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房顶五脊六兽前面的老人是谁?有什么寓意吗?

故宫几乎每个宫殿的屋脊上都有一排小神兽(如下图)

它们是实用性和象征性的结合。

咱们都知道,中国的古建筑多是木结构,为了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承受重力,就必须用瓦钉来进行固定,而枯燥难看的瓦钉在岁月的流变中就被古人创造性的加上了这些小动物的形象,所以,通俗来说,它们是钉帽。

在象征意义上,它们代表了皇权、吉祥和等级。比如它们只以1、3、5、7、9这样的数量排列,数量越多,代表这个屋子的等级越高。

故宫的太和殿屋脊上有十只,实乃中国宫殿的最高等级,独此一家。

同时,它们很多是来自海中的神兽,也有防火辟邪之意。

“最前端的老爷爷是谁”

每个宫殿屋脊上的垂脊兽因为数量不一,所以都不太一样,但无一例外的,在最前端都是这个神兽:

有人叫他“仙人骑鸡”,也有人叫他“骑凤仙人”。

那这位老爷爷到底是谁呢?

历史上说法不一。

有人说他是姜子牙,还有人说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

不过传说最多的是说他为战国时期的一位君王——齐宣王之子齐湣王。

据记载,当年他登基时穷兵黩武,天天想搞称霸,最终引来了五国联军的讨伐。在败亡之际,齐湣王逃到了渭水边,眼看前方无路可走,他也做好了必死的准备,可就在这时,天上降下一只凤凰将他驼过了渭水。

因此,皇帝们将这个典故做成了如今的这个“骑凤仙人”,寓意万事都遇难呈祥。

哎,寓意是挺好的,可纵观在这紫禁城里生活过的皇帝,又有几个真的能做到“遇难呈祥”,最后善终呢?!

故宫房顶五脊六兽前面的老人是谁?有什么寓意吗?

凡是到过故宫游览的人,都会被屋脊上那一排整齐排列的呆萌小动物所吸引。细心的朋友可能还会发现,不同的建筑物屋脊上的动物种类和个数,还有所区别。这就是我们俗称的“五脊六兽”。除了“五脊六兽”外,小兽的前面还有一个老人。

(五脊六兽)

那么,“五脊六兽”是什么意思呢?这些动物分别叫什么名字呢?它们都有什么寓意吗?还有前面的那个老人又是谁呢?

实际上,“五脊六兽”是北京方言,它既指蹲在五个屋脊上一字排开的小兽们,也引申为一个人像这些小兽般,终日无所事事,百无聊赖。

在著名作家老舍的《四世同堂》里边,就曾出现过这个词语:“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所谓“五脊”,指的是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正脊是殿堂庙宇的正中屋脊,在屋顶最高处。正脊的两端,都会有龙形装饰物,称为龙形正吻。古代也叫做鸱尾、龙尾、龙吻和璃吻。正吻威严庄重,它口吞正脊,身披鳞甲,背插剑把,活灵活现。

鸱尾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据说是龙的第九子。《唐会要》记载:“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意思是鸱尾这种神兽能辟火,于是将它安装在正脊上以求平安。

在其余的四条垂脊上,分别有若干个小兽,这些小兽的数量,按照建筑物的等级各有不同。在明清时期,垂脊上的小兽个数以奇数排列,也就是分别为一、三、五、七、九个不等。排列多少跟殿宇等级成正比,殿宇等级越高,排列个数越多,以九为最高等级。

这九个小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小兽的最前面是骑凤仙人。

(骑凤仙人)

龙自不用说,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着帝王无上的地位和权力。这种传说中的瑞兽可以呼风唤雨,为人们带来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

凤是鸟中之王,能上天入地,后来演变为一国之母皇后的象征,因此排在第二位。

狮子是兽中之王,外形剽悍勇猛,代表勇敢威严,能辟邪除恶。

海马并非是现在人们所认为的行动缓慢的海中生物,而是传说中头上有角的神兽。海马能深入海底自由遨游,帮助人们实现直达海底的愿望。

天马长着一对翅膀,马头无角,能翱翔天空,人们希望通过它得知上天的旨意。

狎鱼也是一种海中神兽,传说它能喷出水柱,把它放在垂脊上,能预防火灾。

相对来说,后面的几种小兽人们相对陌生。

狻猊是传说中的龙子,是一种极其凶猛的神兽,能把老虎和豹子轻易杀掉。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个狻猊嗜好特殊,喜欢烟火,能吞云吐雾,保佑家宅平安,多出现在香炉上。

在佛教文化里,狻猊又叫做青狮,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西游记》中,就是它变成了乌鸡国国王,后来又跑到狮驼岭,给唐僧师徒出了不少的难题。

獬豸又被称为角瑞,大家最熟悉的名字是麒麟。其外形和狻猊有几分相似,头上有一支独角,又被称做独角兽。史籍载獬豸“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意思是说,獬豸的性情忠厚,坚持公道,能辨别是非。当人们为一个问题争执不下时,獬豸就会用独角顶撞狡辩撒谎之人。

因此,獬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司法的象征。在春秋时代,朝廷司法官员的帽子就叫做“獬豸冠”。明清时期,主管司法的官员还将獬豸的图案绣在胸前的补子上。

斗牛可不是牛,属虬龙种。古籍记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璃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于道旁及金鳌玉蝀坊之上。”古人认为,斗牛能镇水患,帮助人们远离水灾。

(乾清宫屋脊上的9只小兽)

这九个小兽各有寓意,总体上象征吉祥平安,含有人们消灾灭祸,剪除邪恶的美好愿望。

不过,很多建筑由于等级不够,是不能同时把这九个神兽排上去的。在故宫里,清代皇帝处理政务的乾清宫屋脊上,有全部9只小兽,而皇后的坤宁宫,就只能有7只小兽。

不过,太和殿是唯一例外的,因为它是古代朝举行廷祭祀等各种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每条垂脊上都有10个小兽,除了上边介绍的9个外,还有一个名叫行什。

之所以取这么个名字,就是因为它排行老十。行什长着一对翅膀,拿着金刚杵,尖嘴猴腮,和“雷震子”的形象十分接近。因此,人们将它放在屋脊上,希望他能帮助人们预防雷电袭击,保宫殿平安。

最后再来说说最前面的骑凤仙人,关于骑凤仙人,有两个版本的传说。

其一是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燕国大战,齐国的第六任君主齐湣王,被燕国大将乐毅打败,仓皇逃至一大河边。正在走投无路之时,一只凤凰突然降落在他的身边,大喜过望的齐湣王跨上大鸟,轻松地越过了大河,逃脱了乐毅的追捕。

把齐湣王骑凤的形象,放在小兽的前边,寄托了人们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美好愿望。

第二个传说和姜子牙有关。话说姜子牙当上大官后,其小舅子希望借助他的关系,捞一个大官做做。但是小舅子的能力实在平庸,姜子牙只好对他说,你只能胜任这么高的官职了。如果再往前一步,必定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古人们据此将它放在了小兽的最前边,提醒人们在欲壑难填时,再往前一步就是深渊。

五脊六兽和骑凤仙人,组成了我国独特的建筑风格,既寓意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也彰显了我国古代宫殿的尊贵和魅力。

(参考资料:《唐会要》《史记》等)

故宫房顶五脊六兽前面的老人是谁?有什么寓意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就是五脊六兽。

中国比较讲究的古建筑物,通常是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统称“五脊”。

同时,一般会在屋顶的垂脊上安放六种人造的兽,通称“六兽”。

正脊两端设有龙吻,又叫吞兽。

因为中国古代建筑都是木制,屋主最怕的就是遭遇火灾。

一旦遭遇较大的火灾,即便是紫禁城的宫殿也会被烧毁。

而古人相信,在脊上安放“六兽”,可以得到避祸消灾的作用。

而“六兽”有很多种,但第一个却固定为骑凤仙人。

至于“六兽”依次为:1、龙,2、凤,3、狮子,4、天马,5、海马,6、狻猊,7、狎鱼,8、獬豸,9、斗牛

在故宫的太和殿上,在斗牛之后增加了一个行什(猴子),表示规格之高。

其实,垂脊之所以安装这些小兽,也不是完全吉祥、祈福的意思,也有实际的用处。屋面上的垂脊坡度较陡,容易下滑,为解决垂脊滑坡的问题,在垂脊下端钉有铁椿,上面安放垂兽,把铁椿扣盖住。

在不用垂兽之前,就是一根铁椿,很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美观。

上面扯了这么多,我们说说这个骑凤仙人。

在宋代,骑凤仙人本来叫做嫔伽。

嫔伽是佛教中的一种神鸟,它是人首鸟身。

宋《营造法式》载有6种不同规格的嫔伽,依建筑类型和等级的不同而使用不同规格。

也就是说,宋代的骑凤仙人是不存在的,而是一种神鸟。

到了明清,嫔伽就变成了骑凤仙人。

目前最早的骑凤仙人,是永乐年间所建的武当山金殿中。此时已经变为仙官捧笏侧坐在鸟背之上,不再是一只鸟了。

随后又有几次改变,最终就变成了今天的骑凤仙人形象。

今天关于骑凤仙人有2种说法,一种是著名的姜子牙,可以管理众神;另一种则是齐湣王,他被大将乐毅击败后,被一只神鸟接走,这是好运的象征。

其实从美观的角度来说,这个骑凤仙人颇有意思,也是六兽中唯一的人形。

故宫房顶五脊六兽前面的老人是谁?有什么寓意吗?

屋脊之上五脊六兽的前方是“骑凤仙人”,也叫作“仙人骑鸡”,据说是姜子牙的小舅子。古代的五脊六兽骑凤仙人,除了祈福装饰,也确实有其实用价值。

紫禁城屋顶上的五脊六兽

中国古代建筑自成一派,在等级森严的古代,人们对于不同建筑的屋顶样式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不同的屋顶样式并不能随便乱用,大多都对应着不同的规格身份,其中庑殿顶与歇山顶的等级最高,通常都用于宫殿与寺庙之类的地方,而紫禁城使用的就是庑殿顶。

在紫禁城的屋顶,前后左右四面各有一个斜坡,前后两坡相交处被称作正脊,左右两个坡与前后两个坡度相交形成四条屋脊,加上中间的一条横向正脊,构成了我们所说的“五脊六兽”之中的五脊。

至于六兽,指的是那些在屋顶一排排整齐的小兽,根据这些小兽所处于的位置的不同,分成吻兽、望兽、垂兽、戗兽、套兽、走兽等诸多种类。最初,这些小兽的主要作用是用于保护木栓与铁钉,防止漏水与生锈,以实用为主,而之后在实用功能之外,这些小兽被赋予了装饰与祈福禳灾之类的功能。

吻兽,指的是鸱吻,传说此兽好吞噬,所以在正脊两端做张嘴状,又称吞脊兽。

吻兽的形象是鱼和龙的结合体,从汉朝时期开始,就有在建筑上使用吻兽以防止起火的构建,而且吻兽在正脊的两侧,确实是为了防止雨水侵蚀屋脊,有一定的实用性,而另外也是希望它能够防止火灾保佑平安,也是等级地位的象征。

望兽,由吻兽发展而来,安放在钟楼或者门楼等地,口向外,取瞭望之意。

垂兽与戗兽的样式几乎一样,头向外,而摆放在垂脊上的称作垂兽,戗脊上的称作戗兽。

垂兽与戗兽的内部含有铁钉,能够加固屋脊交汇处的结合部件,可以防止瓦件掉落。古老神话传说中,戗兽的原型是龙的儿子嘲风,因其喜欢登高望远喜欢险处,所以也象征着吉祥与威严,古代用其作为镇宅。

套兽,一种体积比较大的兽,多为狮子头或者龙头。

古代一些建筑在屋檐的外侧会伸出一小节的房梁称作仔角梁,原本为保护这里会套上一个陶制构件,之后就演变成了套兽。

走兽,除了上述五兽之外,还有一堆各式各样的小兽,统称为走兽。

在古代,屋脊上的神兽数量越多,象征的地位也就越高,紫禁城的太和殿屋脊上共有10只走兽,是国内规格最高的建筑,在仙人骑凤之后,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

走兽的领头人,即骑凤仙人

在10只小走兽的前方,有一个骑凤仙人,虽然他并非走兽,但却位于走兽的最前端。

关于骑凤仙人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先秦时代,齐缗王曾在一次征战中落败,走投无路之下突然飞来一只凤凰,带着他脱离了仙境。

所以,古代在屋脊的最外沿放置骑凤仙人,主要是为了祈求逢凶化吉与绝处逢生。

与此同时,由于骑凤仙人的位置刚好在垂脊的最下方,固定垂脊的第一块瓦,在这个造型之前,这里是一根铁钉,骑凤仙人这个造型诞生后,依旧有实用功能,而且更加美观。

骑凤仙人是姜子牙的小舅子

关于骑凤仙人中的仙人到底是谁,还有个说法是,他其实是姜子牙的小舅子。姜子牙成为齐国的开国君王之后,他的小舅子想要利用他的关系向上爬,所以各种讨好,但是却被姜子牙所识破。姜子牙称:“你的官位已到顶了,若是再向上就会摔下来。”

古代的建筑师们根据这个传说,将姜子牙的小舅子放在了屋檐的最前端,而这个位置若是再向上爬一步,就会掉下去。

无论是五脊六兽也好,还是骑凤仙人也罢,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除了实用方面的考虑之外,也非常注重天人合一与美观方面的价值,原本的诸多建筑物上比较突兀的部分,最终都在古代工匠的手中变成了后来的一种既保留实用价值又更加美观的装饰物。

骑凤仙人也是如此,不论其原型到底是齐缗王还是姜子牙的小舅子,骑凤仙人哪个位置原本只是个非常难看的铁钉,虽然实用但着实不好看,而骑鹤仙人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既美观同时还保留了其原本的功能,而且满足了古人心中对于吉祥安宁的一种期待。

故宫房顶五脊六兽前面的老人是谁?有什么寓意吗?

故宫的太和殿就是我们俗称的“金銮殿”,是皇帝登基议政、册立皇后的地方。它是中国最高级别的宫殿,是皇权的象征,处处显示着与众不同。按照《大清会典》的规定,太和殿是属于全套配置,从小至上顺序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an ni)、押鱼、獬豸(xie zhi)、斗牛、行什。而最前面的就是骑凤仙人。

关于骑凤仙人,有两个版本的传说。

其一是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燕国大战,齐国的第六任君主齐湣王,被燕国大将乐毅打败,仓皇逃至一大河边。正在走投无路之时,一只凤凰突然降落在他的身边,大喜过望的齐湣王跨上大鸟,轻松地越过了大河,逃脱了乐毅的追捕。把齐湣王骑凤的形象,放在小兽的前边,寄托了人们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美好愿望。

第二个传说和姜子牙有关。话说姜子牙当上大官后,其小舅子希望借助他的关系,捞一个大官做做。但是小舅子的能力实在平庸,姜子牙只好对他说,你只能胜任这么高的官职了。如果再往前一步,必定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古人们据此将它放在了小兽的最前边,提醒人们在欲壑难填时,再往前一步就是深渊。

我个人认为太和殿十瑞兽分别有避火避灾、勇猛公正、吉祥平安等寓意,最有意思的是排在最后的行什,据说是清朝康熙皇帝翻修太和殿时加进去的,原来并没有这个,他将行什做成雷公的样子,是为了避雷。但是不管避什么,这些瑞兽都是象征着美好,那么排第一的老人肯定也要有美好的寓意。因此,关于姜子牙小舅子“走投无路”和齐闵王“逢凶化吉”的说法都不准确,这种含有“凶兆”的寓意与他后面那些瑞兽并不相称。所以我推断,这位仙人很有可能是西王母。虽然史料上没有说房顶这位仙人骑的是哪种禽类,但与西王母的坐骑还是有类似。《山海经》记载西王母与东王公联络时用的是三青鸟,《周天子传》里也有周穆王与西王母相见的记载,一些古代壁画里可以看到,周穆王与西王母是踩在一只巨鸟上相见。(西王母与周穆王)关于周穆王遇见西王母的传说不一定真实,民间对于西王母却十分崇拜,她的地位排在中国神话女仙之首,并且还掌管着不死药(《西游记》里蟠桃园就是她的,吃了可以长生不老),西王母也象征着长生的寓意。

故宫房顶五脊六兽前面的老人是谁?有什么寓意吗?

故宫坐落于北京,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叫紫禁城,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华,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同时还被公认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去北京游玩的话,一定要去的地方除了天安门就是故宫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故宫的房顶上雕刻着五脊六兽,前面还有一个老人,这个老人是谁呢?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屋脊兽的传说吧。一,屋脊兽的实用性和象征性。

有谁会想到这些屋脊兽,竟然是我们俗称的“钉帽”吗?我国古代建筑都是木质结构,古人都用瓦钉固定最前沿的瓦片,使其能承受足够的重力。古人为了让这些瓦钉能经受风吹雨淋,同时也为了美观,在瓦钉上才修建了这些小精灵。古人就连小小的“钉帽”都要这样独具匠心,集实用、美观于一体。据说唐宋时期修建屋脊兽,一般都是独兽。到了明清时期,屋脊兽才在数目和规格上有了明确的规定。一般只有皇家和达官贵人的建筑才能修建屋脊兽,其数目越多,代表着房屋的等级越高。

故宫的太和殿是我们俗称的“金銮殿”,是皇帝登基议政、册立皇后的地方。它是中国最高级别的宫殿,是皇权的象征,处处显示着与众不同。它修建的屋脊兽多达十个,也只有太和殿屋脊兽十样齐全,其他宫殿依律递减。小编认为,这些屋脊兽象征着皇权威仪,兼有辟邪防火等寓意。数字“十”也象征皇帝天运亨通,兼有十全十美之意吧。这些小精灵真的是实用性和象征性的统一体。

二,骑凤仙人的各种传说。

第一种传说:相传能文能武的商纣王,终因荒淫无道走向了灭亡。他自杀后,被罚封为司晨之神,每天拂晓要乘仙鸡报晓。有人说骑凤仙人是商纣王,他在时刻提醒皇帝要勤政自省,以免重蹈覆辙。有书君认为,商纣王的故事纵有借鉴意义,皇室也不会把一个亡国昏君的形象,修建在宫殿之上。

第二种传说:相传姜子牙的小舅子,想攀附姜子牙爬上高位。姜子牙告诫他要好自为之,爬得越高跌得越重。有人说骑凤仙人就是姜子牙的小舅子,警示着再向前一步就会摔得粉身碎骨。小编认为,皇帝自持是真龙天子,天赋神权,他的野心和欲望是无限的,普天之下皆是王土,他又怎会惧怕摔得粉身碎骨呢。骑凤仙人应该不是姜子牙的小舅子。

第三种传说:相传周朝初定,姜子牙的最后任务是给死去的能人异士封神,封了足足有365位神仙,独独没有自己。封神皆有定数,女娲娘娘曾说姜子牙是凡人,不能封神。姜子牙乐的逍遥自在,凭着手中的打神鞭,不管到哪个神仙那里,都要给他让位。因此民间流传着“太公在此,诸神回避”的说法。有人说,骑凤仙人是姜太公本人,他高高在上监视天下。小编认为,纵有太公在此可以镇邪,可是皇帝唯我独尊,他不会希望有个手拿打神鞭的姜太公高高在上吧,说不定还要随时让出皇帝之位。有书君觉得,皇帝不会在宫殿之上修建姜太公的形象。

第四种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湣王继位后四处干涉别国内政,欲想称霸天下。后又想和秦昭王并称东西二帝,消灭其他诸侯国,过度的穷兵黩武,致使遭到五国联合伐齐。兵败后投奔各国皆遭驱逐,逃至渭水无路可退时,天降一只凤凰驼他渡过渭水,逃此一劫。有人说骑凤仙人就是齐湣王,寓意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小编认为,这种传说比较符合皇家心理。皇帝都想子孙绵延,江山永流传,可是他们又知道天下未有不亡之君,他们更希望子孙无论遇到什么劫数,都能绝处逢生,逢凶化吉,寓含着美好的期冀。

皇帝在宫殿之上修建齐湣王的形象,其用意就是追求一种吉祥如意,遇劫亦能遇难呈祥。听完这些传说,你对骑凤仙人又有何解呢?无论何解都无损这些屋脊兽古文化底蕴的美丽绽放。梁思成曾评价这些屋脊兽,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你是不是也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古代建筑富含的丰厚文化底蕴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