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战中中国大枪对日本刀是否全面压制?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就是电影电视剧的误导。
很多人认为,日本武士是拿着武士刀作战的,上来就是近距离挥刀肉搏。
实际上,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都是拿着长枪作战的。
只有长枪被打掉或者双方到了贴身距离,才会使用武士刀肉搏。
这是因为,长枪长度通常超过2米,对于1米多的武士刀具有绝对的优势。
只有傻瓜才会用短武器对付敌人的长武器,这等于是送死。
比如一个长枪手和一个武士刀手相遇,只要长枪手受过一定训练,就可以连续直刺,将武士刀手控制在2米以外。而长枪杀伤力极强,只要刺中胸腹部,一击就可以致命,杀伤力极大。
而且,长枪的直刺速度非常快,训练过的士兵一刺只有零点几秒。那么,武士刀手因为兵器短,无法同时威胁到对方,只能躲避或者格挡。
而长枪速度如此之快,格挡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而且这种打法,长枪手立于不败之地,武士刀手则被动挨打,几乎必死。
更可怕的是,如果对方是好几个长枪手,一同刺你,武士刀连格挡和躲避都来不及,九死一生了。
所以古代世界上任何一个军事强国,进入铁器时代以后,必然以长枪、长矛作为主要的武器,武士刀也好,单刀也罢,只是作为第二武器而已。
实战中中国大枪对日本刀,确实是完全压制的。
在实战中中国大枪对日本刀是否全面压制?
这两种武器存在功能上的不同,并不能简单的一言概之,更不能随意的妄言谁压倒谁。
先说日本刀,实际上日本刀并不算什么极为厉害的兵器,虽然它在工程上已经达到了冷兵器的一种极致,却并不见得就适合战场。战争中的日本刀与和平时的日本刀是两种东西,前者更宽更厚,利于战场上拼斗后的修理,后者则更薄更锐利,利于耍居合斩草席。
历史上武士刀虽然频频出现于战场,但它本身属于一种极易消耗的兵器,在斩甲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武士刀在大多数时刻仅作为武士阶层的佩剑使用;军队虽然将武士刀当做重要的短兵武器,但也只仅限于一些亲兵、精兵而已,昂贵又易损的武士刀不可能大规模装备,大部分战将武士自己都拿各种长兵当主武器,而不会选择提着武士刀就上场。
正因为武士刀在战场上的地位是“短兵”,因此它在合适的时候,反倒是大枪等长兵的克星。正确运用的时候,手持武士刀的精锐士兵可以灵活的杀入长枪大阵,将对方撕扯得七零八落无还手之地。或者再换一种角度描述,它是“混战之器”,战争形势越乱,战场越复杂,武士刀等短兵就越有用,因为这个时候已经组织不起来长枪阵了。
有些老武术里面耍大枪,极为讲究力度的均衡和刺枪的幅度,除非要求一击必杀,否则不能像电视里拼刺刀那样刚猛无回的扎出。古人早就明白拿枪参与多人厮杀时的问题——扎出去容易收不回来,一旦对方躲过枪尖,再来个打蛇随棍上,你就连反抗的机会都没了。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古代部队会在枪阵中掺杂一定量短兵的原因,如《复活的军团》里就提到过秦军在戈矛兵中列入了短兵冲阵,西方也有不少部队会在长矛阵中增加格斗剑士灵活出阵杀敌,有的全能型部队还会自动的调整为枪兵+刀剑的组合,古代军队可从未认为靠一杆大枪就能包打天下。
客观的来说,实际古代战场没有一种武器能直面长枪大阵,在枪刺如林不动如山的枪阵面前连骑兵都得绕道走,毫无长度优势的武士刀就更没法说了,短兵部队要么混杂在长兵部队中伺机搏杀,要么专门组织成机动部队,以伏击、游击、突击围杀的方式去撕咬对方部队,或者干脆就与对方的短兵部队捉对厮杀。所以,我们不用过度神话武士刀在战场上的实际作用,它也不过是个作战体系的构成品罢了,真实的战场上同样需要兵种功能的多样化,否则仅靠大枪或者仅靠武士刀,都很难应对多变的战场。
当年明朝抗倭,手持武士刀的生倭成为倭寇的武力担当,不少常年从事海盗和走私的悍匪、日本战国中流离失所的武士、浪人是其中的主力,这些人又多以武士刀作为主要兵器。在小规模的搏杀中,灵活多变又轻盈的武士刀杀伤力高于各种长兵器,也适合海上作战和随身携带,倭寇团伙因此保有大量的武士刀和相应的战斗经验。
不过仍然还是要说明一点,长枪确实是过去的主战兵器,哪怕是武士刀用得极为出色的倭寇,他们在各种战斗中依然离不开长枪。但正是如此,我们更应该看清武士刀作为“冲阵短兵”的战术定义。
由于明朝沿海的武备废弛,倭寇形成了登陆集结后流窜作案的习性,这令武士刀如虎添翼,凶狠的生倭给当时明朝的卫所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双手持刀大开大合,甚至能迎着明军稀稀拉拉的枪阵砍杀,有人能拿武士刀劈断枪头,继而众倭一拥而进将枪阵撕裂。
在很长的时间内,明军对倭寇的短兵冲阵都一筹莫展,军阵这个东西对训练、士兵、指挥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大规模的兵力也无法轻易的盯住海上来袭之敌,因此大部分时候都是几个特别悍勇的生倭持武士刀大砍大杀,把明军枪阵冲得摇摇欲坠,再加上熟悉地形的汉奸带路,倭寇事先做好了埋伏和包抄策略,几个方向一冲,明军的枪阵就完了,兵败如山倒,让人追着乱砍乱杀收割人头。
后来胡宗宪治军后,总结经验,招揽名将,从严整军,训练新兵和民防,倭寇武士刀的威力也就快速下降,再也不复当年之勇。等到戚继光崛起,他采取了结合实际布阵、练新兵、研究对应武器的做法,开发出了戚家刀、狼筅等专用装备以及鸳鸯阵、小三才等阵法。在大体对敌战略上结硬阵、打呆仗,让戚家军像机器一样运转,具体战术上则以灵活战术、灵活变阵、多兵种配合的方式,锻炼出了一支杀倭寇如切菜的铁军。
戚继光的鸳鸯阵实际上仍然是个以长枪长矛为主体的阵型,但它不同于过去如秦军阵、马其顿方阵那样的多人密集型枪阵,而是一种以11人为单位的精细小阵,这有点类似今天的步兵班组构成,班组中拥有步枪手、战术狙击枪、机枪、火箭筒等不同的编制构成,可以协调配合面对任何战况。
而且鸳鸯阵的基础有点类似“三三制”,当年它的小阵被称为“三才阵”,这个三才阵又可以轻易的变为两人的“两才阵”,随时调整战斗方针和兵种部署,士兵战斗以狼筅、刀牌手、镗钯兵、长枪兵、火枪兵的分工合作为主,正因为这种相互变化,它才被称为“鸳鸯阵”,戚继光搞了个古代“反恐精英”。
鸳鸯阵中除负责短兵战斗和防御的刀牌手外,其余的镗钯手、长枪兵、狼筅都可以看做是长枪兵种。尤其是3米长的狼筅,它在毛竹的枝节上安装了锐利的刀片,既可远距离杀敌,还能通过挥舞来限制对方的突击与运动,武士刀根本没法发挥,继而刀牌手掩护长枪兵上前捅刺收割,无往而不利。
从鸳鸯阵的表现来说,戚家军的赢面在于使用了“多兵种合成”和针对性的灵活小战阵战术,中国的大枪们也算是赢过了日本武士刀。但我们更需要注意,武器的使用与作战环境息息相关,更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脱不开干系,所以,生硬的寻求某种武器能“全面压制”另一种武器是不可取的。
在实战中中国大枪对日本刀是否全面压制?
一寸长,一寸强!
中国大枪对日本刀绝对可以全面压制,对任何刀都可以全面压制
。
中国大枪分两种!- 一种是骑兵用的就叫大枪。
- 一种是步兵用的叫做花枪。
骑兵的大枪讲究又长又粗又沉,用的是整根的白蜡杆,怎么也要有一丈长,枪把鸭蛋一样粗,两只手平端着,然后仗着战马的冲锋力量一扫而过。
一把短不及大枪三分之一的大刀,遇到重装骑兵托着大枪冲锋的时刻,怎么去战斗呢?
步兵用的小花枪就短的多了,也细了不少,抖耍起来比较容易,随便一使劲,枪头乱飞,配着红缨子,一朵红花飞舞一样,煞是好看,所以称之为“花枪”。
刀是不是就可以一战花枪了呢?
下面说刀。过去练武的人有一句口诀——棍耍一月,练刀一年,花枪一辈子。
意思是说,棍是最容易练习的,是一个人给他一根木棒子就知道拿着去打人。
刀也不算难,艰苦上一年,练的纯熟了,得心应手之后,刀背贴身游走,前后左中右,天上地下,随心挥舞,做得到绝对不可能“一不小心”伤到自己之后,就算大成了。
上阵之时,只要抓紧了刀把,实在不行用布条子把刀把和手绑在一起也行,你就挥刀使劲地砍吧,只要钢好不卷刃,刀的威力总是能使的出来的。
枪却很复杂了,它有百兵之王的称呼,虽然只是棍子上加了一个枪头,棍子却不是简单的棍子,它是“又软又硬”的白蜡杆。
冷兵器时代,武器最怕的是震手,你挥舞自己的兵器打出去,被人家一挡,反弹力作祟,也许就震伤了你的手腕子也说不定,然后武器脱手,你可就任人宰割了。
枪,可以克服这种反弹,所以它才是百兵之王!
大枪的枪把是用“又软又硬”的白蜡杆做的!不怕反弹震手。
使枪好手如果遇到了敌人施来的“反震力”,正好可以借力打力,电光石火间一转枪头,枪头就又重新送了出去,正正好好刺敌人一个正着。
这里面一半的力量是敌人自己的。
所谓枪术精要“攻防一体”正在于此!难练也在于此。寻找到“电光石火一瞬间”的这个心灵感应是一辈子努力的事情。
枪练的好了,对付大刀更是容易,
因为刀是没有回震力的,刀的长处是砍削,可是白蜡杆子很硬,又软,刀是非常不容易把它砍断的。
如果想砍断“使枪高手中”的枪,更是不可能。
所谓“枪若游龙”,大枪使的好的人,你拿一把短刀,也许就碰也碰不上人家的枪!
大枪一枪扎出去,红缨炸起,枪花朵朵,朵朵要人命,你拿着一把大刀,不知道挡那一朵的。
也千万不要挡,上面说过了,你一挡,正好被他借力打力缠上你,对方枪尖一送,依然是好几朵枪花,你也不知道那一朵真,那一朵假,你就一命呜呼了。
这时候,只有两个办法。
- 如果你会使飞刀,就把你手中的刀飞出去,也许可以出其不意而胜。
- 如果你身上没有弓箭可以射的话,那么还是转身就跑吧!
在实战中中国大枪对日本刀是否全面压制?
你知道为什么热兵器会取代冷兵器么?
因为使用热兵器,对使用者的技术要求降低了。
你不说使用者的技术能力,问冷兵器哪个更好……
题目不成立。
在实战中中国大枪对日本刀是否全面压制?
你指的是红缨枪?对不起,这兵器面对日本刀真的没优势。就算放在古代战场也不例外。长枪这种东西,只有群体作战或者骑战才能发挥效果。因为长枪的优势是杀伤距离长,但是劣势是一旦被近身很难发挥作用。群体作战的时候可以发挥长枪杀伤距离长的优势,同时有刀盾兵队友掩护你不至于让你陷入近身战的劣势。而日本剑道里有很多格挡开敌方兵器之后近身杀伤的招数。单兵使用,近身作战长枪是比不过日本刀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戚继光当年平倭寇的时候,中国长枪兵造就普及了。但是戚继光研究出来的破倭寇的武器却是戚家刀(类似日本刀但是锋刃更长)和狼筅(一种长兵器,类似于很长的竹扫把但是扫把头上全是钢钉)。这两样武器是戚继光当年集合东南沿海的各路武术名家和能工巧匠一起研制出来的克制倭寇战法的秘密武器。如果长枪兵能克制倭寇,戚继光何必费那么大劲去研究这些兵器呢。
在实战中中国大枪对日本刀是否全面压制?
大人,时代变了,枪作为热兵器可以说是冷兵器的终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