开始组织第一次华山论剑。谁能得到《九阴真经》,谁就是天下第一。

王重阳利用先天功和全真教武功,打败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从此《九阴真经》落入王重阳之手。

第二次华山论剑时,王重阳真人已经去世。从第二次华山论剑的结果来看,逆练九阴的欧阳锋夺得了天下第一。此时欧阳锋已经疯疯癫癫,因此第二次华山论剑徒有其名。

到了第三次华山论剑,北丐和西毒都已离世。郭靖和杨过迈入五绝行列,新五绝对《九阴真经》的争夺已经失去了兴趣。杨过时隔十六年才找到小龙女,只想隐退江湖。周伯通和一灯大师终于冰释前嫌,隐居百花谷。东邪黄药师一向独来独往,只有关门弟子程英一人陪伴左右。

由于郭靖十分崇拜岳飞,决定与襄阳共存亡。而丐帮帮主耶律齐的武功始终达不到郭靖、杨过的境界,只能在二流高手水平徘徊。

此时正值南宋末期,蒙古大军势如破竹进攻中原。由于郭靖夫妇战死襄阳,大多数武林高手不愿意为朝廷出力,故而选择隐退山林。

武学奇才郭襄每日里想念杨过,到处打听杨过的下落,从来不问江湖事。因此江湖上武林人才凋零。

三次“华山论剑”以后,为什么武林会人才凋零?

当时江湖中最顶尖的高手就是五绝,他们的绝世武功基本上都没有传承到第三代就玩完了,唯一坚持了几代人没有断绝传承的就是有杨过,但是却世代过着隐居的生活。

最好的武功都掌握在这些人手中,所以就算是武林中有顶尖高手出现,基本上大概率会是这些人的传承。

他们武功逐渐地失传是导致人才凋零的最根本原因。

不信,我写给你看。

王重阳是最厉害的,但是到了第二代,也就是他的徒弟全真七子这一代就已经不行了。

为什么呢?

王重阳最厉害武功的是先天功。但是他压根就没有把先天功传给徒弟,连和他关系最亲的师弟周伯通也没有学到。

谁学到先天功德呢?一灯大师。

王重阳用先天功和他交换了一阳指,用来破了欧阳锋的蛤蟆功。

一灯大师学会先天功之后,并没有传给后人直接跑去当和尚了,他的几个徒弟个他这里也没学到啥像样的武功。

王重阳的徒弟们武功虽然在整个江湖上来说还算不错的,但是相比五绝这个层次而言就差得很远了,如果仅仅是一两个武功练的不咋样可能是因为天资的问题。但是七个徒弟都练得很一般,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单单是全真教的武功并不是很厉害。

周伯通天资够好了吧,对练武又有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兴趣,练得比全真七子还久,但是遇到黄药师只有被打断腿的份。

后来还是在桃花岛被困的十几年里,自创了互搏术和空明拳,再加上九阴真经的武功才超过黄药师的。

周伯通最厉害的两门武功包括九阴真经都教给了郭靖,耶律齐是周伯通名义上的徒弟,但是厉害的武功一样都没有学到。

黄药师本来收了几个不多的徒弟,加上老黄在教学方面也是很不错的。不过还没等徒弟们学有所成,就被他打断腿脚逐出师门去了。

他的武功传给了黄蓉一部分,在老年的时候又收了关门弟子程英,应该是把老黄的一身武功学了个差不多。

不过程英的心思都放在了杨过身上,就算是武功学得再好,随着杨过退出江湖程英也在江湖销声匿迹了。

欧阳锋的传人真正算起来就只有欧阳克一个,不过最开始的时候欧阳锋并没有把最厉害的蛤蟆功教给他,因为这个时候欧阳克的内功还没有都达到练习蛤蟆功的标准。

再然后欧阳克就永远没有机会了,他被杨康给弄死了。

欧阳锋没多久也因为练了假的九阴真经搞得疯疯癫癫,遇到杨过的时候也只传授了一招半式的蛤蟆功,不过杨过长大后压根就没有使用过。

洪七公把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教给了郭靖和黄蓉这两口子,他自己最后在华山之巅抱着欧阳锋同归于尽了。

这样数来数去,到第三次华山论剑的时候,新五绝中最年轻的是郭靖和杨过两人。

杨过最小当时差不多三十六岁,郭靖差不过五十来岁了。

杨过一辈子都没有收徒弟,在论剑之后就直接携手小龙女退出江湖了,他们的后人也都过着隐居的生活,一直到了百十年之后的倚天中才出场了几次走了下过场。

郭靖虽然武功非常厉害,会的绝学也不少,但郭靖却不太会教徒弟,大小武跟着郭靖学了几十年最后也没学出个所以然来。

在第三次论剑之后,除了郭靖黄蓉,其他人都退隐江湖了。

郭靖和黄蓉两人经历了一件大事,就是襄阳之战,两人随着襄阳城破也一同殉国了。

到这里五绝掌握的武功基本上就处于失传的边缘了。要知道这些人手里可是掌握了不少绝世武功的,整个江湖上又能有多少这样的绝世武功?

在第三次论剑之后在武林中最突出的人才也就是郭襄和张三丰了。

郭襄身上其实还是继承了不少五绝的武功的,不过郭襄创立峨嵋派更多的还是借助与从觉远临死前领悟的九阳真经,张三丰后来的成就也和这一点有很大的原因。

不过可惜的是郭襄去世得太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基本上都是老张一个人在给整个武林撑门面。

还好后来有了张无忌接棒,老张终于可以松一口气,退休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