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对汉人真的很残酷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关于元代蒙古人的初夜权简单说一说。
今天搞民族团结,这类东西不给说。
相反,对于蒙古人性特权的辟谣文章,全网到处都是,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历史爱好者所写。
其实,蒙古人在元代的性特权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没有发展到初夜权这么恐怖而已。
很多人认为中世纪西方贵族的初夜权,就是领主在统治地区可以任意睡少女。少女如果没有被领主睡过,就不能嫁人。
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
欧洲极少偏僻地区和比较野蛮的少数民族,才有类似的特殊情况,大部分是游牧民族或者山民。
而其实欧洲绝大部分地区,不存在什么初夜权,只是存在领主的性特权。
也就像满清皇帝一样,旗人女孩不经过皇帝的挑选,是不能嫁人的。
欧洲领主也是如此,辖区的少女要先经过他的挑选。因为古代也没有自由恋爱一说,领主选中以后就直接娶回去,成为妻子。
这就是一种性特权。
后来逐步演变为:少女结婚须得到其居住地领主的允许,但需要缴付一笔税金,作为对年轻女性离开领主土地的补偿。不缴钱就不允许少女结婚,让人觉得似乎是“用钱赎了新娘的初夜”。
所以,欧洲初夜权就是这个意思。
而蒙古人本来就是野蛮民族,把女人当做一种物品,是泄欲和生育的工具。
大家知道成吉思汗老爸是怎么娶了成吉思汗老妈的?
他老妈诃额仑本来是嫁给蔑儿乞部人也客赤列都,也速该出猎途中发现也速该美貌,就杀死她的随从,将也速该抢走为妻。
蔑儿乞部人咽不下这口气,后来突袭成吉思汗,抢走了他的妻子孛儿帖。
孛儿帖被抢走后,成吉思汗恳求义父王汗帮助才夺回来。但孛儿帖此时已经怀孕,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术赤。
根据时间计算,术赤不可能是成吉思汗的儿子,但仍然被当做亲生一样,封给他金帐汗国。
所以,蒙古人对于征服民族的女人就是这样。
在当时统治去,蒙古人尤其是蒙古贵族是一等人,享有法律上的特权。他们杀死三等四等的汉人、南人,尚且不要偿命,何谈强行掠走美貌的汉人少女为妻妾了。
等到玩腻了再放出来,谁又敢说个不字。
蒙古占领中国时,很长一段时间都实行保甲制度,而保甲长都是蒙古人,有很大的权力。
历史资料写的很清楚:至元十三年,陈天祥在兴国(今湖北阳新)“命以十家为甲,十甲有长,驰兵禁以从民便。”
徐大焯《烬余录》也记载说:元兵攻入吴县后“编二十家为甲,以北人为甲主,衣服饮食惟所欲,童男少女惟所命,自尽者又不知凡几。”
自然,蒙古人也没夸张到,把每个汉人少女,都强行要了除夜的情况。
话说回来,蒙古人其实也没有什么贞操观念,看看成吉思汗不在乎老婆为敌人怀孕就知道了。
然而,当时不但蒙古人嚣张,任意蹂躏汉人,发现淫欲,就连他们豢养的番僧也肆无忌惮。
“泰定二年,西台御史李昌言:‘曾经平凉府、静、会、定西等州,见西番僧佩金字圆符,络绎道途,驰骑累百,传舍至不能容,则假馆民舍,因迫逐男子,奸污女妇。’”
看看,番僧直接就入户奸淫民女了,这都到了什么地步。
所以,蒙古人既然搞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目的就是为了享受自己的财富和女人的特权,这个没有什么争论的必要。
元朝对汉人真的很残酷吗?
我承认在蒙古侵略宋国时杀了不少汉人,而且在统一后为了维持元的政权也杀了不少汉人,但是在后来统治的时候虐杀汉人可就是造谣了!
有一些人居然说:“汉人女子的初夜都属于蒙古人,每村每户都有蒙古兵把守,不允许民间制造刀具”,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先说说“每村每户都有蒙古兵把守”吧。众所周知,蒙古人热爱征服,就是在统一后还征日,征爪哇,缅甸等等,而且疆土太大(不包括四大汗国),每年还有一些农民造反。所以肯定需要兵力对吗?而且是大量的兵力,这些兵力应该分工为“远征”“守边”“镇压”。至少需要这些兵力的。那么又怎么腾出兵力去“屠汉”?又怎么可能把兵力去派遣到每个村子去把守呢?当时蒙古军本来就少,其实远征和守边很多用的是汉军,但是维持治安和镇压起义多是蒙古人
然后在说说“汉人女子的初夜都属于蒙古人”吧。首先看到这个言论的时候,不只是汉族,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会义愤填膺的,因为这不是人类的行为。上面已经说了,没有兵力去驻村,又怎么会有人力去干这种事情呢?如果你说不是蒙古兵干的,而是蒙古百姓干的,那你就应该算挑拨民族仇恨了。当时元朝皇帝是忽必烈,你看过忽必烈的哪篇檄文或圣旨中写过类似的文字。至少我没见过,只是野史中有,如果你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说明你就是认同你身体里流着蒙古人的血。还有当初南宋应该有3000-5000万左右的人,蒙古才有多少人?而且草原民族人也不喜欢去潮湿,燥热的南方。何况当初蒙古人大部分是没有什么文化
的,蒙古人不可能去南方和宋人一起生活,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使然,和金人到有可能。蒙古当初把民族分成四级(蒙,色,汉,南)。这里说的汉人一般是指南宋的,也就是长江以南的汉人,也就是我们说的“南人”。当时蒙古人和南人不通婚的。就好象古印度的婆罗门和首陀罗是不能通婚的。那还存在什么蒙古人占有汉人女子的初夜呢?
还有更搞笑的“不允许民间制造刀具”。就是所谓蒙古人防止其他民族造反的政策之一,只允许几家拥有一把菜刀,这听上去是残酷的制度,细想想,跟童话没区别。元朝的餐饮业和商业空前发达,肯定是需要刀子的,而且那时候出土的民间刀具也是不少的,何况朱O璋等人造反的时候,手里有那么多的武器,还有民间各种大大小小的造反事件都是需要刀枪的,那些刀是怎么变出来的?事实就是这样:蒙古允许民间存有刀具,但是不允许拥有杀伤性的大刀和以及杀伤性武器(弩等)当然还有火器(火铳等),当然弓在元朝绝对是允许存在的。这是指全元境内,
其实对元朝造谣的言论还有不少,比如说“月饼字条”等等。这个故事讲的是汉人不堪元朝统治,在月饼里写字条曰:“八月十五杀鞑靼”。这显然是当时的红巾贼制造的故事,当时起义的的军队都和这字条没什么关系的,不可能这一天全国风起云涌讨伐元朝的,这简直是童话故事。我希望“反元志士”们用自己的脑袋或者屁股想一想,推理一下逻辑在说话好不好?
元朝对汉人真的很残酷吗?
元朝对汉人很残酷吗?应该说这是事实!元朝对汉人很仇视吗?肯定不是!元朝之所以残酷压制汉人,主要是元朝主流社会对汉人的防范意识很强!
元朝主流社会并非是在防范汉人造反,而是在防止汉人的文化观念丶政治理念被元朝宗室所了解,进而被元朝宗室所采纳!
在汉人文化观念与汉人政治理念中,儒、法两家的占据主导地位。儒丶法两家的核心政治理念就是“天下一统,上下一法"。也就是说,儒法两家都主张建立纯粹的中央集权制政权!
显然,儒法两家的政治理念,很符合实行中央集权制政权的需要,当然也符合历代皇朝的需要。也就是说,元朝一旦接纳了儒法两家的理念,获利最大的是元朝皇帝及其宗室,受损最大的是元朝的主流社会。
元朝宗室是草原人,一方面,他们不了解儒法两家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他们作为战争赢家,出于对战败者的蔑视,不屑于了解战败者的文化!
然而,元朝主流社会的情况,则与元朝宗室大不一样。元朝主流社会主要由蒙古权贵丶色目高官巨富、汉人富豪以及汉化的辽金遗族,共同构成。因此,元朝主流社会,对儒法两家的政治理念,是比较了解的。
元朝主流社会也知道,一旦元朝宗室对儒法两家的政治理念,有了深入的了解以后,就一定会改草原制为中原制,会采用儒法两家的政治理念,来作为治理国家的依据。如此一来,元朝主流社会将面临灭顶之灾,他们好不容易到手的领地、财富丶权力,大半都会收归元朝皇帝所有。元朝皇帝将会如以往的中原天子一样,将天下视为私产,将元朝主流社会的富人们视为仆役!这显然是元朝主流社会不愿看见的,也是元朝主流社会不能容忍的!
于是,元朝主流社会的权贵们就开始想方设法,将元朝宗室与儒法两家的政治理念,隔离开来。元朝主流社会要实现元朝宗室,与儒法两家的政治理念相互隔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制造文化对立,制造民族对立。于是乎,元朝权贵们就在元朝的制度下,夹带了很多专门迫害汉人的私下条例,从而让汉人对元朝产生了刻骨的仇恨。这也导致了元朝宗室,无缘深入了解儒法两家的政治理念!这也是元朝野史中记载着元朝的残暴行径,而在正史记中、在元朝的典章中,找不到元朝残暴的痕迹的原因所在!
其实,元朝到了中后期,元朝皇帝对草原制的落后,对儒法政治理念的先进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元朝也想要改革制度,元宪宗时期,甚至也做出了一些尝试。但是汉人与元朝的仇恨已经不可调和,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了。一些元朝体制内的汉人,已经开始杀蒙古人,招兵买马占据地盘了。元朝灭亡已经注定,元朝没机会回头,也不可能改革,只能坐等汉人义军杀上门来了!
元朝对汉人真的很残酷吗?
元朝对汉人比明朝对汉人要好得多,多得多。
我国明史专家,陈宝良教授在《明代社会生活史》里专门提到,在明朝,不管一个家庭多么有钱,只要家里三代没有出一个举人,那么这个家庭就肯定会败落下去。
同时,常文相博士的毕业论文《地位、观念、角色 ——社会变迁中的明代商人》里也提到,明朝虽然晚明商人群体很有钱,但是极少类似清代山西乔家、胡雪岩那样家资超过300万两白银的巨商。
不仅没有“商业巨头”,甚至苏州、扬州的商人还故意“散财”,只要财富到达一定程度后,这些商人就会花天酒地,拼命把这些钱财花出去,而不是像清朝那样积攒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在陈江博士的毕业论文《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找到了,原因就是苏州扬州那些没有功名,没有官场庇护的大商人被视作肥猪,经常被朝廷找借口“杀”,所以就造成一种“报复性消费”,吃光用光花光,总比留给朝廷要强。
这说明明朝社会,除非代代有功名,不然人人朝不保夕。
为什么说元朝,我要说这么多明朝?
原因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明史·郭子兴传》,我建议大家好好读一读,郭子兴家族就是以他爷爷娶了大地主家的盲女而发迹的,而从《明史·郭子兴传》看,郭子兴家族在元末社会并没有任何官府资源,家里也没有人担任官职。
但是,这样一个纯粹土豪家族居然富贵超过了三代,一直传到郭子兴手里,家里的财产还能让他结交数千壮士,可见这是一笔多么大的收入,这可不是白银疯狂涌入的中晚明:
郭子兴,其先曹州人。父郭公,少以日者术游定远,言祸福辄中。邑富人有瞽女无所归,郭公乃娶之,家日益饶。生三子,子兴其仲也。始生,郭公卜之吉。及长,任侠,喜宾客。会元政乱,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与壮士结纳。至正十二年春,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
大家也可以再看看刘福通,同样是家资亿万的巨富豪绅。
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明末汉人群体只能出现李自成、张献忠这样从边军、边塞出身的豪杰,而江浙地区连一个张士诚都出现不了?
在明朝,刘福通、郭子兴们是被谁干掉的呢?
两相对比,谁对汉人更好,已经不言自明了。
元朝对汉人真的很残酷吗?
嗯,在元朝的时候,汉人的地位肯定是要低于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比如历史书上就介绍过元朝的四等人制度。
按民族划分等级不是元朝首创其实,四等人这种按照民族划分阶级的制度不是元朝人首创的。在古代,一个人口占有劣势的统治阶级,经常会这么做。比如印度的种姓制度。
还有元朝之前的金国,为了便于统治,对汉人也进行了等级划分。金国统治者将原辽国境内的汉人称为北人,原北宋境内的汉人称为南人。
等到了元朝统一中国的时候,也将金国的这种政策继承了过来。
汉人的待遇是不同的对元朝境内的汉人要分开去看待。其实,对于元朝境内的一些汉人豪强大族来说,虽然名义上他们的地位要低于蒙古人。但是,由于当初忽必烈争夺汗位的时候,他的主要支持者就是当时元朝的汉人军队和地方豪强。所以呢,到后来这些汉族豪强的社会地位也很高,属于统治阶级范畴。题主所 说的郭守敬,就是一个例子。郭守敬是河北邢台人,他的祖父郭荣是当地著名学者,并和忽必烈的亲信刘秉忠交好。刘秉忠深得忽必烈赏识,是元帝国和元大都北京的设计者,也是元朝的命名人。有了刘秉忠这层关系,再加上郭守敬天生聪慧,在元朝混的风生水起就不意外了。
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四等人制度就不那么美妙了。在《元典章》中规定蒙古人打死汉人(包括南人)只需要打75下板子,而汉人打死蒙古人就是死罪。
但总体上来说,毕竟蒙古人数量少,和汉人之间的交集也不多,尤其是偏远地区,绝大多数老百姓终其一生,也很少会接触到蒙古人。所以,大多数时候,他们和蒙古人的冲突只是生活中的点缀。
在元朝,最尴尬的是无权无势的读书人。
元朝的文人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哀怨!(不包括郭守敬这一类的)他们总是像怨妇一样喋喋不休,结果就有了元曲。
因为,在元朝之前不管是金朝还是宋朝对文人的礼遇还是不错的,文人可以通过考试成为受人尊敬的达官贵人。但是进入元朝之后,考试制度几乎被废除,元朝上百年历史中一共才举行了16次科举考试。这些文人打仗又不会,种地也不行,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他们。
最重要的是他们打不过元朝军人,那么结果就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把怨气写到了元曲中,或者在元曲中寻找一些安慰。
最典型的就是《汉宫秋》,里面的故事是说王昭君入宫后因为没给画师送礼结果被画师画丑了,不光得不到宠信还被打入冷宫。直到汉元帝巡视后宫的时候才发现宫女王昭君原来是个大美女,就把她纳为贵妃。画师知道罪责难逃就跑到匈奴那里并献上王昭君的画像。当时的匈奴单于呼韩邪命令汉元帝将王昭君献与匈奴,否则踏平汉朝。消息传来,百官惊惧,无人敢领兵抵御,汉元帝只得将王昭君送往匈奴,呼韩邪这才答应罢兵!
如果《汉宫秋》的故事让陈汤知道了估计得从棺材里蹦出来。
那段历史的真实情况是,汉元帝时期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支持下统一了匈奴,并向汉朝称臣。北匈奴郅支单于被迫迁往中亚,没多久陈汤、甘延寿率领西域各国联军和汉军数万人马越过葱岭远征郅支单于,全歼了北匈奴并斩首郅支单于,并将首级送往长安。随同郅支单于首级的还有陈汤写的奏书,里面最有名的一句就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呼韩邪大单于听说郅支单于被杀,且喜且惧,立即前往长安朝见汉元帝,表示永世为大汉藩属。同时呼韩邪单于希望能够娶一位汉家女子为阏氏(读音:yān zhī,相当于汉朝的皇后)
汉元帝一想那就在宫女中选一个吧,于是王昭君就被选中了。
《汉宫秋》的作者竟然颠倒黑白到这个地步!
客观来看,元朝的那帮文人虽然对政府不满,可也为元朝的统治做了巨大贡献,因为他们让当时的老百姓认为,汉人就是非常非常不行的,从古自今都不行,皇帝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更不要说普通人了!这样的文人比阿Q都不如!他们就像毒药腐蚀着汉人的精神和意志!
可见,元朝时期汉人主要分成三部分:最顶层的统治阶级,和蒙古贵族没什么区别;最底层的普通百姓,大多数时候元朝的政治压迫只是生活的点缀;不得志的文人,他们是过的最憋屈,也是最具社会负能量的。
元朝对汉人真的很残酷吗?
同任何野蛮民族进入中原一样,蒙古刚进入的时候野蛮劲十足,金国倒了血霉了,据李景旺的《河内史》记载,蒙古兵没来的时候河内1260万人口,过后连被杀的逃亡的,剩余10万余人。还有打算将黄河流域变为牧场。但同其他野蛮民族一样,接触长了就有变化,忽必烈灭南宋就没有大规模屠杀的记录了,是拿南宋当自己的地盘经营了。
蒙古人是元朝的主要统治势力,主要为军人,分为嫡系的黄金家族和漠北漠南其他草原势力。其实蒙古人成分也是五花八门,刚刚形成的民族。
色目人是元朝重要帮手,主要为商人,元朝基本不收农业税,靠商业税支撑,泉州继承南宋为世界第一大港国际贸易中心,常驻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几十万,郑和也是他们的后裔。无论海陆商业贸易都非常发达了。色目人后来被朱元璋大规模屠杀,剩余的也被禁止海外贸易,身份被固化,逐渐以屠宰业为生,就是今天的回族。
汉人是金国地盘人,蒙古早期还是金的附庸,蒙古崛起后与金国作战数十年,金国被蒙古南宋联合消灭,河南地盘南宋得而复失很快被蒙古人夺取,金国地盘又全部被蒙古控制,在一系列战争中北方汉人大部分被屠杀,剩余的在灭亡南宋中金国又成为重要兵源粮源。汉人基本也就是今天北方人。
南人是今天除云贵外的南方地区,被元朝灭掉,除了襄阳四川战事激烈外实际没有大规模屠杀,是今天南方人主要组成部分。
准确说蒙古对北方汉人是非常残酷的,但忽必烈建立元朝是取名来自尚书,自称皇帝,按照中原正统王朝原则统一天下的,对南方已经不像当年蒙古那样大规模屠杀了。著名的四等人制度唯一能找到证据的就是科举的时候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的简单一些,汉人南人的难度大一些,貌似今天高考也是这样。 至于其他乱七八糟的说法没有确切证据,反而汉人大家族家里蒙古族色目人奴仆一大堆的多的是。
元朝的统治非常简单,收个商业税,地方省里派个官员,够贵族个军队花就行。其他不管,省以下自治,随便玩,非常宽松,汉人大家族在地方也都是土皇帝级别无法无天。所以元朝的商业是空前发达的,明朝还有很多人怀念元朝。当然元朝灭亡也是因为太宽松,宽松到有人造反都无感的地步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