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黑鸟、U2这样性能卓越的飞机为什么仅作为侦察机而不用作轰炸机之类的作战飞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以U2侦察机为例,它只是侦察机,不是战斗机。

U2侦察机需要做的是,在2万米高空平稳且长距离飞行,进行高空拍照而已。

这就是U2的任务,也是设计初衷。

因为当时的战斗机都不能飞到这么高的高度。

而苏联也是1959年才让萨姆2防空导弹,有了攻击2万米高空敌机的能力。

但就U2侦察机自身的其他性能来说,并不算高。

第一,它的速度很慢,最高时速只有800多公里。

如果苏联有战斗机能够飞到2万米高空,U2根本就无法对付,也不能逃走。

第二,它的机动性很烂。

U2侦察机就是一支飞行的铅笔,基本没有机动性,甚至稍微做大幅度机动可能导致飞机失控。

所以,U2侦察机没有空中格斗的能力。

第三,它没有武器。

他没有配备任何武器系统,只能在导弹来袭时撒出干扰金属箔片。

一旦遭遇攻击,它就是坐以待毙。

第四,它的负重能力很低。

U2表面上载重不错,大约为1吨。然而,这主要是用于携带各种侦察设备。

如果携带炸弹,在2万米高空投下等于是乱炸,必须使用精确制导武器。

这就要对战机做一系列的改造,安装复杂的机载设备。那么,区区1吨载重量也就没什么了不起了。

实际上,U2除了飞的比F4鬼怪略高以外,其他各方面性能都不如F4。

而F4的飞行高度也可以到1万8000米,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机动性。

所以,与其用U2还不如用F4。

因为从1959年开始,苏联的地空导弹已经可以飞到2万米以上,那么U2和F4也就没有区别。

像黑鸟、U2这样性能卓越的飞机为什么仅作为侦察机而不用作轰炸机之类的作战飞机?

U2大家都熟悉,速度很慢,时速只有690公里,跟轰炸机的时速要求相距甚远,没有被用作轰炸机有情可原;而黑鸟时速达到3000多公里,也没有被用作轰炸机。美国人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其中是有客观原因的。

黑鸟是外人给它起的绰号,它的原名非常低调简洁:SR-71侦察机,它是世界上久负盛名的,性能非常优越的一款喷气式远程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不敢说是后无来者,但完全可以说前无古人。

SR-71侦察机采用了大量在当时来说,最顶尖的技术

机身大部分都是钛合金打造,可承受230度的气动摩擦温度和510度的尾部喷气管周围温度。

它所采用的涡喷/冲压变循环发动机,当时是领先世界的,至今依然是二流国家梦寐以求却不得的宝贝,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56年.

SR-71最叫人折服和惊叹的,是它的隐身设计,由于它采用雷达吸波材料,可以有意识地采用内倾的双垂尾以避免强化雷达波反射的直角内角 ,是第一种成功突破热障的实用型喷气式飞机。

最值得它自豪的,是服役五十多年,它还从来没有被敌机或者防空导弹伤过一根毫毛。这就等于说,敌人的战机和防空导弹对它无可奈何。

那么,性能如此优越的黑鸟,美国军方为什么不把它用做轰炸机呢?

首先来说,侦察机跟轰炸机各方面的结构不同,设计初衷也不同,对飞机技术要求也不同,飞机的特长也不一样。

说白了,侦察机跟轰炸机就像坦克和装甲运兵车、跑车和越野车,技术可以通用,但无法改装,车的特长也不一样,侦察机和轰炸机也是如此。

驾驶舱不同

侦察机由于长期在高空飞行(至少10个小时),对飞行员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高,为防止意外,机上是两名飞行员。而轰炸机只要一个人就可以了,因为它执行任务时连续飞行时间不会超过4个小时。

飞机容量不同

侦察机是用来完成侦察任务的,飞机上没有必要搭载多少武器;轰炸机是专门执行打击任务的,机上有两个武器舱,可以搭载80枚左右的导弹。

侦察机改装成轰炸机那就要动大手术,有些问题是先天存在的,是硬件,改造难度可想而知。

起飞重量不同

因为不用携带重武器,侦察机最大起飞重量只有78000千克,而轰炸机的起飞重量比侦察机大多了,最大起飞重量是170550,大了两倍还多,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飞机自重也不一样

轰炸机空重49900千克,侦察机空中是30600千克。

综上所述,侦察机的负载能力,机动能力,格斗能力,都不能跟轰炸机相比,因为它当初设计的时候就不是按照轰炸机设计的。

打个比方,如果让侦察机去当轰炸机,等于让赛道上跑的赛车去越野,让越野的赛车去拉货,赶鸭子上架。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黑鸟侦察机的制造商洛克马丁公司的臭鼬工厂,当年也想到了利用当时的技术制造一架跟黑鸟差不多的轰炸机。他们向美国军方提出了以A-12为蓝本的侦察和轰炸型两用的飞机制造方案RB-12。

同时还提供了两款模型机RS-12和B-12。RS-12是A-12的按比例放大后的模型,这就是我们设想的,一种既能执行侦察任务,又能实施核攻击的侦察/攻击飞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研制计划最后失败了。

而美军具有部分隐形功能轰炸机B-1"枪骑兵"战略轰炸机直到1974年才问世,比黑鸟晚了整整十年。而具有整体隐身功能的战略轰炸机到1989年才诞生。可见当时的制造出侦察机是一回事,制造出同样功能的轰炸机又是一回事,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难题,不是那轻而易举的事。

像黑鸟、U2这样性能卓越的飞机为什么仅作为侦察机而不用作轰炸机之类的作战飞机?

前段时间美军的U2侦察机再度出现对我国的抵近侦查行列,引发了广大军迷的关注。作为美军的主力高空侦察机,U2和SR-71黑鸟曾一起飞越过全球的各个角落,留下了一段段惊心动魄的间谍故事。不过,U2和SR-71的性能虽然是非常优异,但却并没有将其改装为轰炸机这类的作战飞机,充分发挥其优势呢?这显然与这两种飞机的设计定位、性能和特点有关了。

U2和SR-71都是美制高空侦察机的代表之作,两者的性能都是为进行高空侦查而设计的。U2是美军与1950年代设计的一款高空侦察机,该机主要被设计为一款超越当时防空导弹和战机攻击高度的高空侦察机,携带有精密的照相侦察设备以进入全球的热点地区,在和平时期、危机、小规模冲突和战争中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情报参考。U2曾在苏联、古巴、朝鲜、中国和越南等国家执行过侦查任务,著名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是U2发现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而引发的,这也让U2名声大噪。U2R的翼展达31.39米,最大起飞重量可达13吨,最大飞行速度830公里/小时,最大升限可达27430米。

(U2对古巴的侦查引爆了古巴导弹危机)

而SR-71则是美国于1963年研制的一款高空高速侦察机,该机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可以突破热障的实用型喷气式飞机。SR-71采用了低二角翼、内倾式双鳍,无尾带边三角翼,翼身融合双垂尾布局,非常适合高空高速飞行。该机还采用了耐高温燃油、密封剂、润滑油等组件,大量采用了钛合金结构,使得其可以忍受高速飞行的高温。该机还采用了两台J-58-1变循环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可达145千牛。该机还大量采用了雷达吸波材料,可携带先进的光学和电子侦察设备。该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3.2马赫,最大升限可达3万米,这使得SR-71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款双3指标的实用型飞机。而且相比于被击落多次的U2,SR-71从服役至今从未被击落过,其性能指标即便放在现在也是非常先进的存在。

(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

由于U2和SR-71的性能优异,且在使用成本和综合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令美军始终不舍得将其退役,依旧是美军的主力侦查手段。不过,这两款战机是作为侦察机设计的,其要改装为轰炸机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首先,在性能上两者主要追求的是高空高速性能,在载荷量和航程等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要求。而当时的轰炸机虽然要求高空高速,但对航程和载弹量的要求也非常高。像美国研发的B1b战略轰炸机,其最大载弹量可达60吨,最大航程为1.2万公里。B52战略轰炸机的载弹量也有27吨,最大航程则高达1.4万公里。而U2的最大起飞重量仅为13吨,最大航程仅为4700公里,远低于战略轰炸机的标准。

(B52战略轰炸机)

(B1b战略轰炸机)

其次,U2和SR-71更注重高度和速度,对于其他方面的性能则并不重视。像U2其由于翼展很长,导致其起降性能并不出色,而且其气动布局设计令机动性非常差,这使得该机在空中更多的时候仅按照规定的航线进行飞行。而SR-71为了解决高速飞行导致的零部件受热膨胀,在机身上留下了一些接缝,这样待战机达到较高的速度时就可以解决机身零部件受热膨胀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在低速飞行或地面时,战机存在大量的缝隙,这也使得SR-71在地面停放时会产生漏油现象。可见,U2和SR-71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高空高速上。而对于轰炸机而言,高空高速只是一方面的性能,整体的性能要求肯定会更高,这对于技术的要求实在是太过苛刻了。

(U2的翼展过长,导致其起降能力和机动性较差)

(SR-71在地面和低速飞行时会出现漏油现象)

此外,以当时的技术,U2和SR-71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已经有些"外星科技"的味道了,即便在今天也是非常强大的。而要在其基础上研发轰炸机,其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耗费的资金也是相当可观。即便是在冷战背景下不计代价的投入,这样高昂的花费也令美国难以接受。实际上,当年美国以SR-71为基础研发过YF-12截击机,但由于无法保证高速飞行状态下能够有效使用远程空空导弹,以及高昂的成本,导致这款以苏联3马赫超音速轰炸机为作战目标的截击机最终下马。

(YF-12截击机)

因此,在技术和成本上,将U2或SR-71改进为轰炸机的想法并不切合实际。所面临的技术困难太大,成本也太高,而且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轰炸机越来越向着防区外打击平台的方向发展,单纯追求高空高速的轰炸机已经很难在防空导弹林立的现代战争中生存。这也导致了改进U2和SR-71显然并不符合现实的作战需要,自然也就继续在美军中担任空中侦察的角色。

像黑鸟、U2这样性能卓越的飞机为什么仅作为侦察机而不用作轰炸机之类的作战飞机?

您好,军武杂谈为您解答——因为改成轰炸机会降低侦察机原有的性能;

侦察机的主要优势就是“高”和“快”,比如U-2高空侦查机,在远程地对空导弹诞生以前,常规战斗机很难爬升到U-2高空侦察机的飞行高度,即使是飞上去了,也很难开火将其击落;

为什么?因为早期的战斗机空空导弹质量还是比较差,大部分情况下,都还是用机炮作战。在高空环境下,常规战斗机发动机动力已经不足,机炮开火产生的后坐力,很容易就会让发动机熄火。如果发动机不能在下落过程中重新开车,那么就只能坠毁了。中国空军用歼-6进行国土防空作战时,就因为这个原因损失过战机;

另一个“快”的代表自然是“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了,不仅飞得高,而且还飞得快。为了拦截“黑鸟”,当时苏联还搞出了米格-25这种飞行不锈钢来;

但是,U-2和“黑鸟”为了追求“高”和“快”,几乎已经将机身结构精简到了极致,自然,机身重量也降低到了极致。如果要将这类性能卓越的侦察机改成轰炸机,即使是改成只携带战术核武器的轻量级轰炸机,也将极大影响其作战性能,和普通的轰炸机相比,性能并不出众;

当然,掌握核心科技的美的,哦不,是美帝,自然有更好的想法。既然自己的侦察机在高空高速方面表现不错,为什么不将其改成高空高速截击机呢?这一想法下诞生的就是和“黑鸟”侦察机十分相似的A-12大型截击机,专门用来拦截苏联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

不过,美帝设想中的苏联三马赫超音速轰炸机并没有出现在能威胁美国的地方,加上防空导弹性能的提升,A-12大型截击机项目也就这么半路夭折了。

——————————————————更多军事知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军武杂谈

像黑鸟、U2这样性能卓越的飞机为什么仅作为侦察机而不用作轰炸机之类的作战飞机?

美国确实曾经想过将SR-71黑鸟侦察机改进一下,变成高空高速截击机,只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项目下马了,可能是因为钛合金太贵,也可能是SR-71这种高空侦察机性能本来就不稳定(虽然没有被击落过,但自身事故率战损高达30%),甚至可能这款战机挂着导弹后就有解体风险等等,总之将黑鸟改装成高速截击机最终没有成功。

至于另一款U2高空侦察机,用它作为侦察机还可以,但真要改装成轰炸机,这绝对就是搞笑的?

U2高空侦察机能够在22000多米高空噬无忌惮的穿越敌国上空侦查,这确实让很多国家都很头疼,当年的战斗机就没有能飞这么高的,空中根本无法拦截,要想打下U2只能靠地面的导弹,我国就曾经干下了黑猫中队的5架U2高空侦察机。

但是这种追求极限性能的飞机,在设计过程中也是追求各种极限设计,甚至有些奇葩,U2被一些军事专家形象的说成:就是一台巨大的涡喷发动机插上2个翅膀,超长的机翼时为了满足这款战机高空长航时飞行。为了达到较高的飞行数据就得进行减重,于是U2的结构强度大大降低,低到稍微机动动作大点就会解体。而且就连U2最擅长的高空巡航飞行,飞行员也都是战战兢兢的小心驾驶,飞慢了会失速,飞快了又会解体,而这个最低速度和最高速度之间的只差仅仅10公里/小时,因此能够飞U2的飞行员那都是王牌飞行员,这么极端的飞机改装成轰炸机?想想是不是很搞笑,拉上炸弹飞上天空结果必然是自己解体。

别以为只有这些,U2飞行员的驾驶舱其实就坐在发动机上,飞行员的视野极差,比如返航降落过程中,飞行员就完全看不到跑道,于是起飞降落后边都得跟着一辆跟得上飞机的速度的汽车,拿着无线电指挥飞行员降落,高速飞行员落地的跑道是否偏了?起落架离跑道的具体高度等等,这么差的飞行员视野也就根本无法看清地面具体情况了,至于侦查那都是靠高清相机在指定区域进行大面积拍照,U-2侦察机装备有8台照相侦察用全自动照相机,胶卷长3.5千米,可将200千米宽5000米范围的景物拍成4000张照片,然后拿回去由专家分析确认的。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也就是靠着U2拍到的苏联核导弹阵地,从而才有了美国之后的一系列行动。整个过程也基本不需要飞行员去判定地面有价值目标然后再进行拍摄,可以说飞行员自己也办不到。

U2还有个比较奇葩的地方,那就是起落架只有2个,有点类似自行车。起飞的时候在机翼上安装2个辅助轮,就像小孩自行车后轮的辅助轮差不多,只是U2的辅助轮在飞上天后就自动脱落了。降落的时候飞行员的自己掌握飞机的平衡在跑道上慢慢滑跑,没速度了自然也就停下来了,然后2个起落架的飞机是支撑不住了,于是飞机就会像一边倒,直到机翼落地支撑住飞机。当然U2两边的翼尖采用的是钛合金,足够结实,不会导致飞机骗到而摔坏机翼,再之后就是地勤人员过来重新安装上辅助轮,这样U2才能滑回到停机位上去。

说了这么多,我们就可以知道。U2高空侦察机其实就是一架怪胎飞机,为了达到极限的飞行数据,于是舍弃掉了飞机很多的其他性能,这种飞机根本就不可能改装成轰炸机,更何况飞机内部根本就没有改装炸弹舱的空间位置。

像黑鸟、U2这样性能卓越的飞机为什么仅作为侦察机而不用作轰炸机之类的作战飞机?

从这张SR–71战略侦察机的正面照片来看,它就不适合做轰炸机使用,因为它的气动布局采用“扁平状”,就是要高速的在空气当中飞行,减轻气流激波的阻力,如果他要像轰炸机那样“大腹便便”的气动布局,它就不可能到达3马赫以上的飞行高度了。从SR–71的机身体积大小来说,它只是机身长而已可利用的空间并不多,它还要安装各种的高精度侦察相机,这些设备被安装机身的各处根本没办法再有内置弹仓的空间,没有内置弹仓也不能将航弹或者导弹挂载在机翼上,因为两台J58发动机舱就与机翼融合在一起,挂载武器在机翼上会极大的增加飞行阻力,不但增加油耗还会降低SR–71的飞行速度。SR–71的两种主要侦察设备,不但有俯拍和侧拍高精度照相机,还有上百米长的柯达胶卷,因为那个年代即没有内存卡,也没有大容量的硬盘,完全靠几百米长的胶卷拍摄地面影像。SR–71的导航平台,那年月没有GPS定位和导航全靠这种陀螺仪,现代侦察机也是卫星导航+陀螺仪惯性导航,一旦卫星导航故障由陀螺仪星光导航。U–2“龙夫人”高空战略侦察机只有一台J57/J75发动机是亚音速飞行,高度是它的唯一武器,从图片上看,它的侦察设备也不少其中包括:8台高性能全自动相机(据说镜头都是德国卡尔.蔡司的高级技师手工研磨而成)、4部实施电子的雷达信号接收机、无线电通信侦收机、辐射源方位测向机和电磁辐射源磁带记录机…这么老多的设备已经占满了位置,也没法去增设内置弹仓,U2的机翼“瘦长”很脆弱,也根本法去挂载航空弹药。其实U2也好,SR71也罢,都是有可能被击落的,U2历史上多次被萨姆2导弹击落,而SR71也在“北境”上空被击伤过,图片里的S200导弹,当年就是为击落SR71而研制的,这型导弹体积非常大除了主发动机外,还有4台助推发动机,可将S200加速到3马赫后脱离,再由主发动机以6马赫的高速飞行,它的最大射高有4万米,200公斤的战斗部爆炸后形成6000块弹片呈扇形状将目标“罩住”,打在机身上就像马蜂窝一样。高速飞行时形成的“马赫环”,其实SR71或者U2侦察机的机动能力很差的,空军专家宋心之先生在一次军事节目里就说过:他在空军服役的时候就在雷达显示屏上见到过SR71,虽然速度非常快,但是它就是由于太快了,转弯一次就是100多公里的转弯半径,所以苏联当时研制笨重的S200导弹,也不需要大过载就是在SR71的飞行航线上截击它就可以了。

总之,战略侦察机由于任务要求,一个是飞行速度快,一个是飞行高度高,气动布局都比较怪异,与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气动布局大相径庭,根本没法去挂载航空弹药。

有看官会问,挂载一个小型核武器总该可以吧?将它们的侦察装备拆掉,理论上确实可以,但是有战略轰炸机和洲际导弹,轮不到用它们去进行核打击,别半道上再让先进的地空导弹击落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