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为什么在倚天屠龙记的最后评价杨逍年老德薄?

金庸先生评价杨逍的这句话,出自三联版小说的最后一回,说杨逍作为明教教主,但因“年老德薄”,已不能再跟朱元璋争夺帝位,让朱元璋最终夺权称帝。不过在新修版小说中,金庸先生却删去了这一段原来的设定,朱元璋在小说中也因此并不是从杨逍手中抢走了帝位。

三联版小说结尾,张无忌因遭朱元璋设计,认为义军中的兄弟都背叛了他,为了避免抗元复国大业毁于内部争权,因此留下书信,将教主之位让与杨逍,主动让出了义军的领导权,证明自己无意于帝位。杨逍继任教主之后,朱元璋羽翼已丰,势力庞大,杨逍再也辖制不到他,朱元璋最终彻底摆脱了明教对他的约束,称帝建立了明朝。

后来杨逍虽继任明教教主,但朱元璋羽翼已成,统兵百万之众,杨逍又年老德薄,万万不能与他争帝皇之位了。朱元璋登基之后,反下令严禁明教,将教中曾立大功的兄弟尽加杀戮。常遇春因病早死,徐达终于不免于难。三联版《倚天屠龙记•终章》

不过小说中金庸先生说杨逍“年老德薄”,这个“德”字,在羽菱君个人看来,指的并不是“德行”。杨逍虽然性格乖张,高傲自负,与明教众兄弟的关系不洽,但这些都是张无忌继任教主之前的事。在张无忌担任教主期间,明教内部出现了空前的团结,之前与杨逍有间隙的蝠王韦一笑和五散人等,都冰释前嫌,重新认识了杨逍的能力和对明教的忠诚与贡献,对杨逍也是充满了敬意。而且杨逍在张无忌的影响之下,他的行事作风也改变了很多,因此他在明教教众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比阳顶天时期年少时的他更高。

韦一笑长叹一声,说道:阳教主将逍遥二仙排名在四大法王之上,确是目光了得。这等高明计谋,什么鹰王、蝠王,都是想不出来的。”《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五章》

因此,说杨逍的德行浅薄,由他继任教主,明教中人不认同他的领导地位,是说不过去的。更何况杨逍的教主之位还是张无忌亲传的,张无忌跟阳顶天一样,被明教教众视为明尊降世,他的决策和言行,明教上下必定是毫无异议,然后坚定不移的去执行。其实按字面上的意思,羽菱君个人认为,这个“德”字指的应当是“功德”,就是劳苦功高之意。而且,这个功德指的还不是对于明教教务,而是明教义军的军事。

杨逍对明教是有功的,这个无需否认。不要说当年在阳顶天死后,他独力支撑着明教近三十年的教务,维持着明教内部机构的正常运转,单说他所著的《明教流传中土记》一书,对中土明教起源和发展历史的记载,这样无量的功德,就足以让他晋身明教功臣的荣誉殿堂。但是杨逍对明教有功,对明教旗下义军的军事,却谈不上有多大的贡献。这一点,跟一直在前线领导着义军东征西讨,驱除蒙元光复山河的朱元璋相比,杨逍确实很难说得上德隆望重。

简单来说,就是杨逍在明教总坛教众的心目中对是明教有功的,但在义军百万将士的心目中,对抗元大业却毫无功劳。驱除蒙元之后,建立新政权的领导位置,义军上下自然就不可能拱手相让给杨逍了。

不过,由于并未交代清楚这一点,三联版小说发行之后,让许多读者的心目中,一直认为朱元璋狼子野心,阴险狡猾,是他窃取了张无忌的帝位。这对明太祖的千古功德,也带来一定的毁谤。有鉴于此,金庸先生在新修版的小说中,修改了原来的设定,重新交代了一切。

在新修版小说里,朱元璋设局让张无忌让权的这段情节被全部删掉,改成是在众人推选他称帝时,他自己拒绝了。而且,金庸先生在小说中,明确交代了义军和明教总坛的关系,那就是明教对义军只有表面上的统率关系。

杨逍道:“不管兵革战阵,明教光明干净!”他简略解释:明教义军在各地起事,杀官造反,闹得蒙元手足无措,战阵有成有败,他们既不向总坛禀报,总坛也管不着他们。应天府这支红巾军,素来自行其是,声势壮盛,总坛不能杀了他们的首领,也不能以明教教规予以羁縻约束,只能任其自然。但决不能任由他们来争教主之位,由他们来指挥明教。”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终章》

从杨逍的话就可以看出,明教旗下的义军其实只是名誉上受明教统领的,实际上都是互不干涉,各自为政。义军的发展全是义军首领自己的事,明教的总坛是不过问的,只要不来总坛争夺教主之位就行。

因此,明教义军的壮大和战绩,其实跟总坛的关系并不大,朱元璋的一切都是靠自己打拼而来。张无忌的功德,是消除了明教与中原武林各派的积怨,重新树立了明教的声名,给明教义军的抗元大业排除了舆论的干扰,但就行军打仗的战果来说,他的贡献也不大,这也是他坚决不同意称帝的一个原因。而杨逍与张无忌相比,对义军军事的贡献就更加薄弱了。

在重新理清和交代了明教义军和总坛的关系,洗清了朱元璋窃位的冤屈之后,新修版小说也将评价杨逍“年老德薄”的这段话删去了。毕竟已经不存在朱元璋和杨逍争位这样的事,朱元璋称帝也跟杨逍是否有德关系不大了,杨逍做他的明教教主,朱元璋做他的明朝皇帝,各忙各的,互不干涉。

而且,在新修版小说中,杨逍是否继任了帮主,也还不一定。因为小说中只是说“张无忌料理了教中事务,交代给杨逍、范遥、彭莹玉暂行代理,自己即日要履行诺言,送赵敏前往蒙古,自己也寄迹蒙古,从此不回中土,日后教主一任,必须另择贤能。”杨逍第三十五代教主的身份,极有可能就被金庸先生收回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金庸为什么在倚天屠龙记的最后评价杨逍年老德薄?

杨逍“年老德薄”这话说的并不准确,年轻的时候,杨逍就没什么人缘。

在小说第19章《祸起萧墙破金汤》里,金庸讲了明教高手之间的往事。从这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首先是青翼蝠王韦一笑寒毒发作,抓住了殷天正的孙女殷离。但是因为他是鹰白眉的孙女,韦一笑宁可寒毒发作,也不喝殷离的血,差点冻死。

五散人之一的周颠日常和韦一笑不对付,但仍然舍命相助,差点死了。紧接着说不得到了,周颠说:“要不把乾坤袋里的张无忌拿给韦一笑喝血?”结果说不得表示:不行,张无忌对五行旗、天鹰教有恩,不行。

好吧,于是说不得、冷谦、彭颖玉开始合力治疗韦一笑。

中间有一个插曲,周颠随手给了铁冠道人一个嘴巴,打掉了他几颗牙齿。但铁冠道人表示:留着力气杀敌人呗,咱俩就算了。

可以看到,四法王和五散人之间的关系真的是纯内部矛盾,在六大派面前,大家同仇敌忾。

然而,这几个人见了杨逍,几个人却争起了明教领导权的问题:

“杨逍,你不愿推选教主,这用心难道我周颠不知道么?明教没有教主,便以你光明左使为尊。哼哼,可是啊,你职位虽然最高,旁人不听你的号令,又有何用?你调得动五行旗么?四大护教法王肯服你指挥么?我们五散人更是闲云野鹤,没当你光明左使者是甚么东西!”

为此大家直接打了一架,差点在六大派进攻之前团灭。

然而,杨逍也并非不称职,比如他的著作《明教流传中土记》就是非常重要的明教作品。但是杨逍这个人生性孤傲,就是懒得解释,以至于和大家误会越来越深。

这个误会直到张无忌带杨逍攻打金刚伏魔圈的时候,周颠才意识到:原来杨逍老贼之前一直让着我。

所以杨逍这个性格,根本当不了领导。

正因为此,殷天正离开光明顶成立天鹰教、五散人不问明教事情多年。杨逍一个人苦撑局面,但是大家居然就不领情。

所以杨逍这个人,就叫:幼年德薄、少年德薄、青年德薄、中年德薄、年老德薄。

说到底就是人太骄傲了,把别人都不当回事罢了。

金庸为什么在倚天屠龙记的最后评价杨逍年老德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说。

因为杨逍确实年老德薄。

我们算一算,杨逍第一次见到少年张无忌时,已经40多岁。

书中写:身穿白色粗布长袍的中年书生,约莫四十多岁,相貌俊雅。

当时张无忌14岁左右,杨不悔才八九岁。

张无忌练成九阳神功出山,已经是10年后,自己已经二十三四岁,而杨不悔也十七八岁。

那么,杨逍就应该是50多岁了。

随后张无忌闯荡江湖,大概也有2到3年时间,随后退隐将教主位子传给杨逍。

此时杨逍已经接近60岁,是个老人了。

几年后朱元璋崛起,杨逍就60多岁了,当然属于年老,恐怕也活不了几年。

再说德薄呢?

其实,照常理来说,阳顶天教主突然失踪,身为明教第二人的光明左使杨逍应该解体教主职位,哪怕做个代理教主也是顺理成章的。

然而,根本没有人服他做代理教主,甚至阳顶天死前留下的遗嘱也是任命 金毛狮王谢逊继任,没有选择杨逍。

原因很简单,杨逍人品不佳,口碑不好。

杨逍孤高自傲树敌很多,就连同各派没有什么观念,处于中立地位的五散人,都和杨逍敌对。原因很简单,当年杨逍打碎了铁冠道人的左肩。

既然是教内兄弟,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谈,非要下这么重的毒手才行。

如果不是铁冠道人运气好,恐怕早已终身残疾,那么剩下四散人肯定成为杨逍死敌。

再说杨逍本人强奸了峨眉派女侠纪晓芙,这事轰动天下。

当年不要说有名的侠客,就算黑道的下三滥也极少敢于干强奸妇女的勾当。

比如青翼蝠王杀人吸血,但也从不做这种下流的勾当。

成昆杀人全家,但所谓逼奸妇女也只是演戏而已,目的是刺激徒弟谢逊。

杨逍身为明教第二人,却做出这种让人不齿的事情,试问谁又能服他?

所以,杨逍德薄也是必须的。

其实,杨逍本人也不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

当时青翼蝠王、五散人上光明顶,试图帮助杨逍。就因为周颠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杨逍竟然和他们大打出手。还没和六大门派决战,他们就内讧起来。

结果,这7个人都被成昆偷袭,差点就全军覆没。

在如此关键时候,杨逍不能团结战友,反而胡乱猜疑,甚至直接动手,也属于没有什么大局观的人。

相比起来,布袋和尚说不得都比他强多了。

金庸为什么在倚天屠龙记的最后评价杨逍年老德薄?

虽还未老,但是却慢慢的感受到,德的威力。年轻时会喜欢锋芒毕露,那样才活的汪洋恣肆,但是后来工作生活多了,就会慢慢发现人生不是那样的。你再有才华,或者做的再好,对于普通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对你无所求的人来说,谁会在乎呢。倒是平时对人的点滴帮助,才会让人铭记。我想这就是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对杨逍年老德薄评价的一针见血之处。杨逍确实个性十足,于我们观众若代入进去,自然讨喜,但是和他同教多年的同事,他的武功文采再好,却未必归心。

杨逍才华武功俱佳,但是个性太过骄傲。五散人上光明顶本为抵抗六大派而来,杨逍深知,而后说不得说道明教诸人不检点之处甚多,杨逍肃然不悦,而后便是说着说着动起了手。虽然杨逍武功高强,使出乾坤大挪移。但是因此而一群人被成昆一举所伤,若非张无忌,明教覆灭之因便在此处。周癫更是对杨逍横挑鼻子竖挑眼,但是周癫真的是不识大体的人么。非也非也,张无忌和三渡比拼内力之时,周癫可是唯一一个以自伤身体去求一个张无忌可能得救的希望。杨逍论武功,论才干,确实有过人之处,比之五散人,四法王实在过之。但是阳顶天即便传了乾坤大挪移,但是却依然立谢逊为副教主。张无忌做教主,虽然没有管理才能,大多需要杨逍辅佐,反而事事顺利,若杨逍自己发号施令,只怕未必能这般顺利。究其原因就是群雄对张无忌归心,或多或少,在光明顶受过无忌恩惠,何况无忌还是一代神医,讲究治病救人。

五散人并非不知道自己武功不如杨逍,平时斗嘴周癫确实好不相让。后来见杨逍陪同攻打三渡金刚佛魔圈,才发现杨逍武功胜过自己太多,平时确是相让的。我们生活中即便见到身边人本事比自己好一点,或者读书时成绩比自己高那么一点点,以为别人不过如此。只有才华能力能够碾压别人之时,方能让人服气。否则带来的更多则是反感,别人以为不过如此,未必便不能做到。杨逍武功虽高,比之四法王未必就能高出多少。和殷天正相约赶往武当山时,虽有相让之嫌,但是却有不分胜败之实。既然不能以才华武功压过别人,便只有依靠德来联合别人啦。

曾国藩曾说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以主之,则近于小人。而是人多不甘以愚人自居,故自命每愿为有才者。世人多不欲与小人为缘分,故观人每好有德者。待人以德,才能让人归心,即便才干不够出众,别人也愿意推举你,维护你。但是恃才傲物者除非做的事真能让人服气,否则只会招来别人的不顺眼罢了。倚天屠龙记中的杨逍就是邪魅狂狷,个人看似有魅力,但是真要一起做事,谁会愿意与之相处呢。

张无忌看似个性不鲜明,其实他所作的一直都是施恩与人,即便是救了人之后差点被人吃掉,也终未悔改,更有不顾性命三掌以救别人。除了他待人以德之外,武功更是出众,天下第一高手之名盛名无虚,所以才能得到群雄归心。而杨逍呢,在三联版中虽然得张无忌教主之位相传,在朱元璋和继任的明教教主相争中,却并没有太多人愿意支持他,何况此为内乱,能躲着皆躲之,杨逍年岁那是已长,而朱却如日中天,实在是年老德薄,杨逍万万不能与立下大功,智谋计策出众能力功劳出众的朱元璋可比。

另类读金庸,戏虐说历史,不一样的视角,带给你不一样的观点。欢迎关注,点评。

金庸为什么在倚天屠龙记的最后评价杨逍年老德薄?

杨逍被人们认为年老德薄,这是相对于张无忌而言的。也是杨逍倒霉,相比于张无忌年纪二十多岁,杨逍年纪老大自是无可辩驳,相比于张无忌的宅心仁厚,恩泽广布,杨逍自然也是难望其项背。若是比起明教其他人来,杨逍其实还是相当优秀,足以有资格担当明散教主的责任呢。

虽然,杨逍曾经年少轻狂,仗着武艺高强,得罪不少武林人士,也曾经逼奸了峨眉女弟子纪晓芙,但杨逍在张无忌做了教主之后,确实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偷奸不耍滑,在明教右光明使的职位上处理着明教的大小的事务,辅佐着张无忌,为明教的和谐发展团结互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以说,在张无忌做了明教教主之后,张无忌只是一个把握大方向的,真正的具体事物都是杨逍在做,如果没有杨逍,张无忌在明教的教主职位上不会活的那么潇洒,如果没有杨逍,张无忌根本没有时间与小姑娘们勾搭,也没有时间到化外去寻找义父谢逊等。所以明教的繁荣与发展,杨逍功不可没。但是杨逍所做的这一切,却比不上张无忌的救教之功,更何况张无忌在救教之功之外,利用他高明的医术,高强的武功,对许多人都有恩典。

张无忌光明顶上,以一人之力,对抗六大门派,将六大门派对明教的误会一一解说清楚,化解了明教与六大门派之间的矛盾,把明教从濒临灭教的危险边缘解救出夹。于明教本身有非常深厚的恩典,后来被推举为教主,领着明教驱逐鞑虏,救民于水火,深受明教众人爱戴。

也正因如此,朱元璋才视张无忌为称帝途中最大的绊脚石,设计张无忌听了自己与常遇春与徐达要如何处置叛教的对话,但对话过程中,朱元璋故意隐去被处置人的姓名,让张无忌以为是张无忌自己,因为常遇春与徐达和张无忌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常遇春,张无忌还曾经救过常遇春的命。因此对张无忌的打击非常大,心灰意冷之余,留下一封让杨逍继任掌门的信件,便隐名瞒姓,与赵敏做逍遥神仙去了。

杨逍虽然受命做了明教的教主,但因为前教教主是年轻有为,武功高强又德泽广布的张无忌,因此,相比之下,杨逍便被别人认为年老德薄了。并且,杨逍虽然辅佐张无忌有功,且杨逍的这些功德也被明教众人如五散人儿等认可,但说到心服口服则达不到了。

也正因为如此,杨逍在羽翼已满,如日中天的朱元璋面前,显德微不足道,最后皇帝被朱元璋得了去。

金庸为什么在倚天屠龙记的最后评价杨逍年老德薄?

年老德薄是对杨逍最大的污蔑,反而,可以用德高望重形容,因此,新修版删除了这个评价。

一、杨逍的一生

杨逍,出生于江南陈家,乃是武林世家,曾追随郭靖,镇守襄阳城,对抗蒙元,襄阳城破之后,陈家被蒙元重点照顾,踏上了漂泊之旅,然而,数十年过去,追杀未曾断绝。

稍微安定一段时间,便需要举家转移,在一次转移过程之中,路过太湖,浪大风急,又遭遇围追堵截,船被打翻,无人生还,只有不到两岁的杨逍被程英所救。程英不知其姓名,思念杨过,回忆往事,便给他去了个“杨逍”的名字,希望将来这个孩子可以逍遥自在。

昔年,傻姑、陆无双和程英三人隐居,傻姑早已去世,而陆无双也在前几年撒手人寰,独留程英在人间,十分孤独,越发思念杨过,无意间救下的杨逍,成了程英晚年的寄托。

程英和陆无双也曾收徒,却因在武林之中行侠仗义,帮助对抗蒙元铁骑,遭遇了不幸,至此后,两个人没有动过收徒之念,程英虽然将杨逍养在身边,却没有收为徒弟,只是传授武功,对往事一概不提。

值得庆幸,杨逍十分聪明,因此,杨逍也是倾囊相授,将桃花岛的诸多杂学,丝毫没有保留,最终,使得杨逍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行兵阵法,几乎无所不通,甚至,在程英的指点之下,杨逍还学会了双手互搏术。

不过,对于武功,程英只是传授了桃花岛的绝学“弹指神通”这一种绝世武功,让杨逍用来保命,并且嘱咐,不可轻用,毕竟,“桃花岛武学”太过引人注目,怕给杨逍带来麻烦,因此,程英所传授的武学很杂,各门各派的武学都有,若是杨逍不施展“弹指神通”,只看他的武功招式,根本看不出何门何派。

十四岁那年,程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杨逍别无去处,又在此处呆了两年,然而,却被蒙元铁骑发现,他不想让人打扰程英的安宁,无奈之下,选择离开,踏入江湖。

很快,杨逍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和武功,在江湖上赢得了很大的名声。

此时,正值阳顶天对明教重新布局,需要高手支撑之时,远在光明顶,也听闻了杨逍之名,于是,下了光明顶,寻找杨逍,毕竟,面对蒙元铁骑的追杀,杨逍也无去处,更需要支持。

杨逍虽然隐姓埋名,但是,由于他颜值太高,无论如何,都藏不了自己的行迹,不过,在这个过程之中,还引起了另外的误会。蒙元铁骑在追杨逍的路上,发现了另外一个少年高手,此人正是范遥,由于年纪很小、颜值很高,武功也不错,被误认为是杨逍,导致大打出手。

本来,范遥生活在一个商人世家,生活富足,只不过,他自小听说书先生讲话本,十分向往江湖,因此,范遥的父亲便为范遥请来了各种武师,传授他武功,这些人虽然不是顶尖高手,奈何范遥太过聪明,竟然渐渐超越了这些师父,师父换了一个又一个,也导致了范遥的武功博而杂。

正邪都有,这一点与杨逍几乎是一样的,不过,唯一的不同是,杨逍有绝世武学“弹指神通”傍身,而范遥则是什么都没有,只有海量的武学,什么都懂一点。

由于这个误会,最终导致了范遥的家族被围攻,范遥虽然武功很高,也不错,但是,毕竟比较年轻,双拳难敌四手,幸而寻找杨逍的阳顶天路过,救了范遥的一家。

自此,范遥开始追随阳顶天。阳顶天对范遥全家都有救命之恩。这也是多年后,阳顶天失踪,范遥毁去自己的容貌,忍受近乎二十年的苦楚,想要查明阳顶天失踪真相的原因。

阳顶天这一次下山,收获很大,不仅仅带回了杨逍和范遥,在回光明顶的路上,于昆仑山脚下,遇见一个一头金发的小子,啧啧称奇,便上前交谈了一番,最终,阳顶天确认了一件事情:

这个金发少年就是他的儿子,波斯总教曾派圣女前来光明顶,他们两个人相爱了,后来,讲出前来夺取乾坤大挪移的真相,再之后,圣女失踪了。不过,这个金发小子,应该不知道真相,只说自己现在姓“谢”,乃是,一农家的养子。

光明左使杨逍、光明右使范遥、护教法王之一的金毛狮王谢逊到位。

明教上一任教主是郭破虏,在郭破虏的努力下,杨过的暗中相助下,明教崛起速度很快,并且将总坛迁来了光明顶,数十年过去,在阳顶天接手明教之后,继续郭破虏的步伐,让整个明教都蒸蒸日,一改之前的颓势。

自两百年前,明教被黄裳重创,一直萎靡不振,虽然人数依旧众多,但是,没有高手坐镇,几乎消失于江湖之上,经历了郭破虏和阳顶天两任教主的努力,明教几乎是二百年最强的状态,随着杨逍、范遥和金毛狮王谢逊的加入,明教之声威,一下子便压过了中原六大门派。

杨逍成为光明左使之后,代阳顶天行走江湖,帮助各处分坛处理事宜,由于明教人数众多,又向来是我行我素惯了,难免会被人看不顺眼,杨逍的处事方法又极为强势,结果和峨眉派的孤鸿子,也就是灭绝师太的未婚夫,结了仇。

不过,双方都考虑到了彼此之间的渊源,并不愿意伤了和气,因此,两个门派之间没有冲突,只是约定了私下里要分个高低。

灭绝师太接手峨眉派时,还不满二十岁,她深爱着孤鸿子,不想孤鸿子出事,于是,便将掌门信物倚天剑借给了孤鸿子,没有想到,杨逍的武功太高,孤鸿子即便有倚天剑,依旧不是杨逍的对手。

杨逍奚落了孤鸿子一番,却没有杀孤鸿子,虽然夺了倚天剑,却没有带走,还是留给了孤鸿子,这是因为杨逍知晓程英和峨眉派的渊源,因此,他并不想将事情做绝。奈何,孤鸿子心高气傲,本以为武功高强,谁知,倚天剑在手,依旧不是一个少年的对手,回到峨眉派,不久抑郁而终。

自此,灭绝师太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开始憎恨起来明教,不过,她还没有想过要灭明教,直到多年后,谢逊发了疯,杀了灭绝师太的兄长,这才导致灭绝师太对明教恨之入骨,不灭不痛快,当然,这期间,还涉及了另外一个事情。

明教进入了鼎盛时期,阳顶天重新娶妻,明教有了左右使和三大护法,五散人等等,又过数年,又增加了一位护法,这位便是紫衫龙王黛绮丝,后来的金花婆婆。期间,阳顶天对杨逍格外重视,除了殷天正外,杨逍的内力是最高的,便将乾坤大挪移前两层,传给了杨逍。

然而,好景不长,紫衫龙王黛绮丝反出明教,阳顶天撞破妻子和成昆,直接死亡,而明教之人以为教主失踪,开启了争夺教主的模式。谢逊没有来得及参加这些,便被师父成昆害了家人,从此在江湖上疯疯癫癫,造成了一桩桩一件件的大事。

由于争夺的厉害,五散人离开,范遥失踪,殷天正自立门户,从此之后,光明顶便只有杨逍,杨逍一个人,维持着整个明教的运转,虽然明教实力大损,却依旧是武林中最强的一股势力。

成昆谋划了整整二十年时间,才策划了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随后让赵敏来了一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差一点导致了六大门派和明教的一起覆灭。

后来,杨逍推张无忌为教主,并且尽心尽力,辅助张无忌。在张无忌做教主的日子里,很多事情,都交给杨逍去处理,并且,在很多事情上,都听从了杨逍的意见,这也说明了杨逍十分有能力。

不过,在开始的版本当中,张无忌被算计,心灰意冷,留书传杨逍为教主,自己一个人归隐了,然后,便说杨逍年老德薄,导致明教渐渐衰弱。

在新修版中,张无忌自己拒绝了皇帝之位,也让出教主之位,让杨逍代替,明教谨遵自己的理想,依旧像从前一样,但是,这样就是和皇宫那位过不去,因此,一直遭遇打压,在杨逍之后,没有出什么出类拔萃的人物,可以领导明教,明教也就渐渐衰弱下去了。

因此,这个改动,便是肯定了杨逍,毕竟,明教是在杨逍之后才衰弱下去的。并不像之前的版本,直接说杨逍年老德薄,无力争夺皇位,最终导致明教被针对,渐渐衰弱下去。

其实,这样的改动是合理的,毕竟,张无忌身为教主,又由杨逍等人辅助,他们对下面拥有绝对的掌控,若不是他自己主动让贤,怎么都说不过去。

更何况,从始至终,我们也没有看出杨逍年老德薄的一面。

二、杨逍并不年老德薄

1、杨逍争夺教主之位,说明德薄吗

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龙无首不行。偌大一个明教,教主失踪,自然需要有人来担这个职责。

阳顶天失踪后,杨逍身为武功最高者,又是光明左使,曾经的地位最高者,根本是最有资格暂时代行教主之权的人物。他要做临时教主,其实无论从哪一方面,都说得过去。

青翼蝠王、五散人、甚至是五行旗等等,都想要来做这个教主的位子,这就有点奇怪了,凭什么呢?为什么呢?

而且,明教也的确需要一个教主。再者,他们是不服杨逍吗?他们分明是互相不服,谁做教主都不行,都是想要自己做。

这样看来,说杨逍德薄,分明是不太行的。

2、杨逍反而是德高望重

第一、阳顶天对杨逍很认同

阳顶天对杨逍十分重视,因此,才会将只有教主才能修炼的乾坤大挪移传给杨逍。

阳顶天临死之前,让谢逊暂代教主之位,出于两方面原因:第一,谢逊是他儿子,第二,阳顶天早已料到这样的局面,光明顶之上,都是心高气傲之辈,互相不服,唯有他,才可以镇住所有人,他若不在,任谁都很难服众,而谢逊人缘比较好,关键之处在于,四大法王是一起的,他们代表了最大的一方,可镇得住其他人。

只是,阳顶天没有想到,谢逊疯了,导致殷天正势单力孤,只得离开光明顶,自立门户。

第二、杨逍的贡献

第一,在明教分崩离析、四分五裂的那些年,杨逍以一己之力维持了明教的正常运转,甚至,明教各路义军的威势越来越大,其他人都走了,只有杨逍还在,这一切,都是杨逍在维持着,若不是杨逍,不要说光明顶了,就是下面的各路义军,或许早已分崩离析了。

第二,张无忌做了教主之后,其实是个甩手掌柜,许多事情,都是杨逍在处理。不过,从这里也看出,其他人当年也确实没有资格和杨逍争夺教主之位,因为,张无忌做了教主之后,其他人依旧是不管事,这些事情都是杨逍处理,并且,其他人也的确没有那个能力去处理。

所以,张无忌只是名义上的教主,真正做事的人,就只有杨逍了。

三、那么,为何之前说杨逍年老德薄呢?

在之前的版本当中,在最后的情节里,直接就写了杨逍“年高德薄”,因此,没有办法争皇帝之位,最终,也导致了明教的衰弱。

其实,这里分明就是甩锅,为了《倚天屠龙记》的原著结局符合历史而来的,主角是张无忌,总不能说张无忌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德吧?所以,便将这个锅甩给了杨逍。

总之,就是为《倚天屠龙记》原著的剧情需要,强行让杨逍年老德薄了。或许,作者也觉得,这样对杨逍似乎不公平,毕竟,真正做事的人只有杨逍,辛苦维持着明教的人,也是杨逍,若不是杨逍,大约明教都撑不到张无忌去对抗六大门派了。

因此,在新修版《倚天屠龙记》中,为杨逍正了名,张无忌自己辞让了皇帝,明教是不准进衙门的,而明教的衰弱,也是自杨逍之后,才渐渐衰弱的。

青衣客最后有话说

起初,读《倚天屠龙记》原著时,心中便一直有个疑问,杨逍哪里就年老德薄了?分明是强行将责任甩给了他,他是一个真正做事,且有能力的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