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纳粹德国签署投降书的三名将军,最后都有着怎样的结局?
俗话说在人屋檐下得不低头,战争是赢者通吃的游戏。我们只知道二战时的德国后来宣布无条件投降,却不知道德国"投降"过程可不止一次。
1945年5月,希特勒一把火自焚,一了百了,可苦了他的接盘者邓尼茨,与其说是接盘还不如说是送终。苏联军队把对希特勒的切齿仇恨撒到德国大地,每到一处烧杀抢掠,发疯似的报复。德国军队早已是强弩之末,军人失去了开战时的锐气,失去了抵抗斗志。
邓尼茨一看也绝望了,心说这样的军队没法带了,这样的仗也没法打了。就是拿破仑再世,也无法翻盘,于是邓尼茨向盟军举起了白旗。
1945年5月7日,在位于法国东部的盟军司令部,德国方面派出的代表向盟军签署了投降书。签字仪式结束后,邓尼茨悬着的心终于落下,心说苏联人的疯狂报复总算可告一段落,剩下的工作就是善后了。
可是邓尼茨不知道5月7日在盟军司令部代表苏联签字的是个马仔,苏联领导人不认可,说是假冒的。斯大林坚决要求那次不算,一定要重新再来一次。投降这么大的事,怎么能如此草率?
斯大林说苏联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死了两千万人,苏联人亲自打败了德国军队,把希特勒逼到了绝路,苏联人才是二战的主角,是带头大哥,大哥不在,投降不算。美国人和英法只当是彩排一回,正戏必须要苏联来唱。
斯大林这头猛虎发威,全欧洲都要颤抖。
美英不得不做出让步,就在次日又进行了一次受降仪式。由于苏军前线指挥部在德国,受降仪式也在德国境内举行。苏军接受投降的代表是苏军头面人物朱可夫,也是受降仪式上官阶最大的,自然是仪式主持人。
美英法那边也不是那么重视,没有派最高级军官出席。
重头戏是德国代表出场,德国出场的有:
德国军中的大拿约翰·古斯塔夫·凯特尔元帅。
海军掌门汉斯·格奥尔格·冯·弗雷德堡。
空军上将汉斯-尤根·史托普。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德国人一到来,苏联人先给了德国人一个下马威,控制机场的苏联内勤不让德国人下来,在又热又闷的机舱里待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弄得德国人满头是汗,狼狈不堪。
投降书也是苏联让你主持起草的,盟国代表的签字顺序和德国向各国军队的投降顺序都把苏联放在首位,历经苦难的苏联人终于迎来了荣耀时刻。
凯特尔不愧是帝国军中大腕、人倒了架子不倒,举手投足都端着骑士架子,无不透着德国人的傲慢。挨到了凯特尔签字了,凯特尔的副官急忙跑到美军文官跟前小声说:先生,我的长官右臂受过伤,可不可以让他坐在那里签字,美国军官还没有说话,看出端倪的朱可夫立马起身,指着凯特尔怒目圆睁、大声吼道:你,过来,必须来我这边签!
凯特尔拗不过,只能垂头丧气地来到朱可夫的桌前,乖乖签字。
旁边的法国军官在一旁挪揄道,凯德尔先生,您忘了,1940年让法国签署投降书的情形了吧,这才刚刚五年。还是签字,滋味不同了吧。
凯特尔怎么能忘记那是1940年6月22日,元首那次也在场,德国军界政界的头面人物也悉数到场,凯特尔作为一个军人能让战败者签字投降是多么荣耀啊。可现在物是人非,一切都颠倒过来了。
原来凯特尔以为,德国投降了,盟军就会放过自己,可当他看到苏联元帅朱可夫眼中喷发出来的怒火,那令人恐惧的神情,他心存的一点侥幸彻底失去,他明白自己的去日不多了。
果然,德国签字投降不久,凯特尔就被关押。从1945年11月开始,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审判在纽伦堡拉开序幕,科特尔作为一级战犯站在了审判席上。在正义的审判席上,凯特尔吓得面无土色,一改往日的嚣张和傲慢,他知道这场审判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因此在审判中,他竭力为自己辩护,但在事实面前,一切都是那么苍白无力。自己的谎言和抵赖都掩盖不了血的事实,掩盖不了他跟随希特勒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
1946年10月1日,国际法庭判处凯特尔死刑。半个月后凯特尔被执行了死刑,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去见他一生追随的元首。
柏林德国受降仪式上的第二位代表,汉斯·格奥尔格·冯·弗雷德堡海军上将的命运也不比凯特尔好。同样是在受降仪式结束后,弗雷德堡就被盟军关押起来。这个希特勒的信徒,一生追随希特勒的战争工具,深知自己罪孽深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命运。他怕在法庭上被法官宣读自己的罪行,也害怕受到落到苏联人手里受侮辱,因此选择在看守他的学校内自杀,也去元首那里报到了。
在投降书上第三个签字的是德国空军的掌门人史托普,他因为身患重病而逃脱审判,1947年被批准保外就医。1968年在医院去世。
这些签署投降书的德国战犯的下场真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代表纳粹德国签署投降书的三名将军,最后都有着怎样的结局?
代表纳粹德国签署投降书的,可不止三位将军。当年,战败后的德国,犹如苏美英法刀俎下的鱼肉,让干啥就得干啥,被摁住接连两天,在东西线投降了两回。
(1945年5月7日,位于法国的约德尔上将版的投降仪式)1945年5月8日,位于德国柏林的凯特尔元帅版的投降仪式。注意他手边那个神气的权杖,本是想拿来“摆谱”的,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1945年5月,希特勒自杀前指定的接班人,新任元首邓尼茨,正头疼于怎么收拾德国的烂摊子。东线的苏德战争过于惨烈,加上苏联红军在占领德国东部后实行了十分恐怖的报复。各种考虑之后,邓尼茨决心尝试同盟军尽快媾和,而盟军这边为了抢占先机,也是相同的考虑,结果就有了匆忙而简单的5.7投降仪式。
1945年5月7日,德国政府派出约德尔上将为代表,在法国东北部小城兰斯的艾森豪威尔司令部中,向西方盟国,同时也向苏联最高统帅部“代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代表盟军签字的是史密斯将军,代表法国作为见证人签字的是弗朗索兹.赛维兹将军;而相对于“重量级”的盟军代表,苏联方面代表却是临时抓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苏斯洛帕罗夫少将(下图,左一)。这位苏军少将上报情况后,还没等到莫斯科党中央的回复,投降仪式就开始了,只得硬着头皮先坐那儿。整个投降仪式进行的很顺利,气氛也是可以的,盟军并未怎么刁难德国人。
这边,德国正暗自长吁一口气,心想,要是在苏联控制区进行投降仪式,苏军一定会往死里面羞辱和折腾他们的,这算是躲过了一劫。
(德国的第一份投降书,上面有苏联伊万·苏斯洛帕罗夫少将代表苏联的签字。不知道这位苏斯洛帕罗夫少将最终结局如何,没等到党中央指示就坐上去了,估计非常凶险)
俗话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苏联这边哪儿会这么好了断的,费大劲最终成了“配角”,莫斯科绝对咽不下这口气。
斯大林得知情况后,怒了。莫斯科方面抗议,绝不承认这次投降仪式,同时拒绝了丘吉尔和杜鲁门一致在5月8日正式宣布战胜德国的建议。斯大林认为,苏联是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主力,苏德战线上消灭了敌人73%的有生力量,柏林也是苏军攻克的,苏联贡献这么大,付出了巨大牺牲,必须由苏联代表主持,在自己控制的柏林举行正式的受降仪式,此外,代表苏军的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苏联红军少将,规格也明显不够。因此,莫斯科强调,5月7日进行的只是投降书的草签和“预演”,投降书内容必须改,法国这次的投降仪式不算数。
盟军这边深知苏联不是好惹的,同时也觉得自己搞的那个“闪电投降仪式”的确有些不太仗义。于是,鉴于莫斯科方面对投降仪式的高度敏感,美英法跟苏联商量后决定,第二天,在柏林再隆重进行一次由苏联主持的投降仪式。
结果,第二天,1945年的5月8日,刚刚签署过投降协议,经受战败之辱的德国人,不得不再次派出高级代表,在柏林郊区的卡尔斯霍斯特宫进行了第二次投降仪式。这一次,苏联方面的受降官是朱可夫元帅,他也同时主持了受降仪式;那边美英法等盟国也很隆重的派出了高级别军官参加仪式。
此次德国代表规格也升级了,是拿着权杖的约翰·古斯塔夫·凯特尔元帅、汉斯·格奥尔格·冯·弗雷德堡海军上将(头一天的海军代表也是他)和汉斯-尤根·史托普空军上将。
正如德军所料,苏联人果然找准一切机会,往死里面羞辱德国人。
首先,苏军在机场就让德军尴尬了一番。5月8日上午11时,苏联在机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美、英、法、代表前来柏林参加德军投降仪式。德军的代表却一直不被允许下飞机,直到仪仗队完成全套的欢迎仪式。
朱可夫更是代表苏联在德国投降书上第一个签字。条文的顺序也改了,都是苏军在前,盟军在后。比如,投降书第1条规定,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陆、海、空军,向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同时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
此时的凯特尔仍摆出一副虽败犹荣的姿态,衣着讲究,高傲举着元帅杖入场,以表示跟在座各位打招呼,结果换来一片白眼和冷场。
在准备签字的时候,凯尔特打了一个手势,示意他的副官,将文件拿到他的面前,还想再摆个谱。
这时候,朱可夫从椅子上猛的,轻蔑的大声喊道:”要他们过来,到我面前签字。”
此情此景下,凯特尔只能默默的走到朱可夫的桌前,把元帅仗放到一边,摘下一只手套,非常囧的签了投降书。
咱们先看看凯特尔元帅的结局。
他老人家还真是跟“投降”活动很有渊源。早在1940年6月,在同战败的法国谈判中,凯特尔任德国代表团团长,迫使法国代表接受屈辱的贡比涅停战协定的条件。之后,凯特尔靠这个顺利晋升为元帅,其实,这几乎是他二战中唯一一次拿得出手的功绩。
(1940年6月22日,希特勒光临法国投降协议签署地贡比涅森林准备让法国签署投降书的火车车厢——一战战败的德国就是在这节车厢里向协约国递交的投降书。戈林、凯特尔、赫斯等人簇拥着希特勒,这也是凯特尔的仕途中的巅峰时刻)
结果呢,风水轮流转。还不到5年的光景,他老人家竟成了第三帝国无条件投降的代表。
签署投降书不久,凯特尔被逮捕。最终,作为主要的战犯,凯特尔在纽伦堡受到审讯并于1946年10月执行了绞刑。很明显,凯特尔元帅虽然是国防军高级将领,但也是妥妥的纳粹党和希特勒的忠实信徒。大量证据表明,凯特尔曾在波兰配合盖世太保犯下了反人类罪,迫害和屠杀了大批无辜平民和犹太人。
当然,在审判中,凯特尔也在极力为自己辩护,认为自己只是命令的执行者。不过,凯特尔虽然不承认自己的反人类罪,但至死都没有否认过自己对纳粹和希特勒的效忠。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凯特尔在狱中撰写的回忆录,字里行间还洋溢着对希特勒的一片忠心。
再讲讲柏林投降仪式上的第二位代表,汉斯·格奥尔格·冯·弗雷德堡海军上将(下图右一,大黑眼圈,谢顶的这位)。他也是前一天法国版投降仪式的海军代表,连夜从法国赶回柏林再次投降,两轮投降,两番羞辱,难怪黑眼圈。弗雷德堡是邓尼茨的副帅,德国“狼群”战术的主要策划者。虽然有个犹太人祖母,但被希特勒特批了“雅利安血统”,也是纳粹政权及其理念的狂热支持者。
在签署投降书不久,弗雷德堡被作为战犯宣布逮捕,5月23日,在被暂时看押的莫威克海军学校内自杀。死后被“追认”为纳粹乙级战犯。
上图中的三人,只有史托普空军上将得以终老。他在战俘营被关押至1947年10月获释。1968年5月9日病逝。
最后说一下法国版投降仪式的总代表,开头提及的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上将。他算是最有故事的一位。
实际上,约德尔在盟国的印象中还是可以的,所以,一开始,约德尔并未出现在盟国列出战犯名单之中。
然而,在苏联方面的极力坚持下,按照集体犯罪理论,名单被更新。于是,戈林代表纳粹领导集团和空军,亚尔马·沙赫特代表工业界,凯特尔代表总参谋部,邓尼茨代表海军,卡尔登勃鲁纳代表党卫军,而约德尔则代表陆军,都成了妥妥的重量级战法。
随即,约德尔被逮捕,不久被移送至国际军事法庭—纽伦堡审判庭审理。
(拿着稿纸的那位老头就是纽伦堡审判中的约德尔)之后,约德尔被法庭起诉了“反和平密谋罪、侵略计划实行罪、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四项罪行,除了指控他计划战争的侵略行动外,还有他签署的突击队命令和纳粹党政委行政命令,这两个命令曾导致大量战俘被处决。
另外,约德尔还有非法驱逐和教唆执行将占领居民和犹太人等群众送往集中营的纪录。对此,约德尔极力否认。然而,控方却拒绝给予辩方任何相关证物,而约德尔自辩时要求的证物和证人也不齐全。
关于约德尔的刑罚,盟军之间有些争议,苏联则是一再强烈要求必须判死刑。
最终,约德尔收到了死刑判决。他曾要求法庭执以枪决,但被直接拒绝,最终和德国柏林版的投降代表—凯特尔元帅同在1946年10月16日,处以带有侮辱性质的绞刑。
更悲催的是,约德尔死亡过程的非常痛苦和不堪。在绞刑架上,约德尔挣扎了18分钟之后才离开了人世间。尸体七窍流血,面容扭曲,四肢抽搐,死相毫无尊严可堪。
到这儿,事儿还没完,纽伦堡对约德尔的判决引起了西方各界的争议。
在他的遗孀露易斯奔走和某些西方盟军将领的“运作”下,1953年2月28日,慕尼黑主审法院重新审理了约德尔于纽伦堡的4项主要罪行。结果被认为罪名不成立,巴伐利亚州长撤销了对约德尔的有罪判决。
随后,法国法庭庭长亨利·德·瓦布尔也宣布1945年死刑判决是错误的,并将之前收押的财产归还给了他的遗孀。
而此时,约德尔已被处死6年有余,他因此成了二战中,唯一一个被翻案的德国高级军官。不过,到底其中是否真有冤情,至今仍然众说纷纭。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代表纳粹德国签署投降书的三名将军,最后都有着怎样的结局?
1945年5月8日,在德国柏林近郊卡尔斯霍尔特,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德国最高统帅部代表,在美、英、法、苏四国代表面前签署投降书,宣告了德国的失败,也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的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这其实是德国政府的第二次投降。就在两天前,即1945年5月7日,在法国东北部小城兰斯,已经举行过一次德国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当时德国政府派出约德尔上将为签字代表。
这个约德尔上将来头不小,乃是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参与策划德军的各项军事行动,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就是他的代表作。而约德尔的结局也不好,因为他曾签发了有关屠杀苏军战俘的军令,所以在战后遭到了盟军的逮捕,并被执行绞刑。
在签字仪式上,英美盟军、苏联以及法国,都有代表出席并且签字。按理说,这件事儿就算完了,就该向世界正式宣布战胜德国的消息。
但是,苏联那边不同意。因为当时签字的地方是在英美盟军总司令部,苏联方面在这里并没有什么高级将领,而英美盟军方面也没有事先通知,所以出席的代表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苏斯洛帕罗夫少将,如此一来,整个签字仪式上,苏联的存在感变得非常低。
这对于苏联人来说,无疑是不能接受的。毕竟苏联和德国鏖战了四年,付出了数千万人伤亡,同样也牵制并击败了德国的主力。作为击败德国的主要功臣,在投降仪式上却沦为配角,面子上挂不住。
所以,苏联方面不承认这次投降,也不答应宣布战胜德国。他们要求,对于德国的投降仪式,应该由苏联主持,并且要在苏军占领下的柏林举行。
英美盟军方面虽然不乐意,但是却也没有必要和苏联在这件事上面过多争论,毕竟后面在远东战场上,还要靠苏联人对付日军。此外,苏军在欧洲战场上的贡献确实是有目共睹,无论是付出的伤亡还是给德军带来的杀伤,都配得上主角这个位置。
最终,英美盟军和苏联方面达成一致,决定于次日在柏林,由苏联主持再举行一次投降仪式。这次投降仪式确实要隆重许多,双方都派出几乎最高级别的官员出席。苏联方面从少将变成了朱可夫元帅,英国代表则是空军上将泰德、美国代表是斯巴兹将军和法国代表是德朗西将军。
德国方面则是派出了三位签字代表,分别是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海军总司令弗里德堡将军和空军司令施通普夫将军,这个阵容基本上算是当时德国海陆空三军的最高级别了。
德国方面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其实就是为了安抚苏联人。用最高规格对待,以换取苏联方面的尊重。可是,苏联人好不容易赢得的胜利,怎么会放过羞辱失败者的机会。
在签字仪式现场,凯尔特元帅以自己受过伤为由,想要让随从将文件拿过来,坐在自己原本的位置上签字。
然而这遭到了朱可夫元帅的拒绝,他喊猛地站起来,对着德国代表们吼道:
“要他们过来,到我面前签字。”
凯特尔虽然高傲,但在此形势之下,也不得不放下自己的高傲,妥协般的走到朱可夫的桌前,乖乖的签了投降书。
对于凯特尔来说,签完字意味着战争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没事儿了。凯特尔作为德军高级将领,是希特勒的忠实支持者,是希特勒最亲信的军事顾问。对于希特勒发动战争,他是最为积极的执行者之一。
凯特尔支持并鼓励屠杀犹太人和战俘,他曾宣称:
“为了确保胜利而不受限制地使用任何方法,甚至是对付妇女与儿童的,都是合理的,并且是军队的义务。任何宽恕行为都是对德国人民的犯罪。”
在柏林战役中,凯特尔是坚定的主战派。凯特尔的种种行为,让他无法在战后逃脱审判和制裁。最终,凯特尔在投降后被盟军逮捕,并在随后的审判中被执行绞刑。
而出席投降仪式的其他两位德军代表中,海军总司令弗里德堡将军的结局也不太好。作为希特勒的忠实信徒,在投降后便被盟军关押,之后弗里德堡没有得到盟军审判他,便在狱中自杀。
空军司令施通普夫将军的结局相对要好一些,他并没有被当做战犯处决,而是在盟军的战俘营里待了两年,于1947年被释放,一直活到了1968年,也算是善终了。
代表纳粹德国签署投降书的三名将军,最后都有着怎样的结局?
关于纳粹签署投降书这事儿其实挺悲催的,没了元首大人的德棍居然无条件投降了两回,他们签署投降书的是四个人,不是三个人。1945年5月7日的时候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就跑到位于法国兰斯的盟军远征部队最高司令部签投降书了。
然而这事儿却惹恼了远在莫斯科的大胡子斯大林同志,大胡子表示明明是老子们干挺的德棍,凭什么向老美和英国佬投降?看不起俺们是不?这次不算!给老子再投降一次!不然老子继续削你!
于是苦逼的德棍只好在5月9日凌晨0时又投降了一次,这次投降仪式是在胜利元帅朱可夫的主持下完成的,盟军受降代表分别是英国人亚瑟·泰德、美国人卡尔·安德鲁·斯帕茨、法国人让·塔西尼和苏联人安德烈·维辛斯基。
德国的投降表达分别是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参谋长、纳粹德国陆军代表威廉·凯特尔、纳粹德国海军总司令冯·弗里德堡和纳粹德国空军司令于尔根·施通普夫。其中代表陆军的凯特尔在入场时还手持元帅权杖试图装X,被盟军残酷镇压。那么这四个人最后的结局都如何呢?我们就来分别说说。
倒霉透顶的阿尔弗雷德·约德尔这里边点子最背的无疑是约德尔,二战爆发的时候他名义上是第44师的炮兵司令(少将),实际基本没咋指挥作战。而且这老兄有大功于盟军,诺曼底登陆的时候他以元首大人在休息为理由,拒绝向其报告并认为是盟军声东击西的策略。
造成战区的德国援军全部中断,盟军顺利登陆,把伦德施泰特气的差点心脏病发作。可就这么一个高级卧底,投降之后居然给抓起来了,还被判了绞刑。最大的原因在于他签署了那份将所有被俘的苏联政委处决的命令。
当然,这事儿算不上倒霉透顶,他被绞死的6年后,慕尼黑法庭才发现这货不是党卫军成员,又宣布这老兄无罪.......总之他是白死了......
实至名归的威廉·凯特尔凯特尔的结局就一点都不冤枉了,列宁格勒他也打过,政委命令他也签过,种族清洗他也干过,对内还镇压过反希特勒的人士。所以这孩子属于没人说好话的孤儿,纽伦堡法庭连个体面的枪毙都不给,直接绞刑。
1946年10月16日他上了绞架,悲惨的是这货是不小心从绞刑架上滑下去的,脑袋撞伤了不说,因为缺乏惯性冲击,下坠瞬间颈骨没断,丫足足挣扎了24分钟才死。当真闻者伤心,听者落泪,死后还被盟军火化,骨灰撒进河里。
不想折腾的冯·弗里德堡这老兄是德国U型潜艇舰队的副司令,海军上将,战争后期被折腾到神经衰弱,身为海军为数不多的高级将领,他像吉祥物一样到处投降。5月4日荷兰、丹麦附近德军投降他去了,5月7日兰斯投降他还得去,5月9日这次柏林投降又是他去!
弗里德堡大概已经完全崩溃,合着你们在5月1日把我提拔为上将就是让老子到处签字投降的?更气人的是这么一大圈投降完了英国佬还不放过他,5月23日又把他抓起来了。实在不想再被折腾的弗里德堡于同日服毒自杀了,你们随便折腾吧,老子不玩了!
混个善终的于尔根·施通普夫于尔根·施通普夫在整个二战期间其实不算啥高级将领,大部分时间他都是以上校的军衔在指挥。虽然参与了不列颠空战、伦敦大轰炸、挪威空战等许多战役,但基本是作为军人履行职务,没有啥政治活动。
投降以后他虽然也被盟军给抓起来了,可查来查去也没查出啥罪名,只好在1947年把他释放,这位仁兄回家后逍遥自在的活到1968年病逝,算是投降四大天王里唯一善终的人。
代表纳粹德国签署投降书的三名将军,最后都有着怎样的结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三个人下场各不相同。
签字的三个人分别是:
陆军元帅凯特尔
空军上将施通普夫
海军上将弗雷德堡
我们一个个说。
威廉·鲍德温·约翰·古斯塔夫·凯特尔,是德国陆军最后的大佬之一,也是希特勒临死都器重的心腹。
凯特尔的下场最惨,最终被判处绞刑,1946年10月16日被绞死。
凯尔特被绞死的原因不复杂。
1941年7月27日,凯特尔签署命令,允许在苏联进行报复性的屠杀。对于苏军和游击队的袭击,凯特尔允许德军和党卫军大肆屠杀战俘和平民。
同时,凯特尔下令无需善待苏军战俘,导致战俘大量死亡。
所以,苏联人对他非常仇恨,盟国也认为他犯有反人类罪。
不过,凯特尔这个老家伙很厉害。直到上了绞架,他仍然风度翩翩,没有丝毫紧张,保持了军人的尊严。
汉斯·格奥尔格·冯·弗雷德堡
弗雷德堡是个很搞笑的人,他是一个优秀的潜艇指挥官,坚决支持希特勒的主张。
其实,弗雷德堡的祖母就有犹太血统。
他长期担任邓尼茨的副手,在1942年担任德国潜艇总司令。
虽然狼群战术一度给盟军带来很大麻烦,最终还是失败了。
弗雷德堡是1945年1月,才被提升为上将军衔。
弗雷德堡非常强调荣誉,在5月8日代表海军签订投降书以后,他深感屈辱。
5月23日,他在莫威克海军学校内开枪自杀。
汉斯-于尔根·施通普夫
他的下场比较不错,主要他也没有什么战争罪行,只是单纯的军人而已。
直到1943年,施通普夫主要在次要战争挪威作战。
后来才被希特勒召回本土,对付英美的战略轰炸机,但战绩不佳,德军空军逐步消耗殆尽。
签订投降书以后,施通普夫被关押到1947年就释放,在西德活到1968年去世。
代表纳粹德国签署投降书的三名将军,最后都有着怎样的结局?
1945年,作为二战的发起国之一的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没有实现,反而一步步走向灭亡。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在西线英美盟军和东线苏联红军的两面夹击下,终于走到了绝境,宣布无条件投降。
我们知道,投降是需要举行仪式、签订投降书的。那么,代表纳粹德国签署投降书的三名将军,最后结局怎样?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欧洲战场取得胜利虽然是同盟国齐心协力取得的,但是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同盟国已经出现了裂痕,苏联在二战中出力最多,经过二战也强大起来,对法西斯仇恨最深,同时也希望战后苏联在欧洲事务中拥有绝对话语权。
而英国意识到形态不同的苏联心怀恐惧和敌视,希望跟美国团结一致打压苏联。双方面和心不合、各怀鬼胎。在德国投降和战俘审判等问题上,双方的博弈就开始了。
首先,关于德国的投降仪式,投降书竟然签订了两次。由于苏联红军一路杀向柏林,所到之处进行了强烈的报复;德军高层希望尽快向美军投降,避免再遭到苏联羞辱。于是在5月7日这天,德国新任元首邓尼茨赶紧派出代表,匆匆忙忙跟盟军签订了投降书。
投降书签订仪式,是在法国东北部小城兰斯,盟军最高司令部里举行的,德国政府派出签订投降协议的,是纳粹德国大将约德尔。同盟国方面到场的,有美国的史密斯将军,法国的弗朗索兹.赛维兹将军,苏联的斯洛帕罗夫少将。
代表盟军签字的是史密斯将军,法国代表作为见证人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苏联代表也在投降书上签字。因为是英美主导的,签字仪式还算说得过去,盟军给失败的对手保留了足够的尊严。
但是斯大林却向盟军表示抗议,说你们搞的投降仪式只能算彩排,因为苏联方面没有准备好,必须再来一次。
盟军方面对斯大林的要求很无奈,觉得为此没有必要跟苏联人搞得那么僵,于是就做了让步。双方商定在5月8日这天,让苏联人唱主角,在柏林再举行一次投降仪式。
德国方面接到通知也一脸懵逼,但也没办法,只好任凭摆布。
5月8日,德国再次派出高级代表,在柏林郊区的卡尔斯霍斯特宫签订了第二份投降书。苏联方面朱可夫元帅闪亮登场,被推举为受降仪式的主持人;盟军方面也派出高级别军官到场。
德国代表是约翰·古斯塔夫·凯特尔元帅、海军上将汉斯·格奥尔格·冯·弗雷德堡(头一天的海军代表也是他)和空军上将汉斯-尤根·施托普。
第二次签字仪式,德国代表没有头一天签字那么幸运,苏联没有盟军那么绅士,他们对德国代表百般刁难,呼来喝去,德国代表受尽屈辱也不敢做声。
那么签字的三个德国代表,后来命运如何?凯特尔元帅
凯尔特元帅是国防军高级将领,忠诚的纳粹党党徒,双手沾满人民鲜血,对希特勒的忠诚没有人能比。
作为主要的战犯,凯特尔在纽伦堡受到审讯,没有异议地被判处死刑。1946年10月执行了绞刑,行刑时间长达28分钟,痛苦不堪。但是这个希特勒的走狗,到死都没有悔过,临刑前还留下豪言壮语:"我希望上帝能够保佑德国人民,超过两百万德国士兵在我之前为国捐躯,而我也要随他们而去了,一切为了德意志!"
海军上将汉斯·格奥尔格·冯·弗雷德堡
汉斯·格奥尔格·冯·弗雷德堡海军上将邓尼茨的副手,是德国“狼群”战术的主要策划者。
此人不是纯正的德意志人,因为他的祖母是犹太人,但此人也是个纳粹帮凶,对希特勒顶礼膜拜到了疯狂的地步。
看在他忠心耿耿的份上,希特勒特批他为“雅利安人”,由此死心塌地开始为纳粹卖命。
在签署投降书不久,弗雷德堡也在劫难逃,被捕入狱。5月23日,这个纳粹狂徒,自知罪孽深重,难逃一死,于是干脆就在被暂时看押的莫威克海军学校内自杀。
但即便这样,也没有逃过正义审判,死后认定为纳粹乙级战犯。
空军上将史托普
三人中,史托普空军上将因为德国空军的表现乏善可陈,罪不至死,在战俘营被关押至1947年10月获释,1968年5月9日病逝。
5月7日“彩排”投降仪式的签字者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上将
约德尔是少将军衔,级别不高,所以一开始并未出现在盟国列出战犯名单之中。
然而,苏联方面认为此人是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部长,进攻苏联的巴罗萨作战计划肯定有他的份,所以坚决主张对他进行起诉。不能作为战犯,可以算是集体犯罪。
于是,约德尔就被逮捕,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接受审判。
法庭给他的罪名是:“反和平密谋罪、侵略计划实行罪、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四项罪行。
对此,约德尔极力否认,希望控方拿出证据;不过控方却拒绝出示任何相关证物。
因此,对于约德尔的定罪,主审法官意见不一,盟军之间也争议很大;但是苏联强烈要求,非要重判此人,盟军也犯不上为了一个德国将领跟苏联闹掰,就点头同意。
最终,约德尔在1946年10月16日被处以绞刑。
约德尔虽然死了,关于他的定罪余波未息,纽伦堡法庭对约德尔的判决引起了西方法学界的争议,他的遗孀露易斯更是忿忿不平为他喊冤。
1953年2月28日,慕尼黑主审法院对约德尔一案进行了重新审理,最后宣布法庭对约德尔指控罪名不成立,缺乏有力证据,撤销了对约德尔的有罪判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