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冲刚出场时武功平平,但为何给人一种很厉害的感觉?

在金庸小说里,一个人物的魅力往往跟他的武功成正比,武功越高,气场越强,但令狐冲是个例外,他一出场就出手救仪琳,跟田伯光周旋,比武屡屡受伤,但就是不觉得他是弱者。

金庸武侠都有一个特点,男主刚出场时一般都不会武功甚至武功平平。

但是,在书的开头,为了先声夺人,往往把刚出场的相关人物描绘成武林高手,让人以为个个都是天下最顶尖的前辈高人。

随着剧情的推进,真正的高手才慢慢浮出水面,看到后来,读者发现那些开头很厉害的人物,连江湖三流水平都算不上。

你比如《射雕英雄传》里,江南七怪刚出场时,金庸煞有介事的一个个介绍他们的绝技,再加上他们的名字竟然冠以江南二字,让人觉得,江南七怪不说是整个江湖最厉害的组合和高手,至少也得是江南一带的顶尖人物了。

然而,后来真正的高手来了,全真七子,黑风双煞,灵智上人,参仙老怪,欧阳克,侯通海,沙通天,单拎出来,哪个不完爆江南七怪?

再后来,天下四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出来了,老顽童出来了,裘千仞出来了。

射雕武功的天花板出现后,才让读者真正见识到什么是江湖中真正的大高手,什么全真七子,欧阳克,黑风双煞,被四绝水平的人秒杀完爆。

这么层层递进,高手水平越来越高,给人一种江湖中深不可测的感觉,读者才觉得真的精彩好看。

再比如《天龙八部》开头,无量剑两派比武,以完全不会武功的段誉的眼睛,金庸向我们显示了无量剑派的“绝顶剑法”,真可谓刀光剑影,高手如云。

谁知道,后来我们才发现,无量剑派的武功,在江湖中连九流都算不上。

别说后来的乔峰、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这些绝顶高手了,无量剑派连灵鹫宫普通的婢子都不如,也就欺负欺负武功不怎么样的钟灵和全然不会武功的段誉。

金庸以段誉的视觉,带领我们见识到了《天龙八部》里真正的绝顶高手的层层递进。

看到岳老三钟万仇出场时,我们觉得牛逼人物来了,段正淳终于遇到对手了,谁知道还有更强大的段老大,连段正明都对付不了,又去请了黄眉僧,我们以为段老大和黄眉僧已经是天下绝顶高手了,谁曾想还有天龙寺的四本和枯木。

结果鸠摩智一来,枯荣也算不得什么厉害人物,鸠摩智一个打六个不在话下。我们觉得鸠摩智恐怕已经是天下第一了。

然而,鸠摩智口中还有一个慕容老先生,慕容老先生自然可能强于鸠摩智,读者心里有人会这么想。

突然之间,又蹦出个天下南北并立齐名的北乔峰南慕容。我们看到北乔峰南慕容,自然会想,这两个人一个肯定是北边最厉害的,一个是南边最厉害的。

等我们这么想的时候,金庸又给我们插入一个逍遥派,什么无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原来这几个都是九十百岁老人,有七八十年绝顶内功,是不是比北乔峰南慕容和鸠摩智国师更厉害呢?

等到我们觉得乔峰鸠摩智萧远山慕容博等人已经天下无敌时,嗖得一声,扫地僧出现了,娘的,秒杀萧远山和慕容博,完爆乔峰鸠摩智。

看到这里,我们会觉得,金庸这武侠写的,太有吸引力了,太博大精深了,太神奇莫测了,总之,就是勾着我们一页一页看完的全书,仍然意犹未尽。

《笑傲江湖》其实也是这套模式,一开场,林平之勇斗青城派余沧海的儿子,我们都觉得余沧海儿子余人彦跟林平之一比,这余人彦似乎是个高手。

然而,后来出来的“青城四秀”杀的福威镖局鸡犬不宁,林震南一家三口仓皇逃窜,似乎这青城四秀是江湖上一流的高手啊,年纪轻轻就已经可以灭别人的门了。

然后令狐冲令狐少侠作为华山派大弟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恶斗青城四秀,把青城派武功打成了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很多读者就想了,金庸是不是变了写法?男主角一出来就是这么个高手,太厉害了吧。

结果田伯光出来了,完爆了跟青城四秀不相上下令狐冲,令狐冲偷奸耍滑才逃得一命。我们觉得,这采花大盗万里独行田伯光肯定是笑傲第一大反派吧?

然而,突然之间,衡山派刘正风金盆洗手,江湖上顶尖人物出现,什么刘正风、岳不群、定逸师太、天门道长、余沧海、陆柏、丁勉、费彬等等,个个都是绝顶高手,笑傲的武功天花板是不是要到了?

传说中的嵩山派左冷禅左盟主、衡山派的莫大先生、少林寺的方证大师、武当派的冲虚道长,是不是就是笑傲的“天下四绝”呢?

然后令狐冲遇到风清扬,似乎风清扬就相当于天龙里的扫地僧了吧,没有更高的人了吧?

这厢还没完事,任我行重出江湖,整个江湖为之震颤,似乎任我行是武林中人人惧怕的大高手,甚至任我行跟少林方丈和嵩山派左盟主都不相上下,这算到了笑傲的武功天花板了?

黑木崖一战,真正的天下第一高手东方不败姗姗来迟,却威不可挡,一人对付任我行、令狐冲、向问天、上官云四个人仍然游刃有余,读者不禁一声卧槽!

这特么也太好看了,高手层出不穷,一山还比一山高,则刚出场时的令狐冲,在江湖上,武功根本就不入流啊。前后极大的反差,给读者的心灵造成巨大的震撼。

仔细阅读金庸的小说,都是这种模式。

只不过,《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的男主一开始不怎么会武功,郭靖还没出去,段誉则全然不会武功,没法加入全书开头“武功很厉害的所谓高手”的行列,令狐冲一开始会武功,加入了这些所谓高手的行列。

其实有人曾经说过,金庸武侠也是爽文,男主角一路升级打怪,从弱到强,到天下数一数二的强,在这个过程中,前后对比必须很明显,让人觉得反差大,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巨大的吸引力。

令狐冲很可怜,一开始武功在年轻一辈还算可以,加入了“先声夺人”的全书开头高手的行列,只是这些一开始被金庸描绘的很厉害的高手,到最后被证明都是不入流水平。这么写读者才喜欢看。

读者表示,老子不吃饭,不睡觉,也得看,就算上厕所时,也不能少看一个字。一日不看金庸的武侠,我吃不香,睡不着,拉不爽。

读者看金庸的书,就慢慢上瘾了。黄庭坚曾经说,一日不读书,自觉面目可憎,我是一日不读金庸,面目可憎。然后金庸的书哗哗得卖,报纸唰唰的印,金庸的版税噗噗的进。

令狐冲刚出场时武功平平,但为何给人一种很厉害的感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因为令狐冲是在打小怪。

金庸的小说和古龙等人不同,往往出场的人武功很低,然后逐步提高。

这种写法有个好处,因为以前武侠小说都是报纸连载,这样可以避免越说越高,最终导致武功系统崩溃。

比如《天龙八部》因为有倪匡等人参加写作,就有些没把握好。

段誉、木婉清、钟灵开始都是弱鸡,但很早出场的南海鳄神则是一流高手,而段延庆、段正明等人更是超一流高手。

而没多久出来的鸠摩智,就是最顶尖的超级高手。

由于这种高手出的太早,后面就不太好编了,虚竹之流都差点升仙了。

令狐冲出场的武功不高,属于江湖的二流高手的中下等,没什么了不起。

横向对比,令狐冲武功还不如宋青书、尹志平、杨康等人。

但他的对手更弱,青城四秀充其量也是二流高手的垃圾,田伯光武功也就是准一流高手,算不上真正的一流。

而令狐冲遇到最厉害的余沧海,武功是一流高手中最烂的,曾经被任我行一招制服。

后来余沧海和木高峰两人夹击林平之,也被活活杀死,双方拼了鱼死网破。

而目睹余沧海和岳不群决斗,看到余沧海短时间内刺出几十剑,令狐冲惊叹他一剑也挡不住。

如果他和余沧海决斗,几剑就会被刺死。

可见,令狐冲此时武功是很烂的。

但这不是令狐冲资质不够,而是完全没有学到合适的武功。

华山派气宗武功的剑法不算高明,只是依靠气功取胜。但华山派气功一般练30年才会有一定成就,令狐冲才20多岁,练了最多10年,没什么了不起。

然而,在风清扬指点了一些独孤九剑以后,令狐冲武功立即突飞猛进。在练成吸星大法以后,令狐冲武功就达到超一流高手的境界。

萨沙想起了另外一种模式的小说,就是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

李寻欢一出场就是顶尖高手,这就限制了情节的开展。因为江湖上几乎没有人比李寻欢厉害,只能将打怪练级的武侠小说,转为侦探小说,一点点的破案。

而侦探小说对于剧情要求很高,难度是很大的,也亏了是古龙,真不容易。

令狐冲刚出场时武功平平,但为何给人一种很厉害的感觉?

令狐冲初出场时,其武功一定平平,因为无论是岳不群,宁中则,还是余沧海,木高峰,或者曲洋,刘正风等,令狐冲都不是他们的对手。为何却让人感觉他武功高强呢?一,因为令狐冲是作者的亲儿子。令狐冲还未出场,作者已为令狐冲造好了势。

<一>借众师弟师妹之口,认读者了解到了令狐冲豪爽不拘小节的个性,无形之中,让读者已经对他产生了好感,接着又借劳德诺和陆大有之口,写了令狐冲打了青城派的侯人英和洪人雄,并将二人踢下楼。而候人英和洪人雄都是余沧海的徒弟,并且是恃强凌弱的青城派弟子,令狐冲把他们二人踢下楼去,可以说让读者感到大快人心,并且因为余沧海师徒凭着高强的武艺把福威镖局林震南一家害得家破人亡,令狐冲打了余沧海的徒弟,自然就感觉令狐冲的武艺很高明了。

<二>,借令狐冲智救仪琳,智斗田伯光,智杀罗人杰等事,又让我们看到令狐冲超人一等的聪慧、侠义、智谋和胆识。仪琳被淫贼田伯光掳走,令狐冲武功虽不及田伯光,但智谋却远超田伯光,如他自知自己技不如人,便使用激将法,让田伯光上当,骗田伯光坐着与自己比斗,有效地拖住田伯光等。作者通过各种造势,已经把令狐冲的豪侠,智慧,武功也很厉害的观念灌输给了读者。

二,令狐冲赢得了江湖上许多武艺高强的人的认可,并与他们做了朋友。

在江湖上,令狐冲以豪爽,有胆有识而人缘爆棚,许多江湖高手如绿竹翁,平一指,向问天,老头子,计千秋,蓝凤凰,桃谷六仙等,都与令狐冲成了莫逆之交。有这么多的武艺高强的江湖朋友,也让人觉得令狐冲的武艺高大上了。

三,令狐冲的武功与前辈们相比是平平,但却是年轻一代中却是佼佼者。

令狐冲是华山派大弟子,而华山派掌门岳不群虽然虚伪,但武功还是相当高强的,再加上令狐冲的聪明和悟性,又因为其他的机缘,发现了华山山后刻有五岳剑派各派的武术招式的洞穴,因而武功虽不及武林前辈,却是同辈中的佼佼者。

因为令狐冲是作者主要塑造的人物,为了能够突出令狐冲,作者不惜用种种办法去抬高彰显令狐冲,所以令狐冲虽然一开始武功平平,却给人以很厉害的深刻印象。

令狐冲刚出场时武功平平,但为何给人一种很厉害的感觉?

因为他是主角

令狐冲刚出场时武功平平,但为何给人一种很厉害的感觉?

令狐冲出场跟其他的金庸主角有点不一样,因为令狐冲出场之前,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同辈的配角林平之。林平之出场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主角,但到后面才发现他不是,而令狐冲出场的时候,实力要比林平之强多了,所以显得令狐冲格外厉害。

林平之出场的时候,几乎符合一切作为主角的配置:年纪轻轻,英俊儒雅,心地善良,背负血海深仇,家有秘籍传世。如果按照一般的小说路说,林平之应该是主角,在惨遭灭门,死里逃生之后,开启学艺报仇之路。但是呢,金庸小说偏偏没有这么安排,而是让当时无忧无虑的华山派大师兄做了主角。

一开始,读者心目中的主角林平之武功水平是相当差的,甚至都算不上武林人物。林平之是福威镖局的公子,平时养尊处优,家里的镖师也都让着他,而他心地不错,在老家看到有人欺男霸女,他就会仗义出手,将那些地痞无赖打得满地找牙。但是,这种水准在武林中是不堪一击的,在面对青城派弟子的时候,随便一个弟子出来,林平之都完全对付不了。看到这里,读者才知道林平之武功有多么差。

到了后面令狐冲出现的时候,令狐冲一出手,青城派最厉害的弟子青城四秀都显得十分窝囊了,再拿令狐冲和林平之比,就显得令狐冲格外厉害了。实际上,并不是令狐冲厉害,而是林平之这个貌似主角的人太弱,令狐冲一出场完全压住了他,两人又是同辈人,所以就显得令狐冲格外厉害了。

除了有林平之做陪衬之外,令狐冲开始还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智斗田伯光,一件是救助刘正风曲洋两位前辈高手,这两件事,别说令狐冲这样的后生了,就是一般的前辈高手做起来都不容易。

特别是智斗田伯光这事,这事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另一个当事人仪琳之口叙述出来,这就相当于别人在宣传令狐冲的英雄事迹,格外凸显令狐冲的厉害。

田伯光是江湖上臭名昭著的采花大盗,武功厉害,一手快刀可以跟青城派掌门余沧海对战,更兼具轻功卓绝,号称万里独行,虽然作恶多端,但是凭借轻功厉害屡屡逃脱。

田伯光看中了恒山派小尼姑仪琳,将她拖进山洞,这事让令狐冲撞见了,他肯定不能置之不理,不过令狐冲也知道田伯光恶名,对方虽坏,武功却远胜于他。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出手,激怒了田伯光,不仅救不下仪琳,自己也要搭进去。

于是令狐冲故意在山洞外大笑,吸引田伯光出来,然后趁机救出仪琳。不过田伯光也是老江湖,很快反应过来,当即与令狐冲对打起来,这时候令狐冲明知打不过也要上了,被打的遍体鳞伤。好在田伯光除了好色,还懂点江湖规矩,看令狐冲是个好汉,没有下死手,令狐冲这才侥幸活命。而仪琳呢,则还是落在田伯光手中。

等到再次相遇时,是在酒楼,令狐冲故意和田伯光喝酒吹牛,说见到尼姑就倒霉,希望田伯光放过仪琳,不过田伯光老于世故,不为所动。最后逼得没办法,令狐冲瞎编了一个武林排名,说坐着打自己是天下第二,仅次于东方不败,激田伯光和他赌赛。如果令狐冲赢了就放过仪琳,坐着打谁先屁股离开座椅谁就输了,最后田伯光果然上当。

这个赌赛其实挺高明,如果田伯光想赢,就不能随便离开座椅,那么仪琳就可以趁机逃走。令狐冲限定了坐着交手,就是给仪琳争取时间,最后令狐冲还真的赢了赌赛,虽然身受重伤,却是田伯光输了。而田伯光虽然作恶多端,倒也守信用,仪琳成功获救。

令狐冲一个后辈,赢了成名已久的田伯光,虽然是用计了,但也是以弱胜强,显得比较厉害。

另一件事就是令狐冲救助刘正风和曲洋。刘正风是衡山派名宿,曲洋是日月神教长老,他俩可比田伯光厉害多了。

刘正风和曲洋两人都喜欢音律,私底下成为知己好友,但是却不为嵩山派所容。嵩山派率领大队人马杀向刘正风家里,虽然后面曲洋现身相救,也是寡不敌众,身受重伤。

后来两人逃了出来,曲洋还带着他的孙女曲非烟,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几人本以为死里逃生,但是没想到嵩山派高手费彬突然出现,当时刘正风和曲洋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遇见费彬几乎就是死路一条。

而这时候,令狐冲恰好又在附近,在费彬就要杀掉曲非烟的时候,令狐冲再次挺身而出。用言语讥讽费彬,希望费彬可以放过刘正风他们几个。而费彬却不慌不忙,反而要杀令狐冲灭口。

令狐冲武功远不及费彬,真要动手就是死路一条,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感挺身而出,足见令狐冲的品质和勇气。后来幸亏莫大先生及时出现,杀了费彬,令狐冲才幸免于难。

令狐冲直到遇到风清扬以后,武功才有较大的进步。不过,令狐冲一出场就和几位前辈高手针锋相对,又有林平之做陪衬,虽然那时候他武功不行,但看起来还是挺厉害的。

令狐冲刚出场时武功平平,但为何给人一种很厉害的感觉?

金庸在创作《笑傲江湖》的时候,在“衬托”这一技巧上别出心裁,将这种常见的写作技巧用出了“大家”风范。

令狐冲在故事的初期武功平平,但在《笑傲江湖》的前四章中,硬生生被金庸给写出了“深不可测”的味道。

然而,在这前四章中,令狐冲却根本没有出场。

正面衬托:借众人之口,勾勒形象

“衬托”手法十分常见,比如今天的“网文”中描写“打脸”情节,经常会安排一些配角在旁边冷嘲热讽,或者设定几个旁观者议论此事不可能完成。这种先描写其他主体对某一事物的反对看法,然后再揭露结果引起周围人的震撼,就是“衬托”的常用方式。

然而这种普通、老套的衬托往往并不成功,它只能表现出一时的画面,对于整个情节的推动几乎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也就是说,有它没它都不影响故事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赘余的描述。

真正的衬托,应该是像金庸在《笑傲江湖》中的开场那般,通过一连串的情节铺垫和设定,将还没出场的令狐冲写得活灵活现。

这种描写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大部分是通过林平之的视角,听到华山众弟子以及仪琳等人的议论;另一个部分是林平之自己的心理活动,均属于正面的衬托。

经历了家破人亡惨案的林平之为了躲避青城派,伺机救出父母,乔装打扮来到衡山一处茶馆当中,在这里见到了本书中第一位高手——“潇湘夜雨”莫大先生。

莫大先生在这里露了一手“回风落雁剑”,一剑斩断了桌上七枚茶杯。林平之见到桌上残留的这七个瓷圈和七个残杯,方才惊醒江湖之大,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时间认为人人都不可小觑。

而当华山派众弟子走入茶肆之后,虽然没有亲眼见到当时的场景,但岳灵珊还是一眼认出了断杯的手法是三十六路“回风落雁剑”中的第十七剑“一剑落九雁”,并推断出是莫大先生的手笔。

这让林平之好生惊奇,那么多豪杰都只是看到了莫大先生,而这位少女竟然只从事后残留的现场就能推断出所使招式的具体情况和出手之人,更是让林平之对这一行人的身份表示惊讶。

可以看到,在这一部分“铺垫”情节中,金庸用江湖豪侠、莫大先生以及岳灵珊等人,先给林平之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为后续听到“令狐冲”的事迹做铺垫。前面这些人表现得越高深莫测,林平之接下来听到的故事就越显得离奇。

这是一种比较隐晦的“衬托”手法。

紧接着,岳灵珊、劳德诺、陆大有等华山弟子就提到了那位“大师兄”,真正的叙述也由此开始。

在讲述令狐冲骗乞丐“猴儿酒”的时候,陆大有讲述了当时令狐冲运用内功的情况:

神凝丹田,息游紫府,身若凌虚而超华岳,气如冲霄而撼北辰。

这门气功在华山派众弟子中只有令狐冲练成了,却用它来骗酒喝,这给林平之的冲击不是一般得大。在这些华山弟子一幅“正该如此”的表情中,更是使得林平之感觉到这位“大师兄”的不一般。

而随着恒山派众尼前来声讨令狐冲劫持了仪琳,继而引出了刘正风、余沧海、木高峰、田伯光、天门道人等一众高手之后,似乎一段时间里所有的事情都和这位还未出场的“令狐冲”有关。

这就使得众人的视线一下子被栓在了“令狐冲”身上,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就成了读者迫切想要知道的事情。

这才是“衬托”应该达到的效果,而金庸并没有结束这一过程,继续铺垫,酝酿更大的“风暴”。

通过仪琳之口,将令狐冲与田伯光、青城派罗人杰等人的交手描述得活灵活现,尤其是其机智、豪爽又正义的性格,让定逸师太、刘正风、莫大先生等从对令狐冲的误解变为“赞扬”,更是加深了读者对这一人物的好奇。

原来,这是一位热血正直的豪侠。那么,他在哪呢?金庸在此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过犹不及的道理在此同样适用,所以经过如此多的铺垫,令狐冲才“姗姗来迟”,既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又继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故事的前期,读者的视角其实就是林平之的视角,心理活动也主要是以林平之为主。所以当林平之眼中的一众高手都对令狐冲表示了尊敬、佩服的时候,令狐冲虽未出场,但其“深不可测”的形象就在读者心中树立起来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金庸还同时进行了“反衬”技巧的穿插。将令狐冲的武学高低很清晰地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反面衬托:青城派的“悲惨”遭遇

在《笑傲江湖》的第一章中,主要写了青城派与福威镖局的恩怨相杀。

福威镖局祖上以七十二路“辟邪剑法”威震江湖,按理说这套剑法应该有大威力才对,但面对青城派却不堪一击。

而青城派对福威镖局及其各路分局所做的事情,可以说让读者对这一门派产生厌恶的同时,又深感其战力之强盛。

不用余沧海亲自出手,其麾下一众弟子就几乎将福威镖局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然而,这一群青城派弟子中的头面人物“青城四秀”,却多次被令狐冲打得落花流水,甚至还在重伤情况下反杀一人,这就是“反衬”。

这个情节同样也是由劳德诺、陆大有等华山弟子和仪琳口述的。

在去年的腊月时分,令狐冲和陆大有在酒楼喝酒,遇到了青城派弟子侯仁英、洪人雄,想起了他们“英雄豪杰,青城四秀”的绰号就来气,于是主动挑衅,喊人家“狗熊野猪,青城四兽”。

侯仁英和洪人雄自然大怒,上前去二打一,还被令狐冲一脚一个踢了七八个筋斗。

金庸这般描写,使得以林平之的视角来看,令狐冲是江湖上一等一的好手了。但之前写过了岳灵珊的武学和见识,又写了莫大先生的“神乎其技”,似乎青城派也不怎么样。

这样一来,读者难免会感到,令狐冲打败青城四秀中的二人,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金庸又将“青城派”拔高了一筹。

紧接着,劳德诺见到众同门小觑青城派,实际上就是读者在看不上青城派了。于是就讲述了他去青城派赔礼道歉的所见所闻。

莫大先生所在的衡山派,与华山派是地位等同的,所以华山派在读者和林平之的眼中自然不弱。身为华山二弟子的劳德诺却在青城派被晾了六天六夜,可见青城派是有底气和华山派争锋的。

而在拜别青城派的时候,余沧海仅用手一托劳德诺,阻止其下跪,就试探出他是“带艺投师”。得知令狐冲比他早入门十二年,更是明白华山派令狐冲是个另类,劳德诺是二弟子,可见其他弟子并不是特别出色。

这等描写既将余沧海塑造成了一代“武学宗师”,又把令狐冲与其他弟子区分开来,于是再次让令狐冲在读者的眼中高大了起来。

面对这种实力的青城派令狐冲都敢主动挑衅,还轻松战胜其麾下的“青城四秀”,可见不是青城派太弱,而是令狐冲太强。

这是在令狐冲与青城派的冲突中插入“反衬”,而在仪琳的讲述里,令狐冲与田伯光之间的斗争中,同样也插入了“反衬”。

金庸先是让令狐冲与田伯光杀了个难解难分,再写田伯光秒杀了泰山派弟子迟百城,轻松一刀便劈伤了泰山派掌门天门道人的师弟天松道长。这两相对比来看,给人的感觉就是,华山派大弟子令狐冲实际上武功并不比一众高手差太多。

然而,这些内容只是在《笑傲江湖》的开篇,令狐冲这个时候还武艺平平,远远进不了高手的行列。与之后故事线中逐渐牵出的任我行、向问天、岳不群、风清扬、东方不败、左冷禅等人对比来说,当时在场的除了一个莫大先生之外,其实战力都不太强。这也成功避免了故事后期“战力崩坏”的弊病。

金庸在这个故事中对于“令狐冲”的塑造手法是别出心裁的,整整四个大章,一环扣一环的不断铺垫,让身为主角的令狐冲虽没有正面出场,却依然在读者心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可见,一个小说中惯用的“衬托”手法,在金庸的笔下也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用。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