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这个问题,从《易经》自身的发展过程和《易经》中国文化全方位影响两个方面,就可以说清楚。
《易经》是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被称为群经之祖。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有此可见。
一说到儒家经典,许多人立刻条件反射似的就会想到中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然而会说,儒家不过是百家之一而已。但是,他们忘了,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的事情,孔子的时期,是没有百家的,只不过是了了几子而己。孔子之所以成为万世师表,就因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早最重要的整理传承者。
孔子传六经,而不是著六经,就是说,他只是对传统文化的整理,六经包容了之前华夏文明最重要的部分。即使是今天,华夏文明依然不出孔子的范畴。
《易经》在六经之中,称为《周易》,是孔子对夏商周三代易学的整理。易学在夏代称为“连山”,在商代称为“归藏”,到周之后,称为《周易》了。许多人说,连山和归藏已经丢失了。按我个人理解,从连山到周易,正是《易经》早期发展的过程。如果用慢电脑的发展比喻一下,会很好理解。连山和归藏,大概相当于当初的奔腾,周易相当于后来的WINDOWS。到了这一步之后,电脑的发展没有停止,软硬件都在不断的升级中。
《易经》的发展,也是一样。《周易》成形之后,连山与归藏的精华,已经被《周易》吸收了。孔子研读《周易》,写下了《十翼》,把二者合在一起,就成了《易经》。到这时,《易经》的发展依然没有停止。孔子之前《易经》的思想中只有阴阳八卦,到战国末期,出现了阴阳家,阴阳家虽然名之阴阳,但他们的发明不在阴阳,而在五形。他们正是研究阴阳八卦的过程中,创造和增加了五形思想。
汉唐之际,佛教思想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儒道思想结合,魏晋时期兴起玄学。到唐宋,儒家知识分子把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创造新的思想成果,这就是理学。周敦颐及二程思想的哲学根基就是就是建立在《易经》之上的。所以,周敦熙最重要的著作是《太极图说》。儒家哲学到宋之后,就不必多说了。
我们这一路捋下来,就是儒家哲学的每走一步,都和《易经》紧密联系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另一家是道家。这里不需要多说,道家至始至终与阴阳八卦相联系。戏曲中的诸葛亮都是这样唱的:“我本是卧龙岗一道家”。因此,《易经》是儒家和道家共同的文化源头。
下面我们再说其它各家。
我们先说说医学,中医理论完全建立在阴阳五形的基础之上。
我们说说现在考古学,为什么许多盗墓的人找起古墓来比科学家还准确,就是因为他们研究过《易经》。
再说药学,中国古代的制药练丹,就是易经研究的一个方面,其理论上有联系。
再说兵家,兵法中有一条规则叫“围城必阙”,说的是给敌人留一条生路,不能赶尽杀绝。这一原则,就是从《周易比卦》中来的,比卦九五爻辞说,王用三驱,与“围城必阙”是相同的意思。
《易经》对中国文化方方面面都有影响,这些影响体现着华夏祖先的人生经验与智慧。许多方面在今天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能因为它有历史的局限性而轻易的否定。
总之,《易经》是群经之祖,它既是中华文化最古老的源头,同时它带着新鲜的时代特征。今天的大学中,建筑学中,有关建筑设中,地理堪察等方面,还在直接运用和学习易经的思想和方法。把它简单的看成一个算卦的迷信之书,是很轻浮的。
有人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华夏文明、文化的“本源”是农耕文化、农耕文明,而不是其他!
有人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易经包含了“哲学”“道”“自然”种种方面凌驾于“诗”“书”“礼”“春秋”而被称为群经之首。
有不少人认为,易经只是为预测算命所用,有迷信的内容,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易经的主要内容包含的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是对自然的观察演变而来,易经是对万物万事的气场和磁场的一种归纳总结。也是属于自然科学,当然古时的人对自然的认识与科学的认识都是不全面的。
但我们现代人不能由于古人的认知不全面而否定《易经》。易经的主旨,“道”即人伦,哲理。“自然学科,规律等。”所以我们要深入的了解国学文化,正确的认知易经的正确内容。更不能因为自己的不了解,而轻易去否定传统的国学文化。既然能被认为是群经之首,岂能没有它旳优越可取之处。
有人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易经是自然辨证法,古人为了隐其真象把易经引向算命,这也是所谓的道不轻传。
有人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易经》与《易传》合二为一成《周易》,进而成为内容广博,无所不备的先贤精典。作为经的原本部分,乃筮算之书,是古巫文化的传本之作,成于殷商甚至更早。它只有卦象丶卦文`爻辞及类似大衍之法。但通过《易传》的阐解和融入,使之成为哲理性极高的易学文化,涵盖了哲学丶政治学丶经济学丶法学丶军事学丶中医学丶养生学丶风水学…等等诸类合成的中华文化大体系,并通过后人不断精研善思完善和宣扬,深刻影响着中国乃至周边中华文化圈,无论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道德和习性风俗,都不同程度地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有人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不错,不可非意。博大精深、阴阳之理、中华之根、万物之魂,五行八挂之源。此乃道中之玄,理中之脉,结晶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