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你觉得“陶谦三让徐州”可信吗?为什么?

陶谦三让徐州绝大多数认可是真实的,原因有两点!

陶谦之所以让徐州,是因为在与曹操的对抗中处于劣势,而曹操无论是为父报仇,还是扩张地盘都需要占领徐州。

但曹操的方式有些残暴,直接屠城这对曹操也是极少发生的事情,陶谦作为当事人所要承担的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毕竟徐州不是陶家的,而是汉家王朝的,陶谦老迈,如果能够保子孙后代即便交出徐州,根本不会有所犹豫!

选择刘备首先是基于其所谓刘氏宗亲,等同交还给东汉政府,至少在法理上能够约束曹操的行为,增加徐州自保的可能。

其次,刘备敢于救援徐州,就已经做好与曹操抗衡的准备,加上刘备素有仁义之名,更不会交出陶谦家眷!

因此,在内外势力的压迫下,刘备成为陶谦最后的稻草,只有刘备占领徐州才能保全陶氏血脉!

《三国演义》中,你觉得“陶谦三让徐州”可信吗?为什么?

《三国演义》,既然是演义,那么那一段可信呢?……

《三国演义》中,你觉得“陶谦三让徐州”可信吗?为什么?

不可信,刘备当时已无处立身,徐州之地求之不得,三让只是演义之笔。

《三国演义》中,你觉得“陶谦三让徐州”可信吗?为什么?

《三国演义》陶谦三让徐州有点可信,陶谦人老体弱,儿子不出息,当时群雄争霸,刘备仁义,关羽,张飞勇猛可保徐州安危,陶谦不想徐州有失,陶谦让徐州给刘备,无非想保护自己,又怕刘备强行夺取,让了徐州,给个人情刘备,又可以保住老少。

《三国演义》中,你觉得“陶谦三让徐州”可信吗?为什么?

“三让徐州》是一个美丽的佳话,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都曾经提到。所不同的是小说进行了加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情节也更加感人!小说中突出了刘备的仁义和盛德。一个毫不相干的人,遭遇危难,刘备却能甘冒风险,扶危济困,以微薄之力出手相救,体现了他匡扶汉室,救民于水火,以天下苍生为念的英雄本色!

与之对比的曹操竟是一个不分是非曲直,倚仗其势力为父报仇,滥杀无辜,下令屠城,残害百姓的大恶人!作为州牧的陶谦看得清,分得明,为了徐州百姓安危总算是找到了合适的接班人。三让徐州刘备才勉为其难与以接收,表现了刘备不乘人之危谋取私利的君子之风!应该说这个故事是真实的,也是感人的。为此京剧舞台上有一出言派名剧拆子戏叫作《让徐州》,其中陶谦的唱段非常感人。读过三国书籍的人大都知道这个故事。

《三国演义》中,你觉得“陶谦三让徐州”可信吗?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陶谦让徐州,是可信的。

徐州时东汉十三州之一,是一个人口稠密、地处中国腹地的大州。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无数势力盯着徐州这块大肥肉。

而陶谦是在黄巾之乱时候,被朝廷任命为徐州刺史的。

陶谦还是有一定军政能力的,而且威望很高,得到徐州门阀家族的支持,本地名人也愿意为他服务。

同时,陶谦在徐州实行屯田制度,不仅仅养了军队,也为老百姓增加了很多军粮。

但是,陶谦的能力并不是特别出色,况且年龄太大。

陶谦出生于131年,在193年曹操进攻的时候已经62岁。

汉代的医疗水平低,普通男人一般就活到50多岁,62岁相当于今天八十岁。

而陶谦的儿子都是无能的人,不可能继承刺史的位置。

陶谦之前为了对抗对徐州虎视眈眈的曹操和袁绍,曾经联合袁术。

结果,袁术是个草包,陶谦反而被他拖累,被袁绍、曹操军队夹击击败,时间是192年。

当时曹操已经控制了兖州,开始准备占领附近的徐州。

正巧此时曹操老爸被陶谦部下杀了,曹操立即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连续占领十多座城市。陶谦不是对手,军队损失上万人,眼见就要完蛋。

而当时因中原出现大蝗灾,粮食耗尽,曹军被迫撤退。

结果第二年194年,曹操再次大举进攻,攻陷琅琊、东海诸县,陶谦再次危在旦夕。

恰好此时陈宫联络吕布等人,偷袭了曹操的后方,曹军才被迫撤退。

陶谦很清楚,吕布不可能长期拖延曹操,曹军很快就会再次进攻。

因为有杀父之仇,陶谦一旦战败,恐怕全家死光。而且此时陶谦已经患病,就算对方不杀过来,他也无法主持徐州大权。这种情况下,陶谦只能让人接受,才能保住自己的子孙。

于是,陶谦临终前嘱托别驾麋竺让帮忙协防的刘备主事徐州牧。刘备的名气很大,是不会不管陶谦子孙的。

换句话说,陶谦是迫不得已才让徐州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