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艇的鱼雷是怎么样发射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发现敌人以后

第一步,潜艇打开内部的鱼雷发射管的盖子,装入鱼雷;

第二步,关闭潜艇内部的盖子,进入发射准备程序;

第三步,潜艇打开外部的盖子,在发射管内注入海水;

第四步,发射鱼雷。

而鱼雷的发射又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依靠鱼雷自己动力。

发射鱼雷以后,鱼雷依靠自己的动力装置,离开发射管,仍然驶向目标。

主要是针对电动鱼雷,依靠自己的螺旋桨转动向前航行。

这种发射方法,鱼雷的噪音低、结果简单,但缺点是鱼雷初速过低,加速较慢,难以对付快速行驶的船只。

第二种是外力发射。

主要是依靠动力将鱼雷从发射管推动出去,有很多种方法,鱼雷随后再加速。

这种发射方式,鱼雷初速较高,可以使用现代化的鱼雷,比如有尾气排放的鱼雷。

另外,老式潜艇的水兵如果遭遇故障想要自救,也必须和鱼类一样,从发射管上浮出去。

这是潜艇在水下,唯一能够逃生的地方。

潜艇教学资料这么写: 发射管脱险即从鱼雷发射管爬行脱险。发射管脱险训练现场,一队学兵穿戴好氧气面罩,将小型氧气罐挂在腹部位置,学兵依次进入鱼雷发射管,身体侧卧。教官关闭鱼雷发射管,开始为管内注水加压,当压力与鱼雷出口水压相当,学员和教官通过击打管壁通信。

学兵开始蠕动爬行至鱼雷管出口,与出口接应的学兵会合出水。在充满水、黑暗密闭的狭小管道中爬行,不仅仅考验的是脱险技术,对心理的要求更高。

潜水艇的鱼雷是怎么样发射的?

潜艇的主武器当然是鱼类,他在水线以下爆炸,威力比导弹大得多,加上潜艇隐匿在大洋中,冷不防的一枚威力巨大的鱼雷发射过来,这是所有水面舰艇的噩梦。鱼雷作为潜艇最重要的攻击手段,他的发射方式也是经过了几代的发展,从最初的自航式到今天的主流的水压平衡式,未来还可能发展处电磁发射等等,下面我们就具体介绍一下各代的鱼雷是如何发射的。

第一代 自航式鱼雷

一战潜艇加入了战场,这款幽灵杀手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就是鱼雷了。初代潜艇发射鱼雷还非常的原始,发射时打开鱼雷管灌入海水,然后鱼雷启动螺旋桨自己的游出去,因此被称为自航式鱼雷。

他的优点就是结构最简单,缺点是初速低、航程近,潜艇必须抵近发射,自身风险也很大,因此这种模式在一战结束后就很快被淘汰了。

第二代 干式高压发射

有点类似今天导弹的弹射,也是利用高压气体将鱼雷弹射出去。鱼雷管连接着一个高压气阀装置,发射前首先让一部分气体让鱼雷管与海水压力相等,然后鱼雷管前密封盖打开,同时高压气阀打开,利用高压气体将鱼雷强行推出去鱼雷管,鱼雷发射就有了一个不错的初速,二战时潜艇鱼雷主要采用这种方式发射。

干式高压发射的优点就是带给鱼雷一个不错的初速,发射管不进水维护简单;缺点当然就是产生大量的气泡,在攻击同时也暴露自己的位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还专门设计了一套空气回收装置,在鱼雷发射到3/4左右是,开始回收高压气体,排放到潜艇内部,但气泡只是减少,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大缺点就是发射深度有限,只能在100米深度内使用,二战时倒是满足要求,但二战后就不适合了。

第三代 水压平衡式鱼雷发射

二战后美苏的军事竞赛,潜艇也是越潜越深,迅速超过100米向300米发展,甚至苏联最大达到了1000米潜深,各国追踪潜艇的手段也越来越强悍,干是发射无论深度还是气泡暴露自己的弱点都无法再满足要求,于是美国在干式发射基础上开发出了水压平衡式鱼雷发射系统。

他的原理和干式发射很像,只是在高压气瓶与鱼雷管之间加了一个活塞,发射时鱼雷管内先灌入海水,高压气体推动活塞,活塞推动与鱼雷管联通的水缸,产生高压海水将鱼雷发射出去。鱼雷发射前后内外水压保持一致,这样就能伴随潜艇在任何深度发射鱼雷,这是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深水潜艇的主流发射方式。美国的“洛杉矶”级核潜艇,苏联的“台风”级核潜艇都采用了这种液压发射方式。

第三代分支 冲压发射

法国人在武器研发上往往又自己独特的见解,法国在开发第三代鱼雷发射系统上就没有简单的抄作业,而是采用了体积更小的冲压发射,其实和水压平衡发射原理差不多,只是活塞推动的不是海水,而是直接将鱼雷高速顶出去。

他的优点体积小、重量轻,缺点就是活塞直接冲击鱼雷,鱼雷尾部结构必须坚固才行,这种方式简单暴力,说实话有点像苏联风格。当然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其他国家并不感冒,只有法国“阿戈斯塔”潜艇和“红宝石”核潜艇使用。

第四代 空气涡轮泵发射

在水压平衡式发射系统上改进而来,利用旋转的空气涡轮泵取代了体积较大的活塞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体积,尤其在中小型潜艇上得到了推广,很多人认为这种模式也应该归属到水压平衡发射模式上。鱼雷发射时利用高压气体带动空气涡轮旋转将海水快速泵入发射管,将鱼雷推出去。他的优点当然让发射系统体积更小,效率更高。

与水压平衡式发射类似,利用高压气体带动空气涡轮将海水泵入发射管,将鱼雷推出去。因为采用的旋转的空气涡轮泵,而非大体积的活塞,体积减小很多,特别在中小型潜艇上得到了推广,而且他也是水压平衡式的,在任何深度只要不影响到鱼雷管或者鱼雷的结构性能,都能发射鱼雷

第五代 电磁发射

目前各国还在研制,这种发射的速度当然会更快,更完美了,耗电量当然也是非常惊人的,估计除了大型核潜艇,其他的就别做梦了!

潜水艇的鱼雷是怎么样发射的?

说到这些海战中常用的武器系统,最隐秘、最迷人的是穿越海底的特种作战武器潜艇。与水面战武器相比,潜艇是相对落后的武器。尽管法国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潜艇船长的经典形象,但潜艇成为现实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潜艇的主要武器是鱼雷。鱼类有两种下水方式,一种是自行式,另一种是压力式。下水方式对水深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潜艇的水深,这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因素。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人们一直在尝试更好的鱼雷发射计划。最初的发射方式是自行发射,这是最容易理解的。核潜艇也被称为“核鱼”。它在水下一直被高压海水包围,内外压力差别很大。鱼雷出动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压力平衡。因此,自行发射已成为初步计划。发射前,发射管会打开让海水进入,海水一进入,内外压力就会平衡。此时,发射管内的鱼雷将被自己的动力系统点燃并游出水面。但这种方式还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即在湿发射环境下,鱼雷的初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鱼雷的射程和速度。如果鱼雷本身发生故障,管子出得太慢,就会对潜艇本身造成危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一种干式发射方式,即直接用气压将鱼雷压出,既避免了由于发射管海水腐蚀而增加的维修难度,又避免了下一枚鱼雷进入发射管阻力过大而造成的硬伤。做保养真的很方便,但其他问题又来了。以往的自航发射方案虽然速度慢,但“安静”,这种压力发射方案在鱼雷发射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海底气泡。在反潜装备迅速发展的今天,潜艇的位置随时可能暴露出来。

为了避免这种危险的局面,美国提出了一个有中和和“干湿”两种模式的发射计划。这种模式叫做水压平衡。具体操作是让海水进入发射管,然后用高压气体推动发射管后部的活塞,将鱼雷和海水同时推出。现在有了隐蔽性和速度,安静又快,但它的设备太复杂,维修也很麻烦。现在比较流行的方案是英国人提出的空气涡轮泵模式,与美国人的想法相同,但他们把活塞改成涡轮泵,这样减少了设备的体积和维修难度。由于核子鱼的深度一般不超过500米,因此再往深处打鱼雷也没用,尽管有些鱼雷可以潜到1000米的深度。与深度相比,鱼的速度在世界上更受追捧。毕竟,鱼雷速度越快,留给敌人的反应时间就越短。

潜水艇的鱼雷是怎么样发射的?

鱼雷对水面舰艇的杀伤力远大于导弹,而且潜艇隐藏在大洋深处,足够隐蔽,往往一个冷不防的偷袭就能让一艘大型战舰甚至航母沉没。而且鱼雷也是潜艇在水下唯一防御手段,各国都非常重视鱼雷的发射,而潜艇发射鱼雷也经过了几代变迁,从最初的自航式发展到现在水压平衡式,也是越来越先进!

第一代 自航式鱼雷

第一次是世界大战潜艇加入战场,鱼雷就成为了潜艇的最主要的武器之一。初代潜艇发射方式都是采用自航式鱼雷,顾名思义就是靠着鱼雷的螺旋桨自己游出去。发射时打开鱼雷管密封舱,海水注入,然后鱼雷启东螺旋桨自己游出去。

他的优点就是技术最简单,缺点是初速低,航程近,潜艇必须抵近发射,非常危险,因此一战后很快就被淘汰了。

第二代 干式高压发射

有点类似与现代的导弹弹射,就是利用高压气体将鱼雷射出去。发射前高压气体储存在气瓶中,鱼雷发射时注入部分气体使鱼雷管内外水压相等,发射时前密封盖打开,同时高压气阀打开,将鱼雷强行推出鱼雷管,能够给予鱼雷一个较大的初速度。

这种方式优点就是鱼雷初速度高,发射管不进水,维护简单。缺点就是产生大量的气泡,潜艇攻击别人是自己也暴露无遗,因此后来设计师专门设计了空气回收装置,在鱼类发射到3/4时,开始回收高压空气,排放到潜艇内部,产生的气泡减少不少,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他的另一个缺点就是随着潜艇的发展,潜艇越潜越深,所以不能在深水区使用,最大只能在100米范围内使用。二战后随着潜艇潜深迅速发展,这样的发射方式也就不适合了!

第三代 水压平衡式鱼雷发射

二战后潜艇深度越来越深,已经远远超过了100米,干式发射已经不足以满足要求,美国在干式发射基础上发展了水压平衡式鱼雷发射系统

其实他的原理和干式发射差不多,只是先灌入海水,然后用高压气体带动活塞,在推动水缸里的海水将鱼雷发射出去。这样鱼雷管在发射前后的水压内外保持一致,因此可以在任何深度的水下发射鱼雷,只要鱼雷能够承受得住海水的压力!故成为6、70年代深水潜艇的主流发射方式。美国的“洛杉矶”级核潜艇,苏联的“台风”级核潜艇都采用了这种液压发射方式。

第三代分支 冲压发射

这是法国人自己搞出来的,法国没有采用美国水压平衡式发射。而是使用了体积更小的冲压发射,其实就是在鱼雷管尾部安装一个冲压器,利用高压气体推动活塞,直接将鱼雷从发射管顶出去。

他的优点就是体积小、重量轻,但对鱼雷尾部冲击非常大,因此鱼雷尾部结构要足够坚固才行。这样的方式其他国家也都不感冒,也就只有法国的“阿戈斯塔”潜艇和“红宝石”核潜艇使用。

第四代 空气涡轮泵发射

与水压平衡式发射类似,利用高压气体带动空气涡轮将海水泵入发射管,将鱼雷推出去。因为采用的旋转的空气涡轮泵,而非大体积的活塞,体积减小很多,特别在中小型潜艇上得到了推广,而且他也是水压平衡式的,在任何深度只要不影响到鱼雷管或者鱼雷的结构性能,都能发射鱼雷

第五代 电磁发射

目前各国还在研制,这种发射的速度当然会更快,更完美了,耗电量当然也是非常惊人的,估计除了大型核潜艇,其他的就别做梦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