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是后世流传的独轮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三国时期,诸葛亮造木牛流马是用在山区搞运输粮草的工具,现在的独轮车并论是不对的。

诸葛亮出祁山进攻魏国是要经过秦岭。秦岭山脉长,道路崎岖难行,大部分地方都是又小又窄又陡的小路。那么多将士运送粮草确实是个大问题,用民工肩挑靠双腿的运输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诸葛亮巧思,叫工匠制造木牛流马当运输工具,省工省力又快捷。造形,尺寸的制造,运作,三国书中有叙述,这里就不必重述,值得一提的是有四条腿,还设计了机关。

在三国时期的混乱战争中,置造木牛流马是一种超越时代感工具。在运粮草的途中,如果被敌人拦截,在兵将难敌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机关锁住,放弃木牛流马逃命。虽敌方缴伏,但是无法使用运走粮草,司马懿还仿制,但无法破解,使他惊叹,自不如孔明。

木牛流马的造作,还可以方便隐藏于山林中,使敌方难以发现。同时也可以装神弄鬼,使敌方惊止,找到战机。

随着时代前进,朝代的发展,更会注重道路改进,后来才发明用圆轮制造独轮手推车。独轮手推车虽然方便,但无法推上陡坡,使用蛮力去推,还会翻车倒地。另一方面,如果独轮车用机关锁住的话,应该每个人都能看出其中巧妙,自然可以打开。要难到当时的司马懿无法破解的话,独轮手推车是难不到他的。

有人说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是后世流传的独轮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蜀汉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亮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由此可见,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减轻运粮困难,确实发明了木牛流马,而且便于在山路上行走。那么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是不是就是后世流传的独轮车呢?

木牛流马制作之法中,木牛流马身上根本没有诸如相关轮子的记载。据《诸葛亮集》载木牛流马制作之法:“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角,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鞦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版方嚢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从记载的木牛流马制作方法上看,木牛流马身上根本没有轮子的踪影,因此说木牛流马就是后世流传的独轮车,是不是有点太牵强附会了。从记述木牛流马制作方法上看,也不象独轮车的样式。“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角,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鞦轴。”试想想,一个独轮车需要这么复杂吗?需要弄什么牛头马面这些无用之物吗?而且流马的制作更为复杂,分什么前脚后脚,前杠后杠,前轴后轴,尺寸也更细密精致,独轮车用得着这样吗?从使用情况看,与独轮车很有区别。木牛群用大用更合适,“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而且“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独轮车是人行六尺,车行四步吗?独轮车是用步来测量的吗?流马制作更为复杂,但却是木牛的升级版,速度更快,但负重减少。有人说流马制作就是一种在水中漂行的小船,小船又要什么前后脚呢?说流马“形制如象”,与独轮车就更去十万八千里了。

那么为什么木牛流马没有流传下来呢?诸葛亮制作的木牛流马是专门应用于北伐运粮的祁山小道的,在平坦大路上,恐怕用有轮的车子更快捷方便。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出祁山,以木牛运,说明木牛适合走祁山崎岖山道;第五次北伐出斜谷,驻军五丈原,以流马运,说明流马更适合斜谷小道运输。我们知道,滾动摩擦在地面用力最小,在平坦路面运输,用独轮车更省力更快捷,自然就不愿使用木牛流马运输了。当时的汉中到陇西一带,山地多,岗岭起伏,人烟稀少,又各属不同国家,自然来往于这些崎岖小道的人少之又少,因此木牛流马用的人很少,只是诸葛亮北伐才使用,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也没得到广泛流传,因此就渐渐失传了。木牛流马制作工艺复杂精致,不便于摹仿制作。从记载的诸葛亮制作木牛流马之法看,制工精细,技巧卓绝,各项尺寸严谨,很难制造,就是今天,我们不少人按书中尺寸方法来仿制,都没有成功的,已经成了历史之迷。正因为原理复杂,很难仿制,一般的工匠只能望洋兴叹,木牛流马也就慢慢消失于历史大洋中了。因此,木牛流马确实在诸葛亮北伐时出现过,也确实为诸葛亮北伐出了大力,但因其制作复杂,不便于仿制,或者因其使用范围有限,就没有留传下了,以致成了后世人们永久的遗憾。

有人说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是后世流传的独轮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是记载在史书中的,应该是真事。但是,一直没有仿制成功的。在《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回里面说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用来运粮。木牛流马不必饮食,行走自如。说得这两样东西如同自己活动的机器人一样。

这个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没有现在的技术,没有动力,更不可能有永动机。因此,木牛流马的动力主要还是人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基本判断,这两样东西应该是人力牵引的运粮机械。

我们再看看《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的木牛流马的使用地点: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

可见,木牛流马不是同时使用的。木牛是在出祁山时候用的,主要是用于山地运输。而流马是出斜谷时使用的,主要用于斜谷中水道。

这样根据制造方法和使用地点,可以推测木牛流马的形状。木牛应该是一种有盖子的人力推拉的四轮木车,可以装载一人一年的粮食,也就是五六百斤。而流马无足无脚,应该不是船就是滑撬。汉中不用滑撬,则流马应该是一种特制的小船。这种船用于斜谷中的水道,人力拉牵,运粮比木牛要多得多。

有人考证说,木牛就是解放前四川矿工使用的“土牛车”,流马则是四川使用的叫做“快马子”的窄长小船。

我是历史笑春风,愿意和大家分享历史的乐趣,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有人说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是后世流传的独轮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木牛流马我无缘亲见,但独轮车我是见过的。

小时候在农村,那时交通不发达,车子更少。乡亲们送粮载货,多用独轮车。如图:

独轮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它很好地分解了挑夫的肩腰压力,将部分重量卸到轮子上,让农民们运货的效率大增,独轮适合在小路通行,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乡村重要工具。

那它与传说中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有什么关系呢?

北宋陈师道曾言:

“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

他认为,蜀中“小车”就是木牛流马。

宋代高承写的《事物纪原》中也有记载:

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

清代满族水利专家麟庆也把当时水利工程中使用的土车说是陈师道记载的木牛流马:

“土车,独轮料土,兼载稗编。蜀相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今之土车独推,犹存储葛遗制。”

麟庆认为:木牛是有前辕的独轮车,流马是没有前辕的独推小车。

按照这些前人的说法,后世的独轮车是有木牛流马的痕迹的,但辨析他们的记载,似乎独轮车又只是木牛流马的一部分。

传说中的木牛流马究竟如何神奇?

《三国演义》的第一百二十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这一回说明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最主要的还是发明了一种新式的运输工具,叫做木牛流马。这种运输工具解决了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并且相当先进,完全不使用能源作为依赖。

《南齐书·祖冲之传》中讲,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如此来看,似乎木牛流马近于机器人?

按理说这种现象颇有穿越之嫌。

后人于各种传说中找到了一些靠谱的记载,根据祖冲之造木牛流马的过程,推测三国时利用齿轮制作机械已为常见,我们后世所推崇的木牛流马,极有可能就是一种运用齿轮原理制作的自动机械。

独轮车取木牛流马的部分原理。

按后人的复原图,木牛流马有四条腿,四条腿的木牛流马是怎么在栈道上行走的呢?

也许诸葛亮时期,是在开阔的战场上使用四轮。而后人,就像高承、麟庆等人所言,独轮车即没有前辕的流马。

有人说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是后世流传的独轮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其实就是独轮车,只是后人为神话诸葛亮,对他的独轮车也神话了。

只有独轮车才可在山间乡间羊肠小道任我行,比肩挑背省力。

有人说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是后世流传的独轮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基本可以肯定,木牛流马就是独轮车。

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与妻子黄月英及蒲元等人发明的运输工具。

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4百斤以上(相当于今天的100公斤),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

上图搞得像机器人一样,夸张。

其实,在四川那种栈道、山路上就算是今天,也没有什么可靠的运输工具。

可以说,独轮车几乎是唯一可行的运输工具。

独轮车可以经过这些复杂的山路。

这里道路狭窄崎岖,四轮车甚至两轮车都无法有效行走,只有独轮车可以运行。

独轮车在路况较好时,可以由一个人推车操纵,其余多个人帮助推行,可以运载上百公斤粮食。

即便路况不要的时候,1个人也可以推着走了。

而木流牛马是有4条腿的,在山路上如果推车人精疲力尽,可以暂时撑在地上,不用一直用力。

而大部队运输,一天不过行走20里,符合独轮车的速度。如果是其他车辆甚至骡马运输,不可能一天只走这点距离。

其实木牛流马没什么神秘的,就是独轮车。

诸葛亮不是穿越者,不可能超越时代设计运输工具。

在古代没有足够骡马的情况下,独轮车是山地运输最简单有效的工具了。

如果采用挑担,四川很多山地挑担很危险,搞不好就坠崖而死。

而采用人力背负,一个人能够扛个三四十斤走山路就很了不起了,而独轮车可以装100斤左右。

今天的白领,扛三四斤走山路都得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