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天下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难?

伟人说过一句话:“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而且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难度,要高于中国任何一个朝代。

有人说,周朝统治前期,不也是天下归一,周天子说了算吗?

周朝开始也实现了统一,但它控制的区域面积还非常有限。

具体地说,周朝统治范围北达燕山北京一带,西抵渭河流域,南达武关江淮一带,东至泰山附近。

秦朝的疆域则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面积扩大了很多。

而且周朝初期也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并没有建立一个真正有控制力的政权。

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于孟津,可见当时在中国土地上的诸侯国数量之多。

武王灭商纣之后,随即对有功人员进行分封,诸侯国拥有高度自治权,

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而秦朝建立之后,全国各地官员都是朝廷委派,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真正实现了中央集权制,

所以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天下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难?

表面上说,秦朝统一难度是最低的。

比如刘邦统一中国,主要的敌人只有项羽。

元朝统一中国,对手只有南宋。

朱元璋统一天下,主要的敌人有张士诚、陈友谅等。

大清统一中国,对手只有李自成和南明。

对手越少,打起来难度越高,因为他们是铁板一块。

对手越多,越好打,你可以对他们分化瓦解。

就像袁绍当时组成的讨董卓联盟,十八路诸侯兵力占绝对优势。

但是大家各打各的算盘,根本无法形成战斗力,反而无功而返。

秦朝统一中国也是如此,征服六国,比征服一个反叛武装难度要小得多。

因为在攻打的时候,秦国不会同时向六国宣战,他们采取的是各个击破的战术。

比如攻打魏国的时候,可以跟楚国结盟;攻打齐国的时候,可以跟赵国保持友好关系。

那么大家不能结成联盟,齐心协力对付秦国的侵略扩张吗?

我们想到的,祖先也会想到;公孙衍和苏秦也是这样想的。

作为战国杰出外交家,公孙衍和苏秦也曾做出这方面的尝试,史书上管他们的策略叫“连横”。

他们不辞辛劳进行穿梭外交,游说各国国君,对他们晓以利害,让他们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客观地说,公孙衍和苏秦的“连横”也曾取得过短暂成功。

公元前323年,在公孙衍推动下,三晋与燕、中山国来了个"五国相王",共同抵御大国入侵。

公元前287年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五国联盟攻秦,迫使秦被迫废除帝号。

不过秦国也不会坐以待毙,在张仪的策划下,秦国针锋相对,推出了"连横"政策,瓦解了各国组成的联盟,挫败了苏秦的合纵阴谋。

因为各国之间还有利益争斗,除了秦国想称霸,六国也都雄心勃勃,大国想吃掉小国,强国想吃掉弱国。

这样一来,各国统治阶层各怀鬼胎,野心家、阴谋家都会吃里扒外。

而小国和弱国在受到威胁的时候,就会向秦国靠拢,合力对付秦国就是纸上谈兵。

秦国只要外交政策没有失误,完全可以将六国各个击破,事实也是如此。

也就是说,从军事角度上讲,秦国吃掉六国,比后来朱元璋统一中国容易得多。

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说秦朝统一中国,要比后来的皇帝要难?

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容易,是从军事角度上讲的。

说他统一中国难度大,是从政治角度上讲的。

汉朝之后,谁要是分裂中国,肯定会受到千夫所指,大家就会同仇敌忾去消灭它。

在中国面临分裂的时候,谁要是出面统一,也一定会受到人民拥护。

因为大一统早已观念深入人心,分裂不得人心。

可是在秦朝之前,中国没有实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老百姓心里没有大一统的观念。

当时的各国人民,更追求个性,向往自由,认可的是自己的小国。

而秦国的统一,将改变现状,颠覆他们的观念,各国人民是要拼命反抗的。

也就是说,他们对秦国没有归属感,没有民族认同。

秦国对他们来说,就是侵略者、征服者。

秦国的虎狼之师战斗力很强,所向披靡;但是他们可以摧毁六国军队,却不能赢得人心。

因此,秦国灭亡一国容易,但是面对百姓的反抗,他们却无能为力,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正因如此,秦国灭六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

可是秦朝灭亡却非常快,从陈胜吴广起义到刘邦攻占咸阳,只有两年时间。

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天下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难?

秦朝二世而亡,归结于秦之暴政,不可否认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秦始皇也被后世诟病很多。

但是看一下秦国的发展、壮大、一统天下的过程,却感觉是一段非常励志的历史。是经过几代、十几代、几十代国君持续不懈地艰苦打拼,才成就的伟业。

正如题主所言,秦朝统一天下比任何朝代都艰难。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立国到称霸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二是统一天下时,受到强大对手顽强的抵抗。

01

秦国从立国到称霸再到称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

秦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的颛顼帝,颛顼的后裔大费曾经跟随大禹一起治水。治水成功后,大费便留在舜帝身边,为舜帝驯养、调教鸟兽。舜帝赞赏大费的功劳,赐姓为嬴。由于大费善于调教鸟兽,人们又叫他柏翳(伯益),伯益就是嬴姓部落最早的首领。

在殷商时期,嬴姓部落逐步强大,成为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受到了商朝的重视,成为了商朝的贵族。

到了周孝王六年(公元前905年),秦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被封为天子的附庸,这才得到了一块封地,得以祭祀嬴氏祖先,号称“秦嬴”,秦国立国。

从秦人得姓到秦立国,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又经过一百多年,秦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五代国主的努力,到了公元前777年,秦襄公时才正式被立为诸侯,跻身诸侯国的行列。

再经过一百多年、九代秦国君主的奋斗,秦穆公(前659--前621年)才得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之后,又经历了四百多年、二十二代国君的奋斗,秦始皇才统一天下,建立了秦王朝帝国。这个过程不仅漫长,而且艰难。

02

分封制是秦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夏、商、西周时期,是以分封制为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由于秦国与宗主国关系比较疏远,难以有大的作为和发展。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权威逐步丧失,诸侯国的势力得以迅速发展。秦国经过几十代君主的奋斗,才得以称王称帝。

这与秦始皇称帝后,历朝历代王朝完成统一天下的情形大为不同。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已经不再存在诸侯国。

秦朝灭亡后,项羽重新拾起了分封制,大批分封诸侯王;刘邦立国延续了分封制,同时实行郡县制。在刘邦临死之前,与大臣白马为誓,非刘氏不得为王。后世基本遵循这一规则,异姓诸侯很难立国封王。异姓诸侯一旦到了立国封侯的时候,也就离改朝换代不远了。

汉末三国时期的魏国、曹魏时期司马氏建立的晋国等等,都是这种情况。

后世的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等也都是如此。

由于时代的不同,秦朝的立国与后世曹魏、西晋、隋、唐等立国的情况不同,因而秦朝统一天下的过程就显得更加漫长,也异常艰难。

03

秦国一统天下的艰难过程

秦国经过近七百年的时间,五代公侯、三十代国君的努力,到了嬴政为秦王时,秦国已经是最为强大的诸侯国。但是,同一时期,还有齐、楚、燕、赵、韩、魏等战国六雄存在,而且势力也很强大。为了对抗秦国的兼并,东方六国往往联合起来,一致抗秦,这给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经过十几年的准备,于公元前230年开始了征讨六国的战争。经过十年的时间,终于在前221年灭掉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

从时间上来看,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与后世历朝历代差不多,但艰难程度恐怕是要大得多。因为其他六国,立国时间都非常久远,政治、军事、经济基础都相对稳固,是独立的王国存在,在防御秦朝入侵方面,很容易形成联盟,也容易得到国内势力的支持,这加剧了秦朝统一的困难。

但后世王朝在完成改朝换代的时候,要么就是其他诸侯势力较为薄弱,要么就是小国政权林立,一方独大,因而进行的战争惨烈程度相对小一些。

因此,秦王朝的存在尽管是昙花一现,但在其整个发展、壮大、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国小志大,砥砺前行,不忘初衷,的确非常励志。

由此可见,只要持之以恒,无论过程多么艰难,都可以实现伟大的目标。不过,几十代人坚持做一件事,的确也是相当不易的。

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天下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难?

秦国统一天下的难度如“登天”般的艰难!历史上的朝代都是建立在秦朝的基础上进行更替、分裂在到统一,是秦国统一天下为后世的朝代奠定了基础。秦朝之前的朝代并不算是统一,比如夏商周,中原大地上大多地区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政权,此时的疆域还处于混沌状态。

当时中原大地部落观念还有比较浓郁氛围,国家的组建形式还未完全成熟,中原大地的疆域也同样很不确定,比如南方的百越等地还处于部落时期,并不属于中原大地管辖,还有西南地区,以及北方的游牧民族,夏商周三代的主要疆域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疆域有限,对比中原大地算是狭小,而秦朝时期,南方百越和西南等地区已经归属秦朝管辖,夏商周时期的疆域和秦朝不能比拟,也不算大一统。

夏商周时期之前的尧舜禹时期就更加算不上了,此时期才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没多久,尧舜禹时期之前还处于旧石器时代和新时代时期,到了尧舜禹时期中国还处于原始社会,尧舜禹时期也没有什么国家形式的存在,还是部落联盟时期,到了之后的夏朝才算是朝代。

夏朝时期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和奴隶社会时期,夏朝完成了社会过渡和转换,虽然夏朝的君王启是夏朝的第二任君王,(禹的儿子启,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但是启通过武力改变了历史上的“禅让制”,之后便改为了“世袭制”,也标志着家天下的继承形式出现,启是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华夏”一词也是夏朝之后开始,也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

夏朝的疆域世传为“九州”,主要活动在山西中南部河内地区、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西起西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内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起容湖北省,北至河北省,主要的活动区域还是在黄河的南北两岸。之后的商朝时期只是在夏朝时期势力范围上扩大了一些,主要控制地区是河南省的中部和北部,商朝时期还远未形成后世的统一的大帝国。

接下来的周王朝虽然继承了夏商两代,达到了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鼎盛时期,比起夏商两代强了不是一点半点,但是向南的势力控制可能连巴蜀地区都无法达到,更到不了在向南的百越、西南等地。加上周朝实行是分封制(封邦建国),周朝君主为“天下共主”,中央集权并不集中,很是分散,也最终因为分封制而覆灭,被诸侯国秦国画上了句号。

周朝还没覆灭的时候,国家已经了战乱不断,西周结束之后,平王东迁开始了东周,此时已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开始周王室已经开始衰微,只有“天下公主”的名义,但无实际的控制能力,春秋五霸也在这一时期诞生,东周最终在战国后期被秦国所灭,周朝完全结束。在秦国统一中原之前,各国是处于混战不断的战国时期。直到秦国发展起来,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秦国统一天下有多难呢?我们先来看一下秦朝之后的朝代从诞生到建立的时间和困难程度,在来看秦国从建立到发展和崛起,最终在到统一,就能明白秦国的统一有多么“难”。

秦朝在建立之后,存在是十几年的时间在秦二世胡亥手中倾覆,秦朝之后的统一性质朝代是汉朝,汉朝的创建者是刘邦,刘邦出生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也就是秦始皇太爷爷那会,此时还是战国时代,处于战国后期,刘邦比秦始皇晚出生了三年。

之后在公元前209年的时候,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有名就是陈胜、吴广率领的起义,随后作为亭长的刘邦也在沛县(江苏徐州)起兵响应,此时刘邦42岁。在公元前207年时,刘邦打进关中,之后秦王子婴投降于刘邦,秦朝宣布灭亡。刘邦从起义到打进关中只用了两年时间,此时刘邦44岁。

之后刘邦就开始图谋天下,后续的发生的历史事件有“鸿蒙之宴”、“还定三秦”、“楚汉之争”(包括汉军东出和项羽争天下、彭城之战、荥成对峙、鸿沟为界),到了楚汉之争的关键,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刘邦获胜,项羽全军覆没,并在乌江自刎,之后刘邦就君临天下,在公元前202年2月28日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建立了汉朝,是为汉高帝。此时刘邦从起义到建立汉朝只用了7年时间,刘邦死后庙号为太祖。

之后就到了东汉,西汉和东汉中间的新朝和玄汉时期就不做介绍了,东汉建立刘秀(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在公元22年趁乱起兵,到公元25年,刘秀建立起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东汉。 刘秀从起兵到称帝用了三年,从称帝到统一全国用了十二年。

西汉之后就是三国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但是不算统一,最终司马家族夺取了曹魏的政权,司马懿“十年磨一剑”,一朝取代了曹魏,但司马懿和其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依然是曹魏的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

西晋于公元263年灭掉蜀汉,公元280年灭掉了孙吴,结束三国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司马家族从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到孙子司马炎建立西晋经历了祖孙三代,用了31年时间(司马懿的隐忍的时间未算在内),算是比较长的时间,但是司马懿夺取政权是很巧妙的,西晋建立时间虽长了点,但是也相对简单,因曹魏的底子就好。

西晋之后就是东晋时期,东晋和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东晋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后隋朝起到了上承南北朝,下启大一统唐朝的作用,北周的丞相杨坚获取了北周的政权,最终建立隋朝,之后南下灭陈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用了九年时间。

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时唐朝,隋末群雄并起,隋朝的唐国公李渊在公元617年在山西太原起兵,于次年称帝建立唐朝,从李渊起兵到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朝用了十一年统一了中原。之后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因宋朝没有统一北方,收回幽云十六州,加上西北又有西夏并立,算不上大一统。

之后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1279年,南宋政权彻底灭亡,元朝正式统一,用了8年。之后就到了元末的农民起义,一介放牛娃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1352年左右朱元璋加入红巾军,参加了农民起义,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1387年辽东完全纳入明朝版图,1393年明朝确立了对整个河西走廊的统治。 朱元璋从参加起义到建立明朝用了16年时间,之后平定天下用了25年的时间。

之后全国性统一政权就是清朝了,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05年努尔哈赤第一次建州国,并称国王,1616年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入关,用了二十年时间平定了其它政权,到了1684年攻克台湾,设立台湾府。从努尔哈赤建州国算起,到康熙时期攻克台湾,完全统一中国,经历了4代,79年的时间,按照进入关内是39年时间,基本统一全国是60余年。

此时我们来看秦国到最终秦始皇统一天下用了多久,秦国从秦非子养马有功而被周朝天子封为附庸国,秦开始建国(秦国的君主是嬴姓,秦氏,因国家是秦国,就用秦做开头,也可以称为赢非、赢公伯等),秦国经历了秦非子、秦候、秦公伯、秦仲、秦庄公、到了秦襄公时期因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秦国正式成为了诸侯国。这也是西周结束、东周开始的时期。

秦国从建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经历了38代君主,从公元前905年到公元前221年,用时将近700年,从春秋初期一直到战国后期,秦国的第38代君主秦王政才统一天下,建立大一统的王朝秦朝。即使从秦国成为诸侯国开始算,诸侯国秦国经历了33代君主,从公元前777年开始,也用时550年左右。

此时可见秦国到秦朝建立的时间长达550年到700年左右。先不说秦国到秦朝建立期间经历的各种困境,就这个时间,都不是秦朝之后统一形式政权朝代可比拟的,秦国到秦朝建立的这段时间,比之后王朝存的时间都长,之后朝代基本都是一代人就能统一中国,也就司马家族建立的西晋用了三代人,可见连十代人的坎都过不去,秦朝的建立经历秦国30多代君主才最终到秦始皇时期才统一中国。

秦朝之后的王朝在面对统一之时,敌对的势力只有几个至多也不超过30个,大多情况只有消灭吞并几个势力之后就能统一中国,并且国家的形式已经完善,大多情况都是农民无法生存下去,最终团结在一起,力量比较凝结,加上末期的王朝失去人心,各种腐败,获胜的几率很大。

我们在来看秦国,秦国之时西周末期的一个周朝附属国,势力小不说,周边的大诸侯国林立,生存都是极其艰难。我们也知道周朝是分封制度,所以有了众多的诸侯国和附属国,那么周朝时期有多少个国家呢,答案多有不同,有说1200个左右,有说800个左右,也有说400个等不同数目的说法,但总之当时的局面是众国林立。

根据史料和政治制度的综合资料记载,西周在打败敌人重新赐封建立的国家或封国,共有71个,都是周朝天子封赐的实际土地建立的国家,与周王同姓姬的姬姓封国53个,异性国或者有功之臣等国家有18个。这就是左丘明《左传》和荀况《荀卿子》说诸侯国封国七十一。

除了这七十一个被周天子分封的国家外,还有自发服从周朝的国家,大约有330个,称为义封国。加上周朝的分封国,此时就有400左右国家,这就是《吕氏春秋》中所说说四百个封国的历史来源。

周朝时期还有四周八方的边远地区的部邦和部落,为了获得和平安定和图个“正统”名誉,也服从周天子的管理,是为“泛诸侯国”,也称作“服国”,总计还有八百个左右,这是《吕氏春秋》中说服国八百个的来源)。加上前面的实际封国和名义封国,此时周朝时期就有1200余个国家。

此时是西周时期,而秦国正式成立诸侯国是从东周开始,此时的国家数目已经远远没有那么多了,但是省下来的国家都是精华,所谓“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此时留下来的国家都是或多或少有实力的国家。而秦国面临的就是这个局面。

秦国开始的领地只是边角旮旯之地,地处西北,最开始在甘肃天水等地,可谓是西陲环境恶劣之地,生存条件可想而知,即使现今的西北对比中原城市也是颇显荒凉,紫陌之前去过兰州的时候,看到的西北地域的山大多都是黑漆漆、光秃秃的,正直春季也是少见绿色,更不用说将近3000年之前的样子,秦国的生存艰难可想而知。

也正因为这样的地域也被中原上的国家看不上,使得在西陲之地的秦国的得到了发展,秦国在西陲之地经过长达百年的惨淡经营,秦暴霜露、斩荆棘,秦人逐步适应了西陲恶劣环境,实力与日俱增。秦国第5位君主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 。秦国第6位君主秦襄公因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

秦国从第7位君主秦文公开始,经过数代国君的努力,在讨伐西戎之战中节节胜利,又先后诸多部落国家,版图一直推进至关中东端,之后迁都城至雍。秦国经从东周初年近百年的艰辛创业,逐渐崛起,成为西方新兴强国。到了秦国第15位君主秦穆公时,秦穆公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

秦穆公称霸西戎后,国力得到增强。但是秦国强盛不久就开始衰落,在秦穆公死后,后代君主不恤国政,导致百姓怨声载道,被当时的魏氏之族和晋厉公打的丢盔卸甲,秦国就这样踉踉跄跄的走完了春秋之路。开始了进入了长达百年的衰落期。

秦国直到第31位君主秦献公开始,秦国才逐渐了又重新有了起色,秦国发展的路上可谓是大起大落,艰难重重,秦献公进行了一些的改革,尤其是废除人殉制度,不会再因为君主死亡而陪葬导致人才出现断层,为秦国保留了人才,虽然秦献公时期的改革不彻底,但是为秦孝公的改革变法奠定了基础。到了秦国第32位君主秦孝公上位后,对秦国的衰败痛心疾首,便发布了历史上著名的求贤令: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之后卫国人卫鞅入秦,和秦孝公详谈之后,决定变法图强,富国强兵,秦孝公力排众议,以卫鞅为大良造(秦孝公时期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实施变法。变法使得秦国重视生产,变得富裕,开始富国强兵,加上变法中的军功爵制,秦国军事大大增强。秦国逐渐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史记记载:“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周显王册封秦君为方伯,正式承认秦国的霸主地位。

之后又经历了秦惠文王(秦国第33位君主)、秦武王(34位)两代君主的努力,秦国蚕食三晋,席卷荆楚,霸主姿态已初露一统端倪。但此时的战国时期,强大的国家都有不少,除了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秦国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而战国七雄的实力都很强盛,南边的楚国更是领土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

到了秦国第35位君主秦昭襄王时,秦国的国力鼎盛,虽然秦昭襄王年轻之时有所放纵,但之后也是锐意进取,知道当时的邻国赵国在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后国力很强,为此展开“渑池会盟”和谈,转而攻韩国。之后秦昭王遣白起为帅,先后斩杀赵军45万于长平,赵国一蹶不振,秦国统一天下终成定局。

之后秦国第36位君主秦孝文王嬴柱正式在位三天,秦国第37位君主秦庄襄王嬴异人在位三年,对秦国的改变并不大,之后秦国的的第38君主秦王政继位,秦国开始称霸天下,一扫八荒六合。

秦王政13岁继位,21岁亲政,秦王政继位时,秦国已吞并了巴、蜀、汉中等地,西南越过宛城到达郢都,还有西周、东周故地。开始推行统一战略。秦王政26岁开始大举向赵国进攻,之后大破赵军,先后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灭亡,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又攻百越各部族。使整个岭南地区从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北击匈奴,匈奴不抵,开始向北迁移,秦朝在该地区设置郡县,划入秦朝版图,开发北疆,将边缘地域也划入秦朝版图,开拓西南,秦朝的势力直接抵达且兰、夜郎、邛都、昆明等地,将政治势力伸入了云贵高原,成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的一部分。

秦国从建国到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经历秦国38代君主,用了684年(公元前905年建国,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国从正式的诸侯国开始算起,秦国经历了33代君主,用了551年(公元前770年秦国正式成为诸侯国),之后秦国从秦穆公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后开始衰落。

秦国从秦献公时期重新改革算起,秦国经历了8代君主,用了150余年时间,即使按照秦国最短的崛起历程,秦国都经历了8代君主,150余年,才建立起统一天下的王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五百年以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对后世朝代起到了深远影响,奠定了后世朝代的基本政治格局。

历史上还有哪个朝代比秦国统一天下更难呢?

文/历史紫陌阁

搜集各种资料,码字不易。谢谢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天下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难?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主要是这几方面:

第一,秦国的优势并不是压倒性的。

战国末期的全国人口大约是3000万,其中秦国为600万。

然而,赵国为300多万,齐国为400万,楚国为500万,韩国、燕国、魏国也有200万左右人口。

这样算起来,如果其他六国联合起来,总人口高达2000万人口,是秦国的3倍有余。

那么,秦国面对这么多数量的敌人,肯定是打不赢的,必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同时,秦国还需要使用留下一部队军队,应付其他国家可能的袭击,不能放开手去打。

退一步说,就算别国不去联合起来,面对这几个国家,尤其是楚国、齐国,想要打赢没那么容易。

第二,当年各国战斗力都很强。

以赵国为例,几乎时刻都在打仗,却非弱鸡。

李牧时代,赵军曾经一举击溃10万匈奴胡人大军,歼灭其大半。

这种强悍的战斗力,绝对不亚于秦军。

而楚军也是相当厉害,同秦军交手颇有胜利记录。

即便是看起来比较弱的魏国,重装步兵也很强悍,并不容易对付。

所以,秦国每次战斗都是用尽全力才能获胜,打的很艰苦。

第三,老百姓没有统一的概念。

战国末期中国才开始封建化,之前还是奴隶制末期。

由于国家没有实质性的统一过,人民没有统一的概念,都以国家为单位。

人民认为各国的存在是天经地义的,大部分并不支持统一,认为这没有任何好处。

相比起来,南北朝、五代十国中的人民,大多是支持统一的。

一来这可以减少内战,二来可以促进经济繁荣,但战国的老百姓没有这个概念。

民心不支持,成功的压力就太大了。

第四,国家甚至没有成熟的统一文化和制度。

秦朝建立以后,才改变了周朝的分封制,开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这之前,即便秦国自己也有大量分封制,对于如何治理这么大的国家,其实心里也没谱。

如果说制度可以摸索,但当时中国的文化太多,思想太复杂,各国并没有统一的文化思想。

一个字也可以有很多种写法,单凭文字各国甚至无法交流,想要统一治理全国,确实太困难了。

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天下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难?

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奴隶制王朝与封建制王朝的分界线就是秦国统一天下,秦国的统一天下,不仅仅是实现了华夏大地上真正的大一统,而且是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标志性事件。

秦之前的社会,称之为奴隶制国家联盟,由天子进行分封诸侯国作为立国之本,这些诸侯国拥有独立的军队、外交、税收、人事任免权,与独立的国家无异,只不过所有诸侯国共同尊奉一个天子,依靠周礼的制约以及周王室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为后盾,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统治。

周朝又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在西周及春秋时期,由于人口、地盘、经济实力、周礼的制约,没有一个诸侯国有超出其他诸侯国数倍的实力,或者没有一个诸侯国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当历史发展到春秋时期,只有争着当霸主的想法,而没有人有统一的想法。

到了战国时期,由于礼乐的崩坏,以及周王室衰弱,各诸侯国失去宗主国的制约,开始以实力为后盾不断发动兼并战争,在战国初期,仍然没有一个国家,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和能力,即使到了战国中后晚,华夏大地上仍有七个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存在下来。

从春秋初期的数百个诸侯国,到战国中后期的七个诸侯国,无数的诸侯国由于实力弱小不断的被兼并灭国,能够活下来的都是精英,这就是战国七雄:秦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楚国。

如果以秦国真正开始统一战争的时间来看,从秦王政解决秦国内乱,赐死吕不韦开始,到重用李斯与尉缭进行统一天下的战争时,再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最后一个齐国之后,秦国统一天下不过用了10年时间。

再往上追溯,秦国真正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则是从长平之战大败赵国之后,也就是秦昭襄王时期,秦国的实力才真正有统一六国之本钱,有实力再加上有野心 ,秦国才能统一天下,从长平之战后算起,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秦国不过用了39年时间。

如果再往上追溯,秦国究竟是如何强国的,那就要从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开始算起,既然有强国的思想,也必然有向东争霸的雄心,但要说到秦孝公是否有统一天下之志,恐怕还为时过早,不过要从商鞅变法开始算起,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秦国用了38年,历经了七位秦国国君,才最终完成统一大业,秦国的统一不可谓不难。

秦国的统一为什么这么难?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已经是国与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各诸侯国之间都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文字、货币、度量衡,甚至是思想和政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诸侯国的百姓,终身是以本国为认同的,对于秦国没有认同感。

在秦国发动统一天下的战争时,其他的诸侯国经过多年的战争,早已国衰民弱了,秦国是依靠强大的武力来征服各个诸侯国的,在秦国强大到能消灭六国的实力时,自然就统一了天下,但是天下虽定,但民心难以归附。

尤其是秦国在统一之后实行种种激进的改革手段,比如郡县制,比如三公九卿制,比如统一货币、车轮、度量衡等,由于太过激进,让原六国百姓不断的抵制,越发思念原六国,在陈胜吴广点起第一把火后,迅速灭亡。

习惯是非常难以改变的,尤其是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在秦国用强大武力统一天下时,遭到了原六国军队和百姓极强的抵抗,六国百姓将秦国视为外来侵略者,而是一个框架下的国家或民族。

简单的说,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在六国看来,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侵略扩张战争,秦国以一个诸侯国的体量,统一天下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打破了已存在近八百年的政治格局,让守旧势力激烈反抗,让秦国统一天下的难度增大。

这也是秦国与后世所有朝代进行的统一战争所不同的地方,正是因为秦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废除了原来诸侯国所存在的一切,实行了货币、文字、度量衡、思想的大一统,才让后世朝代以此为参考,沿着秦国建立的制度和版图片进行统一战争。

如果说秦国的统一战争是国与国之间战争的话,那么后世朝代进行的统一战争是国家内部的战争,是不同地区、不同势力在同一个国家内部进行的统一战争,与秦国有着本质的区别。

再加上后世朝代对一个国家的认同感 ,比秦朝之前的国家强多了,认同感一强,战争相对来说难度就越小。这也是秦国统一战争难度大于后世朝代的根本原因,不过这也要感谢秦国,感谢秦始皇,让华夏大地形成了大一统的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如此。

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天下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难?

别的朝代统一天下,顶破天都不到五十年。而秦国为了统一天下,兼并六国,整整六代人,花费了一百三十八年的时间,期间死亡的秦国老百姓更是不计其数。

秦国在秦孝公之前并未有过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想法。到了秦孝公之时,天下都鄙视秦国,认为秦国是戎狄之邦,不配和他们一起玩。

而这时秦国东边的邻居魏国“李悝变法”国力迅速强大。西边压制着秦国,北边灭掉中山国,还迁都意图称霸中原。

看看自己的邻居,再看看自己,秦孝公不免心中悲凉。再这样,秦国迟早会亡在自己手中,要想强国必须变法!

因此秦孝公颁发了震撼六国士人的《求贤令》。《求贤令》中有一句话特别突出——“与地分之”。这句话的意思相当简单,就是说你来了秦国为秦国做岀贡献,那么我就分给你土地。

这对当时的士人来说,可是相当大的诱惑。每一个士人都想着有一天能够成王成侯。而秦孝公的《求贤令》恰巧成全了他们的想法。

一大批士人来到了秦国游说秦孝公。那个在魏国不受魏惠王待见的卫鞅也来到了秦国。通过太监景监见到了秦孝公,分别跟秦孝公谈了,帝道、王道、霸道,关于帝道和王道秦孝公都不感兴趣,唯独霸道秦孝公特别感兴趣。

卫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国实施变法。卫鞅变法主要是减少民众的犯罪率、加强税收充实国库、抛出奖励使民众爱好战争,喜好农耕、赏罚分明。

卫鞅变法不过二十年,秦国国力迅速增强,夺回了被魏国占领的河西之地,还夺了魏国西北一部分地区。而此时的魏国经历了桂陵、马陵两败,国力大衰已经无力夺回被秦国占领的失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秦国夺走自己的失地。

此时的秦孝公开始逐步布局,欲兼并六国。《过秦论》中这样说:“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也就是说从这时起,秦孝公有了兼并六国的野心,有了踏遍六国的意思。

兼并六国的思想在秦国王室内代代相传。《过秦论》中这样说:“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都继承了秦孝公的志向,不断的扩大秦国的国土,欲兼并六国。

当到了秦庄襄王、秦孝文王时,秦国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定。到了秦始皇嬴政时,秦国以碾压的姿态踏平六国,完成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庄襄王、秦孝文王未完成的遗愿。

总结

秦始皇一统六国并非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像《过秦论》中所说的那样,是“奋六世之余烈”。有哪一个大一统朝代的开国君王需要经过六代人,一百多年才能一统天下?这样的大一统朝代只有一个,那就是秦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